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米兰

标题: 王允、吕布与汉王朝最后的日子 [打印本页]

作者: 枫丹蓝露    时间: 2008-1-22 11:24:30     标题: 王允、吕布与汉王朝最后的日子



楔子——

   喜欢“三国”故事的朋友对发生在王允、吕布、貂禅、董卓间的那个故事都耳熟能详,但是也有很多人有疑问:王允成功夺权之后干什么去了?吕布杀了董卓之后不是很拉风吗,后来怎么混得那么惨?这就是我今天想说的故事,其中的主要人物是王允。这是一段不怎么被提起但又极其重要的历史——甚至说王允一个人改变了大汉王朝的命运,那也是不为过的。


    公元189年,东汉政权处于风雨飘摇的时候,宦官的权力无限膨胀,为了对抗宦官、胁迫包庇宦官的何太后,两个历史上的超级蠢男、当时主持朝局的何进、袁绍邀请凉州部队的首领董卓进京平定宦官。早就在觊觎中央政权的董卓当然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的凉州兵团长期与西部的羌族作战,战斗力超强,象秋风扫落叶一样占领了洛阳,他先后废掉旧帝刘辩,新立九岁的小皇帝刘协上台,之后又火烧洛阳,迁都长安。当时已建城一千四百年的洛阳化为焦土。董卓的行为不仅颠覆了汉朝的基础,还给社会文明带来极大伤害。这就是历史上的董卓之乱,在这里不多叙述。董卓这个时候开始真正登上历史舞台,而王允也几乎是同时登上这个舞台的。
    在董卓挟持皇帝的时候,他虽然野蛮,但是帝王的威信还在,他必须依赖朝中的有威望的老臣替自己脸上贴金。他最想拉拢的就是当时担任司徒(宰相级别)的王允。公元190年,董卓迁都长安后,封王允为温侯。王允这个时候夹在中央政府里跟从董卓,暗地里正在组织军队、图谋讨伐董卓。所以,他最初是想做清高之态、坚决推辞的,这时,好朋友士孙瑞劝他接受董卓的好意,以求后效。王允接受了这个意见,他表面上对老贼惟命是从,让老贼十分受用,实际一直没闲着,他最阴狠的一招就是利用吕布来对付董卓。
    在山西服役的吕布擅长弓箭和骑术,力气更是大得惊人,他和太原人王允算得上是半个同乡,早在董卓认识吕布之前,王允就对吕布十分厚爱,为的是有朝一日能用上这个勇将。等到吕布杀害自己的上司、投靠董卓以后,还和王允保持着友谊。就在这个时候,吕布向王允透露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他和义父董卓的关系并不好。原来,董卓为人蛮横无礼,一次发脾气的时候用手戟去丢掷吕布,险些要了吕布的命。虽说董卓事后道歉,两人把酒言欢,但性命不是开玩笑的事情,吕布一直记恨着。狂妄的人一般都会轻视别人、忽视危险,董卓并不知道吕布心里开始有异心,还是任命他看家护院。吕布既然心里开始怨恨主子,就难免做出一些没礼数的事情,他长期在董卓家守夜,心里又不服气,必然心浮气躁,于是和董卓的一个伺妾勾搭上了。(这个伺妾的名字是否叫做貂禅,目前已不可考,从情理上说,她或许不是最得宠的一个,要不然,吕布没那么容易勾到手。)本来就怕董卓人来疯的吕布偏偏又泡了董卓的女人,心里自然更加害怕。在和王允喝酒的时候,他吐露了内心的恐惧。一直在寻找机会的王允敏锐地抓住了这决定性的要素——世界上哪里有比保镖杀害雇主更容易的事情呢?
    公元192年春天,水到渠成,王允有了吕布这个助手,轻而易举地消灭了董卓,这成为王允一辈子最辉煌的时刻,这段历史还被后世的小说家、戏曲家演绎成为吕布戏貂禅的佳话,更是增加了知名度。历史说到这里,明显是个大团圆式的结局,但是,如果真是这样,就没有下面的故事了。
    消灭董卓的任务简单地出奇,两个幸运儿王允和吕布一起把持朝政,一文一武,相得益彰。王允的好运仍在继续——处死董卓三族后,在吕布的劝说下,他颁布特赦令,宣布不追究董卓的手下,要他们交出兵权即可。董卓最重要的部下牛辅当时驻扎在河南,他拒绝交权,还打败了接收他的政府军。但是,在军营的一次夜惊中,牛辅莫名其妙地死在混乱中了。牛辅的三个手下(按照今天话说就叫中层干部)李傕、郭汜、樊稠掌握着军队,他们根本不敢造次,马上决定投降——条件只有一个:由于他们的部队曾经拒绝接收,所以要请政府再次颁发一道特赦令,他们马上交出军权。王允的运气实在好到极点,汉王朝运气实在好到极点!   

