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黑世界杯日志七】
里克尔梅:球场上的皮亚佐拉
阿根廷VS科特迪瓦
地点:汉堡AOL球场
进球: 阿根廷 克雷斯波 萨维奥拉
科特迪瓦 德罗巴
阿根廷足球是一门奇特的艺术,从它诞生开始直至今天,所产生的巨大能量足以震撼人类的整个身心世界。
阿根廷队2比1战胜世界杯新军科特迪瓦,比分远远不能真实的显示场上的实力,或许不是裁判的一次误判,比分将定格在3比1。
里克尔梅用一次定位球与中路精妙的直传带给阿根廷队胜利。此前饱受争议的古典大师站在世界杯这个足球的最高舞台,向那些曾经对他说不的人们,做出了最有力的回答。
我已经不止一次的提到了足球的趋势是全能化,像里克尔梅这样上世纪80年代经典前腰今后的出路将会越来越小。但是这一次,我却发现里克尔梅将艺术足球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尽管,在与科特迪瓦的比赛中,里克尔梅并未调整到最佳状态,缺乏足够多的漂亮盘带,但是这不能够掩饰他的光芒。
伟大的“探戈之父”——皮亚佐拉,他充满戏剧性的作品表现了他对作曲技法的高妙把握和熟练的乐器技巧。而在球场上的里克尔梅,同样充满的感悟了足球的真谛——节奏,人们可以大肆批评里克尔梅速度慢,但是人们永远都会明白一个道理:在球场,球的速度总是要比人快。人们总是会指责球队的战术必须围绕里克尔梅去进行时,会变得单一、简单,但是人们永远会明白另一个道理:一支优秀的乐队,需要一位能力高超的指挥家。而里克尔梅做到了这两点。在他看似缓慢的节奏中,却时时能够塞出让对手防不胜防的致命传球。
或许第一次参加的世界杯的科特迪瓦人,不能够适应世界杯紧张的节奏,每当阿根廷球员拿球时,很少有人上去逼抢,这让阿根廷球员拿时显得从容不迫。大象军团为自己懈怠,付出了代价。
作为音乐家,皮亚佐拉曾说,“探戈于我不在脚尖,而在耳边。” 我想,用同样的一句话形容里克尔梅并不过分,“足球于我不在脚尖,而在脑中 ”。球场上有着与现实社会一样的定律,靠身体踢球的球员获得的指挥权与支配球权远远没有那些依靠头脑、依靠技术踢球的球员多。
在英格兰、在德国、甚至在意大利,艺术足球的经典前腰或许会渐渐的消失,但是在阿根廷,这样的事是永远也不会发生的。阿根廷人骨子里就流淌着探戈的血液,一种奇特的足球。从马拉多纳到奥特加再传至里克尔梅,而里克尔梅身后阿圭罗们也在迅速成长。
阿根廷足球出征世界杯固然让人期望颇多,但是再完美的球队也存在瑕疵。
正如一曲经典的探戈中,必须要有探戈音乐的灵魂——班多钮手风琴一样。班多钮手风琴的声响有时像簧风琴或管风琴密实的声音,有时也像是大提琴左手分句的乐声,或竖笛右手指的中音域,以及长笛的高音,所有这些组成了班多钮手风琴的典型音色,成为乐团的主要驱动力。正因为班多钮手风琴的降临,使探戈能够“适合所有的歌喉”。
而在阿根廷队中虽然有“皮亚佐拉”这样的音乐家——里克尔梅存在,但是缺少像萨内蒂一样的优秀班多钮手风琴手。
在这场比赛中,阿根廷队的两肋成为了对手的突破点,尽管布尔迪索迅速补防,但也不能完全弥补这个潜在危险的缺陷。假如队长萨内蒂在的话。。。。。说到这里,不由有些伤感。
现在,佩克尔曼的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立即找一名优秀的班多钮手风琴手,能够胜任后场所有位置的球员,加强肋部的防守。要知道荷兰的罗本与塞黑的斯坦科维奇不会像科特迪瓦人这样心软,任何一次疏忽都会造成被对手进球。
皮亚佐拉将古典融入了通俗。而里克尔梅也将古典艺术足球融入了现实足球。阿根廷队的打法不会像上世纪80年代那样过多的讲求配合与传接,而会更加实用,有效。
与科特迪瓦的比赛,仅仅是探戈舞曲的前奏,接下来将会带给球迷们更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表演!因为阿根廷有里克尔梅在,这就是他们强于英格兰的理由!
里克尔梅,你就是球场上的皮亚佐拉!!!
枫之百无禁忌 2006年6月11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5 16:41:5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