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米兰

 找回密码
 注册通行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63|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偏见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帖子
1479
精华
2
CNB
2847
注册时间
2008-2-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8-13 00:21:17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分享到:
偏见有时也是美丽的花朵,是思想的放假,假若一个人终日持论只是公正严肃正儿八经,这就犹如足球比赛中没有乌龙球、日常生活中没有星期天一样乏味无聊。偏见虽不能长存于理论之大雅之堂,犹可以存于理论世界之旮旯角中,或博人一笑,或自觉不自觉地对所谓“真理”做出某种意义的修正和完善。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不可无偏见。

     最近中华民族百年一遇的北京奥运会激战正酣,开幕式震惊世界誉满全球,截止到廖辉力拔山兮,现在中国军团已经盘下13块金灿灿的金牌。此时此刻,民族自豪感无限上升的我,一个偏见油然而生:设若西方文明没有在近代征服世界并秩序于全人类,而由中华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作为世界的统治秩序,人类的发展是不是会更顺利,人类文明的前景会不会更好?

     诚如英国史学家诺曼戴维斯所言,西方文明是一个笼统而不精确的概念,但大概而言,西方文明的主体是欧洲,外延扩大到大洋洲、美洲、非洲。另外,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是绝对互相外在的,自近代、甚至可以说自1840年以前,东西方是几乎相互隔绝的。我们可以说,中国文明抑或可以说东亚文化圈是最外在于西方的,是和西方文明最相异的。所以我想大概可以说,除却玛雅、印第安文明和非洲原始文明等中断夭折的文明,世界文明只有这两大体系:西方的、中国(东方)的。我们可以举出很多非西方的古老文明,例如埃及、波斯、印度,但是它们不一样,他们很早就和西方糅合在一起,唯有中华文明和其连带的朝鲜、日本等周围地区,是自古与西方几乎无涉的,两种文明和文化的差异最大。

     西方人是怎么看待他们的文明的呢?他们始终以“西方中心论”自居,西方文化自古是有上帝的,现在中国那么一大块地方,那么大而富强,却不归上帝管,圣经没有说过,上帝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么一个中国往哪里摆,成了问题。西方人聪明,黑格尔有一本书叫《历史哲学》,这本书第一章就是中国,他论述说最前面、最古老的就是最低级的、最差的,这样一来,西方中心论就站住了脚。后来西方文明自工业革命以降,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即坚船利炮,征服乃至于统治着全世界,直至现在仍然是世界文明的主宰。

    西方文明是什么?全面的概括恐怕要写一本书。我的感觉,西方文明就是以宗教、血腥、弱肉强食、竞争、“适者生存”等理念和概念的集合。在西方文明中,充斥着征服、决斗这样表示人与人之间激烈冲突的字眼。整个西方文明,就是人类互相争斗、互相竞争的写照。自古以降,西方的历史就是断裂的、不连续的,总是伴随着国家的分裂、部族的灭亡、语言文字的嬗变,西方文明在血与火中不断涅槃生长,人与人之间的征服,乃至于人试图征服自然,到了近代终于以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征服世界。而中华文化呢?宽容、包容、“和为贵”、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内圣外王、天人合一。我以为中华民族最大的可贵就在于包容,就在于和谐,不仅是人与人的和谐,更是人与天的和谐。独特的儒家文化倡导的一系列文化特性和民族特性,早已深深植入中国人骨髓。中华文化以人文主义和人本主义为特点,从不以宗教为主导,虽然竞争、流血很难避免,但中华文化从不以流血冲突和残酷竞争为主导,中华文明从来不醉心于所谓“征服”。我们用象形文字和非常自由松散的语法包容各个民族,凡使用汉字为书面语言者就是中华民族,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熔炉。西方是民族征服、灭绝,我国是民族融合。西方信奉统一的宗教,后来对宗教的不同理解导致各种极端主义和血腥战争。而我们中国是世俗社会,不允许宗教支配国家、支配政府,故能包容各种宗教、任其发展。宗教和语言是民族国家的基础,如果用彼此相异的文字来拼读各地的方言,如果大家为神的教义争执不休,中国会分裂成多少个彼此仇视的国家?相比国学宣扬的仁爱文化和中庸之道,西方极端的民族主义、宗教主义和帝国主义岂不是野蛮?

