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米兰

 找回密码
 注册通行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18|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经典小吃荟萃100种[附带图片100P] [复制链接]

Presidente

邪恶的小正太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帖子
70293
精华
45
CNB
26146
注册时间
2003-11-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16:04: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享到:
北京风味小吃有辉煌的历史,凡到过北京的人,说到吃,除了提及全聚德的烤鸭,都一处的烧麦外,都会对北京小吃颇感兴趣。8 c* e) V" ~7 S2 n3 `- E
  北京小吃可分为汉民风味、回民风味和宫廷风味三种。在烹制方式上又有蒸、炸、煎、烙、爆、烤、涮、冲、煎、煨、熬等各种作法,共计约有百余来种。
+ c$ V$ G/ Y2 s' f8 Q  有人将北京小吃比作千年都城史的“活化石”;著名作家舒乙先生以“小吃大艺”四个字,言简意赅地概括了北京小吃的内涵。有段歌词中唱到“北京小吃九十九,样样叫你吃不够”。' b2 M% y) i  `# _3 J
   1、爱窝窝
7 a4 d9 c! o# N) a- g
! t7 _* k0 S, T6 f
0 V1 Q: L1 {' ^& Q) u
  5 P" g4 c) {! t& o8 p% j8 r
  爱窝窝,北京传统风味小吃,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所以爱窝窝也属春秋品种,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 A& r8 j/ e( q5 M$ [
  爱窝窝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的《酌中志》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可见这种食品是用糯米洗净浸泡,尔后入笼屉蒸熟,晾凉后揉匀,揪成小剂,摁成圆皮,包上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拌和成馅,就成了明万历年间称之为窝窝的食品。
5 W8 k" d- p# i5 Q3 y* r  但为什么后来又成为爱窝窝呢?在清人李光庭的《乡谚解颐》一书中找到了说明。因为有一位皇帝爱吃这种窝窝,想吃或要吃时,就吩咐说:“御爱窝窝。”
$ ?, F8 J, y9 ]' Z  后来这种食品传入民间,一般百姓就不能也不敢说“御”字,所以省却了“御”字而称“爱窝窝”。此小吃在明代已流入民间,明代《》中记录当时流行的美味中就有爱窝窝。
  u8 w/ z, D. O5 R  爱窝窝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经蒸熟的,馅也用桃仁、瓜仁、芝麻仁和白糖事先炒好,所以做得之后就能食用。
: S5 m, ~2 P$ O6 y. c- N( ]; D  故《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白粉江米入蒸锅,什锦馅儿粉面搓。浑似汤圆不待煮,清真唤作爱窝窝。”还注说:“爱窝窝,回人所售食品之一,以蒸透极烂之江米,待冷裹以各式之馅,用面粉团成圆形,大小不一,视价而异,可以冷食。”
8 M5 L! @, ?- E5 f* k  2、蜂糕
7 ~5 v) P6 v0 C) n6 o
0 c8 z* |% t+ a

0 Y# ^( Y5 a3 ^$ t! T
  z3 q2 q9 d1 N* t+ i  J* a) |  蜂糕是用面粉或米面加糖、果料等蒸制而成的一种糕食小吃。因为这类糕食掰开后,内中有较多蜂窝状的小孔,故名蜂糕。
+ k6 M; P! O% N" A1 l- a" y  红白蜂糕用面粉发起成稠面糊状,发好的面均匀地兑上碱揉匀,上面放上小枣、桂花、松仁、葡萄干等果料,然后将和好的面上笼蒸,果料在上面,刷一层油,蒸面时用筷子在面上捅几个出气孔,蒸熟即成。做红蜂糕用标准粉加红糖,做白蜂糕用富强粉加白糖。红、白蜂糕味香甜,松软利口。
  R, e( O% {# T+ R# d  碗蜂糕用富强粉和面发酵,然后对碱和白糖揉匀,用小碗洗净,里面刷上油,把和好的面放入碗内,上面放五粒红枣,用旺火上笼蒸熟即成。碗糕成碗形,上边开花,利口松软。+ c. r/ a9 _- ~0 ]) m
  米面蜂糕实际上也是碗糕,不过它的原料不是面粉,而是粳米粉。它用粳米淘洗干净,用凉水浸泡4至5个小时,沥尽水后,碾成粉过细箩,用一个盆将老酵撕碎,倒入温水调稀,然后加入米粉搅拌均匀,盖上盖发酵,待发好酵后用碱揉匀,趁热倒在发面盆内,加白糖、桂花、碱面,使劲搅拌成糊状(放碱面注意碱要对得合适,使酸碱中和,恰到好处)。将对好碱的米糊盛入小碗,碗内先刷油,上旺火蒸后取出,上面撒青梅、瓜子仁、京糕丁,也可摆成图案即成。米面蜂糕呈乳白色,配以红绿果料,颜色美观,口软疏松,滋味香甜。因为中有蜂窝,故也称米面蜂糕。' e) s0 {5 H3 O/ c/ T2 P+ O$ a
  3、扒糕
0 K6 B' y2 K% H. h2 n; n5 I
( J' @3 d! R3 J
- x2 u0 j5 P: h1 g) b( E
  
, r) S9 O" p5 a9 Z: @  是北京小吃中的夏季小吃。扒糕与凉粉一般同时出售。出售时摊贩不时的吆喝:“扒糕筋道……酸辣凉粉儿哟……”
7 t6 f* }4 O0 X5 ~1 M$ T  扒糕用荞麦面制成,锅内烧开水,倒入荞面,快速搅拌,荞面熟透后,盛在盘内拍平晾凉,切成小块,再将小块扒糕削成两头薄中间厚的长条薄片盛在碗内,浇上用麻酱、酱油、好醋搅拌的汁,加上红咸胡萝卜擦的丝,浇芥茉或辣椒或蒜末均可。《燕都小食品杂咏》中称:“色恶于今属扒糕,拖泥带水一团糟。嗜痂有癖浑难解,醋蒜熏人辣欲号。”并注称:“热天之扒糕,用荞麦面蒸成饼式,浸凉水中,食者以刀割成小条,拌醋、蒜、酱油等食之。色灰黑,见之欲呕,色恶不食,于扒糕吾云亦然。”
* \# T5 g0 \7 X& e& {9 Q  看来《燕都小食品杂咏》的作者不喜扒糕,要按孔子“食恶不食”的教导行事。但很多老北京人虽视其色恶,乃至被醋蒜辣子的酸辣味熏得要号叫,但仍钟情于扒糕。大概是源于扒糕的原料荞麦有上乘的营养价值。《本草纲目》中就说荞麦“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能炼五脏滓秽。作饭食,压丹食毒,甚良”。今人经科学验证,认为荞麦含有磷、钙、铁及氨基酸、脂肪酸、亚油酸多种维生素的营养食品,是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首选的食品之一。《本草纲目》称养麦“甘,平寒,无毒”,还说:“酸微寒,食之难消,久食动风”,故不可多食。* _! y) P  p2 V1 s  y: [& L! D
  4、白水羊头
2 {) L* J. k9 u2 u' K$ R
! g8 s2 I: z- J: J: |$ b

. P& G# A6 _0 s' q6 ~! ?$ a5 L  ' Y6 g$ c& @3 G7 I+ B5 Y) Y+ N+ l6 z1 w
  是北京小吃中的精品,它是羊头用白水煮熟切片,撒上椒盐的一种吃食。色白洁净,肉片薄而大,脆嫩清鲜,醇香不腻,佐餐下酒皆宜。北京过去卖白水羊头肉的很多,但最出名的是宣武区前门外廊房二条推车摆摊的马玉昆,家传6代,他制作的白水羊头,清脆利口,讲究夏天用冰镇,冬天带冰凌,越凉越好吃,羊头肉分为羊脸子、羊眼睛、羊耳朵、羊舌、羊脑、天梯(上颚软骨)等6个部位,任客选要,随要随切,撒上的椒盐也很考究。
0 O" ]5 R7 n; ]' T5 {  马玉昆在解放后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改行当了名运输工人了。“南来顺”在菜市口开业时,当时任经理的陈连生到处寻觅,在市区领导的支持下,终于请回来重操旧业。马玉昆因为白水羊头做得出名,尊称为“羊头马”。他每天只做20个羊头,一律是白毛的山羊头,都必须是一岁半左右的蒙古产的、被阉割过的白山羊,挑选出来后,放入凉水中浸泡2个小时,用板刷反复洗涮头皮,刷得越白越好,但不能刷破头皮,还要掰开羊嘴,来回刷舌根,用水将口、鼻、耳内的脏物冲出,再用净水来回洗几遍沥干。
6 X: c( Z) d9 N  用刀从头皮正中至鼻腔处划一长口后,按老嫩程度逐个放入锅中,倒入凉水,漫过羊头10厘米,用旺火烧沸,煮一个多小时,到七成熟时取出,趁热从头皮正中划口处将头肉扒向两边,拆下颅骨,将羊眼用手捅出,并将颅骨劈开,取出羊脑,然后从头上切下双耳和天梯,并完整地拆下两块羊脸子和羊舌,再全部放入凉水中浸泡1小时,使肉质脆嫩,色白,好切。随后取大盐放入砂锅,靠在微火旁慢慢(火靠)干;花椒也如法泡制研成碎末后,加丁香粉、砂仁粉搅拌成的椒盐,装入特制的不跑味的牛角制的容器内,吃时现切现撒现吃,以防羊头肉软塌不筋道。
4 H: L: U& r0 ]+ H1 t  马玉昆当年手推小车,去廊房二条,车一到人即满,一是品尝风味独到的白水羊头,二是看他手握大片刀片肉的绝技,肉片得极薄,片片透明,而且每片肉中均带皮。《燕京小食品杂咏》中称马家六代的白水羊头:“十月燕京冷朔风,羊头上市味无穷。盐花洒得如雪飞,薄薄切成与纸同。”咏诗道出了白水羊头的口味及技艺,堪称一绝。可惜的是马玉昆未将技艺留传后人就乘鹤西去了。, d$ p3 ^& q, B, _+ W
  5.百果年糕+ n, M& V7 _, H0 o3 M8 r% a9 g
4 x+ J. L- `: f' _4 h
  
6 d! S; X! p2 b. t/ J5 y  是北京春节的传统小吃,早在辽代,据说北京的正月初一,家家就有吃年糕的习俗。5 `/ [1 ~8 B; q% k2 p4 ]
  年糕有黄、白两色,象征金银,并有“年年高”的吉祥如意的寓意。所以前人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其实追溯年糕的历史,早在中国的周朝就有记载。《国礼?礼记》中“羞边之食,糗饵粉餐”的“粉餐”就是米粉蒸成的糕食。北京小吃中的年糕,用黄米或江米面加各种辅料蒸制而成。年糕品种多,有枣年糕、豆年糕、年糕坨等。精细的年糕有白果、什锦、水晶、如意等,烹制方法多为蒸,也有用油炸蘸白糖吃的,均有香甜粘糯的特点。1 O% S# ?' [8 E% p
  北京的年糕一般为清真回民小吃店供应,除年节大量供应外,平时亦有供应,但数量和品种都比春节时少。年糕是清真回民小吃,也是满族跳神用的祭品。满族名字叫飞石黑阿峰。清代沈兆(衤是)有诗一首:“糕名飞石黑阿峰,味腻如脂色若琮。香洁定知神受饷,珍同金菊与芙蓉。”自注说:“满洲跳神祭品有飞石黑阿峰者,粘谷米糕也。色黄如玉,味腻如脂,糁假油粉,蘸以蜂蜜颇香渚,跳毕,以此偏馈邻里亲族。又金菊、芙蓉,皆糕名。”可见年糕至少在清代就是满族的小吃品种了。
6 i3 B4 K. [3 a8 h+ q& Q) I$ M  6.爆肚/ s" X3 c& ]' n5 O  c  @
% g$ k/ Y* c# V) Q3 `
  
