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米兰

标题: 功高不足恃,德厚非堪用 [打印本页]

作者: 卫道士    时间: 2009-10-28 15:43:01     标题: 功高不足恃,德厚非堪用

本帖最后由 卫道士 于 2009-10-28 17:31 编辑

自古官以任能,爵以酬功为用人正道。功高未必才高,若以功高委以大任,恐不能克尽全功。盛唐转衰由安史之乱始,禄山始叛,明皇委哥舒翰守潼关,哥舒翰为盛唐名将,功高当世,有诗云“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即知其人。然是时翰非惟年过五旬,且患风疾,半身不遂,终令半生英明付之东流,其事不可不为后世鉴。现在很多兄弟都用某某球员对球队功劳大为理由支持给他们主力,在下深以为不然。球员对球队功劳大,球队给与加薪、允诺退役后加入管理层都是正当的行为,唯有给以主力地位不妥,是为本末倒置,且有违公正原则。如其有能纵使无功亦当为主力,如其无能纵使功高亦不当为主力。即如Crespo离队继续职业生涯,亦不失“君子交绝不闻恶声”之高义。
      又有兄弟云某某品德高尚,可为众人榜样,当为主力。此亦无理。公元1620年(泰昌元年),明熹宗任命了一个名叫袁应泰的大臣为辽东经略,镇守辽东重镇,这个袁应泰是什么人呢?翻阅史书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官员,精于治水理财,勤政爱民,属于难得的好官,这样一个官员担任辽东一方的地方大员看上去相当让人放心,而袁应泰到了辽东果然不负朝廷所托,安抚百姓、招纳降兵,为了不让18万大军扰民殚精竭虑。转眼到了1621年(天启元年),建州女真叛军大举进犯辽东,袁应泰亲自指挥大军引敌,结果一败涂地。应泰退守辽阳死守城池,仍然无力抵御,未几城破。城破前夕,袁应泰配上方宝剑和官印自缢而死,为国尽忠。明史评论:“袁应泰无才而当大任,终丧辽东并天下强兵10余万,其罪浮于杨镐也!然应泰已用命,不足深苛,故首罪者,唯荐者而已。”观袁应泰为人,尽忠职守,精明强毅,不可不谓尽责,惟其不善军事,故酿大败,以致丧身辱国。辽阳之败影响深远,可以说明亡的开端就于此。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就算后来的大汉奸洪承畴、吴三桂所为也不过是在明朝的棺材上添一铲土,而这个品德高尚,忠君爱国的水利专家袁应泰对国家的败亡却起了更大的作用。天下之事败于汉奸小人者一二,败于君子大人者八九。德厚非任人之理也。球场即战场,对我们来说什么样的球员应该上场只有两条标准,第一他愿意不愿意为球队倾尽全力;第二他有没有能力为球队提高实力。其余的因素不应该是球队安排上场人员考虑的内容。
      或有不满者说“没有感情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此言差矣,动物亦非无情,义犬救主非罕见之举。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理性的头脑能够进行复杂的思考。况且又不是提倡无情无义,而是要分清情有分私情和公情。兄弟之亲、夫妻之爱这些都是私情,私情不能带入公事。这点在我们这个讲人情讲了几千年的国度表现的尤为严重。怎样对待私情,春秋时期的祁黄羊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就是最好的榜样。讲情义和公事公办本来不矛盾,分清立场就行。作为一个球员的球迷我们希望他的职业生涯能更完美一些,作为一个球队的球迷我们希望球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两者之间理清关系又怎么会有舍鱼而取熊掌的烦恼呢。
作者: mustache    时间: 2009-10-28 15:50:09

队长是不适合打中场,但目前中场就那么几个人,球队伤病不断,就算要买人不还要等到冬歇期吗?
后卫球员打中场本身就有局限性,我姑且称之为“位置局限性”,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踢球思维。就如同我们中学学历史,老是提到无数次农民起义的失败,都会说到“历史局限性”。你不能让几百上千年前扛着锄头起义的农民谈社会主义吧?
对于队长“位置局限性”造成的缺陷我想国米球迷都会看到吧,只是有些选择宽容,有些选择苛责。
说出了队长的诸多缺陷并不能代表就比别人高明,重要的是解决这些问题并给予支持!
解决的方法在哪里?买人?不是还没到转会期嘛!
何不多一点耐心!
作者: dong_zhaohua    时间: 2009-10-28 15:51:01

