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米兰

 找回密码
 注册通行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Inter4ever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世界足球100名人 [复制链接]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帖子
727
精华
1
CNB
109
注册时间
2003-11-8
21#
发表于 2004-9-10 17:08:00 |只看该作者
分享到:
<P><b>No.20 〖巴西〗 胡奥·阿维兰热
</b></P><P>
  阿维兰热是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体育人物之一,1974年继斯坦利·鲁斯之后当选为第七任国际 足联主席。他在职期间,世界杯决赛阶段的参赛队伍先由16支增加到24支(1982年),再增加到1998年法国世界杯时的32支,增加了亚非拉美第三世界国家的参赛名额。1977年他还为20岁以下的选手创立了国际足联世界青年锦标赛,以便极早地发现和培养人才。1985年他又创立了17岁以下的少年足球锦标赛。室内足球、女子足球比赛都是在他的倡导下创立的。他亲手参与设计并建造了苏黎世国际足联总部大楼。20世纪70年代,他积极倡导并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足球发展,为足球的南南对话和南北对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过去几届世界杯上亚非足球队伍的表现可以清楚地看出阿维兰热的成绩。阿维兰热为中国重返国际足联做过许多工作,关心并支持中国足球的发展,我们尊敬地称他为阿翁。</P><P>  1916年5月8日,阿维兰热生于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获法学博士学位。虽然生在巴西,他却上法国上的寄宿学校。毕业后曾经营一家大巴士公司,担任一家信托和化工公司的董事,并在几所学校里任职,极富商业头脑。他喜欢体育,擅长游泳,1936年作为国家队员参加过奥运会,1952年和1956年两次参加奥运会水球的比赛。在此期间他一边管理着价值达数百万美元的企业,一边从事体育活动,两不耽误,成了巴西体育界的一大奇迹。</P><P>  1958年阿维兰热当选为巴西体育协会主席,并在这个位置上一直工作到1974年当选国际足联主席。他担任巴西体育协会主席期间,巴西三夺世界杯冠军(1958、1962和1970年),并将雷米特杯永久地留在了巴西。1963年以后,他还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成员,为足球比赛参加奥运会建纲立制。他为人谦和,能因地而宜发表讲话阐述立场,不论和球员在一起还是和国家元首们在一起,他总能找到适当表达自己的办法。</P><P>  1974年,58岁的阿维兰热击败已经80岁的斯坦利·鲁斯爵士当选为国际足联主席,成为国际足联历史上第一个非欧洲籍的主席。作为百万富翁,他上任后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利用他早年积累的商业经验把国际足联当成了一个企业,把足球运动当成了一种产业,努力向世界推销,促进人们的参与。他从来不吸烟不喝酒,各种酒会和集会他总能找到借口早早离开。他宁愿呆在办公室,也不愿在酒会上多呆一分钟。他和家人呆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而是更多地与足球行政官员和技术官员一起研究足球的发展,解决棘手的问题。踏实工作和不尚虚荣是他的行事风格。</P><P>  作为国际足联的主席,阿维兰热对手下的副职知人善任,尤其让秘书长布拉特主抓许多关键的工作,对足联的接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P><P>  阿维兰热自信、雄心勃勃,始终清楚自己在追求什么。早在40多年前,欧洲足联主席访问巴西时只与阿维兰热见过一面后就对他大加赞赏,称在巴西发现了一位头脑清楚、了解足球的能人,最适合担任国际足联的下一任主席。这位欧洲足联主席慧眼识英雄,阿维兰热确实当之无愧。</P><P>  1971年阿维兰热决定参加下一任国际足联主席的竞选。1963年他就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的63届执委会上当选为执委,有管理国际体育组织的经验。从1958年到1973年他担任巴西体育协会的主席。