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
1959年的冬天,美丽的薇安带着她6岁的小女儿来到一个平静而闭塞法国小镇,打算在此落地生根。不久,薇安在小镇教堂的街对面开了一家风味独特的朱古力店,她店里供应的甜品好吃得让居民们垂涎欲滴。而且,薇安还特别善于发现和记住每一个客人的特殊口味,并尽可能地以自己的手艺满足客人们对美味的欲求。渐渐的,薇安用她可口的朱古力和鲜活的思想打动了小镇上的居民,长期被老一套传统思想禁锢的人们开始蠢蠢欲动了。小镇居民的变化引起了镇上传统势力——镇长大人的不满。为了巩固自己对人们思想的控制,镇长用各种方法阻止居民光顾薇安的小店,并企图把她永远赶出小镇。酒店老板的老婆不堪忍受家庭暴力,和薇安住在了一起,共同经营朱古力店。思想开放的房东太太也坚决的站在薇安一边。这时,一个英俊的吉普赛青年走进了薇安的生活,更加坚定了薇安在小镇继续生活的勇气。最后,薇安的善良、真诚与宽容终于改变了小镇。
看《浓情朱古力》完全是因为Johnny Depp,电影海报中Johnny和Binoche都异常诱人,等看了以后才知道自己自己上了一个“美丽”的当,因为Johnney的戏份实在是少的可怜,甚至还没有那个古板的镇长多。但我却被骗的心甘情愿的,因为电影实在是比海报更为诱人。
故事中这个闭塞的法国小镇的生活因循蹈矩,人们把一切都寄托在了所谓的“教堂”,压抑自己的所有情感。安定的生活,简单的生活,必然,也是乏味无趣的生活,因为生活中没有“激情”。人们都小心翼翼的做的自己“应该”做的事。应该做的事是什么?包括被丈夫虐待却从不吭声,包括寡妇守了15年的寡,包括因为母亲与女儿之间的误会,所以孙子和他的外婆难以见面……他们本是要这样一直一直的活下去的,永永远远的,直到死,被主收去自己的灵魂。
好在,好在,她出现了,这个神秘的女人薇安带着她的女儿爱诺,裹着火红的大衣,也载着如同这大衣一般火红的热情来到这个“死气沉沉”的小镇上。薇安是个无神论者,她的出现让人们诧异,甚至惶恐,因为她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她不穿黑色的鞋子,她带着孩子却没有丈夫,她热情大方充满能量,她居然在“大斋戒期”开了一个名叫《天上人间 核桃糖》的朱古力店……她的一系列举动引起了镇长雷诺伯爵的反感,他想尽办法打击他,允诺在“复活节”前一定会将她赶出小镇。一开始,人们不去薇安的店里,因为她是与他们不同的,但是慢慢的,一切都改变了。人们在薇安的朱古力和她的热情帮助中找到了快乐和幸福。
一直被是酒吧老板的丈夫虐待的约瑟芬终于离开了丈夫塞吉,搬到了薇安的朱古力店里,并且在之后真正的“站”了起来,不依赖任何人独立起来。守了15年寡的奥德夫人终于抛开了一切,与暗恋了她很久却一直顾虑满满的吉隆走到了一起。和女儿断绝了联系的老太太亚曼妲终于和自己的孙子有了交流……这都是朱古力的魔力,也是人性解放后的表现,在那个“宗教”禁锢了一切的小镇中,这是一种幸福的“放纵”,而朱古力就是鼓励人们挣脱枷锁的“催化剂”。
这部电影也让我联想到了《天使爱美丽》,从电影一开始就联想到了,背景是舒缓的提琴曲,配着旁白(《天使爱美丽》旁白是男声,这里是女声),随着剧情的深入,会发现,相似的也不仅仅是背景的烘托。两部电影都是由一个人影响改变着身边的人,潜移默化的。让他们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或者是自由,或者是爱情,或者是真心,或者是幸福。而最终改变别人的人自己也寻找到了自己想要却不敢要的东西--爱情在此时又成了永恒的主题。
印象比较深刻的情节是一直遭到丈夫虐待的妻子瑟芬约终于在薇安的鼓励下摆脱了丈夫,搬到了微安的店里,原来连锅也拿不稳的她,在微安的帮助下学会了怎样做朱古力,她终于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另外一边,雷诺伯爵为了证实自己的方式才是正确的,把瑟芬约的丈夫塞吉领到了教堂对他进行教育,并且强制他变的绅士。塞吉的外表上的确改变了,他穿起了西装,剃去了乱糟糟的胡子,并且拿着鲜花找到了微安的朱古力店,瑟芬约真的以为自己的丈夫改过了,她的眼睛里放着光芒,她以为自己的生活又重新有了希望,可是,现实让她失望了,丈夫改变的仍旧只是外表。夜里,塞吉冲到了店里,与微安厮打了起来,他掐着微安的脖子,并且一直对着妻子瑟芬约骂骂咧咧:“离开了我,你这个连锅都不会用的女人能有什么用!!!”“嘭”的一声,塞吉倒下了,瑟芬约用手里的锅狠狠的敲向了丈夫的后脑勺,她自豪的说:“谁说我不会用锅!”哈哈,看着这里真是太爽了,显然,我并不是什么女权主义者,但是看着瑟芬约用“武器”捍卫了自己女性的尊严,我还是由衷的为她高兴。她完全可以不需要男人,依靠自己的双手与头脑为自己创造幸福与快乐。而塞吉只是个无聊又无耻的恶棍。这样的男人活该一辈子没女人。