中场拿下一个  是不能改变我们这些年固有的打法的
我们的打法要“归功”于意甲。
而把法布雷加斯这样的顶级中场弄来又不现实。要是小法来了或许被意甲给同化了。
作者: xiaopai121    时间: 2009-10-28 15:56:00

一个球员的引进时不能改变国米的打法的
把坎比 队长一起换了也不能改变 就像我觉得把德阳换成齐达内 也一样
作者: hhhh923    时间: 2009-10-28 15:59:57

支持!!@@
作者: lostdream    时间: 2009-10-28 16:02:53

楼主可以上百家讲坛了。。。
作者: xiaopai121    时间: 2009-10-28 16:03:59

别提百家讲坛了 自从出了阎崇年 就开始恶心人了
作者: David_He08    时间: 2009-10-28 16:22:15

楼主转来转去说的还是队长吧,队长老迈不堪大用了。
作者: 李瑞源    时间: 2009-10-28 16:35:24

呵呵,摆事实已经上升到了历史高度。
袁应泰这哥们上任前的1619年,镇守辽东的官兵主力47万大军刚刚被努尔哈赤全歼。他那18万(实际可能只有4、5万)被干掉是迟早的事儿。
故首罪者,唯荐者而已。很内涵啊

让一个内政90、统率10的人带兵打仗,被干掉是很自然的事儿。然而萨内蒂打中场完全没差到袁带兵打仗的那种程度。我也不认为我们因为一个国际米兰球员的道德高尚而喜欢他、不喜欢别人骂他毒瘤是什么错事。我想更没有人让全国十佳道德模范都去踢球吧。

lz把大家的思维带入了一个非此即彼的极端状态:要么要道德,要么要球技。不好意思,在我眼里,国际米兰的这个队长恰巧是个德技双馨的球员。萨内蒂之前还一直是阿根廷的队长,老妈来了后换成更适合打后腰的马斯切拉诺,为何成绩不升反降了?

难道一个队长的作用就真那么大?
实则不然。

事实上队长这东西,更多的只是一个资历和威信,而不是三军统帅。从来没人规定战术要围着队长来打,否则所有球员都回传卡恩还不把他逼疯了。

你能要求一个后腰、后卫、或者守门员在进攻时有多大贡献呢?在我看来,最主要的事稳定。140场连续首发还不够么?萨内蒂从来都是拖后的,连本队发角球他都是中圈断后的那个。有他在,面对对方的解围球或者反击的传球只要到了他脚下,凭借他沉稳的护球和中后场1v1、1v2甚至1v3时超高的过人成功率,哪怕被围抢,我也放心。
作者: michaelqx    时间: 2009-10-28 16:44:56

劳尔毒瘤论。。。
作者: 左蓝右黑    时间: 2009-10-28 16:45:16

本帖最后由 左蓝右黑 于 2009-10-28 16:59 编辑

队长 又见队长……
LZ用词古色古香 说得简单点就是认为队长虽有功、人品也好。但是不能因为有功和人品好就给他主力位置。
但队长占据主力位置真的只是因为他有功和人品好么?
大马和托尔多在过去的岁月功劳一点不小,不也一样开始坐板凳了?雷少自己主动降薪,人品够好吧,不也出走了?
再说了,以穆帅的个性,如果不是他要用的球员,就算你再有功再有口碑照样不用
队长占据一个主力位置,是其球员特点和教练战术需要决定的。
不过我看球很业余,说不清楚队长的特点和穆帅的战术之间的关系。
但我可以肯定说,队长能现在还在主力阵容,绝对不是因为他是老臣、也不是因为他是好人;只是因为,教练还用得到他也喜欢用他。
作者: xiaopai121    时间: 2009-10-28 16:46:11

呵呵,摆事实已经上升到了历史高度。
袁应泰这哥们上任前的1619年,镇守辽东的官兵主力47万大军刚刚被努尔哈赤全歼。他那18万(实际可能只有4、5万)被干掉是迟早的事儿。
故首罪者,唯荐者而已。很内涵啊

让一 ...
李瑞源 发表于 2009-10-28 16:35
版主就是比我说的好
我期待他们对你的回复
作者: 不变的信仰    时间: 2009-10-28 16:48:05

圆圆
作者: cai307739602    时间: 2009-10-28 16:49:03

都是先给球员扣上帽子,然后假惺惺的说声,来吧来吧,大家我们来讨论讨论吧,可别人参公鸡哦的,,,
作者: 到时候再改    时间: 2009-10-28 17:15:43

