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肉火烧
http://photo3.fotolog.net.cn/userimages/79/19/g/ganjue75/69/500_02b8hGaq.jpg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可见驴肉的地位。走在沧州的街头经常见到的就是河间驴肉火烧,经过慢火细炖加上师傅们的配料,然后将烧饼一分为二,把驴肉切片和作料夹起来,您就慢慢享用吧。记得来沧州一定要品尝。不用特意的找,走在任何地方您都会找到的。当然保定的驴肉火烧更是另有一番风味的。
邢台道口烧鸡
http://img1.gootrip.com/gootrip/_20upload/mdd/2007-06-29/75610_2006214104147740.jpg邢台道口烧鸡是河北邢台地区的肉食名品,早在1959年即获河北省食品一等奖;1980年,又被评为河北肉类名牌食品。邢台的烧鸡源于河南道口镇,是道口“义兴张”烧鸡的分支。
原料配方:鸡100只食盐2~3千克砂仁15克豆蔻15克丁香3克草果30克陈皮30克肉桂90克良姜90克白芷90克
制作方法:
1.选料:须用生长半年以上、两年之内的嫩雏鸡和肥母鸡,重量在1~1.25千克的健康无病之鸡,病、死、残之鸡一律不用。
2.宰剖:将活鸡宰杀,放净血,趁鸡体未凉时即入58~60℃的热水中浸烫,煺净鸡毛,技术熟练者每分钟可煺净1只鸡。然后洗净鸡体斩去鸡爪,在鸡颈上方割口以切断食管、气管,在鸡臀部开7~8厘米口子,取出内脏,拉出气管、食管冲洗干净。
3.整型:先用利刃将鸡肋骨、椎骨中间处切断、按折,选一段高梁秆,放鸡腹内,撑开鸡身;再在鸡下腹脯尖处割一小圆洞,将鸡腿交叉插入洞内;两翅交叉插入腔内,使整鸡成两头尖的半圆形,洗净后悬挂,晾干表皮水分。
4.油炸:把晾好的白条鸡均匀地涂上蜂蜜水(水和蜂蜜的比例为6∶4),然后入150~160℃的热油锅内翻炸约半分钟,炸至柿红色即可。
5.卤煮:将鸡按大小顺序摆于锅内,加上煮鸡老汤,对入盐水,放入药料袋,上用竹箅压住鸡身,使汤浸到最上层鸡身的一半,先用大火将汤煮沸,加入约12克硝,改小火焖煮约3~5小时(时间依季节、鸡龄而定),即可出锅。
6.捞鸡:捞鸡时先备好专用工具,手、眼配合好,一只手用叉子夹住鸡颈,另一只手用双筷端住鸡腹内秫秸,迅速离锅放好,以保持鸡型完整。
产品特点:邢台道口烧鸡,造型美观完整,色泽浅红而带嫩黄,肉质软烂,味美鲜香,一般可存放2~5日而色味不变,冬季存放时间更长。 http://www.99yan.com/pic/digi/200781145148878.jpg
杨长子火腿肠
始创人杨庭珍曾在山东济南给一家德国老板马斯萨兹制作火腿肠的手艺。1932年,杨庭珍与人在天津合开“胜利肠子铺“。1941年“胜利肠子铺“迁至北戴河海滨,从那时起“杨肠子“即作为杨庭珍的艺名而名扬四方。成品肠鲜香浓郁,口感独特,回味悠长。
二仙居碗坨
http://www.hebeitour.com.cn/files/20070228/2/admine/exjwt.jpg
承德盛产荞麦,《承德府志》载:“荞麦于山田尤宜。《广群芳谱》曰:‘北人日用以供常时,农人以为御冬之具’”。这足见当时北方及承德一带农人是以荞麦做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宋代诗人陆游还曾有“荞麦漫漫连山路,豆荚离离映版扉”诗句,极言荞麦之盛。
用荞麦面制的碗坨,是承德专访传统风味小吃,已有200多年历史。它的特点是:营养丰富,酸辣鲜香,滑嫩筋道,是经济实惠的大众化美味食品,吃起来别具风味,食欲顿增。乾隆年间,皇帝巡幸热河,随行的后妃宫女们从小太监处得知二仙居一带这种叫碗坨的小吃,非常好吃,便叫太监去买。卖碗坨的为了讨好后妃们,就把碗坨装到一个精致的盒子中,带到避暑山庄叫卖,碗坨的身价也随之提高了。