这些经验无疑对他参选有利。</P><P>  3年时间里他积极地游说,宣传自己的足球理念。他把重点放在第三世界国家,因为发达的欧洲是斯坦利·鲁斯的势力范围。到1974年5月他访问了国际足联142个成员国中的84个,行程达8万公里。他的竞选很特别,他所到之处都要庄严地承诺,将增加世界杯赛最后决赛阶段的名额,为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足球提供资金、培训教练、裁判、官员和队医,建设体育设施等。他不希望国际足联只是一个每4年办一届世界杯的机构,而是要推广足球,提高各民族的健康水平。</P><P>  1974年5月22日,欧洲足联内部决定支持斯坦利·鲁斯爵士竞选连任,原因当然是不想让国际足联的大权旁落到其他洲的人手中。国际足联大会投票那天,第一轮阿维兰热就以68∶52胜出,登上了主席的宝座,斯坦利·鲁斯担任了名誉主席。</P><P>  在第一任期的4年里,准确地说1461天时间里,阿维兰热有1095天是在外公干,远离家人。他访问了116个国家。他一上任就对秘书长凯瑟尔说:"我不知道你挣多少钱,但从本月开始你的薪水加倍。"当然他的工作也至少翻了一番。其中最突出的一件工作就是建设国际足联总部大楼。阿维兰热提拔了布拉特担任技术官员。6年后由于和凯瑟尔意见不和,阿维兰热让布拉特负责秘书处。1982年1月,布拉特正式被执委们推举为国际足联的秘书长。从此国际足联的最高层思想上统一,行动上一致。阿维兰热和布拉特唱着"将相合"把国际足联管理得井井有条。阿维兰热经常称布拉特是他的外交部长,有时甚至称是他的总理大臣。</P><P>  阿维兰热积极拓展市场。他与阿迪达斯接洽,与可口可乐公司谈判,他向赞助商许以高额经济回报。商业与足球在他的努力下成功地开始联姻,创造了体育史上的新奇迹。17岁以下、20岁以下青少年足球赛、室内足球赛和女子足球赛先后走上了轨道。为了维护足球这一世界第一体育运动的形象,他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进行了艰苦的谈判,最后双方达成协议,23岁以上的队员不准参加奥运会的足球比赛。这也就是说,奥运会的足球比赛不会具有太多的观赏性,因此也不会威胁世界杯的权威。</P><P>  阿维兰热与电视机构的合作使足球比赛发生了质的变化。足球比赛因电视转播而吸引了无数的球迷,扩大了影响,而电视机构通过转播足球比赛吸引了观众,吸引了大量的广告,创造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当然这部分利益要与国际足联共享。</P><P>  阿维兰热身高马大,体格强健。他不知疲倦地为国际足联奔波。1976年南非足球事件发生后他是第一个到场的国际足联官员。任职的20多年里,他的足迹遍及五大洲。他对足球的发展趋向、技术变化、管理问题等等都了如指掌。他上任后,国际足联秘书处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从10来个人增加到60多人,各负其责,井然有序。他每天都要看国际足联的简报,了解最新动态。</P><P>  在担任国际足联主席的最后几年里,他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但他毕竟是一个久经考验的官员,他成功地度过了危机,并帮助布拉特顺利当选了他的继承人。</P><P>  阿维兰热一生获得过100多种奖励和奖章,但他比较看重的是1989年瑞士足协提议,国际足联执委会一致同意推举他为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的侯选人。在体育界,只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创始人顾拜旦有过这种荣誉。</P><P>
</P>
浪迹...归去..归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帖子
727
精华
1
CNB
109
注册时间
2003-11-8
22#
发表于 2004-9-10 17:09:00 |只看该作者
<b>No.21 〖法国〗 儒勒斯·雷米特