- t8 _, e7 B/ Q: G% X$ u" N0 I7 d  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吃,多为回族同胞经营。爆肚早在清乾隆年代就有记载。过去和现时,每当秋末冬初,北京的清真餐馆和摊贩就经营爆肚。北京天桥有“爆肚石”,门框胡同有“爆肚杨”,还有“爆肚冯”、“爆肚满”等最为出名。6 q) j7 n/ ?) U. j  N
  爆肚是把鲜牛肚(指牛百叶和肚领)或鲜羊肚洗净整理后,切成条块状,用沸水爆熟,蘸油、芝麻酱、醋、辣椒油、酱豆腐汤、香菜末、葱花等拌制的调料吃,质地鲜嫩,口味香脆。
. `6 @  p' W- [' Z: D$ c  羊爆肚的吃法在过去很讲究,要按羊肚部位选料加工成肚板、肚葫芦、肚散丹、肚蘑菇、肚仁等,顾客愿吃哪个部位,随便选择。爆熟的时间因部位的老嫩程度不同而有差异,最鲜嫩的部位几秒钟即熟。近年来由于食者人众,又加肚子全是鲜货,不易保管,加上鲜肚货源难以解决,因此分部位供应的餐馆或摊贩,几乎绝迹。
! ]5 A1 P, q& O- h3 H  爆肚除肚子要新鲜外,功夫全在“爆”。爆的时间要恰到好处,欠火候或过火候,会出现过生或过熟而不脆,甚至咬不烂。故《燕都小食品杂咏》中咏:“入汤顷刻便微温,佐料齐全酒一樽。齿钝未能都嚼烂,囫囵下咽果生吞。”还说:“以小方块之生羊肚入汤锅中,顷刻取出,谓之汤爆肚,以酱油葱醋麻酱汁等蘸而食之,肚既未经煮熟,自成极脆之品,食之者,无法嚼烂,只整吞而已。”因此,它的质量标准是“脆嫩”,不同的部位要掌握不同的火候。
5 ?/ L4 P7 Z) `+ m. r) `+ r) j: \& M9 N/ a  爆肚过去几乎全部是回民经营,用的羊肚必须回民宰杀,收拾得也十分干净,有异味的肚子弃之不用,因此很有信誉,特别是梨园界的名角无不十分钟情爆肚。梅兰芳、马连良、小蘑菇、小白玉霜、李万春等名流无不喜食。爆肚又脆又鲜,不油不腻,据说还可治胃病。吃爆肚的人如会喝酒,总要喝二两,喝完酒,吃两个刚出炉的烧饼,确实是一大快事。所以老北京都欢喜吃爆肚,特别是农历立秋之后,北京人讲究“吃秋”,就有“要吃秋,有爆肚”之说
/ K% V9 v* O6 X  \# P: q/ C  7.冰糖葫芦
! A# ]* F9 `# l  n7 x3 h6 v
4 c+ Z) E. `* l1 h  c5 L: |9 d$ w
  
: m4 A: I7 S& u! d$ A% O) X  是冬春之夜消闲的著名蜜饯。从大小蜜饯店、干鲜店,到街头小贩都制做。而且除名店以外,小贩制品质量超过一般的店家。老北京宁吃街头小贩所售,不吃一般干鲜果店所制。每年的九月底开始,就有小贩走街串巷,有挑担的,有扛稻草桩子的,上面插满冰糖葫芦,一路吆喝着:“芦冰糖,蜜嘞糖葫芦……”《故都食物百咏》中称:“葫芦穿得蘸冰糖,果子新鲜滋味长。燕市有名传巧制,签筒摇动与飞扬。”注说:“冰糖葫芦为北平名产,各样鲜果均可穿蘸。早年抽签之赌,北平不甚流行,唯售冰糖葫芦者,率多带有签筒。”) `7 E( |* f9 X0 J- v  V
  冰糖葫芦的制法是用竹签一根,将选好的果串成一串,一般五枚。然后用冰糖熬成糖汁(定要用冰糖),将成串果子在糖汁中一蘸,立即提起。糖汁遇冷即凝,成为果子的一层薄薄糖衣,晶莹光洁,通体澄澈,取其形名日糖葫芦。出售时,按串排列在大盘中,罩上玻璃罩,或提小篮;或捧木质方盘,没有玻璃罩也要盖一块洁净纱布。: k8 r/ l) y$ r/ a) z  B* ~* k
  糖葫芦所用的果子,不下十余种。同是一种,可以翻出很多花样。有些名店或考究点的小贩,还能在果面上排出各种精巧的图案,绚烂多彩可以欣赏。果子中以大山里红、大白海棠、山药为主,其它如葡萄、山药豆(籽)、红海棠、橘子瓣、荸荠,都可做糖葫芦。果子部用鲜的,只有山药、山药豆要蒸熟。有些用果子煮熟以后加工做成花样,如山植扁、海棠扁、果脯扁、山药扁。所谓“扁”,就是将果子煮熟压成扁型再蘸糖,便于在上面做图案。作为点缀花样多用干果,如剥皮的核桃仁、花生仁、瓜子仁、松仁,各种果脯、蜜糕、青梅等都是排图案的原料。
& Y4 N  }8 u  s9 [$ N  花样中最可喜的是镶嵌,比如大山里红栏腰一劈为二,去核,两爿之中嵌上白色山药泥,或黑色豆沙。面上磨光用瓜子松于排成梅花、菱形图案非常美观。这样,在一串串糖葫芦上,可以显示出翠绿(青海)、粉红(山渣糕)、棕黑。豆沙)、白玉、大红等不同色彩。许多名店还用去皮的整只核桃穿成串,或用单只鲜果做花球,每支一枚,不成串,精工细做,如狮子头、花篮等形。这是糖葫芦最佳之味,用其装匣送礼最宜。3 G9 K2 {" ?5 ^7 T0 q/ u
  在旧时的北京,糖葫芦是冬春之季最受欢迎的食品,除小贩挎篮串街叫卖外,还是信远斋、九龙斋所制最出名。有资料说信远斋最有名的是“豆沙冰糖葫芦”,即将每个山楂都横剖为二,去核,在中间夹上豆沙,再用冰糖去蘸。梁实秋在《雅舍谈吃》里回忆,冰糖葫以信远斋所制为最精,不用竹签,每一颗山里红或海棠均单个独立,所用之果皆硕大无比,而且干净,放在垫了油纸的纸盒中由客携去。梁先生最后说:“离开北平就没有吃过糖葫芦,实在想念。”- N# L/ _' i5 \/ d' E: g
  8.薄脆
; ^+ z3 V; l, n/ t$ p" J  
8 D( Z# J- z% z1 ~3 I  u

4 _2 {- }/ N8 i; X% k9 G; t/ q
  北京传统风味小吃。薄脆,故名思义,即薄又脆,但薄而不碎,脆而不艮,香酥可口。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北京吃早点,常向卖炸油饼的要个薄脆。
; u/ _3 O$ y  X$ f1 A" Y; z/ z  清康熙年间,西直门外一里许广通寺南,大道旁有一茶馆亿禄居,当时即售制“大薄脆”。亿禄居的大薄脆与众不同,是用香油所炸,分咸甜两种,火候适度,既香又脆,驰名于京城内外。这个小茶馆遂被人们称为“大薄脆”,而不称其正名。当时有一谚语:“西直门外有三贵:火绒、金糕、大薄脆”。其它两项已无可考,惟亿禄居的大薄脆,据记载驰名将近二百余年。《北京琐闻录》中记载,康熙曾微服游圆明圆,路过此地吃了一顿大为赞赏,以后,他传旨按期进奉,成了清宫御膳房的一种野味食品,从此,这家“大薄脆”更加驰名远近。# ^) F. x  {4 E& O
  霍达在《穆斯林的葬礼》中多次提到了薄脆。如“俩人每人啃着一张薄脆,倚着垂华门,你看我,我看你。”还有“妹妹,薄脆好吃吗?”“好吃,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m8 z) N  k* |
  薄脆酥脆焦香,可以现制现吃,也可以捏碎与菜馅拌和当素馅的原料,是人们非常喜爱的小吃。现在通常放在煎饼中,与口感绵软的煎饼相得益彰。现在还有制作的名店有南来顺、大顺斋等。" P1 O+ n: ]" `# V3 B/ j
  9.茶汤' y: h3 r3 V& K0 f  u9 |3 s0 ^
1 p" \# g5 }0 o5 d- y& \4 I$ x
  5 }3 G, E  t) e  Q2 i
  看过《四世同堂》电视剧的观众,都会记得齐老太爷到地摊上买兔儿爷的场面,其中有一镜头,就是卖北京小吃冲茶汤的在吆喝。一把大茶汤壶冒着热气,大铜壶金光锃亮,壶身铸有游龙,壶嘴是一个龙头的造型,龙头上面系着两朵丝绒花球,显示它的古雅。大铜壶肚膛内点煤炭,沿着肚膛盛水,茶汤就用烧得滚开的水直接冲入放有茶汤原料的碗内。盛水的大铜壶有40公斤重,冲茶汤的手艺人不仅要有劲,而且要有熟练的技巧,否则茶汤冲不好,还要被烫伤。一般都掌握不好,因此需要下大功夫练。清宫光禄寺的御膳房内就列有茶汤。
3 n  Z; \9 u) \4 g6 V+ F5 q% O  冲茶汤要技术,茶汤原料也很讲究。它要用糜子面放碗内,用热水调匀,然后用铜壶的开水冲入碗内冲熟,撒上一层红糖,中间放一撮白糖。它的质量要求是,冲得的茶汤把碗反过来朝下,立即下坠,挂在碗边,用手拍动,松软抖动,不能从碗内掉下。目前茶汤供应,似乎还达不到这个标准。原因在于没有或买不到真正的糜子。糜子属禾本植物,属黍类的黍稷型。糜子是我国最古老的五谷之一,也称穄,穄子,赤黍。《吕氏春秋?本味》载:“饭之美者……阳山之穄,南海之糜。”秦代李斯《仓颉篇》说:“穄,大黍也,似黍面不粘,关西谓之糜。”糜形如小米,色淡黄,磨粉可作糕。中医认为其味甘,微寒,可止泻,利烦渴,除热,治咳,逆上气。穄也就是糜子,由于产量低,种植不多,故市场供应甚少。
# n2 H* u2 |9 x0 _  ~  茶汤除用糜子外,还可用白粘高粱磨成粉作为原料,但质量不如用糜子好。儿童喜食茶汤。《故都食物百咏》中有诗为证:“大铜壶里炽煤柴,白水清汤滚滚开。一碗冲来能裹腹,香甜最好饱婴孩。”并附注称:“茶汤有摆摊者,有挑担者,其唯一之标识,则大铜壶是也。此物尚甜,咸食者殊不见,小儿多喜食之。”茶汤味甜,筋道可口。但不知还能品尝到真正新糜子面为原料的茶汤否!
8 I. Z- e3 c$ u  A  10.炒肝" u$ \) X# X; |' C
 3 B3 E; @  @, j" ?& B
! F) K. Z9 F5 j
 1 S6 d+ d1 z0 u1 D# j# z- K" v
  是北京早点的名小吃。每日清晨,卖炒肝的店摊众多,爱喝这一口的人也很多。炒肝那醇厚的美味,真是一大享受。然而炒肝是怎样兴起的,连,些老北京人也都不一定知道。
" a) s. S9 C  ]$ [) [. _" @' N  1900年,当时《北京新报》的主持人杨曼青去前门外“会仙居”吃饭。这家饭馆当时卖白水杂碎,杨曼青见桌上、地下扔了不少猪心、肺等下货,就给掌柜的出招儿说:“你们干脆把白水杂碎中的猪心、肺去掉,只留肝、肠,再加上酱色,然后勾芡,起名叫炒肝。这些日子我在报上为你们宣传一下。”掌柜一听连声叫好。于是按杨先生的办法做,又加上大料、生蒜、黄酱等佐料,最后用口蘑汤勾芡。用这种原料和调料做出的炒肝,香气扑鼻,浓郁可口,大受顾客的欢迎。“会仙居”和炒肝就出了名,红火了几十年。1956年公私合营“会仙居”并入“天兴居”。炒肝成了北京小吃中的精品。清末民初的《燕京小食品杂咏》中就写了一首炒肝的诗:“稠浓汁里煮肥肠,交易公平论块尝。
3 @( D* i$ h9 h( Z7 m1 t  谚语流传猪八戒,一声过市炒肝香。”炒肝是怎样烹制的呢?这首诗后的注解说:“炒肝以猪之小肠,脔切成段,团粉汁烩之,……名为炒肝,实则烩猪肠耳。既无肝,更无用炒也(间有肝块,亦非炒过者),京谚有猪八戒吃炒肝,自残骨肉之语,故诗中云云,炒肝香二字,则卖者吆喝声也。”这个解说已很清楚,炒肝实为烩肠,不过有几块肝为点缀而已。尽管如此,炒肝乃不失为是一美味。它的制作关键是精心细作。如洗肠子时,要扎住肠头,翻过来,用醋、盐、矾揉搓后,用水反复漂洗。干净后,再扎住另一头,再翻过去漂洗。干净后,剪掉两头,才无异味,保证了它的鲜美。用肝虽不多,但要选用肝尖的部位一制作时要用上等好酱油。淀粉要先冲一碗,看是否透明清亮。冲出后混浊即不能用,因此正宗的炒肝,鲜香清亮不混浊,口感极佳。: D: P7 ]8 f% d% D& y- H
  目前做炒肝的店家甚众,喝炒肝的也多,质量次也有人喝,因此炒肝质量每况愈下,特别是肠子洗得不净有异味,舍不得用口蘑水浸泡,简单一洗就算洗过了,没有鲜味,淀粉更次,勾出的芡不是稠糊就是稀汤挂水,没有亮度。因为有些吃炒肝的人,并不知道它应有的质量标准,多么次的炒肝也有人吃,质量自然就下降了。因此真想做生意的店家,就应规范操作,才能保证北京炒肝的声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一期荣华一盃酒

