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户雨轩 于 2009-5-22 16:45 编辑
昨晚再观《牡丹亭》,唤起无尽幽思意。
关关雎鸠,且莫鸣在闲窗锁昼的深闺,情之所至,一往而深,使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牡丹亭》这一场生死情恨原是由《诗经》里面的这四句诗引起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杜宝本是西蜀名儒,唐代杜子美的后人,时任南安太守。杜太守年逾五十,膝下无子,唯有一娇女名唤杜丽娘。南安属江西,府治就在有名的大瘐。大瘐岭在江西与广东的交界,唐张九龄曾于此监督开凿新路,命道旁多植梅树,故又名梅岭。古有“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之说。这有梅香的大瘐岭原是与盛唐名相缘源深厚,也是有出处有来历的。故事还没有开始,便已暗香盈袖,如丽娘幽怨的水袖不经意间甩出去,月下,惊起纷纷一地梅花屑。
太守无子,全靠这弱女堂前承欢聊解寂寞。杜父慈祥端正,出任太守三年,清名惠政,弊绝风清。每年阳春三月,太守会出游劝农。他走马乡里,春畴渐暖,杏深花处,隐隐的竹篱舍前,有酒旗儿迎风。太守在田间陌头,与满头插花的村夫野老,喝着花酒,话着农事。 这一方山水本是鸡鸣树颠,雨露桑麻的清平。杜母甄氏也系名门之后,略知些诗文,闲房长日,花阴静院,也带着女儿丫环们做做女红,聊解无子之寡欢。
写到这里想起了《幽梦影》里的话,“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长廉静,家道优裕,娶妇贤淑,生子聪慧。人生如此,可云全福。” 杜宝除了无子之外,其它方面基本上达到宋明以来读书人追求的典范境界。但老天眷念杜宝,三年之后,经过大悲大乱换来了当朝及第的状元郎为婿,弥补了他的憾,全了他的人世之福。
只是这金龟婿来得太过曲折,太过惊心,使人几度魂丧。
柳梦梅的柳是柳枝的柳,梅是大瘐梅的梅。柳与梅因一梦魂牵。
柳家原是河东旧族,原系唐朝柳州司马柳宗元之后,柳梦梅带着会种树的郭橐驼之孙,在岭南广州植树,栽接花果,相依过活。柳宗元曾著《种树郭橐驼传》,文中所记唐时有个郭橐驼乃是种树的奇人,凡他所植,长安豪家富人皆争迎取养。不知什么时候,这姓郭的驼子来到柳家做了仆人,其孙与柳家后人相依为命。元明杂剧里处处附会前人,每个人物出场铺陈的皆是有来历的,虽雅了许多,但毕竟有些牵强。
忽一日,这柳生梦到一园,梅花树下,立着个美人,不长不短,如送如迎。说道:“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这美人身量模样,美似窥视宋玉三年的东邻之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在无奈的环境里,未常不是福,与命争,到头来只是一条死路。杜丽娘因诗而起春心,最终恹恹毙命。突然觉得朱子家训里面也句句都是臻言。女子无才便是德,竟也是对的。
花面丫头十三四,在深院里养着,平日里只会弄粉调朱,贴翠拈花,原是不省人事的。偏是书香门弟之家,想使女儿也要懂得诗书风雅,将来配得雅才也能谈吐相称。于是杜家在宅内设一闺塾,并请了老师陈最良。陈师傅开篇便是“关关雎鸠…………。”寂寞深闺,雎鸠和鸣,《诗经》的活泼奔放如深春的柳絮撩拔的人意乱神迷,丽娘废书长叹:“圣人之情,尽见于此矣。今古同怀,岂不然乎?”圣人原来也是这样生活的,柳浪河边,闻弦歌而知雅意,求之不得之时,照样是“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小庭深院里的锦屏深闺已关不住丽娘的心,于是她抛下女红,吩咐花郎打扫了园子里的花径,梳了云髻,斜插了八宝花簪,罗衣新换,将这一腔如柳绪的春愁,付予韶光。