</b><P align=center><b><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book/longbook/1087529517_100footballathlete/U3P112T3D77598F48DT20040618113516.jpg"></b></P><P align=left>  实事求是地说,国际足联最大的成功是每4年举办一次世界杯。提起世界杯我们就不能不想到儒勒斯·雷米特。世界杯赛是雷米特想出的点子,也是他促成的这项赛事,所以本书将他也收录入内。</P><P align=left>  1873年10月14日,儒勒斯·雷米特出生在法国东部,长大之后他到巴黎求学,并获得了法律学位。毕业后雷米特在巴黎的一家股市交易所工作,后来到一家律师事务所当了律师。他喜欢足球运动,足球是他摆脱单调生活的惟一寄托。虽然他从来没踢得特别出色,但足球的组织管理和场上队员相互支持团结一致的特点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工作之余,他迷上了足球,不是因为他要踢球,而是想方设法帮助更多的人踢球。</P><P align=left>  1897年3月,年仅24岁的雷米特和几位与自己持相同观点的好朋友组建了红星俱乐部。这家俱乐部至今还活跃在法国的足坛上。这是雷米特第一次尝到组织足球机构的甜头。俱乐部的成功鼓励他继续向前努力。</P><P align=left>  1904年5月21日国际足联在巴黎成立时,虽然没有大张旗鼓,但雷米特还是注意到了这件不同寻常的事情。他主动投身到法国足球的发展大潮当中。1910年他帮助创建了法国足球联盟,这是法国的第一个足球联盟,并当选为主席。联盟几乎成了雷米特个人的项目,他一天到晚为之奔波。1919年在法国足球联盟的基础上又成立了法国足球协会,即今天法国足协的前身。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没能阻止雷米特的工作,他毫无畏惧地为法国足球活动殚精竭力,尽心尽力。1919年4月7日他当选为法国足球协会的主席。组织法国的足球赛事使他积累了经验,也使他产生了推而广之组织世界足球赛的念头。</P><P align=left>  1920年雷米特临时担任国际足联的主席,在安特卫普举行的奥运会上,雷米特提出了组织世界足球赛的想法。1921年3月1日,雷米特正式当选为国际足联的主席。</P><P align=left>  雷米特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足球的热情说服了不少人,他与有关官员会晤时总要宣传举办世界杯赛的好处。在他执意举办世界杯的鼓动之下,国际足联执委会难以拒绝,1926年组织了专门的委员会,研究举办世界杯赛的可行性。</P><P align=left>  由于国际足联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就奥运会足球比赛一事发生了矛盾,更加促使雷米特下决心单独举办世界杯赛。雷米特认为国际足联可以独立承担国际足球比赛,不需要与国际奥委会合作。国际足联可以另起炉灶,组织新的比赛。</P><P align=left>  1928年在鹿特丹举行的国际足联大会上,与会代表以25∶5的投票表决结果通过了每四年举办一次世界杯比赛的倡议。第二年在巴塞罗那会议上,第一次明确规定将于1930年举办第一届世界杯赛。会上代表们对申请举办的乌拉圭、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和瑞典五国进行了综合评估,最后选择在乌拉圭举办。因为乌拉圭是1924和1928年奥运会足球比赛的冠军,并答应为世界杯专门修建一个足球场。最重要的是乌拉圭承诺支付所有参赛队员的旅费和食宿费,每人每天约75美元,外加50美分的零用钱。在当时的条件下这可是非常慷慨的承诺,具有格外的吸引力。</P><P align=left>  1928年英格兰足协与国际足联发生了严重分歧,傲慢地退出了国际足联。当时适逢经济大萧条,各国对参加乌拉圭比赛的热情不高,在英格兰退出之后,有的国家也想退出,雷米特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他做了很多工作,但最后只有4个欧洲国家派队参加了第一届世界杯赛。</P><P align=left>  1930年6月21日,雷米特在女儿和法国国家队的陪同下兴高采烈地乘船前往乌拉圭。同船前往的还有比利时队和罗马尼亚队。雷米特的行李中装着一个奖杯,这是由法国雕刻家阿贝尔精心制作的。雷米特将亲手把这个奖杯颁给最后获胜的球队。</P><P align=left>  乌拉圭组委会的工作很有成效。雷米特曾担心乌拉圭方面会有纰漏,但在视察了比赛场馆和住宿地之后,他非常满意。当然他不满意的是亚洲、非洲没有队伍参加,欧洲对此热情不高。但不管怎么说,世界杯总算办起来了。</P><P align=left>  第一届世界杯的决赛是在乌拉圭与阿根廷队两支南美劲旅之间展开的,在全场数万名球迷的助威声中,乌拉圭队越战越勇,最后以4∶2战胜对手。当雷米特把奖杯颁给乌拉圭队的队长时,所有在场的人,不论男女老幼都热情地鼓掌,忘情地欢呼。雷米特激动地看到世界杯赛给人们带来了无以伦比的快乐。他自己也开心地笑了,他的梦想实现了,10年的努力没有白费。