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iocruz 发表于 2007-8-3 10:28:32

汤匙轻轻地嗑了一下碗沿儿,顺势滑落在那袖珍的乳白中。奶的香味从汤面破开的缝隙中溢出,铺面而来,鼻尖的浓烈瞬间就掩饰了眼睛中的素雅。一入口,汤的细软润滑彰显无遗,还没有尝出味道,已经从舌间滑到喉咙,从喉咙跌到胃中,通体笼罩在浓浓地奶油的香味中。

juliocruz 发表于 2007-8-3 10:28:42

 舌尖在贪婪地寻找汤的味道,奶油、水、面粉早已经融为一体,细腻粘滑,蘑菇也早已经被切成细片,被汤裹着,放在嘴里,被牙齿轻轻一击,就碎开了,却没有失去原本的味道,香味在嘴里盘旋着,在奶香的衬托下,就像春天里河边青草的味道,不同于奶香,却让人按捺不住。

juliocruz 发表于 2007-8-3 10:28:54

于是就不舍得一口接一口地喝,总在嘴里犹豫了好久才咽下。正是犹豫得好久,才能品出它的第三种味道,酸酸的,若隐若现,轻易不好捕捉,是干白。法国是世界上盛产葡萄酒、香槟以及白兰地的国家之一,正如法国葡萄酒久酿的品质,汤里的干白葡萄酒使汤的回味更加悠久,更绵长。

juliocruz 发表于 2007-8-3 10:29:08

 法国料理的精神在于突出食物的原味,所以在法国师傅在做料理的时候,所加进的任何调味品、配料,甚至是酒,都只有一个目的:把主要食材的原味给衬托出来。而这道汤,奶油是奶油,蘑菇是蘑菇,即使是在相融合的一刻,不但保持汤柔软细滑的质地,还能够将汤的味道更加的延伸,撩人且回味无穷。

  汤且如画,万般风情尽在一盏之中。

juliocruz 发表于 2007-8-3 10:30:14

<P>京腔京韵——正月十五</P><P> 过了大年初一、“破五”以后,接下来就是正月十五。
  老北京人很看重这个日子。因为这一天有三个节的名字。哪三个名字呢?一是上元节,二是元宵节,三是灯节。这么多节融于一日,挺有意思。
  一般说来,大家都知道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元宵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正月十五闹元宵”,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一个“闹”字,将其鲜明的民俗特色概括出来了。</P>

juliocruz 发表于 2007-8-3 10:30:34

 吃元宵象征着团圆之意。最初元宵叫“汤圆”,因它漂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际。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全家团圆,此情此景犹如台湾民歌《卖汤圆》中唱的:“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吃汤圆,大团圆、大吉大利,后来人们便直接叫它元宵了。

juliocruz 发表于 2007-8-3 10:30:51

这元宵节怎么又叫作“上元节”呢?对“上元节”,有的人可能生疏一些。什么叫上元?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是怎么来的呢?据《岁时杂记》一书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其余则是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

juliocruz 发表于 2007-8-3 10:31:09

最有意思的是灯节。每到正月十五这一天,民间就风行张灯观赏的习俗,因而也叫灯节。据民间传说,正月十五放灯起源于古时农家“照田蚕”的风俗。所谓照田蚕,是指元宵之夜,农家在长竹竿上挂一盏灯插在田间,观察火色以预测旱涝的情况。后来照田蚕的时候,人们将各种彩灯愈做愈精巧,照田蚕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思,演变成一种闹花灯的娱乐活动。

juliocruz 发表于 2007-8-3 10:31:24

 自从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由汉到隋,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历经唐宋元明清,这项活动一直很兴盛。

juliocruz 发表于 2007-8-3 10:31:36

 京城为历代之都,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最热闹的了。特别是闹花灯,更是别具一格。为什么呢?因为在东城有一条街叫“灯市口大街”。从名字上您就能看出来,这地方是卖灯的街市。笔者小时候就住在这灯市口附近,常听大人们讲这条街的故事。
页: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查看完整版本: 【004号水塔】CN四周年站庆,百科全书帖;(本塔灌水机兼塔主:juliocr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