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米兰

 找回密码
 注册通行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5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功高不足恃,德厚非堪用 [复制链接]

Primavera

99.9% Nerazzurri

Rank: 9Rank: 9Rank: 9

帖子
5657
精华
8
CNB
1839
注册时间
2004-12-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16:35:24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到:
呵呵,摆事实已经上升到了历史高度。
袁应泰这哥们上任前的1619年,镇守辽东的官兵主力47万大军刚刚被努尔哈赤全歼。他那18万(实际可能只有4、5万)被干掉是迟早的事儿。
故首罪者,唯荐者而已。很内涵啊

让一个内政90、统率10的人带兵打仗,被干掉是很自然的事儿。然而萨内蒂打中场完全没差到袁带兵打仗的那种程度。我也不认为我们因为一个国际米兰球员的道德高尚而喜欢他、不喜欢别人骂他毒瘤是什么错事。我想更没有人让全国十佳道德模范都去踢球吧。

lz把大家的思维带入了一个非此即彼的极端状态:要么要道德,要么要球技。不好意思,在我眼里,国际米兰的这个队长恰巧是个德技双馨的球员。萨内蒂之前还一直是阿根廷的队长,老妈来了后换成更适合打后腰的马斯切拉诺,为何成绩不升反降了?

难道一个队长的作用就真那么大?
实则不然。

事实上队长这东西,更多的只是一个资历和威信,而不是三军统帅。从来没人规定战术要围着队长来打,否则所有球员都回传卡恩还不把他逼疯了。

你能要求一个后腰、后卫、或者守门员在进攻时有多大贡献呢?在我看来,最主要的事稳定。140场连续首发还不够么?萨内蒂从来都是拖后的,连本队发角球他都是中圈断后的那个。有他在,面对对方的解围球或者反击的传球只要到了他脚下,凭借他沉稳的护球和中后场1v1、1v2甚至1v3时超高的过人成功率,哪怕被围抢,我也放心。
99.9%是国米球迷

使用道具 举报

Primavera

99.9% Nerazzurri

Rank: 9Rank: 9Rank: 9

帖子
5657
精华
8
CNB
1839
注册时间
2004-12-1
沙发
发表于 2009-10-28 23:00:19 |显示全部楼层
萨尔浒之战明朝共投入兵力八万八千余人,号称47万(《中国通史简编》)也有说加上朝鲜援军超过10万的。你拿号称的数字来糊弄人么?袁应泰失辽东整兵十八万,是熊廷弼留给他的,你又凭何认为“实际可能4、5万”?萨 ...
卫道士 发表于 2009-10-28 17:52

真有意思,既然所号称47万的尚且只有10万余(还是全国动员后的),你那18万又怎么可能是满编?再说,刚败1年,全军覆没,哪来的18万辽东精锐?既然都不是满编,我自然同样取一个虚数。没必要连这个都要搞双重标准吧。

     “1618年至1619年(明万历四十六年至四十七年)的辽东战役是明代生死存亡关头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几度损兵折将之后,明帝国在东北地区的藩篱尽失,自此再也无法获取主动,以后增兵增饷、计亩加派再也无法遏止。内部则农民暴动,朝中党争愈烈。至朝代覆亡为止,当中只有每况愈下,从兹更无复兴的趋向。 ”

  “杨镐兵力47万全系向努尔哈赤恫吓之辞。1619年战事前夕明兵部尚书黄嘉善言,辽东所有官兵共20万人,此数仍不可靠。所谓20万人,系在辽东镇原额9万之外又加由关内新调往11万。辽东编制数94,693员名载在《大明会典》系国初底数,16及17世纪曾未如额即张居正执政时代经过极端整顿,时人谓之为“掊克”,犹只能维持至83,000人,况至此又已40年,又承新败之后,即不可能接近此数字。内地遣往之11万人亦多虚员。当明军刚一与满军接触,杜松立即惨败之际,大学士方从哲即向万历帝建言:奴酋之兵据阵上共见约有10万,宜以十二三万方可当之,而昨之主客出口者仅7万余,岂能相敌?  
  但满洲资料因袭明方传言,亦谓对方有兵力20万。彼方以弱敌强,以寡胜多,即照一般习惯亦乐意夸张敌方兵数。萨尔浒战役,满方称杜松率众6万,但当时明廷派往该路之监军御史呈奏杜松所领只25,000余员名。如以同样比率加诸所谓20万,则杨镐所率兵只83,000人。即再加朝鲜所派兵及叶赫一部参战兵员,其总数亦只能在10万上下,不可能接近20万。  ”——黄仁宇《1619年的辽东战役》
99.9%是国米球迷

使用道具 举报

Primavera

99.9% Nerazzurri

Rank: 9Rank: 9Rank: 9

帖子
5657
精华
8
CNB
1839
注册时间
2004-12-1
地板
发表于 2009-10-29 02:08:5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瑞源 于 2009-10-29 02:20 编辑
你查了资料后承认萨尔浒兵力顶多只有10万了吧?这一点上我们达到共识。
接下来来搞清一个概念,号称是想威慑对手的手段,这个数字的水分极大,但是后来袁应泰的18万大军不是号称,他这个数字是向朝廷请饷的数字, ...
卫道士 发表于 2009-10-29 00:13

纯技术讨论一下:

Q1“但是后来袁应泰的18万大军不是号称,他这个数字是向朝廷请饷的数字,换言之,除非他虚报数字私吞军饷,否则这个数字就是实数。另外你红字突出的部分想说明辽沈兵力没有10万以上也是弄错了大前提,万历末年建州叛乱之前并无大仗,以相对和平的年代而言,边境的兵力自然不会满员