Presidente

邪恶的小正太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帖子
70293
精华
45
CNB
26146
注册时间
2003-11-24
沙发
发表于 2008-10-9 16:05:13 |只看该作者
11.炒疙瘩
  _8 F5 H1 C7 @  a6 C, b
" N+ v4 N3 k2 p- P, \, F6 A" ^4 |
  
2 C6 h1 L- S  r: r+ p6 [  很多人都爱吃,但不少人并不一定知道炒疙瘩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如果您在品尝北京这个特有的风味美食时,又知道它的来历和一些趣闻,定会增添不少情趣。
' I2 I% `* U$ g$ u% \4 a, T) ?  民国初年,北京宣武区虎坊桥东北的臧家桥,开了一家名叫广福馆的面食铺,店主姓穆只有母女俩人,供应面食均为低廉品种。一天几位常客对母女俩说:“面条都吃腻了,能否改一个吃法?”母女俩照顾客要求,将面揪成疙瘩煮熟后捞出拌虾酱吃,觉得不够味儿,又炒着吃味道果然不同。炒疙瘩由此初步形成。此后母女俩精心制作,并在配料上进行改进,终于使炒疙瘩名声大振。广福馆地处臧家桥南端,是堂子街、韩家谭、五道庙、杨梅竹斜街的五道路的路口,俨如一座寨子,店主姓穆又无男性,于是一些文人雅士戏称广福馆为“穆家寨”。
* y6 f3 v2 j8 C- L) F  广福馆逐渐被人们遗忘了,穆家寨炒疙瘩名声鹊起。到琉璃厂多为文人,逛完琉璃厂,不少名流也纷纷光顾。当时一位名书法家品尝后,专泼墨题诗称:“甘载蜉游客燕京,每餐难忘穆桂英。寄语她家女招待,可曾亲手去调羹。”名画家胡佩衡、于非闇也赠字画,对炒疙瘩备加推崇。1952年,女店主去世,广福馆因无人继承而停业。3 i. C% f3 q6 b$ ?* Q! H4 j# Z
  穆家寨的炒疙瘩生意兴隆,不少家饭馆纷纷仿效,以前门外李纱帽胡同(现大力胡同)的“东恩元居”最为著称。恩元居的创办人是河北河间县的马东海兄弟俩,1929年到京学习炒疙瘩的方法,并有创新和提高,也很快闻名京都。炒疙瘩用上等面粉,加水和匀揉成面团切开,搓成直径为黄豆粗的长圆形后,再用手揪成黄豆般大小的圆疙瘩,倒入沸水中煮熟,开锅后随即捞出,放入温水中浸泡三五分钟捞出,选用牛羊肉的鲜嫩部位,切成丝用油及佐料煸炒,然后将煮熟经温水浸泡后的疙瘩倒入,加香油炒成金黄,根据不同季节配上蒜黄、菠菜、黄瓜丁、芽豆、青豆等同炒,出锅装盘,黄绿相间,香味扑鼻,引入食欲。由于风味独特,又具有主副合一、经济实惠的特点,问世之后,就成为北京风味小吃中的佳品,得到人们的青睐。2 M6 E- U5 s7 Q0 p( V
  目前不少餐馆,仍有炒疙瘩供应,但风味与“穆家寨”的相比,相差甚远了。原因在于制作上图省事,如过去店家客人进店后,问清吃多少,现制现揪,现在是用机器轧出,煮后就放在凉水中浸泡,客来了,从凉水中捞出来炒,已糜烂无筋道的口感了,配料也不讲究,因此信誉下降,已没有炒疙瘩味了。
# m5 ^6 |0 o! F6 ?; F0 O0 |  12.老北京小吃炒红果: A! R7 S/ L. [) d2 h# f; x7 h3 F
  " W2 J4 Q$ }: y- M; s
9 e8 ~! ^: J4 W" w- a! Z

+ p7 E0 z) L- J5 E3 q; _  13.春饼
3 Y0 ~8 g# i, |) A

! E: P3 _- F* \7 C+ ?6 M1 A! f  
8 m1 o5 r8 ^  \& E* U; A% E  立春时吃的春饼,又叫荷叶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后擀成薄饼烙熟,可揭成两张。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熟菜是订来的苏盒(一种朱红色金漆扁圆木盒,内有方格,用来盛菜),如果是讲究的人家,通常极为丰盛:梁实秋在《薄饼》一文提到的苏盒,就包括切得细细的酱肘子、熏肘子、大肚儿、小肚儿、香肠、烧鸭、熏鸡、清酱肉、炉肉等等。家里也要自备炒菜,通常有:摊鸡蛋,切成长条;炒菠菜;炒韭黄肉丝;炒豆芽菜;炒粉丝。若是韭黄肉丝、粉丝、豆芽菜炒在一起便是“和菜”,上面盖上一张摊鸡蛋,便是“和菜戴帽儿”了。此外还要有用来佐食的一盘葱一盘甜面酱,葱选羊角葱最好,细嫩。
6 S" i5 j7 S5 }7 }7 ?  14. 春卷
4 D+ ?7 ~6 Q! Y

: Z  N) C! J4 }* e  
8 q: f1 v! b% K9 G6 H% N$ U3 i  立春这一天,民间有吃春卷的习俗。宋代有一种“卷煎饼”,是春饼与春卷的过渡类型。馅料用羊肉或猪肉,另用葱白或笋干之类,装在饼内卷作一条,两头以面糊粘住,油煎,吃时蘸调味汁。元朝时候已出现将春饼卷裹馅料后油炸而食的“春卷饼”,也可以说就是春卷。到明清之时,春卷一词已经出现了。4 |$ j8 t7 r5 H3 L8 k) u) Z
  15.褡裢火烧
( c, N; T6 J9 c/ y7 K: {7 I( |  @3 F
6 c& j" u# Y8 a4 H7 u' r8 [
  5 t2 K! \. ]' T) {
  “门框胡同瑞宾楼,褡裢火烧是珍馐。外焦里嫩色味美,京都风味誉九州。”这是一位家住郊区的老翁得知瑞宾楼恢复这一北京名食供应后,特让儿孙陪同专程到店品尝时,欣然提笔写下的诗句。, g* s, ^* V1 N2 w: u# U0 t8 ^
  提起褡裢火烧,“老北京”没有不知道的。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风味独特,因而一直享有盛誉。1876年,顺义人氏姚春宣夫妻俩在东安市场内摆了一小食摊,首次供应。它是一种油煎食品,色泽金黄,焦香四溢,鲜美可口,原来它的制作与众不同。褡裢火烧要将和好的面揪成小剂擀平,装进用海参、虾肉、肥瘦猪肉和各种佐料加好汤拌制的馅儿,折叠成长条。放入平锅中油煎至金黄色后,起锅上桌,趁热食用。吃褡裢火烧时配用鸡血和豆腐条制成的酸辣汤,鲜香酸辣并收口中,余味无穷。褡裢火烧因制作成形后,酷似旧时人们腰带上的“褡裢”,因而得名。姚氏夫妻因此成名致富。后在东安市场内开设了瑞明楼,但传至第二代,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当时店内的罗虎祥和郝家瑞精于此道,于1934年取每人名字中的一字相联,合资在门框胡同内开设了祥瑞饭馆,现改名为“瑞宾楼”,专供褡裢火烧。制作也愈加精细,一时名噪京都,成为北京家喻户晓的名食。% x% Y4 @; ~8 \
  16.豆沙酥, }9 X6 a2 t9 B2 o6 V
  
  I3 L( H( R1 ]7 F/ s: {4 [

: o3 @( @. G% j7 s4 E
- M5 i7 ^3 t4 J/ R  17.豆馅烧饼(蛤蟆吐蜜)
* ]0 i2 D6 c3 K% i1 |) P, g " a1 J+ \% l* y! ~9 I) I1 [

2 K4 J( N0 ]7 i+ \' h* L" F9 c5 w, [( X: V6 f0 t  u$ y
  豆馅烧饼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见品种,因其以豆沙为馅而得名,在烤制过程中,因烧饼边上有自然开口,吐出豆馅,挂着烧饼边上,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烧饼为蛤蟆吐蜜。
. i  P% a) ~/ x: ]! ?# V6 {: j% r  它的制作程序:先用白面加少许小苏打用水和面成面团,取面团一块,搓长条,揪小剂,擀成饺子皮状,包上豆馅(一般豆馅重量要超过面团重量,如17.5克的皮,要包进37克豆馅),将口捏紧按扁成烧饼,烧饼四周沾上点水粘上麻仁,麻仁要密而匀,然后入烤箱,因高温馅儿膨胀,从烧饼边自然开裂一个小口,吐出豆馅。3 ]2 ?; v- w( p' {1 d( b7 R
  豆馅烧饼四边粘芝麻,口感酥软、香甜。# ^0 W6 r. Z. S6 v3 {) J
  18.豆汁4 @2 Z) J& @' I0 i
7 `0 w# N: C/ q  t9 |: u
  
; t% I5 e8 l2 M/ Z  T% r7 T5 ?  舒乙先生一次在“南来顺”喝豆汁,叙说了一位香港导演胡金铨说过的话:“谁不能喝豆汁,谁就无资格研究老舍。”无独有偶,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也很喜欢喝豆汁。抗战期间居住上海留须不出,无豆汁可喝,思之若渴,弟子言慧珠自京赴沪演出,特带4斤装大瓶灌满豆汁,以尊师长,传为佳话。一次梅葆玥、梅葆玖在“南来顺”用餐,笔者询问核实。梅氏姐弟称确有其事,并说:“当时无塑料瓶,用的是玻璃瓶。”土得不能再土的豆汁,居然有慰藉外地老北京人思乡的魅力。这魅力也可从北京出生的西部歌王王洛宾仙逝前,喝完一口豆汁后,才乘鹤归去而得到证实。
* W8 `$ L0 R$ ~( [( ^" J  p9 i4 ]  豆汁何许物也?说起来未免掉价,它竟是制作绿豆淀粉或粉丝的下脚料。它用绿豆浸泡到可捻去皮后捞出,加水磨成细浆,倒入大缸内发酵,沉入缸底者为淀粉,上层飘浮者即为豆汁。发酵后的豆汁须用大砂锅先加水烧开,兑进发酵的豆汁再烧开,再用小火保温,随吃随盛。不要看其貌不扬,出身卑微,但一直受到北京人的喜爱,原因在于它极富蛋白质、维生素C、粗纤维素和糖,并有祛暑、清热、温阳、健脾、开胃、去毒、除燥之功效。它还有富者不嫌之卑微,穷者不觉之价高的优点,在旧社会西服革履者与拉车卖浆者同桌共饮,并无贵贱之分。从中亦可见,豆汁是贫富相宜、雅俗共赏、极普通的风味食品了。7 {* V* |( |% N1 l6 i# O
  把喝豆汁说成是一种享受大有人在。可第一次喝豆汁,那犹如泔水般的气味使人难以下咽,捏着鼻子喝两次,感受就不同一般了。有些人竟能上瘾,满处寻觅,排队也非喝不可,难怪《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浆风味论稀稠。无分男女齐来坐,适口酸盐各一瓯。”并说:“得味在酸咸之外,食者自知,可谓精妙绝伦。”喝豆汁必须配切得极细的自制的酱菜,一般夏天用苤蓝,讲究的要用老咸水芥切细丝,拌上辣椒油,还要配套吃炸得焦黄酥透的焦圈,风味独到。
1 N( o! |* Z2 I) Y$ u  豆汁历史悠久,一说它早在辽宋时就是民间大众化食品。另一说是乾隆十八年(1753),北京一粉房偶然发现发酵后粉浆生食酸甜可口,熬喝更好,于是有人上殿奏本称:“近日新兴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检查,是否清洁可饮,如无不洁之物,着蕴布招募豆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当差。”于是源于民间的豆汁成了宫廷的御膳。无论何种说法,北京人喝豆汁的历史都很悠久了。- S& r, ]0 s7 q6 N( ]$ r
  豆汁作为一种民族饮料颇有开发前途,特别在洋水涌进的今天,经营小吃的店家在熬制质量上狠下功夫,保持它浓稠适度,加上功夫到家的咸菜丝和焦圈,生意一定红火。
0 U+ F8 e/ \& d$ H9 N0 O( d  19.墩饽饽
) W: ^( W9 ?9 \0 H, r$ B7 r$ U

