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米兰

 找回密码
 注册通行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49|回复: 6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川介绍 [复制链接]

fabioyu  MM

Rank: 9Rank: 9Rank: 9

帖子
7143
精华
1
CNB
3530
注册时间
2005-8-28

我的游戏: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9-19 13:47:2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分享到:
12楼历史典故,2楼足球,34楼美食,5楼食谱,6789风景,10楼地名来历,16楼四川女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四川)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没有签名行不行?

Presidente

邪恶的小正太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帖子
70293
精华
45
CNB
26146
注册时间
2003-11-24
63#
发表于 2007-11-20 18:51:34 |只看该作者
四川真是个好地方啊,旅游景点又多
一期荣华一盃酒

使用道具 举报

fabioyu  MM

Rank: 9Rank: 9Rank: 9

帖子
7143
精华
1
CNB
3530
注册时间
2005-8-28
62#
发表于 2007-10-13 21:26:00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不是偶本人灌滴,别人代劳的,嘿嘿
没有签名行不行?

使用道具 举报

Presidente

邪恶的小正太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帖子
70293
精华
45
CNB
26146
注册时间
2003-11-24
61#
发表于 2007-10-13 11:25:13 |只看该作者
哇,靠这个帖子你灌了不少
一期荣华一盃酒

使用道具 举报

Capitano

ERIC

Rank: 14Rank: 14

帖子
13878
精华
5
CNB
9567
注册时间
2004-11-5
60#
发表于 2007-10-12 10:56:09 |只看该作者
<P>四川,四面都是山川,呵呵~~</P>

使用道具 举报

(U14)Giovanissimi

被遗忘的人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帖子
732
精华
1
CNB
103
注册时间
2004-9-20
59#
发表于 2007-10-11 15:40:07 |只看该作者
<P>四川”这个名称,始见于宋代。宋真宗咸平四年 (1001年)设益、梓、利、夔四州路,治所分别为今成都、三台、汉中和奉节。这四路,一般称为川峡四路,简称为“四川”。在宋徽宗大观三年 (1109年)的诏书中就正式使用了“四川”一词,这是目前所见到的将“四川”作为行政区划略称的开始。这以后,宋代设有“四川宣抚使”、“四川制置使”等官职,就是中央派驻川峡四路的官员,都将川峡四路简称“四川”。到元代就正式以“四川”为名,建立了四川行省。元代的中央行政机构叫中书省,各地直辖于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叫 “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代在宋代的川峡四路基础上设四川行省,简称四川省,省治成都。从此“四川”一名沿用下来。</P><P>这才是四川得名之说,而不是由四条江而来</P>

使用道具 举报

(U14)Giovanissimi

被遗忘的人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帖子
732
精华
1
CNB
103
注册时间
2004-9-20
58#
发表于 2007-10-11 15:35:56 |只看该作者
<B>以下是引用<I>fabioyu</I>在2007-9-19 13:48:19的发言:</B><BR境内因有岷、沱、嘉陵与长江四大川,故而得名

" m6 s9 G" j- b) Y
, J8 o) w3 ~6 z( ~; V0 v4 w四川得名之说纯属胡扯!

使用道具 举报

fabioyu  MM

Rank: 9Rank: 9Rank: 9

帖子
7143
精华
1
CNB
3530
注册时间
2005-8-28
57#
发表于 2007-9-19 16:21:30 |只看该作者
川菜代表作鱼香肉丝的来历; |5 P  C0 g' L) Q9 Y; @- L
       鱼香肉丝的来历。相传很久以前在四川有一户生意人家,他们家里的人很喜欢吃鱼, 对调味也很讲究,所以他们在烧鱼的时候都要放一些葱、姜、蒜、酒、醋、酱油等去腥增味的调料。有一次晚上这个家中的女主人在炒另一只菜的时候,她为了不使配料浪费,她把上次烧鱼时用剩的配料都放在这款菜中炒和,当时她还以为这款菜可能味不是很好吃,可能家中的男人回来后不好交待,她正在发呆之际,她的老公做生意回家了。这个老公不知是肚饥之故还是感觉这碗菜的特别,而他还没等开饭就用手抓起就往嘴中咽,还没等一分钟,他迫不及待地问老婆此菜是用何做的,她刚在结结巴巴时,她意外地发现其老公连连称赞其菜之味,她老公见她没回答,又问了一句“怎么好吃是用什么做得”,就这样老婆才一五一十地给他讲了一遍。而这款菜是用烧鱼的配料来炒和其它菜肴,才会其味无穷,所以取名为鱼香炒,而得此名。 后来这款菜经过了四川人若干年的改进,现已早早列入四川菜谱,如鱼香猪肝、鱼香肉丝、鱼香茄子和鱼香三丝等。如今因此菜风味独特,使各地的人们所欢迎而风靡全国。
3 |* a5 N8 o# T' w: c4 ~
# z% R- n  h( h) G) }
没有签名行不行?