    正如奥运开幕式展现的一样一个“和”字,我以为中华文化,始终是一种和谐的文化,是一种最适合人类之间发展、人类与自然共同发展的文明。不错,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的确比较先进,也的确提升了人类的生活档次和水平,但它造成了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人类之间更深更远的冲突,造成了人类与自然的严重对立,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或许,人类将因西方文明而走向灭亡。而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为世界唯一延续至今不中断的文明,自有其特性决定:那就是和谐、宽容、开放。历史上中华文化虽历经血火,却始终绵延,就是有这种内在的文化体系在。我们看到,不论是北魏还是辽金元清等外族,他们总是自动地融入中华文化体系中,这就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开放、宽容的特性决定的。

    自清末以降,西风日盛,西学日盛。与此同时,国学见弃,国学式微。中华文明大有全盘西化之虞。然而我们绝不能简单地将西方奉为圭臬,正确地认识和阅读西方,发现我们自己文化的特有魅力,才是如今文化取向的正道。我这个偏见以为,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必有其特殊价值,将来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必将执其牛耳。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如果上帝不是国米球迷,那为何他把天空设计成蓝色,把夜幕设计成黑色?

(U13)Esordienti

佩玉鸣鸾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帖子
852
精华
0
CNB
456
注册时间
2004-2-13
25#
发表于 2010-8-5 00:08:48 |只看该作者
钱钟书有篇文章也叫<一个偏见>,开头一句就是,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他是没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帖子
259
精华
0
CNB
433
注册时间
2005-8-1
24#
发表于 2010-6-25 17:16:33 |只看该作者
太长了  没耐心看下去
就只是看了下下面的话
同意楼主  赞一个
伤别离,一夜白头,念相逢,相逢却是伤,受千年轮回之苦,只为奈何桥上那回眸一笑。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帖子
268
精华
0
CNB
11
注册时间
2005-10-26
23#
发表于 2008-10-14 15:44:56 |只看该作者
“自清末以降,西风日盛,西学日盛。与此同时,国学见弃,国学式微。”楼主说的对,现在的情形确实如此。提倡国学,古风,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开始,我相信,未来是属于我们华夏文明的!
农夫 山泉 有点田..............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帖子
70
精华
0
CNB
439
注册时间
2008-2-17
22#
发表于 2008-10-14 14:14:18 |只看该作者
历史不忍细读 每一次的改朝换代 中国都要损失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 所谓的和难道就是灭点不动意见的 不要乱讲和 和的太不容易了
道德出而仁义现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帖子
70
精华
0
CNB
439
注册时间
2008-2-17
21#
发表于 2008-10-14 14:07:06 |只看该作者
貌似只有北魏是主动改汉姓融入汉文化体系的,元朝的时候汉人没有名字 结婚时媳妇的初夜权都被蒙古人霸占了。清朝好像最后一个皇帝还是姓爱新觉罗吧 至于辽金之流好像是民族灭亡了 没听说过融入汉族。一个不自卑的民族 好像不会拼了命的为自己面子摸金而不顾及事实吧。老北京是是么?元大都 欺负孤儿寡母的燕王府 还是清帝国的另一个奉天?抑或是北平。。。。。。。。。。
道德出而仁义现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帖子
1768
精华
0
CNB
1963
注册时间
2008-8-4
20#
发表于 2008-10-10 15:47:45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流水落花 于 2008-10-1 22:14 发表
分享一下,给我们学习学习

电子版不见了。
算来年,花共人何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帖子
1448
精华
0
CNB
1948
注册时间
2008-2-7
19#
发表于 2008-10-9 17:31:36 |只看该作者
我们都是中国人
爱情 是一场战争,我不怕输,只怕你不快乐。

使用道具 举报

Presidente

邪恶的小正太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帖子
70293
精华
45
CNB
26146
注册时间
2003-11-24
18#
发表于 2008-10-1 22:14:12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如是闲 于 2008-9-12 23:15 发表
我的学年论文写的是伽达默尔的阐释学,其中一个观点中文翻过来就是偏见,或者前理解。


分享一下,给我们学习学习
一期荣华一盃酒

使用道具 举报

Allenatore

南无阿弥陀佛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帖子
38796
精华
1
CNB
15876
注册时间
2006-9-26
17#
发表于 2008-9-30 22:43:21 |只看该作者
高深理论啊[ecms9] [ecms9]
宝贝健康成长!!!
http://u.youku.com/user_show/uid_sjz%e7%ac%91%e7%ac%91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通行证

手机版|Archiver|国际米兰 ( 粤ICP备05005441号 )

GMT+8, 2024-5-7 00:15 , Processed in 0.040715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Eaccelerator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