2 Q  e! d5 A0 T( k  + J+ {$ o1 f( m# S/ Q6 z
  饽饽是北京人对面制点心等食品的一种称谓。在客人来了要摆饽饽、煮水饺,称煮饽饽,因此北京糕点店也称饽饽铺。饽饽一词明代杨慎的《升庵外集》中说:“北京人呼波波,南人讹为磨磨。”波同饽音,可见饽饽在明代就有。清以后的宫廷御膳房专门设有饽饽局,为皇室做美点,北京城内的饽饽铺专营满族糕点。7 d* ^8 z) g" X# q
  墩饽饽显然是面食制品的一种,但它不属饽饽铺的糕点,而是北京小吃的一个品种。除墩饽饽外,称饽饽的种类很多,如硬面饽饽也称饽饽,大概是一种移植和借用了。! O- D. ?. F5 `' g: X1 P
  墩饽饽做法极简单,用酵面加碱、白糖、桂花揉在一起,搓条揪小剂,并摁成中间稍薄周围稍厚的扁圆形,先用饼铛用微火烙,两面成黄色后,码入烤盘,入炉烤熟。
& n% u; N  ^" S/ \  墩饽饽颜色白黄,松软有弹性,味甜润。墩饽饽宜凉吃,所以烤熟后要晾凉,最好放在木箱中闷软,适于老人食用。4 G" E: j7 ^! ?* S# H
  20.茯苓饼
0 V% f5 A& H6 I  ^1 \

& k+ f* x# p. c  e. u  
: l) n+ Y' z* m; K1 c2 h1 u  又名茯苓夹饼,是北京的一种滋补性传统名点。南宋《儒门事亲》中:“茯苓四两,白面二两,水调作饼,以黄蜡煎熟。”,到了清初,时人讲究“糕贵乎松,饼利于薄”,后来的饼就越来越薄。随后添加多种果仁、桂花和蜂蜜调制的甜馅,把两张饼合起来,中间夹馅的茯苓饼。既有浓郁桂香,又营养丰富,且有安神益脾等滋补之功。2 h, S: E0 d1 C
  相传,有一次慈禧太后得了病,不思饮食,厨师们绞尽脑汁,选来几味健脾开胃的中药,发现其中产于云贵一带的茯苓,味甘性平,且有益脾安神、利水渗湿的功效。于是,以松仁、桃仁、桂花、蜜糖为主要原料,配以适量茯苓粉,再用上等淀粉摊烙成外皮,精工细作制成夹心薄饼。慈禧吃后,很满意。并常以此饼赏赐宫中大臣。因此,茯苓饼更加身价百倍,成了当时宫廷中的名点。后来这种饼传入民间,成为京华风味小吃。九十年代以前,一直与果脯作为出差来北京的必购之物。旧京的茯苓饼以前门外大栅栏聚顺和最为著名。
一期荣华一盃酒

使用道具 举报

Presidente

邪恶的小正太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帖子
70293
精华
45
CNB
26146
注册时间
2003-11-24
地板
发表于 2008-10-9 16:06:17 |只看该作者
21.缸炉烧饼
( [/ @9 Z) E3 B2 t  2 J$ {1 m6 x$ E5 }+ T2 Q
$ G( d: Y/ _/ q! }3 ^
" x4 S; z4 U& _6 `( T
  缸炉烧饼原为河北省小吃,后进入北京,成为北京小吃。它的特点是用缸做成炉子,将烧饼生坯贴在缸壁上烤制而成,故名缸炉烧饼。+ n7 W+ \4 a" e3 G( m
  缸炉烧饼的制作是:用清水加盐化开,放入白面和成冷水面团,再用油加热后晾温,最好用驴油,放小米面和均匀,成为油酥瓤,然后将冷水面团上案,揉成长条,压扁按平,擀成长条、50厘米宽、厚薄均匀的大片,将油酥瓤均匀抹在大片上,由外向里卷成卷,抻成长条,揪成8厘米长、3厘米宽的剂子,擀成横8厘米,竖18厘米,前后折叠三层,再横擀成8厘米,竖12厘米,前后折叠,中间搭茬,茬处为三层,两边为两层,用擀杖在搭茬处中间轻压合缝,成长8厘米、宽6.5厘米的生坯,然后撒匀芝麻,翻过来洒些水,在案板上磨出浆水,即可上炉。上炉时生坯横放在手上,自右至左把缸口贴满,再自上而下贴满缸壁,间距0.5厘米,贴完后,盖上盖,稍等一会儿,把火拨开一半,再过3至5分钟把火全部捅开烘烤,烧饼呈虎皮色时即可出炉。
* J& C0 n. v$ F5 O: }  缸炉烧饼色泽浅黄,外皮酥内瓤层次分明,筋道利口。
! e- ~" z0 b0 `8 o7 P, ~( _! a9 K  22. 锅贴
: a' j  r. s& p$ H  * J$ z9 i' q; m6 p
5 X( ?3 w' V% M+ H

* T/ w" e( y# {  [+ X; i  锅贴是烙制油贴的小吃。过去经营锅贴的地方很多,但以护国寺庙会和西安门西安市场的锅贴最为有名。成品皮薄、馅大,色焦黄,咸鲜味香。锅贴两角不封口,成月牙形,馅似露非露为一大特色 .颜色黄亮油润,底面焦脆,馅料鲜香无比。
- A2 G# o9 D1 e: e: N) f9 v1 x  23.果脯
4 z: W- K  W# O0 s
! K. N% X$ `6 W( A" o- H; C* X  ( P. B3 [5 {) s3 ~. t+ g. v
  24.核桃酪
, F' z* y  J- T( n& n8 ~: ]; E! `
$ S# Y9 S- v% {/ v7 U( t! H. I1 m  , O3 @7 w% p- _/ i/ z1 y
  提神、补肾、强身的功效。解放前以“会贤堂”制作的核桃酪质量最好,闻名京城。7 w. Z* P+ ?/ B9 Z9 h
  25.核桃酥$ ?* V6 a2 X2 q

. A6 j$ h5 i; G  N% G: v  \, f  . y$ Z/ j# E5 j2 V1 U" \4 q6 j  d
  满族祭祖供核桃酥.香甜细嫩,油而不腻。滋阴补肺肾。
8 K9 C, W% I( a3 ]% c' \. Y  26.糊饼+ m; [9 K8 U4 Q" I7 F2 J, q# v3 c
  
# }) v% A' ]1 x- s& m 0 N) c) K  c9 r' l9 |9 g0 Y

  V4 l- A+ I& S. t  中国匹萨——糊饼 哈哈,老北京都知道的一道著名的食品就是糊饼啦,因为和匹萨一样,是馅放在面上的
/ w, u5 V* G- f. a  27.糊塌子
0 V* k8 f. p2 V* J. Z( V3 k& ^  
% q8 Y3 B9 p- I0 J. M- I# p- q& {
$ q: V! |! U( }  \7 M$ ~( @& A
  糊塌子是老北京的一种特色小吃,就是用面粉和西葫芦摊成薄饼,做起来非常方便,而且味道极为鲜美。糊塌子的主要原料是西葫芦。8 t$ k3 h3 p3 E; u% e0 B7 ?# q
  28.蝴蝶酥
) k* C# D+ s  k9 P  
7 }8 g5 K7 _* E8 Q0 [
' z# x, @: A# c# C' z  h
. X$ ~$ G/ n* v0 h  蝴蝶酥因其状似蝴蝶而得名。其口感松脆香酥,香甜可口,具有浓郁的桂花香味。5 o! @# }+ c8 A+ k( S3 m, T
  29.黄糕* ?1 C0 k& ~3 q: B
4 g* p: Q( O5 {& y: ]: E2 f+ Z( K
) @) G9 r- d( b) K& s4 E
  北京特色风味小吃。具有色泽鲜黄,质地松软,味甜香润,营养丰富的特色。+ y  d  N( j; h2 o- u: l1 r
  30.馄饨
5 E+ J: h2 |0 N9 i* F  
3 g' K( }# I+ e! J1 U . z0 m3 d# M9 \  N8 P
1400年以前就在北京出现,目前已成为中国南北通行的食品。
" ~' v* r0 c6 R: f) [8 h  馄饨是一种古老食品,西汉时期已经问世,南北朝时已十分普遍,唐、宋、元、明、清历朝都有记载。  L& K) B. r5 {5 c
  北京的馄饨四季常有,肩挑担卖馄饨的小贩很多。《故都食物百咏》中说:“馄饨过市喊开锅,汤好无须在肉多。今世不逢张手美,充饥谁管味如何!”(注:张手美,唐朝长安著名的制作小吃的高手。)并注说:“沿街叫卖者,不如饭馆所制之佳。然唤到门首,咄嗟立办,用以充饥,亦殊方便也。”从诗和注中可以很形象地看到卖馄饨的情景了。他们肩挑担子,一头架锅内煮一只鸡,一头有案板和馅儿等物,一面包一面煮,十分方便。但最有名的首推东安市场附近的“馄饨侯”的馄饨。挂着蓝地白边白字的布,上写“馄饨侯”三个字。汤是鸡汤,馄饨包得皮薄馅儿足,肉多而不腻,汤浓而不浑,佐料与众不同,用好酱油、陈醋、豌豆苗儿、上等紫菜、晶黄整齐的虾米皮,货真价实,物美价廉,一直经营到半夜。吃馄饨的人很多,老主顾可以记账,等有钱的时候一起付账,生意十分红火。一些大饭庄也有馄饨的供应,如前门外的致美斋饭庄供应的馄饨就很出名。《都门杂咏》中记载说:“包得馄饨味胜常,馅融春韭嚼来香。清汤润物休嫌淡,咽后方知滋味长。”; K" X6 e/ w3 i6 X1 U+ O, b7 }
一期荣华一盃酒

使用道具 举报

Presidente

邪恶的小正太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帖子
70293
精华
45
CNB
26146
注册时间
2003-11-24
4#
发表于 2008-10-9 16:06:48 |只看该作者
31.姜丝排叉
: b3 U5 L& g/ ^% j  W . J1 e% e, z  E& Q
  
; K2 x7 @+ i/ k: N" ?' d4 b  姜丝排叉,从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鲜姜,因而食用时有明显的鲜姜味而得名。# ?/ n5 I1 r* k% \0 u. n
  它要用鲜姜去皮剁成细末,面粉加一定比例的明矾末,一起放入盆中,用凉水和成面团。还有一种方法是用水和面,放到轧面机上轧五六次,直轧到薄片均匀光滑,然后在薄片上撒上细淀粉面,叠起合成长条后,用刀切成宽为2厘米、长5厘米的排叉条,将两小片叠到一起,中间顺切三刀,散开成单片套翻在一起,用温油炸。将炸好的排叉过蜜,过蜜的方法是用鲜姜去皮切细丝,用水把姜丝熬开后捞出姜丝,放人白糖,开锅后放饴糖、桂花,继续熬开后移小火上,将炸得的排叉入姜汁熬出的桂花饴糖中过蜜。
: N& F( e+ P: H7 v) s7 o) @- v  过蜜后的排叉成浅黄色,有酥、甜、香的特点,食用时有姜味。南城“南来顺”的姜丝排叉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同年又获“中华名小吃”称号。
+ x0 |6 U! G6 _& v  |: F  还有一种带咸味的排叉,原料为面粉、苏打和盐,也用油炸,做法与姜丝排叉一样,不同的是它不过蜜,有酥、脆、味微咸的特点,爱喝酒的人常以咸排叉当下酒菜用。
" E3 k$ @# W( F- ]  据《天桥小吃》作者张次溪先生说:“旧天桥有专门卖小炸食的店家,如面炸不盈寸的麻花排叉,用草纸包装,加上红商标,是过年送礼的蒲包,又是小孩的玩物。”对这种小炸食前人还有诗称赞说:“全凭手艺制将来,具体面微哄小孩。锦匣蒲包装饰好,玲珑巧小见奇才。”过去天桥卖这类小炸食的还要吆喝:“买一包,饶一包,江西腊来,辣秦椒。大爷吃了会撂跤,撂私跤,撂官跤,跛子跛脚大箍腰。大麻花,碎排叉,十样锦的花,一大一包的炸排叉。”小孩听到了,多喜欢去买。
" U3 t9 @# }+ s/ R1 S! `  32.酱肘子2 z4 o# U7 p. O% F, I* i
  
1 z: a: P/ M8 S" Z1 R1 h6 u# v
$ \) c( M  V9 l, E3 z1 z4 a# `
) x8 ]- y+ A7 H/ y2 B4 K1 N2 u  天福号的酱肘子以其“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皮不回性,浓香醇厚”的特色闻名京城,独树一帜,经久不衰。在历史上曾作为清王朝贡品。5 _5 E6 F+ U0 h; |1 ^' S: D$ j
  33.芥末墩儿
7 d0 \( e0 b" z' W4 ?% a- J4 c
* A  `6 C8 ^% c. x, w3 w5 q/ }  B+ l  ) I% t* `! C; n
  芥末墩儿是满族家常风味小吃,以大白菜为主料,加芥菜、白糖、醋等,经沸水浇后闷制而成,是北方过春节时重要的下酒菜。宮廷御宴的八道首碟头一个就是芥末墩儿。梅兰芳宵夜也经常吃芥末墩儿。$ S. u- S$ i1 s# Y
  芥末墩儿色黄白,又甜又酸又脆又辣,冲鼻通气,爽口解腻,滋味绝佳。汪曾琪在他的《老舍先生》一文中提到:“老舍家的芥末墩是我吃过的最好的芥末墩!”
9 b! b* m3 ?0 T3 ~. X/ _2 i' ]5 ^  34.京东肉饼
$ Y" t$ ]. f9 d: l7 B  ' ?# k8 L/ F+ l

