流水落花 发表于 2007-12-12 19:19:57

唐代的文人总是心怀天下的,“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如李白,年过不惑被招入朝仍欣喜若狂,豪气干云;杜甫身居破茅屋之中,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却仍然精神不倒,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不惜“吾庐独破受冻”。可以说,唐人所关注的主要是时政的得失,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苦乐,他们是古代理想的“士”的代表,心怀家国天下,个人的生命价值在这种海纳百川般壮阔的承担中得到了展现,正如张兴武博士在《五代作家的人格与诗格》中所说的那样,虽然“他们有时也借‘吏隐’和‘终南捷径’来体验人生的闲适与旷达,有时也借艳情风月来淡化自我的失意与伤感”,但是,从总体上讲,“行道守志,忧国忧民和追求功名理想,仍然是唐代作家群体人格的基调”。

的确如此……
宋词中很多地方或是字眼或是意境,均借鉴了唐诗,却多了一分纸醉金迷,声色犬马,大概是生活太安逸了,精神生活太富足
还活在盛唐时期的影子里么

姬兰 发表于 2007-12-12 20:01:04

小词以含蓄为佳 亦有作绝句而妙者~~~~~~~~~~~~~~~

solo_mk 发表于 2007-12-12 20:17:44

原帖由 流水落花 于 2007-12-12 19:19 发表 http://bbs.inter.net.cn/images/common/back.gif


的确如此……
宋词中很多地方或是字眼或是意境,均借鉴了唐诗,却多了一分纸醉金迷,声色犬马,大概是生活太安逸了,精神生活太富足
还活在盛唐时期的影子里么


宋朝是中国经济最繁荣的一个时代

纸醉金迷的生活的确会消磨了民族的锐气和霸气

所以宋朝竟然是被侵略次数最多的 朝代


宋词中的许多意境上比唐诗优美,遣词上也非常优美

可惜纸醉金迷的生活终归要结束

无论什么时代,武力才是最大的资本。

流水落花 发表于 2007-12-12 20:55:59

宋代能有几个词人是忧国忧民的呢
王安石、范仲淹、辛弃疾、陆游

欧阳修不了解,不知道算不算
岳飞就不算了
第一印象就这么多~~

蓝天大海 发表于 2007-12-16 00:00:11

我最爱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hiko 发表于 2008-4-23 22:09:24

说宋朝积贫积弱??每次看到这四个字都有一股无名火起

积贫无从谈起,按照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说法,北宋神宗时期的GDP约占全球的百分之90,纵观两宋200余年历史,其占全球GDP分量也没有下于百分之70.而观大明王朝贤帝宣德年间,经过一段时间休养生息,国力民生均有增加,可税收总额仅是北宋的十分之一。宋代无一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的绝对数量上也是历朝之最少的,积贫一说何来?

积弱指的就是军事,两宋军队实力却是不强,但也没弱到任人宰割之地步,否则怎么能在蒙古的高压之下还存活50余年?北宋王禀指挥的太原守卫战坚持250多日,粘罕用了各种攻城器械都无法攻下,最后粮尽才失守。元宪宗蒙哥汗不也死在合州城下?宪宗的死亡一度使蒙古丧失了吞并南宋的信心,《元史》记载刘整提出征宋计划时元朝众臣的态度甚至是“廷议沮之”。

南宋之所以能抵抗蒙古这么多年,一是善于守城,二是精通水战。蒙古对宋战争真正的转折点是刘整的降敌。首先他将主攻方向由四川转向襄阳樊城,避免强攻,实行久围,其二就是编练了水军。元灭南宋五大战即襄樊,阳逻堡,丁家州,焦山,崖山这五战,或是水路协同或是纯水战。这才是导致南宋亡国的原因

反观盛唐气象,军事成就也并非神话一般。唐朝军事成就主要在太宗,高宗两朝,到了真正的玄宗朝便有高仙芝怛罗斯之败,哥舒翰潼关大败,安史之乱居然持续8年未被扑灭!朝廷高级将领除郭子仪外,李光弼是契丹人,高仙芝是朝鲜人,哥舒翰是突厥人等等,这是一个汉族王朝应该发生的事吗??平安史之乱借的回纥兵竟然打完胜仗在长安劫掠了大量的女人和财宝才回去,这就是盛唐气象??朱温灭唐时有几人殉国???元灭宋崖山之战陆秀夫背主跳海,身后士兵百姓也是如此,七日后海上浮尸十余万!!!这又说明了什么????

不要戴有色眼镜看宋朝!!

[ 本帖最后由 hiko 于 2008-4-23 23:22 编辑 ]

markshallwe 发表于 2008-4-26 12:03:24

虽然有时候仿写下宋词,可感得全然无力,除开水平不济,但也觉没法触摸到那种意境

四月苇 发表于 2008-4-26 16:20:40

如果我学中文,就把这个抄去当毕业论文交哈哈。。。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销魂独我情何限——浅谈宋士人格与宋词“悲美”之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