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米兰

 找回密码
 注册通行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5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特拉齐自传(28楼 最新更新) [复制链接]

Rank: 2Rank: 2

帖子
220
精华
0
CNB
35
注册时间
2005-6-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06:41:28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分享到:
足球周刊 马特拉齐自传

他童年时就有个著名的教练父亲,但却早早失去了最疼爱他的母亲;他是个天赋不高的球员,但每次出场都充满了战斗欲望。他说他最自豪的事情就是身穿意大利的蓝色国家队战袍和国际米兰的蓝黑球衣比赛,他说16年足球生涯最让他激动的是2006年夏天,最让他困惑的也是2006年夏天。他是马尔科·马特拉齐,他想《像斗士一样生活》!
  同为莽汉,但马特拉齐却不具备好哥们加图索那样的文采和情感,因此这部自传在内容上略显空洞,本刊也只能选取精华部分,以倒叙的方式分两期呈现给大家。
  (上)
  “拥有马尔科是一种运气”——里皮(序)
  球场上他是个斗士!但你们应该看看这位斗士为女儿喂奶嘴或者换尿裤时,流露出的是怎样一种温柔,也该看看他是带着怎样的甜蜜去完成作为父亲和丈夫的角色——这种甜蜜是他的三个孩子以及妻子达尼埃拉都可以作证的。我为这本书作序,也是为了证明自己长期以来深信不疑的一点:体育和演艺界的人物,总是特别容易被公众想象为一种与他们本身相去甚远的形象,而马尔科·马特拉齐就是这样一位被曲解的公众人物——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很难取下它,这些标签小则能够毁灭一位球员的职业生涯,大则容易毁掉他的一部分生命。
  是的,有时候马尔科会犯下一些错误。但你们想象一下,以他那么大的块头,并不容易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将动作控制到位。然而同时,你们却都很清楚,他的存在对于一支球队来说,不论在场内还是场外,有多么重要。我很清楚这一点,所有执教过他的教练或者与他当过队友的人也都很清楚这一点:马特拉齐是引领者、是同伴,更是慷慨的朋友,是永远能为球队带来积极因素的人。他还能以敬业和认真的态度带动其他人的热情。我必须大声宣布:球队中拥有一名像他这样的球员和朋友,是一位教练的运气。
  我和他之间除了彼此尊重,也有互相的关怀。我很高兴自己曾经从精神上帮助过他:当时的他还缺少明确的想法,正处在职业生涯最为关键的时刻。所幸的是,后来他终于腾飞了!我真高兴能与他以及他的队友们,一起经历2006年德国世界杯那样激动人心的时刻。
  写这篇短序的目的,只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去了解一位拥有真实品质的人。我认识并了解这个人,因此我非常欣赏他,欣赏他的斗士品质,欣赏他那包裹在坚固铠甲下的一切。
  那句话
  “我宁愿要你姐姐的XX!”
  现在,我终于把这句话说了出来。就是这几个字让我意外地成了一场世界杯决赛的主角,更凑巧的是,我还在这场决赛中打进了扳平比分的一球,并踢进本队5个点球当中的一个……最终,我和队友们站到了世界之巅。这几个字改变了我和齐达内的人生:他一直是位天才,但他撞到我胸口上那记光头,令我们成了后来媒体关注的最大焦点。
  2006年7月9日之后,几乎每个遇到我的人都会问:“你到底跟齐达内说了什么?”是的,我说的就是上面那几个字,那几个愚蠢的字。
  哦,我的意思是,当时我并不是非说那几个字不可。但是踏进球场时,我从未将自己看成是一个圣人:即使是最优秀的球员都必须承认,在足球场上,骂人和犯规一样,是双方球员都少不了的规定动作。那场决赛的加时赛下半段,骂人的的确是我,但确实是他先羞辱了我,我才骂了回去……我错了吗?是的,我大概是错了,但齐达内接下来做出的反应,同样是错的。他一脑袋将我撞倒在地上,这个镜头在几十秒内传遍了全世界。但我认为“齐祖”(注意,这里马特拉齐用了昵称)的做法是情有可原的,只有曾在7万人呐喊的球场上、在几亿电视观众的注视下踢过足球,并感受过一场120分钟世界杯决赛带来的压力和疲劳,才能体会到人脑里发生的变化。所以我理解他。但我无法想象,如果是他先骂我,然后我作出跟他同样的举动,会发生怎样的事情……
  总之,全世界都跑来关注我。或许这也是好事,似乎说明这世界没有什么比我更值得关注。以色列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会在接受一名记者采访的间隙,问他是否知道马特拉齐对齐达内说了什么;古巴领袖卡斯特罗也曾站出来维护过齐达内;与此同时,我也成了法国人的头号公敌。
  后来,我成了国际足联处罚过的第一个“挑衅者”。他们先是给了我两场禁赛,然后让我和齐祖讲和。我想如果要讲和,我宁愿单独和齐祖讲和,不要证人——那只是两个男人、两个运动员之间简单的握手。
  再后来,我的那句话和齐祖的那个头顶动作,被全世界模仿和复制:巴西聋哑小孩试图用唇语去解读一切;我们两个成了议会间隙的话题,成了互联网、手机短信、短歌、笑话、T恤衫甚至雕塑的原型或主角;有些报刊还说我对齐达内的话里有种族歧视倾向,我也读到过齐祖妈妈要割下我的睾丸下菜的消息……我必须承受媒体的行为,虽说对此早已习惯,而且那种感觉绝不舒服!
  不过一切,都是为了那句愚蠢的话。一次偿还而已。
  如果说生活教会了我一件事,那就是一切都要靠努力去获取,在这一点,我发誓,我从未退缩过。我犯过错,也做过傻事,但从未丧失过努力的强烈愿望。很小时我就习惯了天刚亮就起床,为的只是当个边裁,只要能站在足球场边上就好。那时的我,永远无法想象自己能走到今天。但我的确梦想过,梦想穿着国家队