+ Q% X# p8 r; f; `5 X
5 H7 o6 ]. N" c; o8 q2 ]) O. z  京东肉饼为北京以东夏垫镇别名大麻七的杨景禄所创制。 ,是解放前就有的大众食品,其特点是皮厚(老师傅称为“嘴唇子皮儿”)、馅足(大多为牛羊肉馅),吃了以后特别抗饿,故广为劳动人民喜爱。马季做京东肉饼在相声界非常有名,人称“马家馅饼”。梁左在平谷插过队,对京东肉饼一直念念不忘。7 ]2 S8 x% y/ v5 I% C, s4 M4 P
  35.菊花饼. m$ f, l, j& ?, T, \
* S4 {$ C) T' g3 F, w# [" j/ C
  * F* ]2 v8 t9 o/ ^
  36.卷糕8 y; F& _$ y& R- u. l

2 |* o' _, `4 i& Q4 g5 d5 z" M    O. {$ v2 B9 J! |; A$ {
37.开口笑+ W! e/ I/ `% Y: j$ |
  
) E: x* z/ \6 s1 S* K+ {  P " n5 N- e; V* d$ k& ^, t8 o$ b: ?$ |0 D

% R" L3 `( e7 O8 u. c7 @6 ]" |  开口笑是北京小吃中的油炸小吃品种。因其经油炸后上端裂开而得名。
! C( V  E. B- X# C5 s  开口笑用面粉、饴糖、白糖、鸡蛋、麻仁及油等为原料,每斤面耗油200克。制法是鸡蛋磕碎去皮倒入盆内,稍加上一点苏打粉,下入适量的白糖、饴糖,再用白面加水和油一起搅拌,均匀地倒入盆内,搅拌均匀并揉和成面团,揪成小剂,麻仁用水拌匀,把小剂放在麻仁内滚一滚,不要按揉。油锅烧油,将粘芝麻的剂入油锅中炸至开口即成。
5 A$ Q0 |$ U# H  L# K  开口笑香甜暄酥,十分可口。
. M* s! ~9 O1 T- c7 u2 v/ K  38.老豆腐
# X3 K* m/ V$ i9 [4 E0 P  
1 J$ C9 V( ]2 A 5 Z$ o. x; }' h' w+ w+ _( r; M4 s

; r" k$ s0 _# z  老豆腐与豆腐脑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它没有“脑”的细腻和鲜嫩。它在点卤之后,在微火上炖一会儿,而成为老豆腐,盛在碗内,浇麻酱、酱油、韭菜花等调料食用。5 z0 B: u( T9 Z* n! q. w8 g
  《故都食物百咏》中称老豆腐:“云肤花貌认参差,已是抛书睡起时,果似佳人称半老,犹堪搔首弄风姿。”可谓诙谐。注说:“老豆腐较豆腐脑稍硬,形状则相同。豆腐脑如妙龄少女,老豆腐则似半老佳人。豆腐脑多在晨间出售,老豆腐则在午后。豆腐脑浇卤,老豆腐则佐酱油等素食之。”.
# ^' F  j6 r6 x9 H5 ?% ?  39.栗子糕
( ]  k3 S) t* |0 r2 D4 \. ^, p  p/ A + g$ Z8 c8 K" N; L6 ^
  8 z  G: N0 }  [' _7 G. x8 g1 Z
  北京有重阳节吃花糕的习俗,花糕又称栗子糕,它是在蒸熟的江米上排满整栗子而得名。还有一种栗子糕,是用栗子泥为主料制作的。. N) h9 t+ ]! _0 F$ P  w  j) z1 @
  它的做法是生栗子去皮蒸熟烂后捣成泥,并准备好京糕切的大片和澄沙馅,将200克栗子泥分成3份,用一份摊开为底层,接着铺一层京糕片,再用一份抹平在京糕片上,再抹一层澄沙馅后,最后一份栗泥抹在最上层,上面用切成小菱角形的京糕片和细青梅丝拼成图案,就成了上、中、下为黄色,中间夹有红、褐两色五层的栗子糕了。吃时,用白糖和糖桂花熬成的糖汁浇在上面即可。4 @/ a  j; H1 C5 A1 Z, |' Y5 i
  栗子糕宜秋、冬季制作与食用。此品种获“中华名小吃”称号。

% g) ]0 }# [# n) i' V+ {& r7 e6 M  g
( R$ G1 s, m& Y5 c; S+ ?  E8 t9 Z+ P

7 C) r9 T" T/ C+ E7 J; W
  l9 F" A4 ]; [8 l' T40.栗子凉糕(栗子羹)
* @$ G8 Q) h8 t  U
2 q% y; v' \" h7 Z, Y6 i
  # ]3 r, h- S0 s" k4 ?: Y. t
  栗子凉糕是北京传统小吃,用纯栗粉加白糖、桂花压制而成,为小吃上品。相传此糕原为元代、明代时高丽及女真人的食品,到了清代,已成为满、汉权贵之家的小食品。
1 l' i0 Q( T" v0 x" x2 m
一期荣华一盃酒

使用道具 举报

Presidente

邪恶的小正太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帖子
70293
精华
45
CNB
26146
注册时间
2003-11-24
5#
发表于 2008-10-9 16:07:43 |只看该作者
41.凉糕
( M5 U7 E- N0 d. I- v9 T. P9 y  
3 P3 u6 q  l. e; { 1 Q0 y' K; v4 E& A0 B2 o

# x+ k2 y. n8 P6 X: o  凉糕、芝麻凉糕均属粘糕类中的一个品种,大多在夏季食用。6 \4 D" \" e% o
  凉糕的制法:把江米淘净蒸熟,晾凉。用一块案板,用凉水冲一下,铺上一层揉碎的熟江米饭,抹上一层豆馅,共铺三层熟江米饭,两层豆馅,第三层用湿屉布盖在上边,用手拍平,撤去屉布,撒上青红丝,出售时用刀沾上水顺边往下切,放入盘内,撒上白糖即成。( x2 T9 k) M' S# T+ O- ]1 X
  芝麻凉糕也用蒸熟的江米饭,用屉布包起揉碎,分两块,一块铺在案板上,抹上豆馅,上面再覆一层江米饭,用湿屉布盖上,用手拍平。与凉糕不同的是它是一层馅,第二层上面撒芝麻仁,要撒满面,再撒各种果料,售时与凉糕的方法一样,用刀切装盘,撒白糖。
1 ^& U1 u) w- g! n0 `& K# x% ?5 W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清凉爽口,甜糯醇香。! Z( s4 f0 L! v+ ?( d
  此外还可以用上述原料做成芝麻卷糕。用屉布沾湿铺在案板上,将一块揉碎的熟米饭拍成薄片,当中放豆馅,将屉布卷起来,打开屉布将做好的卷糕粘上芝麻仁放在案板上,撒上白糖果料即成。特点与芝麻凉糕基本相同。$ o3 D$ X8 A2 U% \3 [
  42.卤炸豆腐2 Z4 o5 D- T: O+ T7 p) B
  
; ~2 U/ U# b1 h+ k! R
* q% s$ m" Y- Y3 c, l) L' W7 v+ p5 u1 ^9 V: q5 x" A
  煮炸豆腐也称做卤煮炸豆腐,一般是在清真的小吃摊上出售。秋冬的平民人家,用以代菜。汤汁香辣烫口,豆腐柔软耐嚼
" N, `* k" t7 B  43.卤煮小肠(卤煮火烧)
1 j9 W8 T, h% A) a* B# G  
. m$ e! x& F% Z2 i % \2 Y8 q9 Y6 ?" {: `4 H( w

) U' F2 O! L' x* t  卤煮小肠是北京风味小吃,过去北京到处都有店家或沿街摊贩出售,但最有名的数宣武区南横街内的燕新饭馆。制作卤煮小肠的师傅陈玉田,外号“小肠陈”,已几代相传。他制作的卤煮小肠辣中有酸,肠肥而不腻,肉烂而不糟,火烧煮得透儿不粘,选料考究,味道鲜美,一直保持传统风味,因而慕名前往的客人众多。& i& B' w( M" b/ ^
  卤煮小肠的主料有猪小肠和心、肝、肺、肚等,此外还有猪五花肉、油豆腐和火烧。猪小肠要用盐、碱洗净去异味杂味,切成3.3厘米长的肠条,五花肉切成不规则的大小肉块,炸豆腐切方块或菱形块备用。先把猪小肠及内脏、五花肉放入锅中,用武火煮,随煮随用勺撇去浮末,然后把油豆腐、绍酒、花椒、豆鼓、大料、小茴香、葱、姜、醋、蒜、豆腐乳卤等辅料入锅同煮。所谓卤煮就是每次煮肠肉时,把前锅的剩肉汤倒入锅中,改用文火煮(卤一般要用白芷、甘草、丁香、砂仁、豆蔻、肉果、肉桂等数十种香药料配制而成,用时须用纱布包起来,以防散入汤汁,影响口感和外观。
6 d) i8 B+ `0 {; Y5 {2 G- A  卤汁的使用要注意老汤的调理和保存,卤汁使用一段时间要加新汤汁,并常添加香药料,又称肉料,并经常用鸡泥子提清卤内杂汁,使卤保持清鲜无异味,常用方法是经常将卤煮沸保存。卤煮小肠的卤也要放入肉料。用肉料制出的老汤称卤,用这种卤汁煮就是卤煮)。待肠、内脏、肉已烂,放适量的盐,锅内四周放些火烧一齐煮,因此又叫卤煮火烧。过去卤煮火烧都在掌灯的时候出售,挑小担子,一边是铁锅,下放小火炉,锅里面有煮好的五脏及肉和火烧,一边有花椒油、辣椒油、醋蒜汁等佐料,卖时客人要多少切多少,火烧也是要几个切几个。解放后卤煮小肠都进店经营,一般下午4点左右供应。卤煮小肠揭锅开卖,很远就能闻到香味,想吃的人闻香而至,生意都很好。
1 h% {- O  x$ A& |0 I+ ^& l  44.豆面糕(驴打滚)
0 J0 z' J- @/ X: p  ' ?! k$ d  ~" q& Y9 Q  s

5 P& G$ O/ k; c8 ~7 r  d: n  a* K6 Q- r" j. ?  S2 X' ?
  豆面糕又称驴打滚,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的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8 H9 Q% g' S+ M  u: t  豆面糕以黄豆面为其主要原料,故称豆面糕。但为什么又称“驴打滚”呢?似乎是一种形象比喻,制得后放在黄豆粉面中滚一下,如郊野真驴打滚,扬起灰尘似的,故而得名。这一点连前人也发出疑问。《燕都小食品杂咏》中就说:“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还说:“黄豆粘米,蒸熟,裹以红糖水馅,滚于炒豆面中,置盘上售之,取名‘驴打滚’真不可思议之称也。”可见“驴打滚”的叫法已约定俗成。如今,很多人只知雅号俗称,不知其正名了。现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应,但大多数已不用黄米面,改用江米面了,因外滚黄豆粉面,其颜色仍为黄色,是群众非常喜爱的一种小吃。- b3 [1 L6 B$ N" s' S
  45. 绿豆糕
8 g: f5 k# B0 Y# z- ` 9 Y6 u( s. N! v5 T8 f" i; ]' y
  - n- n: {8 C" G
  英文Bean paste cake。北京的绿豆糕一般不带馅,南方则有的带馅。曾为端午节必备食品之一。
% c) s; I0 i; u* ^" w  它具有形状规范整齐,色泽浅黄,组织细润紧密,口味清香绵软不粘牙的特色。7 X* Z* U. c5 i! q& X
  绿豆糕清热解毒,保肝益肾。北京主要的糕点厂均有制作。! x3 \/ G4 \( \( u+ R: ]1 a' ?
  46.萝卜丝饼0 B5 I7 ?& R- a4 X! q3 ]
  
) v" v' j9 F' r: G5 m& o3 Q7 y 5 U, y% i7 t# d* _2 s

4 G4 O3 z% Z7 P2 X7 p( i  47.螺蛳转- c+ E0 D; i- m! S$ I6 q
  
& Z2 s& }5 v7 E/ |5 h
9 r1 b( F$ i# m! ]% k. r1 I
/ S# T; |( ?4 V, Q1 h4 h1 U+ f! I% N  螺蛳转因其形似而得名,质地松软,表皮酥脆,味咸香而可口。. B6 x/ j: `* m: V' X8 S: @
  螺蛳转有甜咸两种。甜螺蛳转外酥脆内松软,味甜香。旧京的小吃店常把当天售不完的螺蛳转,用微火烤干水分再卖烤干了叫干迸儿。旧时的大酒缸店里,喝酒的人常常要一碗酒,到烧饼店买两个干迸儿带着,又能当酒菜又可以做主食,所以北京有句口头语“干迸儿就酒嘎巴脆”。旧时以清真烧饼铺所制为最。7 A6 l2 h- x2 F: W' p0 _
  北京西三元小吃店制作的螺蛳转,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9 W2 C/ W) f6 P7 j" x, x
  48.炒麻豆腐
$ x1 a& J. _% E! j. J2 n) V4 F  
/ Z5 H; l* f: p' V; [6 A2 w+ A! q+ Q . o5 }- c+ P- M# ^3 _) ^% q8 j