</P><P align=left>  不过,雷米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1934年第二届世界杯赛在意大利举行。拉美国家为报复欧洲对乌拉圭世界杯赛的冷淡,没有派多少队伍参加。1938年为了表彰雷米特为国际足联所做的贡献,世界杯在法国举行。拉美国家仍然热情不高。同时,希特勒的上台已经让欧洲听到了霍霍磨刀之声。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了。雷米特是一个无私无畏的人。1939年他踏上了美洲之旅,为欧美足协之间的分歧弥合缝隙。</P><P align=left>  他用自己的真诚感动了拉美诸国的足协领导人,维护了国际足联的完整与权威。</P><P align=left>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雷米特于1946年在卢森堡召开国际足联大会。会上决定1950年举办世界杯赛。由于战后百废待兴,只有巴西表示愿意承办,大会满足了巴西的愿望。雷米特积极游说欧洲各国足协派队参加巴西举办的世界杯赛,利用这个机会弥合与拉美的矛盾,并重新调动球迷的热情。</P><P align=left>  在卢森堡举行的这次国际足联大会上,执委们一致同意将世界杯赛的奖杯命名为雷米特杯。这样,雷米特的名字将与世界杯同辉,永载世界足球史册。国际足联还决定,任何一个队如果获得3次以上的世界杯冠军,将永久保留雷米特杯。1970年巴西首先实现了3次夺杯的梦想,永久保留了雷米特杯。</P><P align=left>  雷米特担任国际足联主席一职长达33年,1954年在波恩举行的国际足联大会上,他退居二线。他最后一次参加国际足联的正式活动是81岁高龄时在洛桑举办的世界杯开幕式上宣布开幕。</P><P align=left>  1954年6月21日,雷米特被国际足联选为名誉主席。但是他坚决拒绝把他定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的建议。</P><P align=left>  雷米特上任时国际足联有21个成员国,到他退休时国际足联已经发展到85个成员国。虽然在后来的岁月中国际足联的发展更快,但无疑雷米特的贡献更大,因为是他栽树后人乘凉,没有他们老一代先驱者打的基础,国际足联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P>
浪迹...归去..归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帖子
727
精华
1
CNB
109
注册时间
2003-11-8
23#
发表于 2004-9-10 17:12:00 |只看该作者
<b>No.22 〖意大利〗 保罗·罗西
</b><P align=center><b><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book/longbook/1087529517_100footballathlete/U3P112T3D77599F48DT20040618113516.jpg"></b></P><P align=left>
  意大利著名球星保罗·罗西有"金童子"之称,是意大利足球史上最优秀的中锋之一。</P><P align=left>  1956年9月23日,保罗·罗西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普拉托镇。10岁那年,父亲把他送进"普拉特塞"足球俱乐部。4年后他成了当地最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名声远播。尤文图斯俱乐部专门派人来面试,带走了这位天才少年。</P><P align=left>  在尤文图斯队里,罗西与大牌球星们朝夕相处,受益良多。但是他发现俱乐部并不很信任他。果然,他1976年被尤文图斯队以半价转让给维琴察的全国乙级队--拉内罗西队。这个队的教练法布里欣赏他的球技,更信任他的为人。</P><P align=left>  法布里让罗西出任中锋。罗西如鱼得水,球艺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受到了更多行家的好评。拉内罗西队也因此得福,成绩直线上升,当年即晋升为甲级队。第二年罗西当选为意大利21岁以下青年组的最佳中锋,拉内罗西队也一跃而成为全国甲级联赛的亚军。就在这个时候,著名教练贝阿尔佐特亲自考察了罗西的球技,并将他召入国家队。</P><P align=left>  1978年第十一届世界杯时罗西跟随意大利国家队出征,他不负众望,在关键的时刻攻下法国队大门,使意大利晋身四强。就在这届世界杯赛上他得到了"金童子"的绰号。</P><P align=left>  此次杯赛后罗西转会到意大利甲级队佩鲁贾队。