球衣举起世界杯的瞬间。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梦想无需任何代价。
  我的例子证明,用辛苦的劳动能够弥补天分的不足。齐达内进入了世界杯决赛,马特拉齐也能踢同一场比赛,而且赢了。普遍看来这是不可能的。我知道自己的价值是多少,我只是个不错的球员,“天才”二字从来不属于我——因为完成每一个目标,我都要流很多汗。
  说起来有点奇怪,我总是无法完全享受靠努力争取到的成果。在柏林赢得的那座世界杯,我原本是要献给母亲的,但她早已不在了;我成了意大利在世界杯上的最佳射手,但当我在场地中央亲吻大力神杯时,妻儿们却只是坐在看台上欢呼;当队友们在柏林奥林匹克球场高唱《我们是冠军》时,我却哭了;我尽可能使完了所有力气与他们一起欢庆,但自从我走出球场,所有人又开始问同一个问题:“你对齐达内说了什么?”
  “我宁愿要你姐姐的XX!”仅此而已。但请相信,我的价值绝不止是那几个字。
  神圣的光芒
  无论如何,我还是世界冠军。2006年7月9日柏林之夜发生的一切,全世界都已经知晓。那场决赛以及意大利队在德国的所有经历,后来我通过DVD、录像机和照片不知重温了多少遍。每次重见那些镜头,总让我从心里到喉头都震颤不已。决赛开始不久,卡纳瓦罗稍微晚了一小步,马卢达得以趁机带球突入禁区。对此我的反应或许天真了些,但那也算不上一次真正的犯规。尽管起跳有些突然,但我还是在尽量避免碰到法国人……阿根廷主裁埃利松多毫不犹豫将手指向点球点。齐达内没有失误,我们开场就陷入落后。
  这种时候许多不好的念头都极容易钻到我的脑子里,因为毕竟是我造成了对方得到点球,但我始终没有丧失信心和理智。正是它们(信心和理智)帮助我在随后跳出比对手(现在在

