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米兰

 找回密码
 注册通行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汉寿亭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聊三国 [复制链接]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帖子
343
精华
2
CNB
356
注册时间
2006-11-12
11#
发表于 2008-1-24 13:22:08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到:
关于赵云的能力,很多人批评他没什么统率力,没带兵打过胜仗。真是冤枉的子龙啊!刘备在世时,手下的大将有多少机会独自带兵作战啊!!!扳扳手指足够用了:1、张飞守下邳与吕布战;2、关羽守下邳与曹操战;3、诸葛亮、张飞、赵云带兵入川,扫平川南川北(这里赵云带兵攻下了江阳,扫平川南,算是胜仗吧);4、张飞破张颌于瓦口;5、刘封、孟达、李严攻取上庸;6、关羽攻樊破于禁,后战败于荆州(哈哈,正好乔丹的六颗冠军戒指)。其余的战斗都是刘备亲自指挥的。
不少人说赵云只是勇猛而已,论将才不如张辽、曹仁、夏侯敦、渊等。雨纹就先用张辽等魏国大将的战绩来比较一下。
张辽最精彩的一仗——合肥守卫战,主要是两场战役:1、吴兵刚至,率八百死士力战挫敌;2、吴兵撤军,进行追击,大败吴军,几获孙权。第一战,其实很危险,吴军“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而张辽并没什么对策,就是持勇“直前急击”,此后还“复还突围,拔出馀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此战的出发点“折其盛势”或许是正确的(雨纹以为郝昭守陈仓就很稳妥,才是上策,有坚城可守,根本不需要冒这个险),但雨纹认为“自旦战至日中”完全靠的是张辽的勇猛才取胜的,不是谋略。而后第二战获胜的主因却在于孙权的失误,根据《凌统传》记载:“时权彻军,前部已发,魏将张辽等奄至津北。权使追还前兵,兵去已远,势不相及,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扞权出”雨纹真怀疑孙权是否懂兵法,撤军时当然要安排下断后的军队以防敌军追击,他不但不如此,反而带着少量的军队走在最后,成就了张辽的合肥完胜。总之,张辽最精彩的合肥之战主要是因为张辽的勇猛。曹仁最精彩的江陵之战,与张辽的合肥之战相近:“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冲入贼围,金等乃得解”“仁复直还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数人,贼众乃退”;也没有什么统率力、谋略,唯靠勇尔。这两仗是张、曹记载字数最多最详细的战役,不过是勇字为先。
夏侯敦是雨纹很奇怪的魏将之一,因为雨纹找不到他的战绩,多数情况下他只是留守曹操后方的大本营。而其本传竟然还记载着他被吕布手下诈降的人绑架为人质的悲惨经历,全靠韩浩救他。《夏侯敦传》本就很短,竟然用将近1/3的篇幅记述此事,成为称颂韩浩的传记了。从传中看夏侯敦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战绩,在其他传中又可知1、敦曾救援刘备但被吕布击败;2、博望之战虽有于禁相助,但还是被刘备击败。不过夏侯敦“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倒像是治水兴田的内政之臣,并且推荐典韦、提拔韩浩,颇有识人之能(游戏中他的政治力应该提升到80以上),到可以说其有文臣的才能(或许正因夏侯敦并不善于指挥作战而又长于政治能力及用人,所以常镇守后方吧)。
夏侯渊虽然战绩显赫,但《夏侯渊传》记载:“渊虽数战胜,太祖常戒曰:‘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曹操为什么经常要说这话告戒夏侯渊,那是因为夏侯渊“但恃勇也”,不“行之以智计”;他最得意、记载最详细的一仗是破韩遂,此战夏侯渊先亲率“轻兵步骑”快速袭击长离,并以带来的“轻兵步骑”与韩遂来救援的大军野战,虽然是取得胜利,但雨纹以为就如曹操所言是持勇而已,虽然“数战胜”那是没碰上强敌,所以曹操要“常戒”之。而后来夏侯渊战死时,又是“自将轻兵护南围”并且还“分所将兵半助郃”。所以夏侯渊仍是个以勇为首的大将。限于篇幅,雨纹不再说其他魏将了。
如曹操所说“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魏国的名将引以为傲的记载也多是以勇为主的战绩。长坂之战赵云抱弱子护妇女杀出重围,难度大于张、曹率精兵杀敌(曹操军并非什么不欺妇女儿童的仁义之师,曾屠徐州数城、坑杀袁绍降军八万),其勇足可以与张、曹、夏侯等媲美,凭此点已是名不错的将领;成都之驳、谏阻攻吴所表现的政治才能和口才也不是一般文臣能达到的水平,凭此点已兼备文武。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帖子
343
精华
2
CNB
356
