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米兰

标题: 【点创】影响与改变 [打印本页]

作者: 点绛唇    时间: 2008-1-13 15:00:03     标题: 【点创】影响与改变

文/点绛唇 有感而发,随性而写,似有点乱,但请凑和。一惯风格,写完就发,别字难免,敬请见谅!

古语有云:树预静,而风不止,事物对人的影响无时无刻不在!哪怕只是空气中的一些分子变化,我们也能觉察得到气味的变化,然,有些事情却能影响其一生,改变人生的命运!

一晃来到这个世上已经足足的25个年头了,人生能有多少个25呢?也许我3个不到吧!这几天没有出门,在家里静静的重新看了“一号皇庭”1---5部,让我想起很多以前的事情!这部电视剧我这次是第三次看,也是看得最完整的一次,因为以前总是看电视台播放的,而这次买了DVD回来看!虽说第五部比前四部差了不少,但是我仍然很喜欢!我平时很少看电视剧,我觉得看那些东西没有用,韩剧就更不用说了,就是大长今我也一集没看过,为什么我会对这个电视剧情有独钟呢?现在来说说!!


“1号皇庭”我记得小时候看的时候是叫做“1号法庭”的,也不知为什么会改?这部电视剧我觉得是很多国产电视剧的始祖!在很多国产电视剧中能看到其中编排线路,“1号皇庭”讲述的是一群法律工作者的工作及生活!我个人觉得很真实,也很贴近生活,没有那些做作,还能告诉我很多的道理,剧中的主角们似乎就在我们身边,或者可以说就是一个变相的自己!


我觉得该剧中最为经典的是于在春与丁柔这段爱情!于在春和现实中的很多人很像,口无遮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会考虑到别人感受,一天到晚都在开的玩笑全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点与现实中的我自己无比相像!而丁柔呢?完全是个相反的人,表面看过去像一塘冰冷的死水,其实对在春是有情有义!我觉得两个人的恋爱就应该这样,一个凹,一个凸,完全互补,与朋友在一起时和与自己另一伴在一起时有些许不同,平时相敬如宾,但真的遇到事情时,则两肋插刀,每次看到这里,多想我也能碰上一个啊!丁柔在第一部中还有充当了第三者,我小时候一点也法理解,还有点讨厌这样的人,可自己长大后,几乎走了一条相同的路!


剧中的第二主角江承宇,可以说是一个花花大少,出生在律师世家,母亲做为皇家御用大律师,妹妹也是大律师,自己居然律师牌照都考不上,只能做个军师剧中所称的师爷!他的爱情更是可歌可泣,开始时与同性恋,接着是别人的小老婆,还有一个是疑似与人家搞背背!而这些爱上他的人都不得善终,只有一个萱萱饰演的若晖例外,他与若晖之间的爱情可以说是诠释了缘分的定义,也让我这样的俗人对缘分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深信不疑!


至于苏永康饰演的周志辉,每部都有一个深爱的恋人,但最终总是因为某些现实无法改变的原因,如分手,工作,上学,之类的理由分手,而他对每个女朋友都可以说是用情专一,但对于以往女朋友的关心,总会让人产生误会,也给自己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最终一无所获,现实中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


学历不等于于能力,这是我一直相信的,可是如果当个公务员,我想这句话要改为学历不是万能的,没有学历是万万不能的!剧中的周文宾就是一个代表,业务水平没得说,就是一个学历害他,那么多年下来还是一个沙展,而他其实也是社会中下阶层的老粗的写照!与江承宇的妹妹恋情终因,生活层次不同,而无疾而终!告诉世人要门当户对!