    但是,令人惊愕的事情发生了,王允不答应再次颁发赦令,理由是:国家有国家的法度,一个月前已经颁发了一次特赦令,没必要为了同样的事情再次颁发一次。李傕、郭汜、樊稠三个脓包愣住了,没有赦令,他们就是罪人。谁愿意自己把头送到砧板上去呢?他们苦苦央求,希望看到一条活路。但是王允就是不答应。吕布也在苦苦劝说。王允谁的话都不听。这也就意味着他的好运气走到头了——一个人都戆到这份上了,只怕老天爷都帮不了他。
    李傕、郭汜、樊稠除了反抗别无他路,他们率领董卓的旧部杀到长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的进军理由与王允诛杀董卓一模一样,那就是剪除叛逆。他们口中的叛逆当然是王允和吕布。腐败日久的中央军不是对手,长安陷落后,吕布带领亲兵逃亡,他十分够义气,在危急时刻,专门绕道去救王允一起离开。王允拒绝和吕布一起走,最终被叛军抓住,并以叛国罪名处死于长安城下。吕布则从此开始了自己惶惶如丧家之犬的日子,并最终死在另一个军阀曹操的刀下。
    这就是王允一生最后的日子,短暂、辉煌、还有无尽的遗憾。这里有必要补充一下后来的事情,因为之后的几年都是王允错误的直接后果,并直接决定了汉王朝的命运走向。“平叛”成功后,李傕、郭汜、樊稠三个草包各自封官,共掌朝政,乱哄哄地执政了三年,公元195年,三个不成器的蠢材发生内讧,先是李傕、郭汜杀了樊稠,然后他们相互之间也翻了脸。李傕劫持小皇帝刘协,郭汜劫持文武大臣,就在城里打巷战,一直杀了五个月,杀到长安变成没有活人的鬼域。两头蠢猪杀了半天才发现毫无所得,另一个军阀张济劝说他们放了人质,停止对攻。于是,小皇帝和群臣逃出长安,想回到洛阳去。这个时候,两个蠢材才发现手里没有了护身符,他们又和好如初,联合追赶人质。于是小皇帝刘协和群臣玩命逃跑。官员们要么饿死,要么因为身上藏了宝贝被手下的兵士杀死。当这个所谓的朝廷在废墟上开御前会议时,活象一个低劣的马戏团。士兵们围观着,象在看一场闹剧~~~他们看的闹剧实在已经够多。
    公元196年,汉王朝的小朝廷抵达洛阳。这个时候,袁绍、曹操、孙策、吕布等野心家们早已趁机在各地割据。袁绍一度想去接刘协到自己的地盘上去,但是转念一想,为什么要找个主人骑在自己头上?那是傻子才做的事情。但是,真有人做这样的傻子,这傻子就是曹操。在小朝廷到达洛阳的次月,曹操就带兵到洛阳勤王。曹操随即以洛阳太过残破为由迁都,新首都是他自己的根据地许昌。(董卓之乱后,洛阳几乎已成废墟。)从此,“傻子”曹操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王朝再也没有得到复苏的机会,直到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王朝最后一任皇帝汉献帝刘协。