A1:做出这个结论说明对明朝的一些基本军事制度认识有偏颇。

本朝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被一个极有组织的文官集团所统治,中央指挥地方如身之使臂,极少发生抗命的事情。同时我们这个帝国在名义上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常备军,人数多达200万。

但是这种假想的逻辑并不适用于现实。本朝的军制规定,常备军由200万“军户”提供,每户出丁男一人,代代相因不变。民户被编入军户,大部出于强迫;即或出于自愿,也常常是基于权宜之计,时过境迁,当初的应诺就不能矢守不渝。一个卫所的实际兵员往往远较规定的编制为少,在退化最严重的卫所中,竟仅为规定编制的百分之二或三。而且这些有限的士兵还常常被军官当作营造和运输的劳工,再不然就是留在家里充当仆役。

“一个卫所的实际兵员往往远较规定的编制为少”,甚至“仅为规定编制的百分之二或三”,那么是不是要天真的以为只去请饷2%呢?定然不是。万历一朝,为将戍边者多报兵员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蓟州为华北九镇之一,防区为北京东北一带,按照规定的编制应有士兵8万人,战马22000匹。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人能够确切知道现存的数字。在役的士兵,有的属于本镇所属卫所的“主兵”,也有从其他地方调来的“客兵”。后者的调防虽然带有永久性,但供应的义务却仍属原来的地区。还有一部分从内地卫所调来的士兵,他们的服役期只限于蒙古人犯边可能性最大的几个月。实际上他们也很少亲身服役,只要缴纳一定的银两可以雇人替代,而所缴的银数又和雇代实际所需的饷银不同。总而言之,全镇的人员和粮饷从不同的来源和以不同的方法获得,有的还只在账本上存在。这样,不仅他们的数量难以弄清,他们的质量也是一个疑问号。1584年戚继光被参劾的理由之中,有一条就是他在蓟州的账薄业已不知去向。更直接地说,就是没有帐单可资交代

更好玩的一点是明朝的军队补给是直接由地方接管分担的,几乎不需中央拿钱,多报瞒报与否几乎无关痛痒:“一个府县,可能输送食粮及银两于十几个不同的小单位;一个卫所,也可能接受十几个府县送来的粮食和银两。这种方法一经成为定制,就如盘根错节,任何高级单位也无法把补给点和补给线作合理的通盘改组,以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于是供应。不能足额的情况就时有发生。试想,由十几个单位分别按固定的数量供应,总难免有个别单位由于意外的情况而不能如额缴纳。按理说,户部是国家财政的中枢,应该统筹全局,但实际上却类同于一个大型的会计机构,只是在账目上监督各个机关和各个地方政府的出纳。各个地方政府按照规定的数额把给养直接运交附近的军事单位,军区和中级以上的后勤机构。”

而既然为地方所分担,国家税赋尚且不能满额交足,部队粮饷自然也是经常拖欠,多报、高报是必然的选择。至于那18万,在明史熊廷弼本传里面记载,只不过是“乃上方略,请兵十八万”在我看来性质和号称6万,却只来2万多人的杜松所部是相同的。

当然,你非说18万是满编满员,我也没什么太大意见。

Q2:万历末年建州叛乱之前并无大仗,以相对和平的年代而言,边境的兵力自然不会满员,因此萨尔浒之战明军的实际兵力并不多,但辽沈和后来的广宁之战不同,当时已经是战争形态,军事上的投入和和平时期不可同日而语。
A2:由明朝的军事制度和前朝皆不同,采取的“军户”世袭制,属于兵农分离制度,200万部队直接由各地方供养,而不是府兵制,官兵平时不需要卸甲归田。兵员数量基本不存在战时状态和平时状态的差异。这也间接解释了为啥区区10万人也需要全国调兵——因为当地无兵可招,你擅自招兵就是违制。

1618年努尔哈赤计取抚顺,之后写下《七大恨》,而明朝四处调兵,几乎全部是精锐,不是一句“和平时期”能囊括的
“努尔哈赤已下此决心,“七大恨”无异于宣战文书,但明廷如欲避免战争,努传话可用和平方式解决,其条件包括割地赔款,赔款部分包括金银绢布如传统“岁币”模样。此等要求预计明廷无法接受,所以自1618年夏季始,明帝国与未来之清朝开始长期斗争状态。   
  当时明廷认为奴酋“务期歼灭,以奠封疆”已义无反顾。杨镐以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军中宿将尽指派于其麾下。增援兵马抽自西北宣府、大同、延绥、甘肃各镇,又调集云贵各土司,募兵及于浙江、四川,亦即全国总动员,对外宣称总兵力47万。
      所有经费统由新设之辽东饷司专理。其征派除贵州外及于全国田土,概在正赋外,每亩加征银三厘五毫,预计可得银200万两。仍由各地库房将现存款项扫数解饷司,以后征得垫补。1618年冬至1619年春季诸事准备停当。”——《1619年的辽东战役》



分兵4路里面有太多的政治原因,不是简单因果关系能陈述的。
至于8.3万人的实数,光死的就有4万余众(应该不算伤残、逃跑、投降的),在冷兵器时代算不算全军覆灭,那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99.9%是国米球迷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通行证

手机版|Archiver|国际米兰 ( 粤ICP备05005441号 )

GMT+8, 2024-5-19 18:00 , Processed in 0.02858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Eaccelerator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