国际米兰的队友)维埃拉高出10公分的高度,顶进了皮尔洛发出的角球。我们扳平了!球又是我进的,跟对捷克时一样!
  这是一种超出我本身的力量。所有看到那个镜头的人,都能辨认出我含着泪水、从喉咙里喊出的那句话:“妈妈,这是献给你的。”要知道,我向来都不喜欢以足球的名义去祈求上天,但那天的决赛前,我这样做了。很显然,这个声音被上天听到了,因此我必须表示感谢。我的妻子达尼埃拉也告诉我,当皮尔洛发出那个角球时,她和同坐在看台上的莫尼卡(加图索的妻子)感觉到体育场顶篷里似乎洒下来一丝光芒,“要进球了”,她们说。一眨眼工夫,当我顶进扳平一球时,这道光芒照亮了看台上的达尼埃拉和我的三个孩子。
  可以肯定的是,我的确给那场决赛留下了一些什么。进球之后,我努力让自己一直集中注意力,而在最终的胜利到来前,我和队友们一样在体能的极限内没有尽头,一直努力奔跑,尽力完成每一个动作。当加时赛结束的哨音吹响后,我直接跟里皮说:“我要么踢第5个点球,要么不踢!”没想到他根本没有理会我的要求:“你踢第2个!”
  于是,很快就轮到我了。罚点球时,我什么都没多想,当然也不会想多梅内克在齐达内被罚下场时的强烈反应。事实的确是那样,比赛结束后他们不断从这个片段为他们的失败寻找理由,甚至连我对齐达内的挑衅都被说成是个预谋。我努力排除任何事物和任何人的影响,即便此时我面前的皮球好像有四、五公斤。我甚至跟自己开玩笑:如果面前的门将不是巴特斯而是布冯,岂不更糟?总之,罚那个点球之前,我很有信心。
  自己罚进点球后,接下来的比赛我是一个人退到角旗边上看的。我一会儿想哭,一会儿想笑,一会儿跟第四官员吵几句——因为他不断催促我回到中场。当法比奥(格罗索)的点球打进,我发现意大利已成为世界冠军时,我一个人站在那里,然后瘫坐到地上,流泪了……
  接着我戴上了一顶红白绿三色帽,开始亲吻那座沉重的大力神杯。我一个个地拥抱队友们,第一个就是内斯塔。“桑德罗,那个球也是为你而进的,你知道吗,你一直是我的偶像!”接下来我又跟里皮说:“我们赢了,我们将实力证明给所有人看了。现在,你必须留下来。”
  当我回到更衣室时,那里还没变成“地狱”,加上我顶多三、四个人,其他人大概半小时后才回来。我、奥多和赞布罗塔开始用冰啤酒庆祝,我当时至少喝了3瓶,因此当总统纳波利塔诺(一个80多岁的老人)到更衣室与我们庆祝时,我甚至将酒倒到了他身上,而一边的体育部长梅兰德里女士惊得目瞪口呆。我当时用一点时间瞟了一下自己的手机,上面显示有180条新短信,来电音乐也在不断响起……但我没有全部接听。换做谁在那时都会说不出话来:我们所有人都哭了。
  卡纳瓦罗告诉我,赛后他是捧着大力神杯去尿检的,同去的法国人图拉姆抗议“这不够尊重”。如果换作我,我会左手抱着大力神杯,右手搂着图拉姆拍张照片。法国人比其他人更难接受失败,我真想让你们看看赛后在混合区接受采访的萨尼奥尔,是以怎样一张憎恶的脸对着我。而我,在赢得对德国的半决赛后就对自己承诺:“如果成为世界冠军,我不会说一句话。我会带一只扩音器走过记者们面前,以最大的音量让他们听到鲍勃·马利(雷鬼乐之父)的歌声。”我是这样做的,只是没有用鲍勃·马利的方式,而是贾娜·纳尼尼和爱德华多·贝纳托合唱的“魔幻之夜”。
  最魔幻的环节是当夜在我们下榻月余的那家旅馆里,我们忘记了此前所有困扰和其他人,只剩下狂欢。卡纳瓦罗把我拖到房间里,奥多几乎把我剃成光头;大家跳进泳池里浸透全身,音乐,拥抱和歌声,直到早晨7点。此前我跟孩子们承诺过要一起睡,于是我去找他们睡觉,“但是爸爸,天亮了……”是啊,那个夜晚,有谁想睡呢?
  里皮的激励
  其实,5月份我们在科维尔恰诺集训的第一天,我就确信,自己能够获得世界冠军。当然,我已经赢得了它,这样说似乎很容易——但在我只有20岁的时候,我就认为自己会成为世界冠军。确切地说,20岁时我就跟姐姐发过誓,将来我也要走上世界杯赛场。2002年,这个誓言兑现了,尽管那次经历给我和其他所有人都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记,以至于4年后我们仍无法释怀。
  2006年,在赢得一切之前,愿意信任我的人少之又少,但后来,肯定会有人对着镜子说,“我错了”。这也没什么,实际上,他们对我、对我的队友们、对里皮以及对整个国家队的估计都错了。谁能信任我们呢?只有我们自己!里皮的优秀之处就在于此,他让我们有了更多的信心和愿望。
  “电话门”事件、布冯和卡纳瓦罗被卷入与媒体的口水战,以及里皮本人的特殊处境,都威胁着这支球队整体的力量、信心和团结。还记得里皮有一次忍不住对我们说,他也不是个