2 [) X5 s  ]' p, l* S' _  炒麻豆腐和豆汁一样,也是老北京人十分喜爱的北京小吃。它的原料也和豆汁一样,是制作绿豆淀粉和粉丝的下脚料。发酵后的豆汁用旺火烧,使之水份挥发掉,存下的渣儿就是麻豆腐。麻豆腐呈灰白色,微微有些发绿。旧社会的贫困人家买回来,用羊尾巴油来炒着吃,里面加些咸雪菜和青豆一起炒,冷热吃均可。它炒的要素是炼去麻豆腐内的水份,使其粘糯才好吃。所以北京人留下“炒麻豆腐,大咕嘟”的口头语。
7 V3 F# f9 k" d6 U0 Q( f; |  炒麻豆腐是贫民食品,但有钱的人也爱吃,甚至还吃上瘾。梨园界的名角及老北京人都爱吃,所以现在北京的不少餐馆多有供应,但够质量标准的不多,原因是他们不懂得炒麻豆腐的来历和烹制方法,以为麻豆腐买回来,炒一下就成了,因此颜色品味都变了样。
/ c' M& M! p0 a3 ~  J2 ^2 G  炒麻豆腐原来用羊尾巴油炒,因其凉了以后有膻味,一般人不能接受,现改用植物油和羊腰窝肉切末,配青豆和雪菜,先用黄酱与麻豆腐一起炒,然后要用小火(火靠)至粘糯后,要用红辣椒与切好的豆瓣葱,用热油炸出葱辣香味,浇在刚出锅的麻豆腐上,炒麻豆腐成菜之后,灰白红绿相间,口感香醇味厚,别有风味。
& N1 s8 t& p1 c  l  炒麻豆腐并不名贵,但要炒好也并非易事。1994年全国第一届清真烹饪技术比赛中,南来顺饭庄年轻的厨师吴边,受饭庄之命,以炒麻豆腐参赛,由于色、香、味、型俱佳,荣获金牌。炒麻豆腐也获得“全国风味名牌产品”称号。社会名流慕名而至,纷纷点要,食后大加赞赏。
' u$ X$ {" N  K  49.猫耳朵) W2 G5 V1 _2 e* g  P
  ( _# N8 h  _# Y- q$ e- M+ K
一期荣华一盃酒

使用道具 举报

Presidente

邪恶的小正太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帖子
70293
精华
45
CNB
26146
注册时间
2003-11-24
6#
发表于 2008-10-9 16:08:14 |只看该作者
50.玫瑰饼' [" C  T7 G  k1 r
5 Q! l3 b* I0 h1 t2 h
  
. @) v. D+ P$ ~2 n/ x# Z  玫瑰饼是北京著名的京式四季糕点之一。又称做“内府玫瑰火饼”。玫瑰花的吃法也很多,花谚有“玫瑰花香味浓,制作甜羹和月饼”、“玫瑰花香人爱好,巧作玫瑰饼玫瑰糕”。% z. q) e7 \9 D1 a: W8 K& Y1 P
  北京初春三月,藤萝饼刚刚吃过,农历四月便是玫瑰花盛开的季节。用玫瑰花做饼,是北京人喜食的应时点心。玫瑰花香味浓郁不同于紫藤的淡远清柔。但是它香味悠久,做香精、花露以及糕饼,都很相宜。玫瑰饼的制法和藤萝饼完全相同,也分家制、店制两种,玫瑰饼四月半上市。可以一直卖到端午节。玫瑰饼形式也与藤萝饼同,不过味道绝不相似。+ D+ u# U( Y" I; E  H- o
  旧时,玫瑰饼也是大户人家的一种小吃。清朱彝尊的《食宪鸿秘》中记载了当时的制作方法。另据史料载,每当康熙来承德避暑或去围场打猎时,都把此饼作为专供食品享用。《清稗类钞》中曰“玫瑰花坐馅:去玫瑰花橐蕊,并白色者。取纯紫花瓣捣成膏,以白梅水浸少时。研细,细布绞去汁,加白糖,再研极细,瓷器收贮。最香甜。” 现在五六月份桂香村还有制作,其玫瑰来自京西著名玫瑰产地的妙峰山。
3 |! D/ @6 n( `. A  玫瑰饼酥皮清楚,口感酥松绵软,玫瑰香味浓郁。
" }0 B, N& C; D" v6 l+ H" o
- b1 h- Q$ Z: K3 x" e4 N3 z" S

7 A, m4 [; h2 g5 ^  d
$ ^+ d$ j9 w* L6 P' r( c7 m
& c' D/ X) g4 J% g+ k, \/ c* g+ x% [6 f: r5 J
51.门钉肉饼 , I9 }- ]# N, R# _3 S' O* T! Z
4 z* ]# X3 i1 i9 a" T' C7 W
  
, }9 O, k. ^1 P5 G7 v% t5 ?1 w- M  门钉肉饼,又作门丁肉饼,是一种老北京的清真食品。传说清御膳房为慈禧做了一道馅食的点心,慈禧吃过后觉得很适口,问厨师这种食品叫什么名字。御膳房的高厨想到宫廷大门上的钉帽,就随口回答说“门钉肉饼”,门钉肉饼象征永远吉祥。
2 |. T  O  K: q, h- v1 n+ y  门钉肉饼选择牛肉的上脑和鲜嫩肥瘦相间的部位剁成馅,调以香油、洋葱、鲜姜、花椒等辅料拌制,用精白面粉和成松软面皮,包成像宫廷红门上的门钉形状,直径4厘米,厚2厘米,放在铛中煎烙成熟,可算得皮薄馅足的一种美食了。它外焦里嫩,清香润口,咬一口鲜汤四溢,风味独到。5 B, W0 r' j) [7 D
  52.蜜饯/ ?6 `# j' Y# `; E
  
6 N! Z! e3 M: I& d4 E# f4 K

3 @4 s2 @3 i# f1 }( V5 \* C1 W) h$ C
  53.蜜三刀
( h! S7 u$ \/ k& Z) j# M  
: A# b7 ?) _. z

: G. E1 |' Z$ S! o0 n
( Z) I. T2 f( Y, \( U, ^4 _  北京蜜制小吃品种很多。蜜是饴糖,是由大麦等粮食经发酵糖化而成,浆亮不粘,味道香甜绵软,芝麻香味浓厚的特色。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的功效。
5 d. }" ~: c- J* L# o  O  v# l% h  老号祥聚公蜜三刀也很有名气,是老北京重要年货。北京地安门小吃店制作的蜜三刀,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w" a& T7 [- w! q/ E9 i8 @
  54.面茶
4 R- L+ }6 i7 a8 T  " ^$ Y3 U7 M& p. |

# g9 O6 x  l' }
, c6 O, @2 k' F- `  v$ h0 w  清乾隆年间的诗人杨米人写过北京小吃的《都门竹枝词》内有“才吃茶汤又面茶”之句,可见面茶历史悠久。喝面茶很讲究吃法,吃时不用筷、匙,要将面茶一手擎碗,沿着碗边转着喝,非老北京人恐怕无此“吃”的艺术了。为什么要用这种吃法,原来与品尝面茶的风味有关。% Y6 w( _! G/ l3 @) G
  面茶用小米面和成稀糊,锅里烧水,放少量姜粉,水开后将小米面糊倒入开水锅内,再开锅时盛出,将麻仁50克炒成焦黄色,擀碎;盐150克烤干擀细,与麻仁拌在一起;将麻酱200克和油250克用筷子打搅均匀稍稀,面茶盛在碗内,用小漏勺淋上芝麻酱,撒上芝麻盐,麻酱与盐要撒在碗面,要均匀(讲究的是先盛一小勺面茶,便淋撒一层麻酱、芝麻盐,再盛一勺面茶,再淋撒一次麻酱、芝麻盐),转着喝的道理就在于每口面茶中都能品到麻酱和芝麻盐的香味。
. c; i6 \! S/ ~; J+ F  面茶在北京小吃中,一般在午后售卖。前人有诗说:“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元宵怕在锅中煮,调侃谈言意也差。”前面说的是吃面茶的时间和调味,后面是一句歇后语。煮小米面的浑汤内,如何煮得元宵,岂不成了浑汤煮圆蛋(元宵)。此为骂人之语的调侃,所以是“意也差”了。
* n; v. u0 r" r5 Y6 m( b+ P0 r  55.奶饽饽
& c0 B) L7 K# ~% z4 {  + V6 @' N- y' k: ?" K3 _2 v; D8 n

/ m8 e2 `9 P, Z- q% a$ G" i% ]- r
) m, _7 G2 N9 Z( q4 g$ `# i/ D  在北京早年的奶制品品种很丰富中,除了奶酪,还有奶卷、奶饽饽、纯奶油、酪干、水乌他等。奶卷是取纯奶油,蒸发水份,用器皿定型,做成奶皮,用以包上甜馅,就成了奶卷或奶饽饽了。/ W1 w6 u8 O4 Q8 V. Y1 A, `* e
  奶卷皮,有两种类型:一种叫盆皮。是用光滑的磁盆定型,表面平滑光洁,莹澈如玉;另一种叫文旦皮。是用粗糙的陶盆定型,因水份蒸发大,脂肪高,盆底糙、表面出现斑点,而且略呈淡黄,不是纯白,好象文旦表皮一样,故称文旦皮。外观不美,但奶味更浓郁。一般奶品都用盆皮,文旦皮要定制,因为工、料都费,价亦略昂。到1920年左右,这种文旦皮市上已很少乃至绝迹。
, ^  F, }6 y9 H0 ~* O1 \2 o  奶卷、奶饽饽,一般只有两种馅,一种芝麻白糖、一种山楂蜜糕。由于奶质细腻,使这两种馅料人口,微感粗糙,但味道相得益彰的。奶卷的制法是用奶皮铺开,将两种馅子各分一面,卷成双如意形,红白相间,非常美观。分大小两种,小的长可二寸,每只五分钱(当时价格)。大的要定制,长约一尺二寸,售价一元以上,相当于十二个烧饼的价钱。奶饽饽馅子相同,如一只普通月饼大小,表面印花,约当两只奶卷的价钱。这种奶制品,质纯味美,远非现在西式点心的奶类制品所能望其项背。" P. E+ L) x/ }9 v
  奶饽饽呈乳白色,质地软嫩润滑,香甜可口,富于营养。梅园乳品店有时有销售。  }5 K7 Y" a  H/ Z) B; p( ?
  56.奶酪
+ I% p/ F5 j; b( w. A  8 H  f! y2 x% v" x

3 g% p/ s; N) ]! i9 z& q2 _7 r0 m- y
) ~) F: Z2 P7 t2 y! y) `/ G  奶酪是北京小吃,是用牛羊乳汁制成的半凝固食品。乳白滑润,入口即化,香甜爽口,是人们夏季喜欢的清凉食品。6 e; F9 c2 X4 ^/ B. a0 z  j2 D
  奶酪又名乳酪,历史悠久。唐朝诗人皮日休有诗说:“雕胡饭热醍醐软,不是高人不合尝。”醍醐就是指奶中精华成半凝固状态的奶制品。宋代辛弃疾也有诗称赞“香浮乳酪玻璃碗,年年醉里偷尝惯”的句子,认为是酒后的佳品。北京流行于清代,清代杨静亭著的《都门杂咏》中说:“闲向街头(饣炎)一瓯,琼浆满饮润枯喉。觉来下咽如脂滑,寒沁心脾爽似秋。”《燕京食货资料》记载,清嘉庆年间的竹枝词说:“奶茶有铺独京华,乳酪如冰浸齿牙。”说明它是夏季食用的。久吃奶酷的人说它“饥者甘食,渴者甘饮,内以养寿,外以养神”,从中可以看出奶酪是一种美妙的保健食品。- R0 L, w  ]3 a# F' r9 h$ W, ?$ m
  57.奶油糕干7 [+ O3 v/ ^1 L+ n% q& U" p
  
; q- W7 g; ~3 [3 p

/ ~: Z4 ?) `( v
2 z- V) f1 W& I" A/ i  58.奶油炸糕
  L  `6 H7 i- `7 q  " [$ h! x+ B% _8 L2 f: S; h
) _& [* s+ q- p1 o7 R
& |* O( t4 s- j" i3 q/ |
  奶油炸糕色白如霜,焦脆酥嫩,甜香馥郁,营养丰富。东来顺饭庄的奶油炸糕曾经是北京一绝。锦芳小吃店的奶油炸糕也很有名。
  m, F/ V  l* {/ D0 {0 S  59.北京南瓜饼
: P/ l! ^  _" _( ~' P/ i  
1 @; |; n0 I$ ~* W; M+ z7 p
一期荣华一盃酒