再有就是那个渴望自由理解,并且徐娘半老,风韵尤存的老太太--亚曼妲了。她也就是微安的房主。更是第一个容纳接受并支持微安的人。她和自己的女儿有着很深的误会,女儿也屏弃母亲的那种生活方式,特别是在母亲和微安“同流合污”以后,她觉得自己的妈妈在一味的放纵自己。她不能容忍这个人与自己的儿子有丝毫的接触,于是她断绝了一切儿子与他的外婆接触的机会。小男孩一直这样被压制着,他喜欢画画,可是,他的生活灰暗无比,他的画血腥、残忍、灰暗,有如他自己的生活。他的鼻子会莫名其妙的流鼻血,他很难控制自己的一切,所有的东西都被自己的母亲牢牢掌控。他一次次的想走进微安的朱古力店,可是他的妈妈一次次让他“回头是岸”。终于,有一天,他找到了机会,乘妈妈去理发电做头的间隙跑到了店里,并且尝到了可口浓郁的朱古力,最重要的是,他的外婆也在店里。从那应该的每天,这个善良的孩子都会乘妈妈去理发电的当儿,去微安的小店里为自己的外婆画画,后来那副画成了他外婆的生日礼物,而亚曼妲也最终感受到了亲情,在生日的那天晚上,幸福的睡去,永远的。她睡的很安详,很平和,很淡定,她拥有了自己想有的一切。
微安的女儿爱诺十分美丽可爱。一直习惯性的和自己的小袋鼠说话。(看完整部片子都不知道那袋鼠是否真的存在。或者理解为孩子的内心。)专注的神情很像她的妈妈。爱诺受妈妈的影响很大,她不怕和人交流。可是她终究还是个孩子,在学校受到欺负的时候,她会拒绝任何人的帮助,躲到只属于自己的地方,和袋鼠说着悄悄话。在后来,当微安受到一次巨大的打击后决定再次离开,爱诺反抗了,她不要搬家,她不希望自己这样颠沛流离,她需要一个可以安定下来的地方,或者,还需要一个爸爸。小女孩坚定的拉着妈妈不要离开,那么的决绝。或者,她的整部片子里最坚强的角色,甚至超过了她的母亲,她承受着同龄人所难以承受的一切。
还有一个镜头让我舒心一笑,教堂新来的年轻神父喜欢美国音乐,他在地里种花的时候滑稽的挽起了自己“神圣”的黑色袍子,做着可笑的有点点“色情”的动作,当时真是笑翻了,神父的头发卷卷的,的确很可爱,这个镜头很暖很暖,再高尚的人,再高尚的事,都会有最简单,最平常,最普通和最贴心的一刻。是会让人们跟着一起会心一笑的美好瞬间。
对不起,我要说Johnny了,私心此刻极度膨胀。。。
这部片子里,他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衬托性的人物。吉普赛青年由他来扮演真是得心应手,因为Johnny本身就是那样一个放荡不羁之人。他将吉普赛那种随性并深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很喜欢他在自己的家--船上弹吉他的样子,他的嘴巴里轻轻的哼唱着和谐的音符。笑容时不时的在他的脸上掠过,啊。。。我醉了。。。他的消失和重新出现虽然很突然却没有让人感到突兀,因为知道他的骨子里就是那样的人。但绝对不是不负责的人。
Binoche的表演自然更是出彩,其实她的脸的轮廓就是要比一般女性刚毅,但也衬着柔和的感觉。整个电影中她都是那样落落大方,用自己的肩膀承担起一切,帮助别人,也救赎自己。只有在最后阶段有了一个小小的崩溃,但是在大家的支持下很快振作起来。站起来似乎已经成了她的习惯。必须这样做,于是这样选择。精干的短发,色彩明快的衣服,形式各异的皮鞋,肆无忌惮的笑容……无不显现了一个女性的刚柔并济。
终究还是意料之中的幸福大团圆结局。
我们就这样随着电影里的人们一起,放纵着一切,被朱古力的美妙融化着。(朱古力有害减肥,这点是必须要说明的。)
这部电影很大胆,起码在我看来,他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宗教,虽然表现的不是很明显,但是作为东方人的我,一样可以感觉到导演在呼吁的一种挣脱宗教束缚的理想。电影最后获得了2001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不禁让我感叹,美国文化一定程度上的“包容力”。当然,电影只是电影,虽然可以反映什么,但是终究很难解决什么,崇尚的东西很难简单的被一部电影所改变。
或者,电影能做一片心灵的阿司匹林,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我还是心甘情愿的被它救治,为其感动的。至于为它改变,我还要想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10 19:20:5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