正在罗西春风得意的时候,意大利足坛揭露出了足球舞弊丑闻,罗西也被牵涉进去。</P><P align=left>  1979年12月30日,佩鲁贾队与阿维利诺队比赛。罗西一如既往地在场上兢兢业业地踢球,并攻入两球。论实力,佩鲁贾队在阿维利诺队之上,又是主场作战,理应取胜,但比赛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地成了2∶2。</P><P align=left>  当时有人暗中操纵比赛结果,企图在足球彩票上牟取暴利。罗西对此根本就不知情,他多次声明自己的清白,但最后还是被意大利足协以"知情不报"的罪名判罚禁赛两年。他在不明就里的人眼里成了一个"骗子"。这一事件有38人被指控,10多人被捕,100多人被调查。</P><P align=left>  让一个正在上升的年轻球员禁赛两年无异于判他死刑,扼杀其足球才华,但罗西没有气绥,没有气急败坏地宣布退役,他仍然在练球。贝阿尔佐特得知消息后找到罗西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罗西也有口难辩。罗西停赛,无论对他个人还是对国家队都是严重的损失,贝阿尔佐特有切肤之痛。</P><P align=left>  1982年4月27日,罗西的处罚期满。第二天,富有传奇色彩的意大利著名教练贝阿尔佐特就急召罗西参加国家队,出战第十二届世界杯。</P><P align=left>  在西班牙参加杯赛期间,罗西经历了人世间的所有冷暖。在分组赛中,仅经过3场热身赛的罗西表现一般,没有当年勇猛无敌的劲头,连一个球都没进。意大利的媒体按捺不住,指名道姓地批评贝阿尔佐特用人不当,罗西已经雄风不再。有的媒体甚至呼吁把罗西送回家,不要再留在场上丢人显眼。在背运的时候,贝阿尔佐特坚信自己没有用错人,他专门找罗西促膝谈心,鼓励他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第二阶段比赛时罗西一改前几天的颓废,攻守俱佳。在对巴西队的比赛中他一人独进3球;对波兰,他连下两城;决赛时他又攻破了西德队著名门将舒马赫把守的大门。这届杯赛上,罗西一人攻进6球,为意大利队夺得世界杯立下了汗马功劳。</P><P align=left>  1982年7月5日是罗西一生中最辉煌的一天。在对巴西队的比赛中他奉献了美妙无比的球技。开场5分钟时,罗西接队友传球,快速突破,首先破门得分,极大地鼓舞了全队士气。第25分钟,罗西再下一城。下半时易地再战,到68分钟时双方踢成2∶2平,场上的气氛空前紧张。到74分钟时,罗西再显神威,又攻入决定胜利的第三粒入球,将巴西淘汰出局。</P><P align=left>  这场比赛,罗西的表现可圈可点,他的门前抢点堪称一绝,一个停赛两年的球员能保持如此高水准的球艺令人不可思议。</P><P align=left>  在战胜波兰队后,意大利队于1982年7月11日在决赛中出战西德队,并夺得冠军。</P><P align=left>  西班牙大赛,罗西当选为第十二届世界杯赛的最佳射手和最佳球员,包揽"金球奖"和"金鞋奖"。一时间罗西成了意大利足球的象征和骄傲,他成了"意大利的球星"。</P><P align=left>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罗西经历了人生的低潮,也目睹了胜利后的大喜。他知道作为一名球员,胜利可以与人共享,但痛苦的时候只能独吞。</P><P align=left>  这届杯赛后,罗西的思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983年,他的球技开始走下坡路。无论在尤文图斯还是在国家队,他都没了进取的热情,作用日渐减弱。无奈之下,贝阿尔佐特只能将其召入国家队,但不让他上场踢球,也不让他坐替补席,而是请他到观众席上看球。这种安排体现了老教练的一番苦心,他既不能得罪反对启用罗西的人,也不愿意冷落曾为意大利夺冠起过决定性作用的功臣。</P><P align=left>  罗西一生最感激的是贝阿尔佐特教练,他多次说:"我的教练贝阿尔佐特总像父亲一样鼓励我、信任我,传授给我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善于发挥我的优点和特长,如果没有这位善良而又严肃的教练,就不会有我罗西的今天。"而贝阿尔佐特教练则说:"罗西基本功扎实,技术全面,脚底下运球干净利落,头脑清楚,跑位准确,善于抢点攻门,是一名出类拔萃的前锋。但他如果离开集体,离开全队的密切配合就不可能有出色的表现。"</P><P align=left>  罗西的足球生涯可昭示后人的很多,球员与教练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是不可缺少的,球员之间的相互支持与理解是不可缺少的。
</P>