,,,,,,,,,,,,,,,,,,,,,,,,
作者: lostdream    时间: 2009-10-28 17:21:02

啥时候再来个英文版的就全了
作者: solo_mk    时间: 2009-10-28 17:23:55

有点过了,改良中场是必须的

但是萨内蒂这样的球员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
作者: 卫道士    时间: 2009-10-28 17:52:17

呵呵,摆事实已经上升到了历史高度。
袁应泰这哥们上任前的1619年,镇守辽东的官兵主力47万大军刚刚被努尔哈赤全歼。他那18万(实际可能只有4、5万)被干掉是迟早的事儿。
故首罪者,唯荐者而已。很内涵啊

让一 ...
李瑞源 发表于 2009-10-28 16:35

萨尔浒之战明朝共投入兵力八万八千余人,号称47万(《中国通史简编》)也有说加上朝鲜援军超过10万的。你拿号称的数字来糊弄人么?袁应泰失辽东整兵十八万,是熊廷弼留给他的,你又凭何认为“实际可能4、5万”?萨尔浒之败要是明朝出动了47万而后给袁应泰4、5万对付建州女真,你是不是挑衅读者的智商?其后王化贞、熊廷弼再败手中兵力也有15万,岂以为明朝无人?
至于“把大家的思维带入了一个非此即彼的极端状态:要么要道德,要么要球技。”纯属无的放矢。若德艺双馨,于“球场即战场,对我们来说什么样的球员应该上场只有两条标准,第一他愿意不愿意为球队倾尽全力;第二他有没有能力为球队提高实力。其余的因素不应该是球队安排上场人员考虑的内容。”又有何抵触?
作者: 朽木银    时间: 2009-10-28 17:56:17

你有完沒完,有完沒完
作者: 蓝星星    时间: 2009-10-28 18:19:16

淡定淡定淡定
作者: hmgogolove    时间: 2009-10-28 19:21:40

哈哈 源源亮了
作者: 李瑞源    时间: 2009-10-28 23:00:19

萨尔浒之战明朝共投入兵力八万八千余人,号称47万(《中国通史简编》)也有说加上朝鲜援军超过10万的。你拿号称的数字来糊弄人么?袁应泰失辽东整兵十八万,是熊廷弼留给他的,你又凭何认为“实际可能4、5万”?萨 ...
卫道士 发表于 2009-10-28 17:52

真有意思,既然所号称47万的尚且只有10万余(还是全国动员后的),你那18万又怎么可能是满编?再说,刚败1年,全军覆没,哪来的18万辽东精锐?既然都不是满编,我自然同样取一个虚数。没必要连这个都要搞双重标准吧。

     “1618年至1619年(明万历四十六年至四十七年)的辽东战役是明代生死存亡关头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几度损兵折将之后,明帝国在东北地区的藩篱尽失,自此再也无法获取主动,以后增兵增饷、计亩加派再也无法遏止。内部则农民暴动,朝中党争愈烈。至朝代覆亡为止,当中只有每况愈下,从兹更无复兴的趋向。 ”

  “杨镐兵力47万全系向努尔哈赤恫吓之辞。1619年战事前夕明兵部尚书黄嘉善言,辽东所有官兵共20万人,此数仍不可靠。所谓20万人,系在辽东镇原额9万之外又加由关内新调往11万。辽东编制数94,693员名载在《大明会典》系国初底数,16及17世纪曾未如额即张居正执政时代经过极端整顿,时人谓之为“掊克”,犹只能维持至83,000人,况至此又已40年,又承新败之后,即不可能接近此数字。内地遣往之11万人亦多虚员。当明军刚一与满军接触,杜松立即惨败之际,大学士方从哲即向万历帝建言:奴酋之兵据阵上共见约有10万,宜以十二三万方可当之,而昨之主客出口者仅7万余,岂能相敌?  
  但满洲资料因袭明方传言,亦谓对方有兵力20万。彼方以弱敌强,以寡胜多,即照一般习惯亦乐意夸张敌方兵数。萨尔浒战役,满方称杜松率众6万,但当时明廷派往该路之监军御史呈奏杜松所领只25,000余员名。如以同样比率加诸所谓20万,则杨镐所率兵只83,000人。即再加朝鲜所派兵及叶赫一部参战兵员,其总数亦只能在10万上下,不可能接近20万。  ”——黄仁宇《1619年的辽东战役》
作者: 卫道士    时间: 2009-10-29 00:13:14

