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大事件】</P>
# x! s; r) ?: Q8 x- r; U! Z+ [( [, A<P>1993年的9月12日,国际米兰联赛第四轮客场0:1输给卡利亚里之后,开始了其在该赛季14场失利的第一场败绩,并创造了国际米兰俱乐部历史上单赛季输球场次最多的尴尬记录(11胜9平14负)。在98/99赛季,国际米兰也曾耻辱性地追平了这个记录(13胜7平14负)。</P>/ z8 \" p7 O) ^5 a/ L5 d, d
<P>【生日】</P>2 e+ n7 D# D# C) p
<P>雷纳托·迪霍 (RENATO DEHO' )2 Q2 ]2 O8 ] K0 C
官网链接:http://archivio.inter.it/cgi-bin/giocatori-scheda?codice=G0199&L=en
3 h# Y* A! j) O0 J2 k" P1946年的今天,雷纳托·迪霍出生于米兰。66/ Nov '67 一个半赛季效力于国际米兰期间,场上司职中场,只出场一次,没有进球。
$ v# _, d7 O8 v& `</P>. f9 C8 i5 V6 Z& G0 O8 U( T
<P>维吉利奥·弗萨蒂(VIRGILIO FOSSATI I ): \! ]) Q1 E2 U* y7 P7 \
官网链接:http://archivio.inter.it/cgi-bin/giocatori-scheda?codice=G0258&L=en4 T- r1 x" ^1 P2 [, {3 w) E4 A
1889年的今天,维吉利奥·弗萨蒂一世出生于米兰。场上司职中场。维吉利奥·弗萨蒂共为国际米兰效力了7个赛季(1909/1915),出场97次进4球。1908年1月10日,客场2:3输给米兰的比赛中,第一代表国际米兰出场。
# @$ ^5 j+ U% N, T</P>
/ I* N. m% Q! n<P>【处子赛】
- T, a2 q) H0 Z3 D$ q; u
3 {8 X' Q2 d8 P5 \: C! H" j1937年的今天,在联赛安布罗西亚纳客场3:3战平卢切塞的比赛中,尼科拉·费拉拉、雷纳托·奥尔米和杜伊利奥·塞蒂第一次代表国际米兰出场亮相。: y' t V6 N$ p
</P> r; U5 w' y: A% A5 N
<P>尼科拉·费拉拉(NICOLA FERRARA)# C7 A+ y: m6 W. G3 e
官网链接:http://archivio.inter.it/cgi-bin/giocatori-scheda?codice=G0239&L=en+ A9 ]( p( i$ K9 y/ {
1910年的8月20日,尼科拉·费拉拉(NICOLA FERRARA)出生在意大利巴西利卡塔大区波坦察省的基亚罗蒙特(Chiaromonte)。父母在生下他后,一家人移民去了阿根廷,两年后,他弟弟安东尼奥(ANTONIO FERRARA )出生在圣·费尔南多(San Fernando)。不同国籍的兄弟俩曾并肩为国际米兰效力。作为中场,尼科拉·费拉拉在1937/38赛季为安布罗西亚纳效力18场联赛,攻入4球。此前,先后在阿根廷普拉腾斯竞技队(Atletico Platense,特雷泽盖的母队)和那不勒斯队效力。/ S$ n' {4 j. L, G7 [5 X
</P>
0 n0 Z" ^' q+ U/ d<P>雷纳托·奥尔米(RENATO OLMI )1 x; j( `! U+ n( B$ J- }: C; }3 L
官网链接:http://archivio.inter.it/cgi-bin/giocatori-scheda?codice=G0459&L=en" Y# i0 a: u. Q0 Z1 k
雷纳托·奥尔米,1914年7月12日出生于贝尔加莫省的特雷佐达达。场上司职中场,从1937/38赛季到1942/43赛季这五年为蓝黑军团效力,参加117场联赛(进一球)、5场欧洲杯和7场意大利杯。赢得1937/38赛季联赛冠军、1938/39意大利杯和1939/40联赛冠军。# v0 l! Y% d# P# n0 u
</P>/ ?% b2 G" q4 Q9 @% f e
<P>杜伊利奥·塞蒂(DUILIO SETTI )5 b% J4 ]$ o. ?: _4 m
官网链接:http://archivio.inter.it/cgi-bin/giocatori-scheda?codice=G0599&L=en/ M& p0 U8 K9 g+ Q! T+ M" N7 c8 o1 e' x
1912年的1月7日,杜伊利奥·塞蒂出生于摩德纳。场上司职后卫,在国际效力4个赛季,出场85次,没有进球。</P>
' U0 x0 t: c" B5 f) ~+ Z# i1 D[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6 11:14:09编辑过] 2 k O+ L4 y&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