为什么说这部片能影响了我哟?剧中所描写的生活一直是我所追求的,事业有成,开着名车,生活无忧,有一个真心相爱的人相伴左右,特别他们工作以外的生活,更让我羡慕不以,他们一般下班后,总是三五成群的,带上自己的另一伴,找个情调好的酒吧,大家坐下来,聊聊天,喝喝酒,我小时候看到这里时,总是想以后我也要这样的生活,没想到长大后,再看这个片子,觉得就是工作外喝酒的场景与片中相似,自己却不像片中主人公那样轻松,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喝酒的朋友,全是狐朋友狗友,不像片中所描写的知心朋友,更没有一个知心爱人出其左右了!

收获总结:

1.小时候只知道生活要改善,但从来没有具体过,看过后,具体了,知道所追求的物质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

2.现在看到江承宇母亲退休后,明白了何为绿领阶层的含义,要学会善待自己

3.相信缘分我是从该剧中开始的,爱开玩笑是剧中的于在春影响了我,对朋友有讲义气也是这里学来的,但我越来越怀疑,每次想到对朋友要义气时,反而会想起古惑仔中那个吴镇宇所说的"义"字的含义.

4.从此爱上了酒吧,也爱上酒,更爱上了心爱的二锅头,也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再喝了!



如果说"一号皇庭"影响了一生,而"三国演义"可以说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我们福州话有一句叫做:女不看小说,男不看三国,其实女不看小说是指,女的如果看了小说会红杏爬上墙头,而男的不看三国是说为人处事会变得奸诈狡猾!然,我真的成了后者!


为什么我会迷上三国呢?记得小时候,五年级还是六年级的时候,央视开始播三国演义,我爷爷从小就是个三国迷,不论是小人书啊,还是小说,可多了,那时我记得还是黑白电视,电视节目只有四个台,央视的一套与二套,还有福建台与福州台,每天六点的时候,福建台都有演三国,我爷爷从楼上把电视抬到饭厅里来,一边吃一边看,我不得已也得根着看,从此吃饭就离不开电视,也迷上了三国!天天晚上睡前都要看,后来大学时的辨论赛,又让我对三国有了深入的研究!


三国的情节大家都知道了,我也不想在此班门弄斧了,我记得最深的几句话是第一句是:大丈夫处事,不能建功立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这句话后来我请一个书法家写了,至今还挂在我办公室中!我虽不是男儿身,但小时候的经历,不得不让我改变,每次决定要拼要搏时,我就看一下墙上这句话,激励一下我自己!第二句是刘备在二顾茅庐时,孔明的密友崔州平所说的: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无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让我明白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孔明的一生也论证了这句话!第三句是官渡之战中:曹操见袁绍势大,预退守许都时,见到曹操身边第二谋士荀彧写来的书信,让他改变决定的一句: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这句话,让我对我来说意义很大,每次公司要倒的时候,我都想起这句,一定要撑住,只要撑得住就会有转机的那一天!


三国给我带来的东西实在是讲不表也说不完,我本来是一个很单纯的女子,可是看过几百遍后,实在是狡猾的我父母都有不相信,他让我学会了辨证的去思考,不来不轻易相信任何人与任何事,只能相信自己,也不从不来急着决定做一件事情,一定要想清楚了再去做,做了就一定要最好!讲到这就是说一下孔明!他一生从不弄险,我刚开始看小说时,说真的,真的有点觉得他应该要从小路直打长安,怎么会放下这样的错误呢?可现在呢?我相反很佩服他,我个人认为,说从小路进兵的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打个比方,你打拼了多年,好不容易有了些钱,为了更多的钱,你会不会冒险去赌一下呢?而如果失败的代价,是让你连重头再来的机会也没有,你还愿意吗?再打个比方吧!比如你在赌钱,你现在赢了50万,而庄家那有100万,你赌资不够,你愿意不愿意把你的妻子或是父母当成赌注去搏这个100万呢?所以我佩服孔明,他在这样的巨大诱惑面前都为之不动!真的是难能可贵!