本帖最后由 卫道士 于 2009-10-29 00:20 编辑
真有意思,既然所号称47万的尚且只有10万余(还是全国动员后的),你那18万又怎么可能是满编?再说,刚败1年,全军覆没,哪来的18万辽东精锐?既然都不是满编,我自然同样取一个虚数。没必要连这个都要搞双重标准吧 ...
李瑞源 发表于 2009-10-28 23:00

你查了资料后承认萨尔浒兵力顶多只有10万了吧?这一点上我们达到共识。
接下来来搞清一个概念,号称是想威慑对手的手段,这个数字的水分极大,但是后来袁应泰的18万大军不是号称,他这个数字是向朝廷请饷的数字,换言之,除非他虚报数字私吞军饷,否则这个数字就是实数。《明史》记载两者的说法也是截然不同,前者是”号大兵四十七万,期三月二日会二道关并进。“后者则是”议用兵十八万,大将十人,上奏陈方略。“简单的说前者是报给敌人的数字,后者是报给上级的数字。
至于刚败一年哪来辽东精锐说明你根本没查清楚明军的构成。以辽人守辽土是广宁大败(在辽沈大战之后)袁崇焕经略辽东后提出的战略,在这之前辽东战线上的兵力全是全国各地抽调过去的,如辽沈之战秦良玉的四川石柱军、浙军(戚继光留下来的部队)。以明王朝一国之力,战后一年抽调兵力过去并不为难。况且萨尔浒之战的结果是”文武将吏前后死者三百一十余人,军士四万五千八百余人“(《明史》),谈何全军覆灭?另外萨尔浒之战前明王朝根本没把建州女真放在眼里,行军战略都极为粗枝大叶,也因此兵分四路进击,所以你说的”全国动员后的“简直是笑谈。即时崇祯帝在位明朝国力衰退,同时又要应付李自成为首的农民军,松山战役仍然能调集13万兵力,万历年间“全国动员”可能只有10万余么?
另外你红字突出的部分想说明辽沈兵力没有10万以上也是弄错了大前提,万历末年建州叛乱之前并无大仗,以相对和平的年代而言,边境的兵力自然不会满员,因此萨尔浒之战明军的实际兵力并不多,但辽沈和后来的广宁之战不同,当时已经是战争形态,军事上的投入和和平时期不可同日而语。
作者: inter_z    时间: 2009-10-29 00:31:19

本帖最后由 inter_z 于 2009-10-29 00:35 编辑

百家讲坛来CN了,我[ecms5]~~~
作者: 一叶孤舟1908    时间: 2009-10-29 01:24:22

搬个板凳慢慢看,虽然对关于队长的帖子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但LZ这么用心的写,我还是很佩服的,期待更多关于队长的英文版、意大利版、德文版、阿拉伯版。。。。。。。。。。。。
作者: millerrch    时间: 2009-10-29 01:30:25

···楼主和源源版主两位同学真是知识渊博···嘛都知道啊···

哎,黑萨队黑的都出境界了···这也不容易,楼主精神可嘉···
作者: 李瑞源    时间: 2009-10-29 02:08:51

本帖最后由 李瑞源 于 2009-10-29 02:20 编辑
你查了资料后承认萨尔浒兵力顶多只有10万了吧?这一点上我们达到共识。
接下来来搞清一个概念,号称是想威慑对手的手段,这个数字的水分极大,但是后来袁应泰的18万大军不是号称,他这个数字是向朝廷请饷的数字, ...
卫道士 发表于 2009-10-29 00:13

纯技术讨论一下:

Q1“但是后来袁应泰的18万大军不是号称,他这个数字是向朝廷请饷的数字,换言之,除非他虚报数字私吞军饷,否则这个数字就是实数。另外你红字突出的部分想说明辽沈兵力没有10万以上也是弄错了大前提,万历末年建州叛乱之前并无大仗,以相对和平的年代而言,边境的兵力自然不会满员

A1:做出这个结论说明对明朝的一些基本军事制度认识有偏颇。

本朝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被一个极有组织的文官集团所统治,中央指挥地方如身之使臂,极少发生抗命的事情。同时我们这个帝国在名义上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常备军,人数多达200万。

但是这种假想的逻辑并不适用于现实。本朝的军制规定,常备军由200万“军户”提供,每户出丁男一人,代代相因不变。民户被编入军户,大部出于强迫;即或出于自愿,也常常是基于权宜之计,时过境迁,当初的应诺就不能矢守不渝。一个卫所的实际兵员往往远较规定的编制为少,在退化最严重的卫所中,竟仅为规定编制的百分之二或三。而且这些有限的士兵还常常被军官当作营造和运输的劳工,再不然就是留在家里充当仆役。

