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梅阿查到诺坎普——国际米兰vs巴塞罗那胜负师
从梅阿查到诺坎普——国际米兰vs巴塞罗那胜负师诺坎普硝烟散尽,胜负已分,由于客场进球规则等因素,180分钟比赛,应该视作一场,否则一些战术取舍,人员变动就不符合逻辑。在本文中,所有内容均从180分钟比赛出发,而非单纯评价单场比赛的内容。
足球的攻守,从来都是50vs50的,任何一种风格,其战术本质,都是要能保护好自己的球门的同时伺机威胁对手球门,足球战术的核心,都是在寻找对手的破绽,而对手的破绽,就来自站位的错误,整体运动中的位置错误。用跑动和穿插吸引对手的防守失去位置,而在空挡处获得进攻的机会,是一种手段;收缩自身队形,在对方出现控球失误时利用位置错误的空挡获得进攻的机会,也是一种手段,而这种手段,对于攻势足球与防守反击来说,都要用到,只是哪个用得更多而已。温格曾说,反击对手的反击,从足球道理上来说,在进攻时更容易出现空挡是很现实的,所以,一个攻势足球的球队,其实利用对手进攻时刻的失误和失位,比自己主动攻击取得机会更多,从这个道理上来说,攻势足球和防守反击球队的手段,基本上是一样的。
回到双方比赛,双方都是三中场配置,边路主要都放给边后卫,有趣的是,双方右后卫是巴西国家队的主力和替补,双方右路进攻都是主要进攻手段之一,而为某些球迷诟病的防守队,却是边后卫助攻这个国际上通行手段的发明者(法切蒂是第一个边后卫助攻者),这也侧面证明了,所谓攻势足球和防守足球本质并无巨大的区别。巴塞罗那控球技术更好,他们在后场就开始主动控球到脚,有两重意义,一是控制球在脚下,吸引对手顶上来拼抢,拉开空间,二是在后场开始控球,准确性可以保证,没有确定的机会,不轻易传球进攻,减少对手打反击的可能性,这是一种进攻防守兼顾的战术,所以巴塞罗那贵为世界第一球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战术攻守兼备,防守能力只是被进攻能力掩盖了,但是在失去了小罗之后的巴塞罗那,在纵向穿插破坏对手防线方面的能力,有所下降,小白的存在,主要就是提供这样一个手段,但是他不能出战,对巴塞罗那的战术丰富程度,有相当的限制,尽管巴塞罗那团队作战能力很强,但是具体到细节的时候,始终在纵向穿插扯动方面有所欠缺,这个后面会详细分析。而国际米兰的长处,恰恰是在纵向穿插,前卫和前锋之间换位破坏对手防守阵型方面,而国际米兰的短板则在于禁区中路前沿的保护略显单薄,控球能力稍弱,所以国际米兰选择战术时,中场进攻主要通过边后卫助攻快速通过,避免和对手在中路比拼技术能力和对抗能力。巴萨的防守弱点,主要在乎边后卫对中路的收缩不够,中后卫的斜侧身后空挡较大,很怕直传穿插的冲击。
职业球队之间的差距,其实远没有实际表现出来的成绩差距那么大,更别说欧冠半决赛这样的角力。在梅阿查,防守能力如此强大的国际米兰,就是在自己的最强的右路,一次简单的判断失误,导致了首先失球。首先是一次不算成功的解围,马克斯维尔拿球之后,跟随防守的是坎比亚索,当时麦孔身处内线,卢西奥因为解围的失误,而迅速向球门靠拢以防止对手传中,麦孔这时的第一选择是防止马克斯维尔的横穿,而坎比亚索决定斜向靠近马克斯维尔,而都忽略了直插底线的防守,马克斯维尔面对速度并不快的坎比亚索,第一选择非常犀利,而由于国际米兰此刻正处于由守转攻的间歇,禁区前人手不足,马克斯维尔有足够的空间传球,佩德罗的后插上进球,就理所当然。但是在此后,巴塞罗那再没有取得这样的进攻空间。而正是因为这次进攻的成功,马克斯维尔在场上基本选择了主攻,巴塞罗那的边路保护,始终都不是非常的充分,布斯克斯与凯塔主要都在保护哈维的两翼,马克斯维尔没有阿尔维斯那么强的能力,于是在梅阿查,所有的机会,都出现在他那一侧。而瓜迪奥拉没有及时意识到这种风险,他换下马克斯维尔的时间,太晚了。
巴塞罗那之所以引入伊布,其主要的目的,大概就是要破密集防守,瓜迪奥拉踢球时打的是组织性后腰,他绝对不会不明白伊布的短板就是有中锋的身体条件,却没有中锋的站位和接应能力,他大概希望的是伊布在压迫对手后的吸引能力,但是伊布只是在一部分比赛中起到了这个作用,在本次180分钟的较量中,他的踢法基本上是一个中锋的作用,扯动没有,压迫后的做球也没用,冲击则冲击了,但是效果基本是零。这大概是瓜迪奥拉的一个失败的赌博,本来一个中锋,在中路接球后,就创造了无数队友后插上接球进攻的机会,但是伊布总试图面对球门获得机会,而他面对球门,要么拿不住球,要么则白白冲击了一番。对战术的牺牲来说,他比ETO做的就差多了。