机器人。当时的舆论力量甚至有威胁球队内部团结的可能。我们倒不是因此就感觉自己变得孱弱,而是觉得被“阻隔”了。就好像有某个人或者某件东西,阻隔在了我们和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之间。
  为了战胜这种潜在的“某个人”或者“某个东西”,里皮说话了。他与我们那次直接、清晰的谈话令我们在整个世界杯期间都铭记在心。那一个月内,只要想起他那几句话,就能让我们内心升起动力。“他们想动摇我们,”里皮说,“如果我们逃避,刚好就会被他们戏耍。在有些事情上,我们必须对抗他们所有人。但或许这也是件好事,只要我们能做到比他们更强大,就一定可以赢得胜利!”我们做到了!
  这句话他跟我们强调了很多次,直到有一次他火了:对澳大利亚的1/8决赛前,他的担心不是来自外部,而是球队内部。赞布罗塔在新闻发布会上对球队的战术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结果争议就来了。媒体都在传言,球队内部有人期待偏向防守的打法,而另一些人则倾向于漂亮足球,里皮正在犹豫不决……顷刻间,球队又面临着被分裂的危险。
  比赛之前,里皮直视着我们的眼睛:“有什么问题吗?有人认为什么地方不妥吗?”接着是长时间的沉默,空气也像凝固了一般,但没有任何人回答。“那好,”里皮接着说,“我们就这样走下去。如果再有疑问,我们在队伍内部解释清楚。”尽管那场比赛我们赢得很艰苦,我还被罚出场,但接下来,我们越打越好。
  我欣赏里皮身上的两个长处:第一个长处我认为自己同样拥有,那就是总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从不会转弯抹角,有什么问题就要当面说清楚;第二个长处是他总能让我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世界杯结束后、甚至最近,他曾多次强调我的存在对于队伍的重要性。当你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时,就会尽最大可能付出所有,而且能消化掉所有的不完美,比如状态很好的时候却要坐替补席。我和曼奇尼一开始就没有找到这样的默契,因此,我们之间有过一些争执甚至争吵…… 编译/汪玮
  齐达内进入了世界杯决赛,马特拉齐也能踢同一场比赛,而且赢了。我只是个不错的球员,“天才”二字从来不属于我——因为完成每一个目标,我都要流很多汗。
  下期预告:马特拉齐的俱乐部生涯一直不顺,来到国际米兰后也备受指责。不过上赛季借助世界杯夺冠之势,马特拉齐又帮助国际米兰获得意甲冠军,终于完成了自己又一个梦想。是什么在支撑他坚持战斗?在战斗过程中,又出现了什么意外?
  “冠”军制造者 去年世界杯夺冠后,在决赛中表现异常出色的马特拉齐,为自己辛勤努力获得的荣誉加上了至尊王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3 20:48:41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http://zwf10.blog.hexun.com/14201121_d.html用GOOGLE+博客 赚取美金 你创业的开始 会上网就可以我免费教你 赚到钱分我一半

Rank: 2Rank: 2

帖子
220
精华
0
CNB
35
注册时间
2005-6-1
沙发
发表于 2007-11-6 00:20:58 |显示全部楼层

INTER(写在前年10.3那个寒冷的夜晚)

<B>以下是引用<I>坚定与叛逆</I>在2007-11-4 11:35:48的发言:</B>

<P>希望能看全文啊,可惜不懂意文……</P>
<P>的</P>
<P>又不是马尔科自己写的……
</P>




名人传记现在都是有记者编写的,姚也是个例子啊!
http://zwf10.blog.hexun.com/14201121_d.html用GOOGLE+博客 赚取美金 你创业的开始 会上网就可以我免费教你 赚到钱分我一半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Rank: 2

帖子
220
精华
0
CNB
35
注册时间
2005-6-1
地板
发表于 2007-11-13 04:56:34 |显示全部楼层

INTER(写在前年10.3那个寒冷的夜晚)

<B>以下是引用<I>蓝与黑的悲哀</I>在2007-11-10 21:13:37的发言:</B>
这是足球周刊第几期的?



292期[足球周刊
http://zwf10.blog.hexun.com/14201121_d.html用GOOGLE+博客 赚取美金 你创业的开始 会上网就可以我免费教你 赚到钱分我一半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Rank: 2