“一个卫所的实际兵员往往远较规定的编制为少”,甚至“仅为规定编制的百分之二或三”,那么是不是要天真的以为只去请饷2%呢?定然不是。万历一朝,为将戍边者多报兵员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蓟州为华北九镇之一,防区为北京东北一带,按照规定的编制应有士兵8万人,战马22000匹。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人能够确切知道现存的数字。在役的士兵,有的属于本镇所属卫所的“主兵”,也有从其他地方调来的“客兵”。后者的调防虽然带有永久性,但供应的义务却仍属原来的地区。还有一部分从内地卫所调来的士兵,他们的服役期只限于蒙古人犯边可能性最大的几个月。实际上他们也很少亲身服役,只要缴纳一定的银两可以雇人替代,而所缴的银数又和雇代实际所需的饷银不同。总而言之,全镇的人员和粮饷从不同的来源和以不同的方法获得,有的还只在账本上存在。这样,不仅他们的数量难以弄清,他们的质量也是一个疑问号。1584年戚继光被参劾的理由之中,有一条就是他在蓟州的账薄业已不知去向。更直接地说,就是没有帐单可资交代

更好玩的一点是明朝的军队补给是直接由地方接管分担的,几乎不需中央拿钱,多报瞒报与否几乎无关痛痒:“一个府县,可能输送食粮及银两于十几个不同的小单位;一个卫所,也可能接受十几个府县送来的粮食和银两。这种方法一经成为定制,就如盘根错节,任何高级单位也无法把补给点和补给线作合理的通盘改组,以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于是供应。不能足额的情况就时有发生。试想,由十几个单位分别按固定的数量供应,总难免有个别单位由于意外的情况而不能如额缴纳。按理说,户部是国家财政的中枢,应该统筹全局,但实际上却类同于一个大型的会计机构,只是在账目上监督各个机关和各个地方政府的出纳。各个地方政府按照规定的数额把给养直接运交附近的军事单位,军区和中级以上的后勤机构。”

而既然为地方所分担,国家税赋尚且不能满额交足,部队粮饷自然也是经常拖欠,多报、高报是必然的选择。至于那18万,在明史熊廷弼本传里面记载,只不过是“乃上方略,请兵十八万”在我看来性质和号称6万,却只来2万多人的杜松所部是相同的。

当然,你非说18万是满编满员,我也没什么太大意见。

Q2:万历末年建州叛乱之前并无大仗,以相对和平的年代而言,边境的兵力自然不会满员,因此萨尔浒之战明军的实际兵力并不多,但辽沈和后来的广宁之战不同,当时已经是战争形态,军事上的投入和和平时期不可同日而语。
A2:由明朝的军事制度和前朝皆不同,采取的“军户”世袭制,属于兵农分离制度,200万部队直接由各地方供养,而不是府兵制,官兵平时不需要卸甲归田。兵员数量基本不存在战时状态和平时状态的差异。这也间接解释了为啥区区10万人也需要全国调兵——因为当地无兵可招,你擅自招兵就是违制。

1618年努尔哈赤计取抚顺,之后写下《七大恨》,而明朝四处调兵,几乎全部是精锐,不是一句“和平时期”能囊括的
“努尔哈赤已下此决心,“七大恨”无异于宣战文书,但明廷如欲避免战争,努传话可用和平方式解决,其条件包括割地赔款,赔款部分包括金银绢布如传统“岁币”模样。此等要求预计明廷无法接受,所以自1618年夏季始,明帝国与未来之清朝开始长期斗争状态。   
  当时明廷认为奴酋“务期歼灭,以奠封疆”已义无反顾。杨镐以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军中宿将尽指派于其麾下。增援兵马抽自西北宣府、大同、延绥、甘肃各镇,又调集云贵各土司,募兵及于浙江、四川,亦即全国总动员,对外宣称总兵力47万。
      所有经费统由新设之辽东饷司专理。其征派除贵州外及于全国田土,概在正赋外,每亩加征银三厘五毫,预计可得银200万两。仍由各地库房将现存款项扫数解饷司,以后征得垫补。1618年冬至1619年春季诸事准备停当。”——《1619年的辽东战役》