二仙居一带,碗坨做得最好的要数人称“碗坨王”的王老三。他从清末起就以制碗坨为业,他制做的碗坨选料精,工艺新,煎得透,器皿也很考究。民国年间,他曾被热河督统汤玉麟召到督统府专门传授制碗坨技艺。他去世后,这门手艺由他的后人传了下来。直到现在,二仙居的碗坨仍然深受国内外游客的欢迎。
碗坨的原料有荞面、绿豆粉、五香粉、花椒面以及适量的猪血。碗坨的制作要经过和面、熬煮、成型三道工序。吃时,要在煎好的碗坨上浇点麻酱、蒜汁、醋、酱油、香油,用小叉子叉食,味道极美。 沧州冬菜、大枣
http://www.bjlxtx.com/manager/eweb/UploadFile/200742915358449.jpg
河北沧州冬菜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就已闻名中外了。它是用当地出产的优质大白菜,去叶和根,切成小方块,放上佐料,再经过自然发酵而制成。口味清香、脆生,微微带辣,是一种可供常年食用的小菜。
回记绿豆糕
http://www.awtour.com.cn/upload/milove/20070628/12/_070628122014.jpg
清真回记糕点部始建于1945年,因初创人是回民,又姓回而称“回记“半个多世纪来,用地产绿豆以及白糖,按祖传秘方的调制生产出口味醇正的产品,深受市民以及周边地区群众的欢迎。
清宫御膳银丝杂面
http://www.cnzozo.com/updata/allimg/20070126/1341090.jpg
银丝杂面是一种用各种豆子面和制而成的面条,是承德民间传统食品,已有300多年历史。承德属于杂粮产区,古时候麦子多从关内购进,售价高昂,而承德人又十分喜欢吃面类食品,人们就用土产的各类豆子磨成粉,轧制成杂面食用,后来杂面逐渐由民间传入皇宫、市井。
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皇帝每次偕后妃来避暑山庄,都要派太监到热河街的杂面铺,购买杂面。可见,银丝杂面已成为常用御膳之一。
清末至民国初年,承德府经营杂面的铺子已有十余家,其中尤以火神庙“广益水”、“三官庙”、“义泰兴”和“磨坛”等杂面铺最为有名。这几家店铺用料考究,制作精细,面条拉力强,可盒装作为礼品馈送亲友。直到解放前,这几家杂面铺还在街头巷尾或设摊或肩挑,叫卖杂面,深受人们欢迎。
银丝杂面的原料有豌豆、绿豆、冬小麦、江豆。
食用时,可根据个人口味嗜好配以各种肉丁、蔬菜、辣酱或其它不同佐料。
其特点是清淡爽口,营养丰富,可消热、祛毒、开胃、降压。常食对冠心病、糖尿病多有益处。 原帖由 swat8850 于 2008-7-8 22:24 发表 http://bbs.inter.net.cn/images/common/back.gif
http://p15.freep.cn/p.aspx?u=v20_p15_p_0807082220243826_0.jpg
http://p13.freep.cn/p.aspx?u=v20_p13_p_0807082221037511_0.jpg
刚吃的消夜 烤鱿鱼
MS全国都有卖的了 鲜花玫瑰饼
http://www.51you.com/bpic/2007627101330.jpg
玫瑰花不仅是塞外名花,而且被定为承德市的市花。用玫瑰花制做点心,在承德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每当康熙来承德避暑或去围场打猎时,都把此饼作为专供食品享用。鲜花玫瑰饼造型美观、色泽鲜艳、绵软酥脆,有诱人的饿玫瑰香气,是馈赠亲友的上好佳品。