帖子
220
精华
0
CNB
35
注册时间
2005-6-1
4#
发表于 2007-11-13 20:47:11 |显示全部楼层
<P>马特拉齐:曾痛殴对手至血流满面 有个伤痛永生难忘</P><P>他童年时就有个著名的教练父亲,但却早早失去了最疼爱他的母亲;他是个天赋不高的球员,但每次出场都充满了战斗欲望。他说他最自豪的事情就是身穿意大利的蓝色国家队战袍和国际米兰的蓝黑球衣比赛,他说16年足球生涯最让他激动的是2006年夏天,最让他困惑的也是2006年夏天。他是马尔科·马特拉齐,他想《像斗士一样生活》!</P><P>  同为莽汉,但马特拉齐却不具备好哥们加图索那样的文采和情感,因此这部自传在内容上略显空洞,本刊也只能选取精华部分,以倒叙的方式分两期呈现给大家。</P><P>  上期提要:渴望世界杯、渴望战斗的马特拉齐终于实现了人生中最大的愿望,但是说给齐达内和他姐姐那句话,也让马特拉齐追悔莫及。夹杂着喜悦和无助,掺混着笑声和骂声,马特拉齐站在了世界杯的最高峰。</P><P>  用胜利抚平伤疤</P><P>  2007年4月22日,我终于在国际米兰获得了意甲冠军,夺冠那场比赛,我还打进两球。</P><P>  都说一次胜利会催生下一次胜利。是的,胜利过,你就会有更多愿望重复那种滋味。从穿上国际米兰球衣那天,我就梦想成为意甲冠军。赢得世界杯之后,这种愿望更加强烈。愿望转化为疯狂的动力,让我从未将获得意甲冠军当成一个假设——我认为自己终将得到它。</P><P>  德国世界杯的经历教会了我一个道理:想要,就能达到。从那以后,我感觉自己成了另一个马特拉齐,一个更加自信和坚强的马特拉齐,我也更有抵抗偏见的能力了。这个意甲冠军很好地回应了那些总是企图为我设置陷阱的人。我想起了我们主场对墨西拿时(2006年12月17日),对方主帅乔尔达诺和球员佐罗的表现:前者先是打了我一下,然后还故意制造了一个爱惹事的马特拉齐形象;后者不论在高空球、角球还是定位球时,都不断来干扰我,最后还在电视镜头前说我用头撞他——不用我自己多说,电视慢镜头和图片都能证明这个所谓的“头撞”事件是多么无聊。</P><P>  还有桑普的德尔维奇奥(2007年1月28日国际米兰客场挑战桑普多利亚)。当时明明是他撞了我,事后却全将责任推卸给我,好在他的主帅诺维利诺赛后公正地澄清了责任人到底是谁。我还想起了米兰德比第一回合,仅因为我在打进4比1的入球后露出写着庆祝儿子大卫生日文字的内衣,法里纳就毫不犹豫地将我罚下场(编者按:其实那个动作是一张黄牌,马特拉齐下场是因为累计两张黄牌)。根据规则,他这样判罚没错,但有点太不近人情了。那天很多人都夸我做得好,因为我对此的反应与平时不同:这次我只是一边离场,一边摇头。</P><P>  当然,我更不会忘记夺冠那场比赛,对手是锡耶纳。当主裁确定我们得到点球后,我立刻跑到场边向球童要球——无论如何,我都要罚这个点球。但当我把皮球放到点球点时,对方的里瑙多却跑过来干扰我:“这个皮球不行,换一个吧!”结果主裁居然认为他说得有理,我依言换了皮球,而且那个点球我罚了两遍????第二次罚进点球后,我跑到主裁面前:“这个皮球总行了吧?”</P><P>  这些细节至今回忆起来都令我自豪,对于所有低估国际米兰的人,这个冠军最有说服力。夺冠那个下午,在锡耶纳,我拥抱了莫拉蒂,我们彼此没有说很多话,我只是提醒他:“主席,下赛季是我们百年大庆????”和斯坦科维奇拥抱时,我和他几乎同时掉下泪来——去客场比赛时我们俩总是睡一个房间,多少个夜晚,我们一起梦想过这个时刻,一起设想过这种感受。曼奇尼开心得几乎发了呆,他恍恍惚惚地问我:“马尔科,你打进了两球?”当然,他并不是在取笑我,只是没有反应过来。</P><P>  但此时,我的内心竟然很平和。</P><P>  我想起了过去的苦涩时刻。尤其是2002年5月5日,那个日期几乎在我脑海中自动定格了,与亲人的生日、我的结婚日以及我的第一场意甲比赛日列在一起。那一天,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失望。尽管随后这些年也经历过一些成功和荣誉,但我总是时常回想起那个下午,因为它是一块外露的伤疤。每当那个景象突然回到眼前,整个人就像受到电击般疼痛,连胃里都会有被灼烧的痛感。这痛里,当然也有怒火。</P><P>  那次比赛结束后从罗马飞回米兰,或许是我经历过最恍惚的一趟飞行。晚上在Bobo(维耶里)家楼下,我、Bobo和其他几位朋友呆呆地站在屋檐下,站了很久。我们并不认为这样的结局是偶然的,雨一直在下,似乎是上天有意安排的。我们就那样站着开始聊天,一直聊到深夜,事实上根本没有谈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因为我们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不知该如何为失败做出解释????