三国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完的,就写到这吧!最后送大家一句我一直受用的话:做事不要太冲动!这句话说实在的说的太大了,没什么意义,我具体了下:不要在大喜、大悲、大乐时做出任何决定!
作者: 国米风暴    时间: 2008-1-13 15:01:16

三国我,可以倒过来背!~~~~~~~~~~~~~~~~~~~
作者: 国米风暴    时间: 2008-1-13 15:02:04

你没有总结三国之精华!~~~~~~~~~~~~~~~~
作者: 流水落花    时间: 2008-1-13 15:33:38

三国的事是说不完的,三国志作为正史影响的是整个历史,演义作为小说更多的是影响了民族的文化

刚开始就看到错别字了,树欲静~~~~~
作者: 水泱瞳瞳    时间: 2008-1-13 16:33:57

我不喜欢看三国,电视还可以,书都不碰![ecms7]
作者: 蓝黑我的生命    时间: 2008-1-13 16:59:15

我们福州话有一句叫做:女不看小说,男不看三国,其实女不看小说是指,女的如果看了小说会红杏爬上墙头,而男的不看三国是说为人处事会变得奸诈狡猾![ecms9]  有这说法?

支持点点老大[ecms4]
作者: 愛後餘生    时间: 2008-1-16 23:51:23

关于孔明的那一段我觉得写的很好 很实在
成大事者往往有很多顾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体会不到的
作者: 点绛唇    时间: 2008-1-17 05:18:17

原帖由 愛後餘生 于 2008-1-16 23:51 发表
关于孔明的那一段我觉得写的很好 很实在
成大事者往往有很多顾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体会不到的

同意我这个观点的人很少
作者: raul2285    时间: 2008-1-17 16:40:43

影响一个人的事物往往在不经易间。。。
作者: 骨架结构    时间: 2008-1-17 21:08:31

原帖由 点绛唇 于 2008-1-17 05:18 发表

同意我这个观点的人很少

部分同意也不错啊!
作者: 流水落花    时间: 2008-1-17 21:28:06

原帖由 愛後餘生 于 2008-1-16 23:51 发表
关于孔明的那一段我觉得写的很好 很实在
成大事者往往有很多顾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体会不到的


但是如果没有许多人体会不到,没有许多人的质疑,那也无法成就其伟大之处了,所以说这些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这个,哎,又说到辩证法了
作者: sjz风之子    时间: 2008-1-17 21:29:13

来看看 点点MM的美文[ecms2] [ecms4]
作者: killwe21    时间: 2009-8-2 10:57:20

原来是MM啊,很有才。
作者: huihui    时间: 2009-8-6 12:50:45

额.....
我每次跟朋友谈起诸葛亮  
都觉得 历史上 他是成功的人  成功青史留名
但是 在三国 他的确失败啦
无论是军事家 政治家  他都无法获得最后的成功
人才济济的蜀汉   最后却 廖化当前锋    何以至此?

诸葛亮的三分天下的观点 是对的么?
没有三分天下   操哥提前统一天下  
那么又是一个怎样的景象?   
起码比司马氏的晋朝好吧?
每每想到这里 都轻轻一叹。。。。
幸亏历史不是以成败论英雄   所以诸葛亮还是英雄
作者: 凡人非凡    时间: 2009-8-20 17:37:56

有时不能活的太明白。心累。
作者: 撒沙同入    时间: 2009-8-22 07:12:15

女人谈历史,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作者: 队长120    时间: 2009-9-8 16:59:32

  么得办法 大家 都有想法 所以。。。
作者: cbth2004    时间: 2009-9-11 11:07:28

不要在大喜、大悲、大乐时做出任何决定!
作者: zy国米之王    时间: 2009-9-11 17:36:22

女孩子能把三国读上几遍很不容易,而且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更不容易了,只是一开头就一个错别字!不过还是要顶个!
作者: coldstar    时间: 2009-11-23 21:00:56

本人是纯粹的三国迷,四大名著里也就三国看的多,前后不下20遍吧,里面的故事不说倒背如流但也至少谙熟于胸.....有机会跟各位一起探讨探讨哈[ecms2].....
最爱赵云,太史慈....
作者: coldstar    时间: 2009-11-23 21:08:42