国际米兰在梅阿查的战术简单实用,我边路放开,双方在边路对攻,在中路则全力防守限制对手传球空间,不追求抢断,主要是贴身让控球者无法转身,让传球者没有线路,巴塞罗那在边路的进攻,最后还是要打地面传球到中路找前锋的脚下,那么如果边路打不到前锋脚下,就失去了价值,允许梅西拿球,但是却不允许梅西纵向突破,梅西围绕着伊布跑来跑去,却没有从伊布身边寻找到可能插上的空挡,那么巴萨的进攻和控球,都失去了价值。梅西和伊布之间,没有形成纵向的进攻层次,伊布需要足够多的回撤,而梅西需要同时前插,但是整个180分钟比赛,这种战术配合,本应该是国际米兰最为惧怕的手段,巴塞罗那却从未考虑过,而更多的是梅西在中路拿球伺机给伊布或者远射,而梅西在中路拿球越多,国际米兰一旦断球,效果就越发明显,国际米兰的边路进攻,并不起球抢点,而是在两肋突进,结合中路的直传身后,不怕越位,让巴萨中场无法起到拦截作用,eto的速度,斯内德的插上,麦孔的突击,米利托中锋的牵制,造就了三个进球,从战术配合上而言,国际米兰在中路的进攻,是有层次的,甚至可以说是失踪保持了一个进攻的三角,总体上是米利托在前,eto和斯内德后插上,莫塔和潘德夫直传找机会,当然,麦孔永远是拥有最大进攻自由的后卫,他的插上,是最难防范的。
于是前90分钟比赛,巴塞罗那有意义的控球很少,而国际米兰至少取得了6次绝对的机会,而把握住了三个。三个进球的方式,几乎都是一样的。
大比分落后之后的诺坎普,巴塞罗那依然不是没有机会,红牌的出现,导致了国际米兰丧失了足够的人手,只得放弃取得客场进球的可能,而寄希望于不允许对手进两个球,但是巴塞罗那的战术,依然是横向的扯动多,纵向的穿插少甚至没有,梅西主要还是沿着禁区线横向跑动拿球寻找机会,伊布依然没有回撤接球。瓜迪奥拉此刻大概意识到了缺乏纵向穿插的问题,博扬替换伊布,放弃在中路的压迫中后卫,而采取直线插入取得机会,事实上博扬的头球,差一点就攻破了国际米兰的球门,最后巴塞罗利用皮克的后插上,取得了进球,那个进球的过程还是非常漂亮的,这不禁让人感到遗憾,之前170分钟,巴塞罗那干什么去了?
一方面是巴塞罗那缺乏犀利的直线穿插,要知道直线穿插的好处是,纵向跑动,中卫后和中前卫,是很难选择防守手段的,中卫如果跟出,后插上的防守就要放在中前卫身上,而这个防守的跟人路线较长,很容易被动,如果中卫不跟出,中前卫可能就会被对手多人围攻,后插上路线很多,中卫判断不可能每次都准确,国米在这个问题上,无疑选择了区域防守,就是中卫不跟中锋,但是巴萨站位很死,没有创造出多点插上的格局,博扬的上场也是部分改变了这个局面,但是还是很不够。
另外一方面就是国际米兰近乎完美的区域防守,区域防守的核心在于交人,当对方球员离开自己的防守区域,就要自动交给另外的球员来防守,而这个交人过程,国际米兰几乎做到了完美,你横向扯动,我只作小的整体移动来抵挡,队员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得很好,每次交人时,阻截时机都选择得很恰当,这种防守大概保持了超过120分钟,说明国米球员注意力相当的集中,在这种紧张得近乎窒息的比赛中,这种强大的注意力,是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做保证的。
缺乏了中路的支点,缺乏了前后换位的冲击,巴塞罗那几乎是用160分钟以上的无意义倒脚中打完了决战,结果很符合场面的内涵。国际米兰配得上胜利,而巴塞罗那也暴露出了教练的安排不当,也可能是球员执行战术的能力的短板。
这180分钟比赛,国际米兰收获最大,一是结果,二是团队的意志力,个人表现基本上并不十分明显。巴塞罗那的收获是皮克的全面成熟,未来的巴塞罗那,还是很值得期待的,至于所失,国际米兰在决赛里失去了莫塔,巴塞罗那终于知道了,梅西为什么在国家队不行,其实是因为在联赛里太容易了,梅西在踢球的细节上,还不是非常的成熟,他如果要支撑起巴塞罗那未来的辉煌,必须在球商上更进一步。 坐个沙发再说 先顶后看~~ 在区域防守的成功要素了,除了球员自身的防守意识补防意识,坎比,卢西奥的防守指挥也是居功至伟 分析的好透彻…… 不错,一般球迷能有lz这样的见解很不容易了,顶一个{:5_161:} 楼主写得很好,但是不可否认,卢西奥加盟带来的更强的身体对抗能力和头球控制使得国米的防守换了个台阶。换了队副,同样的战术下,我不敢想象国米能零封德罗巴和伊布。 唉,杯赛这场就看的出来了,副队或者大马能否抗得住罗马的前锋。 好文 受教了 顶起 巴萨的就不多说了,最后梅西那段老马应该好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