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楼是带点迷幻色彩的,至少我这么认为。
空灵,宁静,神秘,迷醉..............
梦中的竹楼是带有点浪漫的情节,有点艺术性,那是我心灵的归宿......
读了王禹偁的《黄冈竹楼记》后,我对他的小竹楼情有独钟,无端地觉得它象一个破旧古老却极其具有诗情画意的竹楼,一盏昏暗的灯悬在竹楼中,为其增添一份朦胧的色彩美~~~~在这里,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可以隔绝市井的庸俗,可以逃避世俗生活的虚伪,可以不沾染腐朽的铜臭和肮脏的灵魂,享受一份清净 平淡 自然的生活。
我追求浪漫,追求梦想,甚至于喜欢追求虚无缥缈的寂静,深山的空寂,旷野的沉静.......我总想着能走进那样一座竹楼,感受天地自然的灵和异,在神秘黯淡的灯光下,追忆似水年华的流逝,解读这每一分每一秒变化的事事物物...........思考,生活中的唯一但不是全部
竹楼是我心中的天堂,我推崇这份深邃和静谧,带有漫漫深长的意味与少许黯淡的泪光...也许这是不切实际 空中楼台,生活本没有这么简单与悠闲......
现实中的竹楼住着寻常人家,屋子不大,摆设极其凌乱,一家人挤在一起,床上一片狼籍,空气中发散着糜晦的臭味。竹楼以后缺少宁静,天刚放亮,旧有人忙碌起来,洗衣,做饭,下田,赶集....为了生计,人们四处奔波,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玩弄这钱同时也被钱玩弄着,他们没有与世隔绝,他们将城市的气息带了进来,竹楼沾染了城市的习气,竹楼成为和钢筋水泥一样毫无生气,毫无个性,只做为人们的遮风挡雨的工具而已。
社会发展了,城市的喧嚣代替了往日的宁静,高大空洞的高楼大厦代替了空灵别致的竹楼,永无止境的物质追求遮盖了远离世俗的清净。竹楼已不存在,它死了,却成为我心中的天堂,梦中的世外桃源,在虚伪狡诈的人群中挣扎卖命,日渐厌倦后我希望能走进理想中的竹楼,享受清净,洗涤灵魂。在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在茫然的奔跑追求着,追求感觉器官的舒适,生活的安逸和精神欲望的满足,有点悲哀,有点落寞,他们永远无法理解那个竹楼,那份自然.......竹楼已不存在,它死了,却成为我心中的天堂,梦中的世外桃源,在虚伪狡诈的人群中挣扎卖命,日渐厌倦后我希望能走进理想中的竹楼,享受清净,洗涤灵魂。
岁月难得沉默秋风厌倦漂泊
夕阳赖着不走挂在墙头舍不得我
昔日伊人耳边话已和潮声向东流
再回首往事也随枫叶一片片落
...........................................................
可能无法逃脱世俗,无法离开现代,但我希望在老了能有这么一座竹楼,它并不是遮风挡雨的工具,而是致远神幻的象征。在那里,我可以冷静下来,心灵完全的放任和自由,无所牵挂,无所烦心,找到一个纯真的自我,棱角分明,补上岁月磨拭的缺口,燃一炉清香,泡一碗浓茶,奏一曲 《沧海一声笑》,词嘲墨尽千情万怨英杰愁,曲终人散发花鬓白红颜殁.....
我喜欢这种感觉,空灵,宁静,神秘,迷醉..............竹楼能带给我的感觉
................................................................
PS:黄冈竹楼位于黄州城西北角赤壁旁的城墙上,北宋著名文学家王禹修建。王禹被贬来黄州作知府的当年(999年),发现“黄冈之地多竹,大者椽”,当地用竹子代替陶瓦盖房子,价格便宜,还节省功夫,于是就在黄州城西北角的矮墙上修了两间小竹楼,并写了一篇很有名的《黄冈竹楼记》,说它“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山川江流尽揽无余;竹楼里面则“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把个竹楼写得趣味盎然,令人心开目朗,遥情欲往。楼以文传,由于王禹的这篇精美的文章,使得竹楼也大放光彩,成了黄州城著名的建筑。当年竹楼已毁,现存竹楼系解放后重修。
黄冈竹楼记
〔宋〕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敻,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清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幹、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选自《四部丛刊》本《小畜集》
高中时写的一篇文章,今天找翻了下《古文观止》,竟然发现这篇高中的得意之作,遂急码字上来,只求完成一篇原创罢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28 19:41:1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