</P><P>  无论如何,“2002年5月5日”过去了,接下来那段时间,我几乎肯定自己将永远不会再遇到同样的情况。时间越长,我越发现那次失败有多么不可思议。还好,事实证明了我的担心是错误的。</P><P>  过错</P><P>  如果一个人被打了一记耳光,他不一定会将另一张脸也凑过来让人打。发生在我身上的情况就是这样,是布鲁诺·奇里洛和命运的安排,让我此后做事的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2004年2月1日那个马特拉齐,做了球场上能够发生的最愚蠢的事情——当时我的脑子里像是起了雾,变得随心所欲,以至于暴露了我身上最差劲的一面。那件事情发生后,我认为自己成熟了很多。</P><P>  回到事出当天:我们对锡耶纳,是晚上的比赛。我因为有伤无法上场,坐在替补席上看比赛。当时场上面对奇里洛的是基利·冈萨雷斯,我向后者喊了一句:“过他,他很烂!”很显然,这句话让奇里洛很恼火,他立即向地上吐了一口:“婊子养的,你给我等着!”</P><P>  说到“婊子养的”这句粗话,我必须插一句,它伴随着我的整个职业生涯,不光在意大利赛场,有时候在欧洲赛场也一样。我这样解释并非为“奇里洛事件”找理由,而是上帝或许也会允许犯错的人在多年后反思他犯错的原因。我只是想让人们明白,对于一个14岁就失去母亲的人来说,无论走到哪里都听到令她受辱的谩骂,会有怎样的感受。何况,她早已不在人世,无法自卫,我也无法保卫她——因为我得留在场上比赛。</P><P>  尽管作为职业球员,我早已学会对外界声音充耳不闻,但我必须要说,这句谩骂对我来说始终不是件轻松的事。为什么是“婊子养的”?因为我总会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还是因为我的球风太硬?从未有人想过,脚头硬并不意味着坏,为本队避免可能的险情,也并不意味着伤害对手。我从不认为他人对我的犯规是出于恶意,即便对手对我犯规的次数也很多,而且都不轻。但为什么只要是马特拉齐的犯规,就会被贴上“屠夫”的标签?</P><P>  总之,当天晚上那句“婊子养的”让我失去了理智。说到底,这也跟自尊有关,尽管是一种愚蠢的自尊。假设当时比赛结束的哨音吹响我就离开球场,或许什么都不会发生,但我留在了球场边,等着正在下场的奇里洛。这家伙还在骂我,边朝地上吐口水边冲向我,此时我们都没料到边裁离得很近,近得连后来奇里洛嘴角流出的血都溅到了他的外套上。如果早点发现边裁,我和奇里洛或许仅仅会互骂几声,就像很多人赛后做的那样。</P><P>  那个时刻,我的确失去了理智,脑子里唯一的念头是:如果我不给他一记耳光,他就会让我受伤。结果是我让他受了伤。我的手上戴着两枚不算小的戒指,出手之后他的嘴立即出了血。见到出血,对方很多人要来找我算账,我马上跑回了更衣室。接下来才是我最难受的时刻:我慢慢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严重性,我哭了,感觉自己像掉进了深渊,离地狱仅一步之遥。“马尔科,这次你完了。”我不断重复着这句话,而且脑子里都是第二天报纸的反应????</P><P>  此时我甚至惶恐到不想回家。达尼埃拉还在等着我,她是最了解我的人,总能在我犯傻的时候给我教训。那天她既没有来球场,也没有在电视上看比赛。她一边等我,一边看电视剧,差点睡着了。她不停按遥控器换台,突然看见了屏幕上流血的奇里洛,正在捂着伤处控诉:“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马特拉齐是怎样的一个人。”达尼埃拉马上跳着惊醒过来,并开始打电话找我。但我没有接,一方面因为我当时确实不方便接,另一方面因为我没有勇气面对她。</P><P>  莫拉蒂和法切蒂赛后立刻去锡耶纳更衣室看望了奇里洛,他们还给我妻子打电话并试图让她平静,接下来他们又过来安慰我。在媒体面前,他们必须表态,说我应该受到惩罚;但他们私下对我还是表示了理解,尽管言辞里少不了严肃。要知道,那是法切蒂担任俱乐部主席的第一天,事后他把我带到媒体跟前,我说了那句必需的“我错了”。从梅阿查回家的路上,我仍被不安笼罩:我的大儿子第二天还要上学,他该怎样面对同学的目光?</P><P>  一个星期后,体重秤显示我整整掉了3公斤。我的疯狂举动伤了奇里洛,也伤了我的自尊和内心的平静。我受到两个月禁赛处罚,奇里洛也放弃了继续控诉我的初衷。后来当我们在《米兰体育报》编辑部握手和好时,我清晰地听到了一个声音:一页纸翻过去的声音。