使用道具 举报

fabioyu  MM

Rank: 9Rank: 9Rank: 9

帖子
7143
精华
1
CNB
3530
注册时间
2005-8-28
56#
发表于 2007-9-19 16:20:58 |只看该作者
外来农业陈列出产品,有盐亭县的辣子,什邡县的大朱红辣椒、鲜红小辣椒,井研县的海椒,南江县的满天星辣子,璧山县的红海椒,西昌县的辣椒,金堂县的高树海椒,梁山县的蜜海椒,新津县的细红海椒,内江县的七星海椒、辣酱、豆办,蓬溪县的蜜大红海椒,犍为县的豆办,富顺县的旱椒,泸州的旱椒,绵州的辣子,渠县的辣子,南部县的牛角红椒,邛州的海椒子、胡豆办,温江的胡豆办、豌豆办,万县的树辣椒,乐至县的牛角海椒、灯笼海椒、五子海椒。荥经县的辣椒子,双流县的线辣椒、鸡心辣椒,眉州的辣豆办、辣豇豆、酱泡辣子,彭山县的长金条海椒、红豆腐,合州的海椒,石柱厅的海椒,江北厅的牛角海椒,成都县的海椒子、泡海椒、胡豆办,华阳县的大红海椒、朝天子海椒、灯笼海椒、牛角海椒,冕宁县的海椒,奉节县的辣椒,资阳县的豆办,马边县的辣椒,通江县的海椒,忠州的海椒,射洪县的豆办酱,新都县的辣椒,简州小海椒子、灯笼椒种子,巴州的辣椒种,合江县的海椒,开县的特产大辣子,青神县的海椒子、辣豆办,郫县的红胡豆办酱,灌县的酱辣椒,西充县的辣椒,巴县的
- y+ b7 T  r0 t8 c' }& d
6 F1 s8 `" t% |0 n0 V  N8 o! C
没有签名行不行?