注册时间
2006-11-12
12#
发表于 2008-1-24 13:22:33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所谓的统率能力,雨纹以为主要是策略能力和指挥作战的能力。汉水之役后半段的偃旗息鼓已表明赵云的统率能力,但雨纹对汉水之役前半段赵云的表现也十分欣赏:“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偪,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卻。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这是一场突然的遭遇战,赵云只“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而遇到曹操主力部队,此时赵云采取的行动不是马上撤退,反而“前突其陈”。每次看这段话就让雨纹联想到最喜欢的将领之一——西汉名将李广的两件事:1、李广曾率百骑在野外突然遭遇匈奴大军,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我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不我击。”并且不退反进,后匈奴果然不敢攻击李广的百骑而撤走。2、李广的右北平遭遇战,广率四千骑在野外被匈奴四万大军包围,广的军士都害怕了,于是广派其子李敢带数十骑突击匈奴的阵营,从左边突入右边突出,李敢回来说:“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前一事,当在野外突然遭遇数量差距悬殊的敌军而且远离大本营时,士兵会产生恐惧心理,此时慌忙撤退士气会崩溃、士兵会更加恐慌散乱,这样也就很难逃脱了;后一事,在敌我兵力悬殊、又不能避免战斗的遭遇战时,所要做的就是提升战士的士气,最有用的方法就是杀敌来提升士兵的勇气士气。李广和赵云正是所谓的英雄所见略同,判断和决定非常一致,而这需要的是冷静的头脑、敏捷的思维、以及果敢的指挥决策能力,这比张辽、曹仁的两战更突然更仓促,更能反映一个将领的统率能力(雨纹其实对演义的赵云只是比较喜欢而已,并感觉他在演义中似乎只需要个人的武力就可以打胜仗了;但看了《三国志》后感觉到赵云是个活生生的人、是个英雄、是个优秀的将才)。
另外雨纹以为统率能力也表现在战败时的措施以及兵士对主将的信任度。赵云虽然没有关、魏那样善养士卒的记载,但雨纹以为士兵对他是极为信任的。
诸葛亮第一次伐魏,赵云奉命率少量的军队出斜谷道担当疑兵分散魏国兵力,但由于“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以街亭之役为对比,马谡兵败“士卒离散”根本不能“敛众固守”,这是因为马谡是个刚带兵的将领,以前从没担任过带兵的职务,加之他“举动失宜”“举措烦扰”,所以兵士对他不信任,因此一受挫便就溃散,反是副将王平所领千人信任王平,能败而不乱,鸣鼓自持,疑退张颌。同样,赵云的士卒信任赵云,所以在兵力差距不小并且失利的情况下仍能顽强固守;而赵云能在败中稳定局势,使得“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这与于禁在宛城之役的表现大同小异,当时曹操给于禁的评价是:“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那么赵云也足可担当这“虽古名将,何以加之!”的评语。
关于箕谷之败以及诸葛亮第一次攻魏,雨纹有些个人意见,供诸公参考。可以肯定的是魏明帝开始是派曹真都督关右迎击诸葛亮的,但曹真却率大众去与疑兵对峙,诸葛亮猛攻祁山,曹真没有采取措施,而在三郡响应诸葛亮后,魏明帝坐不住了,亲镇长安并招张颌出兵。
那么赵云是怎么失利的,雨纹以为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赵云既然是疑兵,自然要“扬声”虚张声势,如果只是驻扎不动,虚实很快就会被摸清;因此雨纹以为赵云等要采取疑兵行动,决不可能按兵不动,应该要到处活动虚张声势,造成箕谷有大量蜀军的假象。而在采取这些制造假象的行动时很有可能发生与魏军的遭遇战,就像汉水之战,并且由于兵力的差距只能敛兵固守以保不大败。
第二种可能(雨纹认为这种可能性大):根据诸葛亮在第一次攻魏失败后上表提到“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诸葛亮说箕谷没有戒备是什么意思呢?雨纹以为赵云以少量的兵力去牵制曹真的大军,决不会马虎到不防备魏军的进攻,而《赵云传》记载“云、芝兵弱敌强”,这明显不是不防备,而是正面交锋;再看《曹真传》中却丝毫未提这事,甚至连与蜀军交战的记载也没有。因此雨纹大胆推测,赵云一直成功的执行疑兵计划使得曹真不敢轻举妄动,但这时祁山前线街亭突然战败,蜀军溃退(按《云别传》记载是“兵将不复相录”),慌乱之极,因此没有及时通知箕谷的赵云兵败和及时撤退;而魏军必定要大举追击,曹真自然也是主力尽出,箕谷蜀军没料到曹真忽然全军而进,兵力上的差距使得赵云只能敛众固守以保证不被大败,在撤退时赵云又亲自断后以保安全撤退;而魏军则以为这么少的兵力只是蜀军的垫后掩护部队(雨纹以为魏国始终对箕谷蜀军的兵力没有完全摸清,这点从曹真总督关右的大军始终没有大举动,直到张颌击败蜀军才有进兵记载可以看出[赵云的疑兵任务是成功完成的]。