眼前是“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春景如花霎时开在她的眼前,开在心里。她乍惊乍喜,宜嗔宜怨。
喜的是原来我住的房子与这园子仅有一墙之隔,我转过身来,即可与它相见,可是,我在闺中生了十六年竟不知。真是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惊的是“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柳外紫燕黄莺原是这般自在,心中无事,声音亦如此甜美恰恰,关关雎鸠亦没有这园中的鸟声这般圆熟丰美,这般繁华沉静,竟可与我相视而语,与春与鸟与花相对相惜。
嗔的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奈何这良辰美景,谁家门前竟把雕鞍锁,屋内灯火照得窗明,人影成双,或西窗剪烛,或相对嘻语……。院里蛩鸣,门外马嘶。
怨的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一年一年,我只是见得这瓶里花,锦上鸟,屏里山水,这样鲜活的真实一年一年开了谢了,我竟不知。流光如白驹过隙,一春一秋,轻把人抛。这份心思似是痴心人对负心人,委曲的心意难说。无论头面之上如何繁丽,竟是虚设了,好花开在枝,却无人赏,更无人攀折,一任风打雨吹去,是心有言而哽在喉的惊。
十六岁的闺中人,没有那份深谷幽兰自开自落的从容,她没有经历,她是槛外人羡煞槛内人,是良人难遇的泼天的怨。
丽娘睹景伤怀,行至牡丹亭,不觉困眠于亭中石几上。
梦中忽见一生,年弱冠,丰姿俊妍。手持柳丝一枝,笑对丽娘,邀她吟赏柳枝。丽娘思忖之时,那书生软语温存,将她搂抱去牡丹亭畔,芍药东边,共成云雨之欢。这一场即是著名的《游园惊梦》,昆曲里面表现得最是好,悠扬而深婉。丽娘娇怯的长袖拂动时,一树花也惊艳地纷纷飞落。
昆曲的味正是《牡丹亭》的味道。
柳生只一句:“小姐,和你那答儿讲话去。”小姐便羞羞怯怯地跟着他去了。“那答儿”是哪儿呢,是芍药栏边、湖山石后。身心相合之时,真个是千般爱惜,万种温存…。
丽娘正待送那书生出门,忽然听见母亲唤她,始知原是罗浮一梦。好梦频惊,是寻也寻不得,续也续不上的懊恼。这书生即是柳梦梅。
自那日游园回来,丽娘便如痴如醉地染了相思病了,一日一日恹恹瘦损,父母请遍了名医,仙药无功。
半年后丽娘自知去日无多,硬撑起来将自己的容颜绘于绢上,题咏四句诗:
近者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仙
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然后嘱托丫环春香,将此图置于紫檀匣子里,藏在太湖石底下。
那一点心苗在秋雨梧桐的夜里,倏忽就灭了。
古人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这勺药本是助情的花,勺药栏边是做不得梦的,梦里必是为情舍了命。
丽娘辞世,依她所愿,葬于花园的老梅树下。此地后修建梅花观。
了 可怜老父慈母白首送黑发,那一种痛是奈何桥上回头相望的撕心裂肺,是怎么抓也抓不住的阴阳相隔的绝望。
墙外马穿杨柳嘶,墙里人倚秋千笑,只是路过,两下里也会惊动,也会爱得上,且爱得痴绝。白日不见,梦里见得,也会爱得生而死,死而生。现在人日日摩肩接踵,晨昏相见,不过点头晗首,什么心思也不起,想爱也爱不上。
信一会传奇,让人生更丰厚一些,给硬得硌手的生活点缀一些婉媚悠扬,那正是元曲的味道。
后来柳梦梅去临安求仕,过了梅关后,来到南安,因气候不适,病于街头,偶遇看守梅花观的陈师傅,陈师傅将他安置到梅花观内。柳梦梅病愈后,在观内随便走走,看看景色,无意中拾得丽娘写真画。丽娘的容颜惊了她,倒也不只是因了她的美,倒像是在哪里见过。朝夕挂念,玩赏之余,油然生起爱慕之心,却见画上题有“不在梅边在柳边”之句,心有狐疑,便也和诗一首,落款为“柳梦梅”。