使用道具 举报

Presidente

邪恶的小正太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帖子
70293
精华
45
CNB
26146
注册时间
2003-11-24
7#
发表于 2008-10-9 16:08:43 |只看该作者
60.牛肉麻饼
* m; L3 ^- w" E5 O: Y; g$ t    x9 x3 o5 g, c3 S1 V

! f! d8 ~3 C: @0 o9 t  c( t  @' A8 P' ^- l  u8 k, y
  北京传统的特色风味小吃。牛肉麻饼具有麦黄色的扁圆形状,芝麻粘附均匀,口感酥松适口,含有牛肉、芝麻香味的特色。
: v9 b! Z3 n) o+ k/ j8 V  61.牛舌饼
# I. `. x2 U% t( d
! a) |. j* n5 I9 {4 ?; q* X* S
) v* P6 F* P- W) o) V  
+ \0 X8 W9 m( x  b  牛舌饼因形如牛舌而得名,是北京小吃中一种常见的烤制类品种。明代《墨娥小录》中说,北京人习惯表面有芝麻的称烧饼,不带芝麻的称火烧。牛舌饼表面没有芝麻,按上面标准分类,应属火烧了。
) w6 p1 [6 R# K7 y& W  w# Y  62.盆糕# A3 x0 {/ v2 U  c
  6 H% t. L- @4 ~1 P" m* ]' i: c

- s$ Z9 I; T2 }' o/ u* y$ X0 d: Y# p% A- S
  盆糕层次分明,面白枣红,糯软耐嚼,味道香甜,枣香浓郁。+ z  a3 D/ ~  ]
  63.起酥饼+ n" v% u( S* G
  
% S% H! W! Q4 `( m ! P2 ^0 t% z1 ^! G7 |$ ]+ e( G
6 i8 G# Y+ Y; ]& c. I1 v' x
  64.千层糕
! v- O8 }; Y6 i2 u2 J. K$ t  ; O. A3 J2 m: l4 ~2 p

9 p* j7 Z* i4 I; i# B( n2 P7 H" Y8 m6 Z0 V
  北京的特色小吃之一。千层糕制作精细,糕体松软,层次丰富清晰,色彩缤纷,味道香甜可口,宜热食。! b* n5 H+ N* h! s
  65.秋梨膏$ k& G6 l* y; q) y
  9 U$ K4 F5 y  O  B5 k1 X- l

6 p  F5 ]- D- \, v; U
  I3 ~4 t7 M. j: s- w; x1 N  秋梨膏过去是宫廷内专用的药品,清道光20年(1840年),太医院将秋梨膏的秘方传给前门外通三益食品店,从此秋梨膏才在民间流传。( B% c2 f- N; M* ^7 ~9 }; _
  秋梨味酸甜、性寒凉,能生津、止渴、润肺、清心、利肠解毒。对热病伤津所致的烦渴、胸中热闷、肺燥干咯、大便秘燥等症有较好治疗作用。临床上常用秋梨与其它具有生津降火止咳、润肺的药物配伍,用以治疗因燥热伤津所引起的诸症。% [% u/ `2 o) K8 O" a2 ]
  通三益所制的苓贝秋梨膏和燕窝秋梨膏曾远销港澳、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以酸梅汤闻名的信远斋也做秋梨膏。) b0 {& H1 w  {; n% T  [( K8 t5 K
  66.肉末烧饼0 |: @$ W: b% T' P% }$ q
  
* A( O5 C& N- ]8 K% \- H 2 m* T6 N: z  M. A+ F6 j& w: G# x* _

/ {6 m' \: v: R; l' ]: P  北京传统宫廷的风味小吃,享誉京都几十年。外焦里酥,咸中略甜,香酥可口,味厚醇正。1975年总理养病期间经常到仿膳饭庄,称赞到“你们的烧饼不错,别处比不了。肉末我吃了这么多年也不错,家里做不出这个味来。”成龙对肉末烧饼也是赞叹不已。7 X9 M, `- k$ ~8 O6 g
  
$ A# i  y; I' T  67. 萨其马" G$ o: ^9 ?! T3 W. E
  
& {$ b/ b6 j& H$ I/ X/ l: Z
) i7 u2 t1 V3 |. H! H! K1 H4 @1 ^) r/ e0 s$ T( {& ^
  萨其马是北京著名京式四季糕点之一。过去在北京亦曾写作“沙其马”、“赛利马”等等。萨其马具有色泽米黄,口感酥松绵软,香甜可口,桂花蜂蜜香味浓郁的特色。
  _) p+ i2 k# O# u! w( v% J  68.三不沾
+ W) h+ ^0 F. m1 c1 l  
$ ^3 Y9 a% t2 l8 f7 w7 h
7 N# P* C( z. S4 L" s% l6 Y0 e1 Z$ w1 r5 f- q8 t4 U: x( J
  69.馓子麻花* |9 n% j2 L  P
  , g) A. u. Z. @2 Z: b1 |$ v" h7 D8 G

! V% r/ s8 ^+ V
' l; N0 v; Q# v' n. d2 ?9 M5 H  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很受百姓欢迎,馓子麻花古名为“环饼”、“寒具”,质地酥脆,香甜可口。北京地安门小吃店制作的馓子麻花,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一期荣华一盃酒

使用道具 举报

Presidente

邪恶的小正太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帖子
70293
精华
45
CNB
26146
注册时间
2003-11-24
8#
发表于 2008-10-9 16:09:10 |只看该作者
70.山药饼$ m& p, [& ^7 O% z. N1 `
  
0 \% L# ~9 J) r. R2 h 5 X3 d( Q+ {; ]: h& L2 I6 o. _

( u' w' b7 e8 ^9 u" b  山药饼色泽金黄,表皮焦脆酥香,肉质细嫩酸甜,开胃健脾。除了山药饼,北京小吃中还有山药糕、山药卷。制法各有不同。& N1 I6 B( s, A. Z& T
  71.山药京糕6 l) Q% `' E) m9 P; J( ]" M; V
  - c+ O0 H$ J) {) |1 V  N/ _
) s4 y  A, r2 Y2 Y$ F/ @7 O
  C8 F; D7 o8 o
  72.京糕
5 |' i; O& ?- A  9 d' t+ e* Y+ d. d: M/ g
* \% w3 _: H; @: U& p# L" t! M
/ [3 q4 S; w5 ^9 \5 n7 g6 |
  73.烧麦(烧卖 )
& q' P  i. \! F% }$ ~/ S- m  
) i5 a, {3 Z( ~( v. O' n! Y
9 D5 w# Z5 X: ]6 J
9 B* b* d2 V& i+ }1 m4 T  烧卖是北京久负盛名的小吃之一。烧卖出现于元大都,是地道的北京小吃。最早的史料记载,在元代朝鲜出版的汉语教科书《朴事通》上,有元大都(出售“素酸馅稍麦”的记载。《金瓶梅词话》中有“桃花烧卖”的记述。
3 |% f) w0 @" K8 B  烧卖起源于包子,它与包子的区别在于顶部不封口,作石榴状。明代称烧卖为纱帽,清代称之为鬼蓬头。清乾隆年间的竹枝词有“烧卖馄钝列满盘”的说法。7 G6 H2 k" a3 r6 b7 b8 d
  以前烧卖的馅分四季而有所不同:春以青韭为主,夏以羊肉西葫芦为优,秋以蟹肉馅最为应时,冬季以三鲜为当令。三鲜烧麦皮薄剔透,色泽光洁入口香醇鲜美。北京经营烧卖的餐观不少,以都一处最有名。而都一处的烧卖则以三鲜和蟹肉烧卖最为人喜爱。; W' I- g4 M6 y: v! R1 G1 H) i
  74.烧羊肉
2 a0 ^, p, f) c4 F  
, Y' M- z& j# r% v! z8 X4 _4 h$ w
2 O9 `' r' W( p% ^8 d, j% o) k. V  n7 c- O  E2 i8 _
  烧羊肉是北京小吃中的特味精品,也是时令性小吃,一般每年初春至立秋这段时间内供应。2 x  ?. U$ n% K2 L" \8 ^
  75.大寿桃+ o, `, q# b4 Y! Y7 N& N& z- \
  
. q$ G3 A) o- S3 i) ]! E6 @* u, C- l
0 p0 U8 w9 h: Z( A- @
0 l6 m- g# \1 A  {) s) }. j  76.酸梅汤
( \9 a& ]7 {# W  M6 p  y  
" G9 H8 E/ F8 M5 Y  Z1 w 3 p5 d7 c' z6 Z" h2 \

3 i, l, `6 r, q) ?  《燕都小食品杂咏》有咏酸梅汤的诗一首:“梅汤冰镇味酸甜,凉沁心脾六月寒。挥汗炙天难得此,一闻铜盏热中宽。”从中可以看到当时卖酸梅汤的小贩,手持两枚冰盏,敲出响声,走街串巷。人们听到那清脆悦耳的声音,准知道卖酸梅汤的来了。所以《都门竹枝词》有“铜碗声音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的诗句。
- j: F/ s/ P+ |. t4 k3 j+ x  酸梅汤的原料是乌梅、桂花、冰糖和蜜熬煎成汤,冰镇后出售。《本草纲目》说:“用须去核,微炒之”,或“青梅篮盛,于突上熏黑”,有“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水渍汁饮治伤寒烦热,止渴调中,去痰疟瘴”。我国很早就有酸梅汤,古书籍中有“土贡梅煎”,就是一种古老的酸梅汤。南宋《武林旧事》也记载“卤梅水”,也是指用梅制作的饮料。解放前后北京酸梅汤以“信远斋”的最出名。据传原是清宫御膳房为皇家制作的消暑解渴的饮料,后传入民间才流行开来。
( v0 j" b/ ?8 w# r  }/ _  77.糖耳朵
& y5 `$ d+ s# b" q" x, h0 L4 j/ w  
  l0 w& r- ^' y) Y9 @& O" ]# @& _
5 X% E) [0 T" _' Y+ z7 N
' j* m7 J& G. g& P/ W( C) O  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又称糖耳朵,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而得名。前人有诗说:“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侣蜜麻花,劳声借问谁家好,遥指前边某二巴。”并注说:“糖耳朵蜜麻花,为清真教人所制食品,其原料不外沙糖面粉及小糖等,小糖即俗称之糖稀也。”- P! ]( t- \) y
  78. 糖火烧
4 P# a: `( y8 ]# ^  7 T3 O) i2 h0 X5 Y, M
( o4 D" M3 N& r% d6 Y' U* q% R
3 t5 N9 Z" j8 N( h
  糖火烧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北京通州大顺斋的糖火烧精选原料,货真价实,深受中外顾客的青睐。
" J& m+ F8 P& U% E: G& T/ N  糖火烧绵软不黏,味道香甜纯正,香酥可口。) o8 b5 |  n8 [7 k! l5 h# v- A  c
  79.糖卷果1 B) {! k$ z5 v8 o
  
6 w% P" t7 b* T) F# ]
# h& H& O: e9 G: @: c) F% }4 Y; ~- ^; x6 P
  糖卷果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品,深受中外食者青睐,尤得女性食客的喜爱。1 w9 d" c" H3 m. b
  糖卷果主料用山药和大枣,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辅料。山药鲜品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精纤维及维生素等成分,是中医传统的用药。中医认为山药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肺、肾经,有补中益气、补脾胃、长肌肉、止泻和健脾、固精、益肺的功用。大枣更是中医和民间常用的滋补品,每100克干品含糖量63~76.3克,并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含量居各种鲜果之首,每100克鲜枣肉中含量达300~600毫克,人体利用率平均为86.3%。中医认为枣肉味甘性温,有补脾和胃、养气生津之功,可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营卫不和、贫血心悸、烦躁多梦等症。卷果主料为山药、大枣,是一道名副其实的药膳。
一期荣华一盃酒

使用道具 举报

Presidente

邪恶的小正太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帖子
70293
精华
45
CNB
26146
注册时间
2003-11-24
9#
发表于 2008-10-9 16:10:02 |只看该作者
80.藤萝饼
, K$ q( L; a! h6 F- e: E  5 L9 O! t1 w8 n7 Q

$ ~3 b6 }: b, K) ~* ~/ a
( i$ Q6 ]# o; A4 ~" o/ c% ~+ z  81.豌豆黄
$ }6 o- D; N( c- }/ m  / J  a$ f1 o% o5 K" [! P  E  _

7 P8 B: h' \$ Y! @
+ c0 G& B. z6 b# ^9 }  豌豆黄颜色浅黄,细腻凉甜,入口即化,是夏季消暑佳品。北京在过去出售细豌豆黄的大部分是蜜饯茶食铺,比较有名的是仿膳饭庄和南来顺饭庄。听鹂馆饭庄制作的豌豆黄,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 y7 @5 c+ z: W( }. E/ c  82.碗糕" v% I3 X- l& `$ z
  
