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ihui
发表于 2006-8-30 15:46:13
<P>高州饮食文化</P><P> 人类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是一种文化行为,饮食这种生活方式也不例外。岭南饮食文化是一种不断生成中的文化形态。岭南地区悠久的历史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培育了灿烂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的粤菜,别具一格的岭南饮食风格以及风靡一时的饮茶风俗,构成了岭南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粤菜的特色是选料博杂,菜式丰富,既可独树一帜,又可协调众口,收到雅俗同趣的饮食效果。再者制作精细,在配料、刀工、器皿、火候、油温、原料入锅的次序、烹饪的时间、起锅、包尾、上菜方式等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粤菜口味咸淡适宜,富于季节变化,口感爽脆,百吃不腻,善于以本地的饮食文化为基础,吸取国内其他菜系和西餐的精华,形成独特的南国风味。广东人的饮食风格是无所不吃,丰俭有度、讲究实际,注重营养、讲究科学,并向享受型的价值观念转变。 </P><P> 粤菜是以广州菜为主流,加上潮州菜、东江菜(客家菜)等组成,较细的分支还有粤西菜(雷州菜)、韶关菜等。高州菜在粤菜里面似乎是一个不入流的菜系,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州人的四处流布,也就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高州菜系。当然在各地,人们仍然以粤西菜来笼统称呼,应有不当之处。 </P><P> 在茂名地区,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人文风俗的不同,其实也形成了不同的菜系,主要为电白菜、化州菜、信宜菜和高州菜。在茂名市区是各种菜系的集大成者,茂名人的食风之甚,广州也无出其右。夜幕降临,茂名市区的酒楼食肆人满为患,路边的大排档更是鳞次栉比,在这个小城里,没有大城市为了去赚钱奔忙的劳累,人们除了吃的享受,好象找不到更好的消闲方式。 </P><P> 电白由于近海,所以电白菜主要是以海鲜为主,口味清淡,以清、香、鲜、嫩为主,烹饪上多是清灼、水煮、煎及白灼,并少放调料。不过大部分茂名人追求口味香浓,所以海鲜的作法会变化成为以焖、炸、烧、炒、烤等为主。化州菜的特色不多,主要是以白斩鸡和隔水蒸鸡等出名,追求原汁原味的简单,味道香重而不腻。信宜菜则与高州菜有些类似,大概都是受了客家菜的影响,主要以农家菜为主,具有浓郁的山野气息和鲜明的乡村特色,突出主料,原汁原味,讲求酥软香浓,注重火功,以煎、炖、焖、煲、酿等见长,是咸香型的菜系。高州菜里面的盐焗鸡、酿豆腐、酿苦瓜、梅菜扣肉等菜式,与粤东客家菜有相同之处,大概是高州东部有30多万的粤东客家移民后裔所带来的饮食文化所致,也是高州与梅县客家祖居地的地理环境相似,但具体上仍体现了高州本地文化的特色。高州菜主要特点在于香浓,所以一个很简单的原料,比如豆腐、鸡、鱼、猪肉等,都可以做得香、咸、重,所以吃惯高州菜或曰“茂名菜”的人,很可能会不适应广州菜的清淡而细腻。 </P><P> “高州地区是古俚人的根据地,俚人质直尚信,好勇轻死,高州人说话很硬,声音很冲,调门更高,带有刀剑相撞的金属气息,人的性格也有一种绿林的豪爽,不拘泥,不守陈规,讲义气,率意而为。所以生活在高州的日子是简单、充实而令人欢欣鼓舞的,每一天仿佛都在过节,在与朋友欢聚,在从城市的这一头奔赴城市另一头盛宴的路上。”这一段对高州人的描述最是洽当不过,可以说高州的饮食文化是最能体现高州人性格的一种文化。 </P>
huihui
发表于 2006-8-30 16:18:51
高力士(684—762)
高力士(684—762),唐潘州人(今高州市城区),为冯盎之曾孙、冯智玳之孙、冯君衡之子,10岁时,其家因株连罪被抄,武则天圣历初(698年),岭南招讨使李千里进二阉儿,一为力士,为则天赏识,后因小过逐出宫,中人高延福收为养子,一年多后,则天又召力士入宫。景龙中(708年),临淄王李隆基引为知已,景龙四年李隆基发动宫庭政变,杀韦后、安乐公主和武氏党羽,睿宗复位,立隆基为皇太子,力士参与谋划有功,擢升朝散大夫、内给事。先天元年(712年),力士协助玄宗又发动一次宫庭政变平乱,迁银青光禄大夫,行内侍正员。开元初(714年)加封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玄宗宠信宦官,尤以力士为心腹。自此,力士权倾朝野,各地奏文必先呈力士阅后才进呈皇帝,小事便自行决断。朝廷内外大臣也纷纷讨好力士,就连显赫一时的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高仙芝、宇文融、盖嘉运、韦坚、杨慎矜、王珙、安思顺等也因巴结力士才能官居将相高位。天宝初(742年),加封力士为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进封渤海郡公。七年,加封力士骠骑大将军,其家产富有非王侯能比。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陷两京,力士兵随玄宗入蜀,行至马嵬坡,将士哗变,杀杨国忠,并胁迫玄宗杀杨贵妃,玄宗犹豫不决,力士力劝而缢杀之。至成都后,力士因有功受封齐国公。天宝十五年(756年)肃宗称帝,改为至德元年。后力士随玄宗还京,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赏五百户。上元元年(760年),力士被诬流放巫州。宝应元年(762年),代宗即位,力士遇郝还京,归至朗州,知悉玄宗上皇驾崩,力士面朝北哀恸呕血而卒。代宗复其原官职,并赠封扬州大都督,陪葬唐玄宗泰陵。
huihui
发表于 2006-8-30 16:23:51
丁颖:中国稻作科学之父