拨御面
http://images15.51.com/j/200701/7e/40/q263372978/057dc29b50b64213a2ea18ffdd090467.jpg
承德吃荞麦的方法很多,最享盛誉的当首推河北省隆化县张三营镇的拨御面。
张三营原名“一百家子”,据《承德府志》及《隆化县志》记载,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乾隆皇帝率文武百官赴木兰围场狩猎,途经一百家子,住在伊逊河东龙潭山脚下的行宫(康熙四十二年所建)。当天下午,行宫主事周桐向随驾太监呈报御膳安排,特命当地拨面师姜家兄弟为乾隆制作荞麦拨面,并从西山龙泉沟取来上好的龙泉水和面,以老鸡汤、猪肉丝、榛蘑丁和纯木耳做卤。饭菜呈上后,御前太监将饭盘银盖取下,乾隆一见眼前的拨面洁白无暇,条细如丝,且清香扑鼻,顿开食欲,连吃两碗并一再称赞此面“洁白如玉,赛雪欺霜”,还当即吟诗一首:“罢围依例犒筵加,施惠兼因答岁华,耐可行宫逢九日,雅宜应节见黄花,朱提分赐一千骑,文绮均颁甘九家,苏对何妨频令预,由来泽欲不遗遐。”又命御前太监赏赐姜家兄弟白银二十两。从此,拨面改名“拨御面”,一百家子白荞面名声大震,姜家兄弟生意也更加兴隆。从那以后的170多年里,皇帝、后妃的食谱中,又增加了“拨御面”一款。
解放后,张三营的“何家面铺”曾远近闻名,可惜在十年动乱中店铺倒闭,工艺失传。70年代后期,青年厨师辛占武重新钻研和恢复了这一传统技艺。在1981年,辛占武还应邀赴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传艺两个月,教出了4名徒弟。凡吃过拨面的国内外宾客,都赞不绝口。
拨御面的原料有一百家子的白荞面、老鸡汤、猪肉丝、榛蘑丁、木耳、盐等。将煮好的面盛在碗内,浇上用老鸡汤、猪肉丝、榛蘑丁、木耳、盐做的卤即可食用。面洁白如雪,风味独特,并有开胃健脾、降低血压的功能。 受不了了受不了了..肚子又有点饿了
唐山虾酱
http://www.cnzozo.com/updata/allimg/20070126/1647450_lit.jpg虾酱又名虾糕。它是以各种小鲜虾加盐发酵后,经磨细制成的一种粘稠状酱。我国沿海凡产小虾地区均能生产。以河北唐山、山东惠民、羊角沟、浙江和广东出产最多,每年5~10月为生产加工时期。以河北唐山、沧州加工的虾酱质量较高,一般作调味用。
产品质量:虾酱的形状略似甜酱,分一、二、三等。色红黄鲜明,质细味纯香,盐足,含水分少,具有虾类的特有鲜味,无虫,无臭味者为佳。唐山、沧州产品质量最好。有的加工时混入小蟹、小蛤等,影响质量,颜色多是灰黄色,也不鲜明。
食用方法:虾酱一般作为调味使用。放入各种鲜菜内、肉内食用,味道最鲜美。吃汤面加入少许虾酱,则别具鲜味。也可生吃,也可蒸一下作菜肴吃。
保管方法:宜用缸盛装,亦可用木桶装。必须严密封口,防止雨淋和沾生水。存放阴凉通风处。开缸取货和零售后,都要及时加盖,防止苍蝇叮爬、污染、生蛆、生虫、发霉变质。如发现有翻泡现象尚未变质时,及时加少许白酒,密封保存。如已翻泡变质和有臭味者,不能作为食用。有些地区喜欢生食,更要注意防止污染。 万字扣肉
http://img1.qq.com/xian/pics/3751/3751038.jpg
这是一道宫廷菜,现在成了寿辰名菜,作法是将红烧猪肉切成3.3厘米见方小块,用小刀逐个将肉块由外及内,依方形绕圈向肉块中心呈“万”字型,不可使之分离,然后皮朝下,摆在蒸碗内,加高汤、佐料,上笼蒸2小时,取出扣盘,浇上高汤,肥头勾芡即成。
宣化油面窝窝
http://www.hysjw.cn/upimg/allimg/070518/0946210.jpg
宣化作为张家口的一个地区并不大,但街道古朴,车穿行在有明代建筑的鼓楼大街,灰城楼,砖墁地,长街老树旧铺面,与北京繁华都市景观相比,另有一番风韵。