; d1 k; S2 E" s- R# y
3 q( B5 N$ {$ Q+ U( J5 v( i: ^& E8 [# X* \
  碗糕是以小碗为模具,装原料蒸制而成。颜色鹅黄,口感暄、松、绵、软、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适合老人、儿童食用。
6 _- U. P8 a4 W( g. Z% `0 `$ a6 v  83.小窝头4 h1 V) M3 u, ]" u7 P
  
. f: `/ U1 y* T  k# x4 ]' P
7 {( O9 L# [- Y
8 F; w: l8 F6 `  北京传统仿膳风味小吃。小窝头具有色泽鲜黄,口味香甜细腻,富有营养的特色。1956年的国庆招待会上,总理曾用仿膳小窝头招待宾客,食者赞不绝口。
0 j5 q* p8 P* a. S  84.杏仁茶
& H8 ^" t1 ?  V9 i% ~  
: m4 M) P6 i2 R( b3 @4 |! E 6 j) w; l% T! @" Y! F9 a5 G# f4 p+ y

  l% b; `4 Q. m: d# G  杏仁茶又称杏仁酪或杏酪,旧时售者均为回民,是老北京的早点之一。杏仁茶颜色洁白,甜润细腻,杏仁香味浓郁,可达理气滋阴止咳。8 J4 Q$ |7 i) p' z3 N+ v# ?& i
  85. 杏仁豆腐2 o! e1 X5 l1 G2 C7 a+ c6 @5 I
  
5 h; a5 N% F" s9 h
! r/ V4 M6 |% x& d2 [8 m% ~' [+ g9 g  ^( X
  杏仁豆腐是北京小吃中的夏令食品。洁白如玉的杏仁豆腐经过冰镇盛在碗内,兑入冰镇过的桂花糖汁,点缀红绿樱桃及葡萄干等,红绿果料,清淡雅丽。食后甜蜜醉人,冰凉的感觉沁人心肺,到了夏季,许多家餐馆,特别是清真小吃店都有供应。4 {3 R  [$ V6 H( O7 o! o+ M
  杏仁豆腐色泽白洁,口感细腻润滑,甘甜醇厚,清凉可口。有润肠、养肺、止咳的功效。, {' @. p5 C9 v* Q- [' s3 h& w# f
  86.羊肉杂面
2 ]1 u% ~: t2 e& `* |& `  
4 N% [5 c0 t6 \% m" p * m9 W' T' y  M; H0 y
7 t& R# g2 P. g
  杂面就是杂豆面,以绿豆为主,做成面条。北京过去卖杂面的有两种,一种是担小圆笼卖生杂面,一种是卖羊肉熟杂面的。卖熟杂面的前担是高挑柜子,后担是圆笼或水桶,面锅多是铜锅,锅上架一横板,放置煮过的杂面和煮熟的大块羊肉,锅中也有肉面,随卖随续。担上备置腌韭菜罐、醋罐等。, Q" ^/ f+ c, Q* k
  87.羊眼包子, y  j% l( T/ K3 f, E
  
8 ]2 Q2 F2 n" ?$ B* Z! u 5 C; |! [- @9 q$ P

" ^. W% Z9 {1 s: N: f! q  88.羊杂汤6 n% ~9 x4 R3 N8 L9 P
  % ^/ K' H1 ~* ~" Q. i

# c) p: C& s$ f( ]) a" }4 H' \& d- Y
0 J# j* E1 M3 }7 Q: z" B) Z  白汤杂碎是北京清真回民小吃之一,多在立秋后供应(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白汤杂碎用羊肚、羊肺、羊肠、羊心、羊头肉等为原料,用羊内脏的种类多,故称杂碎。* s) Q3 t0 @' F$ [  X* l
  白汤杂碎用羊肚、羊心切丝、羊头肉、羊肺切条、羊肠切象眼块、香菜切成段、葱切成豆瓣葱。汤锅内盛煮羊肉的汤上火,将各种主料下汤锅,调入食盐、花椒水、葱、姜、蒜,汤烧开后撇去浮沫,待汤成奶白色时即成,吃时碗内放香菜、芝麻酱、辣椒油,将汤盛上即成。
$ K" s5 S/ A% m+ ^3 ^. N  特点杂碎熟烂,汤色奶白,香辣味浓。7 f, S6 a5 \: r( q; H. Q
  89.腰子饼
& @4 k6 [; d' |# X; u/ N  2 n2 p1 N( b1 F1 t+ W- U

2 M/ X* V# T( X- G6 N/ z- R: B* d8 \8 R9 {+ m* w, ~6 ]
  腰子饼是用面为皮,萝卜丝或韭菜配以猪肉末为馅,卷裹成猪腰子形而得名。过去西四小吃店做的最为有名。腰子饼烙的时候浸入油中,半煎半炸,颜色金黄,外酥香,馅软嫩,食而不腻深受人们喜爱。0 L5 g$ }7 _; G! s& l
  腰子饼色泽金黄,外焦里嫩,鲜香可口,回味悠长。1 B2 t' e# r. k4 _( X/ V
一期荣华一盃酒

使用道具 举报

Presidente

邪恶的小正太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帖子
70293
精华
45
CNB
26146
注册时间
2003-11-24
10#
发表于 2008-10-9 16:10:39 |只看该作者
90.一品烧饼4 ]1 Y3 M; o# Q
  
, K5 Y8 e$ R, D' L4 j* f0 v2 ? $ x8 |9 X0 Y$ z+ V) m

0 e% b: q# p' f& i" F8 t$ P  一品烧饼的意思是最好的烧饼,此饼皮酥层多,香甜可口,风味独特。
$ {1 |5 D7 \4 M& D+ R  C. R  其体形圆扁,色泽金黄,内裹油酥,皮酥脆,馅香甜,味道极佳。
+ H; e. J* {3 L# P. O3 P2 t  91.银丝卷
; h. B* L  F7 j9 \' g    F8 k& E# U8 b1 s  i5 m
" `0 u( O. H" ?! h
" {0 S0 Y  U* r! B! ^' |/ B6 h$ m
  银丝卷以制作精细、面内包以银丝缕缕而闻名。除蒸食以外还可入炉烤至金黄色,也有一番风味。经常作为宴会点心。5 f1 P. J( k' A/ i: c+ R7 I, f. T5 y
  银丝卷色泽洁白,入口柔和香甜,软绵油润,余味无穷。为丰泽园饭店的著名小吃。
9 k0 q- Q: c- E  R2 Z; J) `  92.芸豆卷* }) d2 j7 A: k3 f; k1 d! x$ j
  ! T% B# o* g- ~4 U4 M
7 W# c# S4 j3 ]7 n$ w
, M" v# B) J9 ~* K! j  E1 b- B
  芸豆卷是民间小吃,传说是慈禧太后听见宫外有小贩叫卖,便召进宫内品尝,觉得很好吃,于是命令御膳房专门制作,芸豆卷成了慈禧的御前御点。 芸豆卷色泽雪白,质地柔软细腻,馅料香甜爽口。1 }" a* J0 h/ v0 Z. k. q7 ]$ }
  仿膳饭庄的芸豆卷最有代表性。听鹂馆饭庄制作的芸豆卷,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4 p& Q5 Z% i7 F0 [6 Y9 f) M/ d( |
  93.枣糕* P* [8 a: z/ T8 z( E+ i
  : y7 Q" A1 G) `/ h

$ P% r6 k- F$ D7 n( t# r5 b2 m; }# B! e4 x( C# J
  枣糕是北京小吃中春节时食用的品种。枣糕甜糯软香。, \9 q4 J! m0 p( q$ T
  94.枣泥酥
; f9 t! w* m1 }. x5 L! Q# h9 c  
3 G  e# Y+ V& |1 ] ) j" Q. L2 O. X. ~# B* y( N) V
9 m8 M* ]& e) |' x$ s. K" A' f
  95.炸布袋
! T/ T$ a; s5 I* z  C1 e2 n  
! l% i  J9 j, P; c+ W8 B
; y1 _4 I5 X3 z7 S5 l( a
0 O" C5 w7 S- w/ z: z  50年代,北京早点供应,有一种名为炸荷包蛋的品种,又称炸布袋,目前已很少供应。炸荷包蛋并不复杂,但比较麻烦,没有人爱做了。6 ]) b6 Q5 X+ Q2 W; ^. q* u
  炸荷包蛋,简单地说,就是炸油饼时,加进一只鸡蛋。方法是将油饼面揪成小剂,擀成片,注意不要用刀在中间划口子,就直接放入油锅炸,待炸面鼓起来时捞出,由边上撕一个口子,将鸡蛋去皮倒入破口处,封严再炸1分钟左右,即捞出就成了。- s. ^3 ~- ]/ x* Q, S, H' j
  炸荷包蛋,鸡蛋清嫩无油腻感,油饼清香,是富有营养的早点品种
* E+ o7 [' D% G0 A# l% }  96.炸酱面
+ r9 \, \5 h) q$ o  7 A0 z) }+ Q: V- c- Q

& W+ D- }# Q4 c: D7 b( ]
" \! D) z  H! Q" B/ o- S  97.炸三角2 q8 Q4 B6 t. H1 y) p6 P
  . ], _( w, q2 T; L; F& h$ o

, \! u) _' o  Z; O% A2 e$ y. S  `: p6 @# e$ Y
  炸三角距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表面焦脆而不硬,味道清香鲜美。以前北京的大街小巷经常听到“油炸的,三角哇,虾米韭菜馅的”的吆喝声。清《帝京岁时记胜》中写:“正月荐新品物,则青韭卤馅包,油煎肉三角”。" K4 h- t5 s" t/ C
  馅分荤素两种。汉民炸三角用烫面,馅儿有荤有素,以前“都一处”拿手的是猪肉韭菜馅,把猪肉按肥瘦切丁,先把肥肉加黄酱炒成肉酱,再与瘦肉丁、碎肉皮放入煮肉的汤中一起煮熟,晾凉成冻,然后拌上韭菜,用烫面擀成半圆形的面皮,包成三角形状,入油锅炸熟,馅呈稀糊状,味道鲜美。
" y1 n2 H! D- w1 ~$ m# s  回民小吃的素三角也是用油炸的,它不用烫面,是用面粉加水和成硬面团揉匀,揪成小剂擀圆,从中切开,成半圆形面皮。它的馅儿用细淀粉和成糊,锅内将水烧开(每500克淀粉用水2500克,加酱油烧开),将淀粉糊倒入开水锅内搅拌均匀,盛入盘内晾凉后切成小丁,加葱花、香菜、麻仁、咸红根(即咸红黄胡萝卜丝),小磨香油拌均匀成馅,用半圆面皮包馅,用刷子沾水刷边,把口捏严,封口捏边朝上,回民小吃中的这种馅儿叫闷子。
% v2 E" T6 B8 y1 ^  98.蒸食炸
) U* m# G  N' U: O( Y: V  
9 [( x: v) ^, l! T8 I6 | 2 _/ J) ~3 _  C" u. y. {# a5 s1 W; g

. U0 t# g3 j+ u) a  蒸食炸是先蒸后炸制作的一种素馅饺类小吃。过去老北京常有“蒸食炸,油白搭”的吆喝声。特别是在夏至到中秋期间,很受老北京的喜爱。3 ^0 a' x/ c+ w! f, H2 _! @9 h
  北京的夏令小吃中最受青睐的一种。蒸食炸先蒸后煎,其底层油亮金黄而香脆,馅料清淡鲜嫩,无油腻感! N7 w6 Q' l- w7 f0 D, M) p
  99.自来红自来白
$ ?: _9 O2 {  {6 D  ' J  I& w5 |2 U2 |( V3 r& T

" H& T1 T3 \, ?- u
1 `4 f; d0 J+ Y  n  s9 o/ |  自来红又叫丰收饼。其组织酥松,口味香甜,桂花香味浓郁。
; G: l) R% J! X9 w6 M  自来白又称白月饼。具有扁圆形状,表面呈乳白色,底部呈金黄色口感酥松香甜,有果料桂花香味的特色。8 k8 E1 U  U! r2 \2 y  l/ m4 e* M
  北京稻香村的自来红月饼,自来白月饼最著名.5 ~- r: S! ]! f. B; _' K3 U
  100.酥盒子7 c  ~) R+ \& y: N
  . _1 J+ L, @3 t! v: W- i

" b' D( r5 i& b3 h2 i9 Z* U2 x" n) V1 S1 T
  酥盒子是一种油炸小吃,现在很难见到了。酥盒子是用两块面包上馅,捏成花边后油炸的一种食品,因用两块面来包馅,似盒子再盖一个盖子而得名。此品种原是糕点,后被吸收引进而成小吃。
一期荣华一盃酒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通行证

手机版|Archiver|国际米兰 ( 粤ICP备05005441号 )

GMT+8, 2025-4-19 14:23 , Processed in 0.12355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Eaccelerator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