</P><P>  两个月后,我禁赛期满重新回到赛场,对手是 尤文图斯。比赛时我的双腿总是在抖,但还好,动脉已不再膨胀。那些等着看我出丑的人都失望了:那场比赛我甚至没有一次犯规,我们3比2赢得了胜利!</P><P>  家人,我的生命</P><P>  除了足球,马特拉齐的另一个名字就是“家庭”,我的家人就是我的生命,他们是我所拥有的最美好的事物。我为什么如此爱家人?14岁那年,我失去了妈妈安娜,去世前她已经被乳腺癌折磨了4年。当爸爸告诉我她生病的消息时,已经太晚了,因为几个星期后,妈妈就离开我了。她弥留那段时间,我很害怕回家,因为我已无法听到她说话。但那时她还活着,一想到这里我就会稍微舒一口气,尽管我知道那只是自我安慰。最终,当我和姑母在撒丁岛度假时,家里传来了噩耗:妈妈永远睡着了????</P><P>  一个很早失去母亲的人必须迅速成熟。我这样做了,因此我对家、对安宁、对亲人的渴望更加强烈。我能走到今天,要感谢我那远在天堂的母亲,因为我所坚持的一切,都是她教给我的。我如此热爱家人,是因为她也如此爱它,她让我知道成为家庭的一份子有多么重要。</P><P>  幸运的是,我的妻子达尼埃拉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母亲这个角色,同时她也一直是我的朋友、一个倾听者、一个帮我扬长避短的亲人。她是我的另一半,我和她的故事证明了那句话:一生中有些列车只会在你面前开过一次。达尼埃拉就是这样一趟列车,我没有错过它,我知道她会陪伴我到生命的尽头。</P><P>  一开始她对我沉默不语的性格很生气,后来我发现只有在她面前,我才能完全释放自己,重新谈起逝去的妈妈,打开那扇关闭了很久的心门。达尼埃拉不知跟我重复过多少次:“马尔科,你谈论她,可以让她重新出现在你的生活里。”这正是我前些年一直在努力却毫无收获的一件事:我总是竭尽全力去想念母亲,希望她能活过来。</P><P>  达尼埃拉比我更善于表达。我知道有关她的一切,好像我们在只有一岁的时候就认识了。事实上,第一次遇见她的时候,我已经22岁,她也已经18岁。当时她在一家酒吧当吧台服务生,梦想是当空姐,平时喜欢打篮球。球场上的达尼埃拉和我一样,是个硬骨头,很倔强,至少比那位不给她主力位置的教练倔强。想起小时候踢球的我,不也和她一样嘛!</P><P>  刚认识她的时候,我还在佩鲁贾青年队,还不是主力——如果是的话,或许我就没有那么多机会出去玩,也不会在那家酒吧认识达尼埃拉。要做达尼埃拉的男朋友可不容易:那时候的我内心腼腆,却总是极力掩饰,因此有些行为是不可能令达尼埃拉满意的。第一次在吧台遇见她,我完全一副满不在乎,甚至是自负的样子:两鬓刮得光溜溜,身上穿的是名牌。我很能显摆,今天想起来,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但事实上,达尼埃拉并不讨厌那个我,后来她甚至主动拨通了那天我留给她的电话号码。</P><P>  能跟达尼埃拉在一起,我还得感谢她的母亲,因为她不止一次提醒女儿:“我的孩子,如果错过了这个家伙,或许会很可惜。”接到她的电话后,我第一个反应是邀请她来看我在青年队的比赛。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庆幸自己当时还不是主力队员,因为那样她或许不会应邀前来——她是个篮球运动员,在她们那个圈子里,足球可以说是被憎恶的。</P><P>  相识后不久,我一度曾差点失去她,因为我犯了一些很多年轻男孩的习惯性错误:我喜欢出去玩,而且不带她。有时候经常是和为数不多的几个队友一起,但同在一起的女孩却很多。那时我还很难接受一种固定的关系,但达尼埃拉是一个从不愿妥协的人。她很快知道了情况,因为在佩鲁贾,球员们的生活是被所有人看在眼里的。她“传唤”了我,强迫我做出选择:要么她,要么那些女孩。</P><P>  最终,我还是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接下来她随我一起去了南方的丙级球队卡尔皮(1996年),我们开始了一段二人生活。一个40平米的公寓,没有家具,电视机放在一个大纸箱子上。我们都没什么钱,有些时候我甚至没有薪水,因为卡尔皮队不是每个月都能发工资。爸爸送了我一辆Valvole 16,但我们很少开,因为耗油量太大,我们出行经常用达尼埃拉的小Polo。正是那几个月的共同生活,让我们合二为一。尤其是在失去一个孩子(她流产了)之后,我们更加确信,只有对方才有足够的力量支撑自己,是彼此的爱擦干了我们的泪水,让我们重新微笑,并从头开始。</P><P>  终于,我们找回了微笑,因为我们的三个孩子陆续出生了。现在詹马尔科10岁了,大卫也快6岁,还有2岁的小安娜。