使用道具 举报

fabioyu  MM

Rank: 9Rank: 9Rank: 9

帖子
7143
精华
1
CNB
3530
注册时间
2005-8-28
55#
发表于 2007-9-19 16:20:30 |只看该作者
四川历史典故之一--巴蜀神话和传说
* t" [1 ^: I% r& T" _! a. V; H巴和蜀,指人也指地区,后来还指国家。其毗邻而居,交往频繁(其中包括战争),文化上相互影响、渗透。
0 A4 E& x& M8 p4 O2 m1 W# K$ A1 B8 S5 M$ o" m0 W9 i+ }& z5 c
  巴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廪君。据说巴人有五个姓氏,居住在武落钟离山(又名难留山,在今湖北长阳县境)。山上有赤、黑二穴,巴氏住赤穴,其余四姓住黑穴。他们决定选出一个首领,把五姓人统一起来,便于生存。怎么选法呢?先比赛投剑,谁能中穴,谁为首领。结果,巴人务相投中,其余不中;又比赛乘船,船是泥土做的,那四姓人坐上去都沉没了,唯独务相的船漂浮水面。大家决议立巴人之子务相为首领,号曰“廪君”。
+ _, P$ y6 }' o' x+ O9 C3 o: Q+ b. {1 e
  早期的巴人,以狩猎、捕鱼为主,和猛兽打交道,居石穴,以虎为图腾。他们的首领廪君,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不为声色所惑。当他带领部落经过盐阳的时候,当地的“神女”千方百计想把他留下,结为夫妻共同统治那个地区,他不为所动,射杀了爱他的神女,带领部落继续前进。廪君率领五姓人组成的部落,乘船历经艰险来到西南地区,以后,他们的子孙遍及川东、湖北西部及贵州东北一带,[春秋]时代建立以江州(今重庆)为中心的巴国。他和后来那个“割头保土”的巴蔓子,都是巴人的民族英雄,反映了巴人标悍好义的性格特征。
' \/ d4 [4 i, ~8 h+ E  G
  i/ F' o! o# C- ?, ~! D7 W+ @) V  神话中蜀人的祖先是“蚕丛”和“鱼凫”。蜀与“镯”通,即野蚕。蚕丛“目纵”,居岷山下的石穴里,蚕丛、柏砱、鱼凫三代都有数百岁,“神化不死”。他主要的功绩是“教民蚕桑”。从《蜀王本记》到今日川西民间口头故事都有很多这方面的故事。
- U8 H' q. x& V. S4 W7 ~- D& h9 a( ]+ R2 T" G) r: g
  鱼凫即鱼老鸹,本是一种捕鱼的水鸟,这是神话中蜀人祖先,部落的图腾,现温江县一带有不少关于鱼凫的故事和遗迹。0 S) j  ]/ `2 L& m
; c* j- B5 k( L1 b# M+ r+ C5 P4 {4 B
  蜀人对杜宇的故事最多、最美,传播也最广。史书上说:“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时间约在公元前666年以前的[春秋]时代。
; n5 u# q. ]' T- s4 A
( m, t! Z  P2 v9 y  据说,杜宇是“从天而降”的,他的妻子则是从井中出来的。他的最大功绩是“教民务农”,以致他“仙去”后化为杜鹃鸟,每到春天来临便啼叫不止,催民春耕春种,以致啼出血来。
, A& m# b7 X4 V# \* F4 {4 @2 w0 Y) X) l9 w8 `+ O( J
  蜀人的祖先,从“教民养蚕”的蚕丛到“教民捕鱼”的鱼凫,到“教民务农”的杜宇,治水的开明,都和农业生产有关。农业比较发达,妇女地位较高,男女之事也就颇多,于是“蜀王好色”。
5 N7 E  C: {% q$ k9 w- f
0 C2 v! C3 i7 @1 m# J5 A7 F  传说蜀人最崇奉的祖先杜宇,当他的部下鳖灵带领人马去治水之际,他却和鳖灵的妻子私通,鳖灵归来,一种说法是他“自以为德行不如鳖灵”学尧之禅让,委国而去;另一种说法则是鳖灵用武力将他赶走,因此后人的诗中才有“蜀魂千年尚怨谁”,“似向春风诉国亡”这样的句子。《四川通志》有“望帝自逃之后,欲复位不得,死化为鹃”的说法。李商隐诗“望帝春心托杜鹃”也许暗示了这一点。! X5 e2 \% {( S9 C( S0 N: O, A) j. A; }
9 ^2 Y! |8 ~; j# `; Z% v
  望帝化鹃的故事,除《蜀王本纪》中只有简短的记载,但在民间传说中却派生出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把他树成理想之君。有的说,他一心一意为了人民,也爱护人才,为了治水,请出鳖令来,并把王位让给了鳖令,但鳖令掌权后,一天天骄傲起来,不懂得体恤人民,百姓请出望帝来,去劝说鳖令。鳖令不但不听,还以为望帝要争权,带领人马打他。他只好回西山去,变成一只鸟儿,飞进宫去,成天高叫“民贵呀!民贵呀!”叫出血来,嘴都染红了(杜鹃鸟是红嘴)。鳖令被感动了,改正了错误。
5 O$ S; @8 ~/ _  B5 {6 f另外一种说法:古时候,岷江上游的老龙王有一儿一女,儿子是条恶龙,经常兴风作浪,造成滔天洪水,妹妹龙女见了心里很难过,便趁夜到凌云山下开了一条百丈宽的缺口让水流走,哥哥发现了,把她关进山洞还派猛虎把守。这山脚下有一个年轻猎人杜宇,得了神仙赐给的龙头拐杖,决心为民除害,经过艰苦搏斗,治服了恶龙、猛虎,救出龙女,结为夫妻,一起劈山引水,消除水患,杜宇教男人种田,龙妹教女人养蚕,蜀民过上太平日子。: [! N" O. M; W2 C

* G; q# f, ]4 s6 V  P2 F
没有签名行不行?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通行证

手机版|Archiver|国际米兰 ( 粤ICP备05005441号 )

GMT+8, 2025-7-27 07:21 , Processed in 0.07305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Eaccelerator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