一日深夜,丽娘魂魄归来游于观内,窗内看见柳梦梅对着自己的画像,口口声声唤着姐姐,却不知姐姐的影儿哪里寻。丽娘见他唤得哀楚情切,便扣开房门,说自己是东邻之女,瞥见这秀才“风神俊雅,待和你翦烛临风,西窗闲话。”
丽娘看见她的自画小轴上落有“柳梦梅”之款,心里登时明白,料定是命里的姻缘。
遂羞羞答答与之幽媾欢会。后来柳梦梅果然不负丽娘,向她求婚,丽娘恐落得个“妻奔则妾”的下场,柳生明白她的心思,于是拈香对天发誓:“柳梦梅,柳梦梅,南安郡舍,遇了这佳人提挈,作夫妻,生同室,死同穴。口不心齐,寿随香灭。”
丽娘望着柳郎,他哪里知道自己只是一缕魂,不禁泪流如雨。
这一腔幽怨何处开口,身世来历又怎么对柳郎说得清。
丽娘对住柳梦梅,仔仔细细地说明了她的身家来历,缘何落到鬼府,又因冥府念她爹爹为官清廉,续她阳寿,她人身随死三年,但得花神护着,并无损伤,只须他择定吉时掘开坟墓,便还他一个活生生的妻。是真的神含欲语、眼注微波的妻。
柳梦梅惊异之余,并无他想,他早已把她看作自己的命中人,即不惊骇更不嫌恶。于是他与观中道姑约定,择好隔日乙酉之时开坟。
这日深夜,二人至观中大梅树下,柳梦梅看见眼前孤冢一座,青蔓遍地,不禁凄然伤心,深埋于此的人是他今生的妻。他长跪于地,拈香焚纸,对着天,对着山神、对着土地说:
“我要活的杜丽娘!”
“我要我妻杜丽娘!”。
那一份决心,已是上天入地都不拒不辞。
世间只有情难诉。
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打开棺木,见到了三生前已注定的命中亲人。
见丽娘端然在此,异香袭人,幽姿如故。真是一点钟情守得天也开眼了。这一面见得要多难就有多难,古诗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那么简简单单地就相遇相见相爱了,与一个清扬婉转人儿不期而遇,这样称我心如我意,一切也便成了上天的安排,成了玄妙的缘。
杜丽娘重生,再见柳梦梅之时,那份惊,竟是如笑如呆。
道姑恐夜长梦多,惹出事端,便让二人拜堂成婚。让杜丽娘即刻跟随柳梦梅一起乘船赶往临安应试,以灭其行踪,掩人耳目。
两人在船上,相拥而对,红烛高照,照得见佳人面,照得见迢迢的人世,船桨咿呀,
问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问今夕何夕?此来魂脉脉,意恰恰。
三生一会,真的是真人真身真面庞,一切抓得着,听得实,真切切的人世两和谐。柳郎不离不弃,情真意重,不枉丽娘为他死死生生。丽娘一缕相思魂,在今夜良时才真真正正转世为人,夫唱妇随,有了生命的实感,人世的安稳。
此时南宋偏安一隅,适逢金兵南下,朝廷内主战主和主守之声不绝于耳,皇上难下决断。柳梦梅临安应试,这取试的题目便是“和战守三者孰是?”柳梦梅凭“可战可守而后能和。如医用药,战为表,守为里,和在表里之间”之灼见,高中状元。后梦梅受丽娘之托,扬州寻找杜太守一家,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谁知那陈最良早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梦梅到得杜府便被拿下,后发榜才知这囚禁的原是头名状元,但杜太守拒不认这门亲事,更不认重生的女儿,一口咬定丽娘是花妖狐媚之身,假托而成女儿身。后来翁婿二人闹到皇帝的朝堂之上,由皇上裁夺此事,皇上问清事由,怜他二人情深意重,敕赐团圆。至此一家人经历生死几回劫后方得再相会。
转自杨紫陌《知君用心如日月》 初次转帖排版不足之处请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