丁颖(1888—1964),高州谢鸡镇石塘村人,别号君颖,字竹铭,著名农业教育家和优秀农业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10年高州中学毕业后,考入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植物科,两年后考取公费赴日本留学,1912年9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1914年9月肆业,同年9月转读熊本第五高等学校,1919年“五四”爆发后两天,丁颖参加中国留日学生反日爱国示威游行,遭日本军警镇压。
丁愤然辍学,6月动身回国。是年9月起,先在高州中学、高州农校任教,后任广东省教育厅督学。1921年4月,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1924年8月获农学士学位回国,入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任教,是年11月该校改为中山大学农学院后,任农艺系教授。1926年在广州东郊犀牛尾发现野生稻,即将它栽培进行自然杂交试验,从中选育出优良稻种“中山一号”,这是中国水稻杂交育种的第一次尝试。是年9月,出任农艺系主任。1927年在茂名县茂南公馆墟附近租地60亩开办南路稻作试验场,开展以选育水稻良种为主,包括施肥、灌溉、病虫防治、绿肥、气象观测等多项科学研究,一些水稻良种开始在茂名县和南路推广种植。尔后又于广州石牌、虎门、梅县、惠阳相继办起四个稻作试验场,成为南方栽培水稻育种中心。并于是年发表《中国作物原始》,提出中国栽培稻种起源问题。1928年在他倡议、推动、支持下,中大农学院在茂名县公馆附设“广东南路蚕桑学校”,并设共100亩桑园。在茂名发动、扶持、组织农民种桑、养蚕、缫丝。1929年发表《作物名实考》,探讨中国古代作物的“名”、“实”及其起源。
1935年3月17日,在中山大学农学院农政研究会上,发表《农业教育与农政》的演讲,提出为振兴农业,提高民族文化而办农业教育的观点。1936年,用印度野生稻与广东栽培稻“早银占”杂交,获世界第一个“千粒穗”水稻类型。1929~1938年的10年间,共选育出优良稻种100多个品系,育成60多个优育水稻品种,在两广地区推广种植,深受农民欢迎,时人对他冠以“谷种佬”的爱称。抗日战争期间,中山大学三易校址,他也跟随该校辗转于滇、湘、粤边境,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仍然热心教学,并深入驻地附近农村调查总结农民种植经验。1939年兼任广东省临时参议员,1940年12月任中山大学农学院院长,翌年2月,又兼任国民政府农林部西南改良作物品种繁殖场场长、广东省粮食增产督导团副主任。1944年发表《中国民族与科学思想》一文,抨击了某些科学家的“非科学的做法”。在他写给某教授的信中更明确提出“中国的科学家,不应与反科学的政府合作”的主张。因此逐一辞去了社会职务,潜心教学和科研。抗战胜利后随学院回广州。
1949年发表《中国稻作之起源》等著名论文,为科学界所称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广州市人民代表,中山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农学院院长(后与岭南大学农学院合并改称华南农学院),广州市人民政府委员,广东省人民代表,广东省政协副主席,1954年后,连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届代表,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全国科协副主席。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丁颖出任院长。他发表的170多篇学术论著被编成《丁颖稻作论文选集》,对中国水稻的起源、生态类型,以及培育新品种、丰产、栽培技术等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重大贡献。其卓著的科学成果在国际上也有很大影响,日本农学家称他为“中国稻作之父”。
1958、1959两年,先后应邀往苏联、东欧一些国家访问,进行学术交流,荣获前东德农业科学院通讯院士、前苏联列宁农业科学院通讯院士,前捷克斯洛伐克农业科学院荣誉院士等荣誉。1961~1963年,主持开展“中国水稻品种对光照和温度反应特性的研究”,组织全国12个科研单位,在8省10个试验点对161个代表品种进行试验;深入东北、山西、宁夏、甘肃、新疆等六省区考察水稻生产。
1964年8月,在北京科学讨论会上,向中外专家作《中国水稻品种的生态类型及其生产发展的关系》学术报告,受到一致好评。9月前往山东临沂等地考察水稻生产,途中病倒,10月14日病逝于北京。丁颖重视水稻生产的基础理论研究,从水稻生态学和稻作生态学角度探索水稻发育生长规律。他的中国稻作区域划分和各稻区地理、土壤、气候、栽培工艺、病虫害、水稻品种生态类型等研究成果,为制订和发展中国水稻生产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著有《中国水稻栽培学》、《水稻增产计划中的穗数和粒数问题》、《在中国栽培稻种的起源及演变》、《中国稻作土壤条件》、《农业区划与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发展的关系》、《我国的未来问题》、《作物名实考》、《水稻特性调查与育种》、《中国稻作的气候条件》
乐得很懒惰
发表于 2006-8-30 17:05:07
<P>那些图好漂亮哦~~~</P>
north
发表于 2006-8-31 14:30:40
看来是一个旅游胜地
purejade
发表于 2006-8-31 14:33:58
<P>楼主占了好多楼啊,好地方,不过我没去过,也没时间去</P>
米兰1982
发表于 2006-9-1 00:42:32
<P></P><P>高州......巴西香蕉最多......好吃.</P>
via
发表于 2006-9-1 09:39:14
看起来不错内`~弟弟下次姐姐去你带路哦
雪天菱
发表于 2006-9-3 11:52:55
<P>图片真漂亮,喜欢~~!!</P><P>发现俺到现在去过的中国风景地真是少,黄山都没去过~~呜~~!</P>
滑翔机
发表于 2006-9-3 14:00:59
, 等偶有时间去带我去玩啊,偶这去高州不用多少时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3 14:01:2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