分兵4路里面有太多的政治原因,不是简单因果关系能陈述的。
至于8.3万人的实数,光死的就有4万余众(应该不算伤残、逃跑、投降的),在冷兵器时代算不算全军覆灭,那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作者: 国米的小虫    时间: 2009-10-29 06:29:59

看了这个帖子明白一个道理,版主就是比lz有文化。
顶萨队,顶版主
作者: 卫道士    时间: 2009-10-29 09:07:12

本帖最后由 卫道士 于 2009-10-29 09:08 编辑
纯技术讨论一下:

Q1:“但是后来袁应泰的18万大军不是号称,他这个数字是向朝廷请饷的数字,换言之,除非他虚报数字私吞军饷,否则这个数字就是实数。另外你红字突出的部分想说明辽沈兵力没有10万以上也是弄错 ...
李瑞源 发表于 2009-10-29 02:08

第一点的问题其实你摘录的万历十五年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只不过你选择性的无视了“在退化最严重的卫所中,竟仅为规定编制的百分之二或三。”注意,是退化最严重的卫所。部队吃空饷问题并非明朝独有,和重文轻武也没有多大关系。如唐代的藩镇就有强兵、弱兵、虚兵之分。但是注意一点,和平时期吃空饷不要紧,战争时期上战场打仗不要说百分之二、三,哪怕是百分之二三十也是拿自己的命开玩笑。至于部队不练,士气低下或可说之。
另外地方卫所虽然存在“军队补给是直接由地方接管分担的,几乎不需中央拿钱”,但这同样也是和平时期的情况,对于直接上战场的部队则是另外一种情况,以戚继光为例,他建立浙军就是在当朝首辅张居正的财政支持下做到的,也正因为有张居正在后支持,戚继光敢于胡搞账本(财政拨款中的一部分被他送给张居正等中央大员了)。这种情况有明一朝并非常见,以晚明而言也就戚继光、李成梁以及后来孤悬皮岛的毛文龙有这胆子。如俞大猷之流的名将尚且因为军饷不清被革职拿问,真以为中央财政的钱这么好拿么?至于辽东战役,万历四十六年始征辽饷,这也是三大饷(辽饷、剿饷、练饷)中第一个征收的。注意这正是萨尔浒战役的那一年,正是明史上有名的辽饷加派。所以辽东部队的军饷不存在军队补给是直接由地方接管分担的,几乎不需中央拿钱”的说法 ,事实上你后面摘录的内容正是对当时情况的记叙,只能说你看文章的时候不仔细,没有发现后面的引用和前面的论点相抵触。
至于第二点,萨尔浒之战的确出动的都是宿将,如刘綎参与过万历三大役,李如柏为名将李成梁次子,但是注意一下就可以发现,在辽事之前,他们一个革职一个辞官,尤其李如柏已经家居二十年。为什么启用这些已经接近退休的宿将,原因正在于国家承平日久,已无将可用,军事罢弊,军容不振,因此边境普有险情,便须举国大动,但这绝不等于明王朝的动员力只有这点,实际上当时的情况是类似于一种措手不及的形态。而后来的辽沈、广宁大战情况就大为不同了。袁应泰用辽事“熹宗优诏褒答,赐尚方剑。乃戮贪将何光先,汰大将李光荣以下十余人”很明显是做过充分准备的。
至于最后是不是全军覆灭其实很容易搞清,因为李如柏的南路军根本不曾交战便即退回。至于战死的数字我贴的是《明史》的数字,实际上因为满人喜夸大军功(你摘录的《万历十五年》里也有论及)因此这个数字偏大的可能性很大,当然这个没必要展开了。至于四路军的原因我不想和你争论是否有政治原因, 只要看当时明军的部署是和建州硬碰硬打野战就知道了。后来的袁崇焕守辽的五字方略“主守而后战”正是因为萨尔浒之败吸取的教训。万历三大役所向无敌的明军在萨尔浒前根本没有把建州放在眼里。
作者: 蓝非虹    时间: 2009-10-29 09:11:49

这帖子可以转去文学版了,全是教授啊。
作者: 纯洁的小六    时间: 2009-10-29 09:20:41

哇,难得看到这么有技术含量的帖子。。。。。。。

一般黑队长的我都直接骂SB的,不过这次例外

源源加油

PS:源源的文字组织和排版看的我很舒服啊

     另外一位看的我蛋疼。。。。。。。
作者: lostdream    时间: 2009-10-29 09:20:49

欢迎进行纯学术探讨。。。这才是积极向上的,干嘛拿自己的学识黑人呢!




欢迎光临 国际米兰 (http://bbs.inte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