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踢球者》1985年刊登的一篇文章,柏林迪纳摩是当时东德联赛的“越位之王”和“犯规冠军”。不过在遭遇强敌之前的一场比赛中,柏林迪纳摩队中可能因为再吃牌而停赛的球员,无论怎么踢都不会领到那张会导致他停赛的黄牌。而柏林迪纳摩的争冠对手,如果随后会和前者直接交锋,则队中有停赛危险的球员,则会在关键战役到来前不断吃牌,直到被停赛。至于具体到柏林迪纳摩的比赛,裁判在关键时刻的偏向则更加明显。
除了有裁判相助,其实柏林迪纳摩的实力也是球队10连冠的重要原因——为了加强球队,米尔克想尽办法从各队挖来精英球员。在当时的东德,球员改换俱乐部是无需支付转会费,唯一需要的是履行行政手续。“出于政治原因”,米尔克借调了大量优秀球员迁往柏林。此后曾效力曼城的著名前锋罗斯勒(Uwe Roesler)当年曾效力莱比锡火车头和马格德堡,而他前往马格德堡效力,就是最典型的“政治原因借调”。“足协觉得我需要积累经验,就以此为由将我送到了马格德堡,尽管我的想法完全不是这样。”当年哈勒舍尔俱乐部有一个奇人帕斯托尔,在两场比赛中打进21球。结果马上接到了足协的调令,要他前往柏林迪纳摩。不想去?“那你看着办吧!”
不过客观地说,柏林迪纳摩也曾培养出多尔(Thomas Doll)、托姆(Andreas Thom)等名将,而且其依托体校的青训体系也有优越性,阿贾克斯、弗赖堡等俱乐部都曾专门考察过柏林迪纳摩的青训体系。
1989年11月7日,米尔克辞去安全部部长职务,随后就被剥夺了诸多政治头衔,并被开除出党以及拘捕候审。失去靠山的柏林迪纳摩也迅速崩溃,1989年的德国杯是他们最后的荣耀。至今仍有德国球迷会打趣说:只要东德不倒,柏林迪纳摩就能永远垄断冠军。 看到拉影的表演劳资都要吐,一碰就翻地打滚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