达尼埃拉经常说,她很留恋怀抱着小宝贝的感觉,所以,说不定马特拉齐家将来还会有新成员加入。</P><P>  “快乐”对我来说,就是看到家人快乐;就是当我像个野兽般带着球场上的愤怒或者沮丧回到家里,又能在10分钟内找回内心的平静;就是理解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价值;就是能为孩子们建造一个平安的未来。</P><P>  吉米(詹马尔科的昵称)继承了我平静、敏感甚至感性的一面;大卫则更野性,是个聪明、叛逆、爱搅局的“马特拉齐”。我喜欢跟他们一起玩,一起笑,有时候我开他们的玩笑,他们也会开我的玩笑。有时候我甚至感觉他们更像我的兄弟,而不是儿子,直到我突然醒悟,自己还必须承担作为他们教育者的职责。但对他们,我总是很难做到严厉,这是因为我清楚自己曾给他们带来过伤害,他们因为我流过很多眼泪。很多时候,他们需要面对同学或小伙伴们刺耳的问题:“你爸爸会打你妈妈吗?”他们总能听见朋友们甚至球场里的陌生人说他们爸爸的坏话——孩子们就是这样,听到的东西都会进入耳朵里。</P><P>  我不知道他们俩长大后能否成为球员,但无论做什么,我都会全力支持,只要他们愿意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目前他们俩都在学踢足球,或许比我在他们那个年龄时踢得更好。但对于足球,儿时的我比他们更有热情,可以说,当时我患了“足球病”。当时我上床睡觉总要带着足球;总要花好几个小时去清理、擦拭球鞋,并细心地涂上海豹油——那油味儿真好闻。当然,我的儿子们也会征询我的建议,因为他们希望在球场上获得进步。</P><P>  别忘了我的小女儿。我一直渴望一个女儿,而且早就决定让女儿继承我母亲的名字——安娜。在女儿面前的我,也是达尼埃拉从未见过的:在安娜面前,我会自然地放松、停留下来,我总是会端详她半天,然后跟妻子说:“你知道你给了我怎样一个漂亮的女儿吗?”在安娜面前,我的眼神、表情和声音都改变了。如果球场上的对手以及他们的球迷看到这样的我,或许会改变对马特拉齐的看法。</P><P>  我向妻子和孩子们保证过,我的下半辈子将全部献给他们。我上半辈子大都给了足球,而足球也为我带来了许多:我成了一名重要的球员,尤其是赢得世界杯后,我的生活发生了极大改变。达尼埃拉经常说,她更喜欢为过去那个离成功还很远的马特拉齐自豪。她是个不爱曝光自己的人,也很讨厌和我一起上街时被认出,被监视。当一名世界冠军的妻子对她来说很累,过去那个简单的我看上去更让她留恋——即便那时的马特拉齐会犯很多错误,但他却总在证明自己是个真正的男人。</P><P>  退役后我会带着达尼埃拉和孩子们回佩鲁贾定居,那时我将不必理会任何对手,我唯一要做的,只是照顾家人和花园。</P><P>  我从不认为他人对我的犯规是出于恶意,即便对手对我犯规的次数也很多,而且都不轻。但为什么只要是马特拉齐的犯规,就会被贴上“屠夫”的标签?</P><P>  帮助国际米兰夺得上赛季意甲冠军后,马特拉齐与全家人在米兰市的广场庆祝活动中分享着胜利的喜悦!</P><P>  血性 印象中经常将别人弄得遍体鳞伤的“恶汉”马特拉齐,其实也是对手不断攻击的对象。</P>
http://zwf10.blog.hexun.com/14201121_d.html用GOOGLE+博客 赚取美金 你创业的开始 会上网就可以我免费教你 赚到钱分我一半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Rank: 2

帖子
220
精华
0
CNB
35
注册时间
2005-6-1
5#
发表于 2007-11-22 02:08:11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谁有最新的帮忙更新一下 我最近要考试了 比较紧张啊!
http://zwf10.blog.hexun.com/14201121_d.html用GOOGLE+博客 赚取美金 你创业的开始 会上网就可以我免费教你 赚到钱分我一半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通行证

手机版|Archiver|国际米兰 ( 粤ICP备05005441号 )

GMT+8, 2024-6-16 14:24 , Processed in 0.06059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Eaccelerator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