但是如果没有许多人体会不到,没有许多人的质疑,那也无法成就其伟大之处了,所以说这些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这个,哎,又说到辩证法了
流水落花 发表于 2008-1-17 21:28

至于孔明嘛,完全是被神化的人物,鲁迅先生也说三国演义里的孔明是多智而近妖。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给了孔明一个很中肯的评价,长于治军而短于谋。而魏延是个被历史扭曲了的人物。那个子午谷奇谋正是出于此君,而孔明对于魏延的看法从一开始就不咋地,刚收归帐下就要斩杀。说此人脑后有反骨,就后必反。虽然最后魏延真的反了,但却可以说是被孔明活活逼反的。孔明死后把大权交给了杨仪,而杨仪跟魏延有隙,处处制衡魏延。魏延作为当时蜀汉的第一大将(姜维是帅才,魏延是将才,大家没异议吧),当然会不信服。毕竟杨仪的职位不过长史,基本上可以算的上现在的国务委员的样子吧。而魏延至少也是陆军元帅。再说魏延一生自视甚高,也就服个孔明,区区长史怎堪入眼?所以我说孔明逼反了魏延,大家没异议吧。其实孔明究其一生还是有很多败笔的,不要迷信他,他只存在于小说中,历史上的孔明不见得比后世的赵普徐敬业强多少.....
作者: coldstar    时间: 2009-11-24 02:12:28

同意我这个观点的人很少
点绛唇 发表于 2008-1-17 05:18

作为三国演义的正史《三国志》中评价孔明是,长于治军而短于谋.....孔明生平,事繁而慎.....入蜀不三年,严刑酷法,蜀民多怀怨言....
从这几个简短的评价还是可以看出孔明的真实形象的。孔明是个很好的萧何,但不是个很好的张良。事务繁忙但事必躬亲且处事谨慎。而且治国治军以严,去翻看三国志以及一些后世的史书还是记录了不少孔明的严刑酷法的....当然这些对于当时的蜀汉是必须的....毕竟刚刚建国而且刘璋父子二代久居西川却政治昏暗,而且政令法度偏软弱....至于LZ说的小道袭长安应该是后世争议颇多的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吧....在我看来从战术战略上是个很好的计策,一旦偷袭成功的话,渭水以西都是蜀汉的了。但是当时蜀汉当权的是孔明,孔明生平,事繁而慎[ecms2] 。所以作为处事向来谨小慎微的孔明来说肯定是不会接受的。而且孔明一向看不惯魏延,也不相信魏延.....用现在的话来说吧,当时蜀汉无大将,五虎大将都已经去世,老字辈的将军里也就属魏延资格最老,只能依仗他。但是孔明吧魏延看成是为他卖命的,或者说是打工者,而不是心腹....从战术上说,这个子午谷奇谋并没有什么硬伤,而且魏延说的是自己领兵5000从子午谷出,偷袭长安,然后孔明后续跟上从另一路攻打,也好给魏延做掩护....即便是失败了也不过5000兵马而已,并不会对蜀汉军力有多大损害.....我觉得以孔明一生对魏延的不信任(在我看来最后魏延的谋反也是孔明设计逼反,好除去他认为的蜀汉内部第一威胁),怕他不是去偷袭,而是去投敌。毕竟有过申眈兄弟,糜兰,孟达之流投敌的先例。(申眈算是刘备最早的跟随者吧,糜兰还是刘备他小叔子,这样的亲信都能投敌,害了关公;至于孟达,刘璋那边顺来的,是张松法正一派的,也算是夺得西川的功臣吧,也反了)。所以孔明信不过魏延是有点依据的。所以我认为,孔明没有采纳“子午谷奇谋”不是因为军事上的缘故,而是因为魏延的缘故。如果是姜维提出的话,估计十有八九能成。这是我的看法。




欢迎光临 国际米兰 (http://bbs.inte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