来到一家大号“杂粮馆”的餐厅,十分洁净。临窗而坐,古城市井画卷近在眼前。正聊着,冒着火苗的“张北羊肉锅”、盘大量足的“炒磨菇丁”、四笼热气腾腾的油面窝窝上来了。我定睛一看,笼中的窝窝煞是好看,手工捏拢,四孔朝上,宛若石榴嘴一般,晶莹剔透,香味扑鼻,服务员又将卤料端上,我一看不由地叫好,羊肉丁、蘑菇丁、黄花菜勾的卤,诱人食欲。来自京城的我面对如此有特色的风味小吃,只有大饱口福了。夹着油面窝窝,蘸着蘑菇卤汁,吃到嘴中,脆、爽、鲜香、筋道。李科长忙着介绍:“油面是好东西,滋补健脾养中气,蘑菇更是植物肉,常吃有防癌作用。宣化的油面做的花样可多了,有猫耳朵、蒸拨鱼、烫面饺,哪样都好吃,可就一样不好,只能吃六分饱。
博爱浆面条
http://www.cnzozo.com/updata/litimg/200706/15294515f5.jpg博爱这个地方小吃还算比较多,如果严格推敲起来,应该是舶来品比较多。因此在博爱的流行小吃一般是短命鬼,印象中很多小吃就像饭店里的白酒,仨俩月就要换一种面容。生命力比较强的大概有这么一些:米皮,据说西安是正宗;烩面,好像郑州的比这里的还要有名气;刀削面,当然是人家山西特产了;米线,自然是云南的天下……
数来数去,如果说多少有点博爱特色的小吃可能是浆面条了。
浆面条的做法很简单,用做豆腐时挤出的豆汤当老汤在锅里熬,汤烧开后将面条下到锅里,煮熟捞出,放到碗里加配料,配料则是水煮花生、黄豆,凉调芹菜,芝麻炒焦后轧成的的碎末,香油等等,不放酱油、醋等佐料。这样做出的浆面条面色很白,白中有青,青中有红,红中有黄,味道酸中有香,香中有脆,如果放些辣椒油一类的佐料,十分可口。吃法更是简单,一双筷子即可,是博爱的一道名吃。
过去的时候,浆面条只是一般人家里的副餐,不是每天都可以享受得到的,因为那时豆腐做得少,因而浆面条的主要原料酸豆浆就少。何况,还要有花生、黄豆之类东西。即使这样,那时候的人们的传统观念认为,浆面条只是一种小吃,根本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但是,又因为好吃,营养丰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吃有了深刻的变化,野味和稀罕成了首选的目标,况且浆面条可口、便宜、实惠,一大碗才卖1块多钱,一碗就能吃个差不多,这是浆面条进入市场的主要动力,这样浆面条才“犹抱琵琶半遮面”,逐渐在市场上露出峥嵘。
不过最开始,也仅仅是在路边的地摊上能够吃到浆面条。浆面条进入大饭店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是一进入大饭店,它就有不可收拾的欲望,逐渐占领了餐桌上的一席之地,倒是成了一种餐桌上的主食,这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饮食是一种文化,像川、豫、粤大菜,满汉全席,无不充满着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的内涵,博爱没有典型的大菜,浆面条的出现总算是弥补了一下饮食上的缺憾。
那么,浆面条是否也包含着什么深刻的文化内涵呢?现在实在是差无考证,浆面条的历史和传说几乎是一个空白。但是,对博爱很有名的传说或者说是揶揄倒是博爱人的精明,或者说是博爱人最抠门,这和浆面条实在是套不上近乎。浆面条不想粤菜等等那么明显,也许这是小吃的一个重要特征?说不清。
不管怎么说,无论是坐在路边吃一碗浆面条,还是在五星级饭店点一碗浆面条,都是很可意的事情,因为喝上一口面汤,酸溜溜、香喷喷的,这种享受谁说不是一种文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