后记
   吕布邀请王允一同逃亡的时候,王允说:朝廷幼少,恃我而已,临难苟免,吾不忍也。这也是历史记载的王允说的最后一段话。“朝廷幼少,恃我而已”,这正是实情,国家的命运寄托在这么一个戆人身上,真是一种悲哀。我不知道王允在长安城下被当作谋逆的罪人砍头的时候心里作何感想:后悔?自卑?悲愤?其实,最大的可能是,王允一生都认为自己是天下最聪明的人,当他受死的时候,肯定在怨恨天意不公,不给自己振兴汉室的机会。其实,他有那么好的机会!
   总是想,在王允谋划消灭董卓的时候,他是多么睿智、多么冷静,可是一旦成功,他变得多么固执、骄狂。最重要的是,他的步伐全乱了,他的节奏全乱了。他不再是那个王允了。历史上这样的人物实在太多,最典型的就是越王勾践,他可以度过那么屈辱的岁月,却不能安享一天的成功。是太累了吗?是心志狂乱了吗?我在这里记录汉王朝最后的岁月,不是在哀悼一个远去的帝国,而是在思考一个普通人的状态。在王允身上,实在有太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我曾经仔细、反复阅读这个时期的各种记载,想为王允的低智商表现找一个合适的理由,但是,没有。我想,王允并不是傻到那个地步,他是被狂妄打败了。从根本上说,他是看不起吕布,看不起李傕、郭汜、樊稠三个傻瓜的。吕布连续杀害了两个“义父”,根本就是迫不得已才会去使用的工具而已;至于那三个呆瓜,乱臣贼子,还敢和朝廷讲条件,大不了剿灭他们就是。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解释王允为什么一次次拒绝吕布的明智建议,一步步将汉家王朝带进无底的深渊。
   李傕、郭汜、樊稠的叛乱是王允错误的直接后果,这次大乱不仅是从政权组织上毁灭了汉王朝,更让汉王朝从此没有了尊严,没有了威信。由于何进、袁绍两个超级蠢男的错误,庸才董卓得到了撒野的机会;由于王允的荒谬,李傕、郭汜、樊稠三个呆瓜有了丢脸的舞台。或许不该把何、袁和王允相提并论,毕竟是王允让汉王朝得到了复兴的机会,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只不过是暂时延缓而后又猛力加速汉王朝灭亡的悲剧人物。
   我无意于探讨王允在历史上的功过得失,汉王朝的衰败不是一天两天,到了王允的时代,归咎于任何个人都显得牵强。但是,我想,这段历史不该被遗忘。历史上的王允是一个坚毅、果敢的男人,一生度过无数险阻。他更是一位忠心耿耿的英雄,为了国家,不惜随时献出自己的生命。或许,正因为如此,他才觉得自己有资本骄傲。但是,骄傲的资本除了品德、忠诚,还有一项,那就是智慧。以曹操的智慧都经常受到骄傲的惩罚,何况王允?
   不论取得多么大的成功,不管外部发生多么大的变化,保持好生活的节奏,随时调整好自己的步调。王允,至少用自己的悲剧教会了我们这一点。





[ 本帖最后由 枫丹蓝露 于 2008-1-22 11:30 编辑 ]
作者: 流水落花    时间: 2008-1-22 11:54:18

这是在说演义还是志呢,王允我不说什么,吕布只是生不逢时

搜到你博客了,故事8?

[ 本帖最后由 流水落花 于 2008-1-22 11:57 编辑 ]
作者: 枫丹蓝露    时间: 2008-1-22 11:57:48

原帖由 流水落花 于 2008-1-22 11:54 发表
这是在说演义还是志呢,王允我不说什么,吕布只是生不逢时

当然是历史,演艺何必去追究,故事而已.确切地说,也不全是三国志,谈到三国初期的历史,大部分与后汉书有关。
博客早就换了,在天涯

[ 本帖最后由 枫丹蓝露 于 2008-1-22 12:01 编辑 ]
作者: 流水落花    时间: 2008-1-22 12:33:43

呵,原创必搜,那是我职责所在,不要介意,三国志我没看完,蜀国的看的比较多,我喜欢那种落差。
作者: 枫丹蓝露    时间: 2008-1-22 15:12:37

原帖由 流水落花 于 2008-1-22 12:33 发表
呵,原创必搜,那是我职责所在,不要介意,三国志我没看完,蜀国的看的比较多,我喜欢那种落差。

呵呵,支持你的工作,对你的敬业致敬。不过,斑竹又不发稿费,不会有人剽窃吧?嘿嘿~~小人之见
作者: 流水落花    时间: 2008-1-22 15:18:10

剽窃的行为多了,只是很多时候顾及到会员的面子不方面说出来
作者: 枫丹蓝露    时间: 2008-1-22 16:39:50

原帖由 流水落花 于 2008-1-22 15:18 发表
剽窃的行为多了,只是很多时候顾及到会员的面子不方面说出来

确实理解不了,大家就是交流而已,何苦沽名钓誉。
作者: 流水落花    时间: 2008-1-22 17:28:36

[ecms6] 如果不是为了虚荣,那么人活着的目的又真正是什么,所谓的人生价值?那还不是为了出人头地,为了名垂青史

所以不必在乎这个,做好自己,爱憎分明,即可,虚荣不是贬义词,只是双刃剑
作者: 蓝黑我的生命    时间: 2008-1-22 22:21:28

[ecms2] 坐板凳看故事
作者: 汉寿亭侯    时间: 2008-1-23 09:41:54

关于王允后来的错误,楼主的解释倒也合理。
不过很多历史上的事我们是无法知道为什么的,比如当初刘备为什么收留吕布:其它所有人都恐避之不及,偏偏刘备不介意,最后被吕布反攻倒算,开始数十年的亡命天涯,谁能知道为什么?
作者: 国米风暴    时间: 2008-1-24 21:12:45

我喜欢三国演义,而不是三国志.....

以汉室为正宗.




欢迎光临 国际米兰 (http://bbs.inte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