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每个人心中都有隐士情结</P>
<P>
什么叫隐士呢?是不是只要在某一座荒山野岭过不食人间烟火的独居生活就可以称为隐士?当然不是。隐士,顾名思义,首先得是“士”。啥叫“士”?即有能力、有文化、有才学的人,同时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知名度,即声望。简单地说,有才能、有学问、能够做官而不去做并且具有较高的声望的人,才叫“隐士”。</P>
<P>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隐士情结。试想,当我们被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逼得无路可退的时候,当我们面临种种诱惑而身心俱疲的时候,当我们左冲右突仍无法找到慰藉心灵的途径的时候,我们是否萌生了退隐的想法?我们是否憧憬那种闲云野鹤、恣意遨游的境界?</P>
<P>
这就是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隐士情结。</P>
<P>
隐士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扎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与世界其他文明的所谓隐者的思想内涵迥然有异。</P>
<P>
西方文化的隐者归于自由主义范畴,略带民主政治的色彩,即坚持个人独立,坚持超然物外,坚持为自己的理想而放弃社会活动;印度的隐士,则完全出世,甚至出家、苦行,除了自己的信念,其他的一概不论,完全的纯粹的与世隔绝的状态。</P>
<P>
中国的隐士则不然,往往身在江湖,心存魏阙,除了小部分天生隐居外,大多数都是人生蹭蹬,经历种种不平,遭遇无数碰壁,最后心如死灰,归隐山林;抑或是胸中丘壑万千,却无可施之处,天地虽广,却难觅英雄用武之地,沮丧之余,终老泉下;要不就是生逢末世,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空怀满腔抱负,却因群小当路而不得伸张,痛苦绝望袭来,遂萌引退之意;还有一类,信奉老庄,崇尚精神的绝对自由,自视清高,出淤泥而不染,像是遗世而独立的一丛幽兰,身处空谷,怡然自得,偶有恶风吹来,则和光同尘,明哲保身,以全其志。</P>
<P>
由上看来,隐士者,天生的极少,而后天的居多。政治黑暗和人生失意乃是归隐者的外部根源。而内部根源则是儒家、道家两种中华文明的主导思想中,都包含了归隐的思想,无论是孔子门生,还是老庄弟子,都能从自家的经典中找到归隐的理论支持。孔子曾说,如果他的思想得不到认可和施行,他将乘竹筏,隐居海上。儒家还认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独善其身的最好方式莫过于隐居避世,远离纷扰。老庄主张清静无为,因应顺势,不做违背规律的事情,尤其是庄子的思想,更被认为是隐者所信奉的圭臬。很多人都认为隐士是道家的专利,即是因为老庄超然物外、齐物逍遥的观念。</P>
<P>
中国的隐士像一线风筝,精神和思想超然物外,飘摇于自由的空间,但根却扎在深刻的社会现实当中。</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20 20:47:0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