另外还有一点是赵云的疑兵军队虽然失利,但魏国并不清楚甚至可以说不知道。证据是:1、《魏略》记载的魏明帝在战胜蜀军后的《露布天下并班告益州》上提到“王师方振,胆破气夺,马谡、高祥,望旗奔败。” 2、《曹真传》以及所有魏方的记载都没提到击败斜谷道箕谷蜀军这事。魏国要称颂功绩的话,赵云当是首选,因为他是蜀军两路部队其中一路的主帅[虽然是疑兵,但声势上是一路大军],击败他的功劳是足可以用来夸大、夸耀的,但魏国却没提蜀军一路兵马的主帅赵云,反而着重提个没什么名气的高祥[详][连名字都搞不清的家伙][屯兵柳列城被郭淮击败]来炫耀。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帖子
343
精华
2
CNB
356
注册时间
2006-11-12
13#
发表于 2008-1-24 13:22:58 |显示全部楼层
由此可见魏方并不知道击败了赵云;雨纹以为因为正好是蜀军撤军时,所以魏军可能以为只是遭遇了蜀军少量的垫后掩护部队,没有当作战胜了蜀军来记载)。
而事后赵云只被贬官两级为镇军将军,也说明责任不在于赵云(汉朝军法苛刻,雨纹仍以李广的右北平之战为例,李广在无所依仗的荒野以四千兵结圆阵向外抵御四万匈奴兵一天一夜,虽损兵过半仍力战,直到张蹇的援军赶来。此战的责任在于失道的张謇没有及时赶到,李广力战敌人应该有功,但因为损兵过多而功过相抵,没有奖赏[雨纹以为在无险可依的荒野,突然遭遇被十倍的敌人围住,只能围成圆阵御敌一天一夜,不全军覆没已是难能可贵了]。三国时期的军法与汉朝的军法基本相近);但蜀军此次战役毕竟是失败了,诸葛亮也自贬三级,牵连的将官也不计其数;赵云虽然没有象马谡一样犯指挥失当的错误,但毕竟是失利了,所以赵云贬官也很正常(诸葛亮赏罚严明,如果错在赵云的话,看看马谡、李严等,作为一路军马主帅的赵云受罚决没那么轻),并不是如有些人认为的是赵云统率能力差才吃了败仗才贬官的。
赵云成为现在的完美化身决不是偶然:看看跟随刘备数十年,无论流离还是发达,无论重用还是冷落,都是忠心不二;看看成都之驳,三国时期有哪个武将会想到百姓的疾苦;看看谏阻伐吴,那是真正的心存汉室,以国为重;看看长坂、汉水以及箕谷之战,智、勇、统率、冷静集于一身;加上没有张扬矜持的个性,没有明显的缺点,和上下级以及同僚都关系良好;这些都是拥有中华传统美德的完美英雄应该具备的,赵云有着被美化的潜力,三国时期再没有任何一个武将同时拥有这么多可以用来艺术升华的特点了。于是经过千百年的流传,最终赵云成为了《三国演义》中的完美武将;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拥有这些优点的史实赵云。雨纹认为史实的赵云虽不完美无缺,但更真实、更吸引雨纹,完全称得上是良将、是英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帖子
343
精华
2
CNB
356
注册时间
2006-11-12
14#
发表于 2008-1-24 13:25:54 |显示全部楼层
那什么落花流水,给你找个很经典的帖子,关于荒谬的亲卫队长之说,和折杀的没有统帅能力之说。以史料论史,而不以罗贯中极力亲蜀,就逆反心理的认为蜀国人才都要打折扣的接受。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帖子
343
精华
2
CNB
356
注册时间
2006-11-12
15#
发表于 2008-1-24 13:47:54 |显示全部楼层
而后就是入蜀之战,这里雨纹别的都不再多说,只是要提出一个个人见解,那就是《赵云传》中“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这句话有个错误,此时张飞是征虏将军、赵云是偏将军,而诸葛亮只不过是军师中郎将,军队中的等级是很严格的,要担任中郎将的诸葛亮去指挥担任将军的张、赵,就如同要团长去指挥师长或更精确的说是让上校去指挥中将和少将一样是不可能的。而从《诸葛亮传》“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张飞传》“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以及《刘备传》“分遣诸将平下属县,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都可以看出诸葛、张、赵是互不统属的部队,是合作攻蜀的(那时两支互不统属的部队中,官衔高的军官可以节度官衔低军官及其部队,诸葛亮不但不能指挥张、赵,反而要受张、赵节度

我可能记忆有所偏颇,但入川绝不是诸葛亮率领赵云等,而是赵云统一军,绝对是有所考得。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通行证

手机版|Archiver|国际米兰 ( 粤ICP备05005441号 )

GMT+8, 2024-5-21 15:59 , Processed in 0.02827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Eaccelerator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