浪迹...归去..归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帖子
727
精华
1
CNB
109
注册时间
2003-11-8
24#
发表于 2004-9-10 17:13:00 |只看该作者
<b>No.23 〖乌拉圭〗胡安·阿尔贝托·希亚芬诺
</b><P align=center><b><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book/longbook/1087529517_100footballathlete/U3P112T3D77600F48DT20040618113516.jpg"></b></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希亚芬诺是一个又矮又瘦的人,只从外表看,谁也想不到他后来成了一个中场大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的踢法变得更加粗犷,人们原以为他适应不了这种长传冲吊的打法,可他以自己的盘球、优雅的控球和精妙绝伦的射门征服了对手,征服了球迷。

  希亚芬诺一生得过很多荣誉,最突出的是他帮助乌拉圭夺得了1950年的世界杯冠军。他继承了乌拉圭人细腻多变的球技,在场上善于抓住一切机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进攻发起者。</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1925年7月28日,希亚芬诺生于乌拉圭。1943年,17岁的希亚芬诺加入了著名的佩纳洛尔青年队。一年后他在队里踢起了左内侧的位置。1945年他被选入国家队,征战美洲杯,并参加了世界杯赛。1950年乌拉圭队在世界杯比赛中一路无恙,进入决赛。在对巴西的决赛中希亚芬诺率先打入第一球,后来队友再下一城,他们最终以2∶1战胜了巴西队,登上了冠军宝座。</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20岁那年,希亚芬诺参加了美洲杯赛,打进19个球,帮助乌拉圭夺得了美洲杯。当然这只是他辉煌足球生涯的开始。</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在1954年的世界杯赛上,他改踢左翼,在对匈牙利的半决赛中,希亚芬诺和队友们顽强拼搏,与当时最强大的匈牙利队展开了对攻。90分钟的比赛踢成平局后双方进入加时赛,由于希亚芬诺突然受伤,乌拉圭队实力受到了影响,匈牙利队才以4∶2拿下了这场比赛。</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希亚芬诺在世界杯和美洲杯赛场上的出色表现引起了意大利AC米兰青年队教练埃托·普里切里的注意。1954年夏季他转会AC米兰队,很快就用他无与伦比的盘球技术和大师级的进攻技巧赢得了米兰球迷的心。希亚芬诺与老马尔蒂尼和尼尔斯组成了3人搭档,令当时亚平宁的任何一支球队望而却步。</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第一个赛季,希亚芬诺参加了56场比赛,打入31个球,作为一名中场队员能有这样的进球比例令人难以置信,他成了队里的中坚力量。第二年他和队友一起参加了最初期的欧洲(拉丁)杯并夺得冠军。1957年是希亚芬诺辉煌的一年,也是他开始走下坡路的一年。在欧洲冠军杯的比赛中,他帮助俱乐部打入决赛,在迎战皇家马德里队的决赛中他单枪匹马打入一球,展示了自己攻关破堡的单兵作战能力。</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我的风格是用最简单的脚法触球,控球和传球尽可能简单。"他曾对队友和教练说。队友们都很崇拜他,认为他是一名杰出的中场天才。他在比赛场上是无私的,他有一流的射门技术,一流的控球技术,防守他的后卫是球场上最不幸的人,根本无法与他拼抢,防不胜防,在他的面前出尽洋相。即使这样,当希亚芬诺控球时,不论哪个队友处于最有利的位置,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把球传过去。集体的荣誉是至高无上的。</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希亚芬诺在米兰队踢了6个赛季,参加了149场比赛,攻入48个球。他帮助AC米兰队夺过三次联赛冠军和一次欧洲杯,创造了AC米兰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1960年,希亚芬诺离开AC米兰队,加盟了罗马俱乐部。但他没有仓促地离开,在看到詹尼·里韦拉能够担当AC米兰组织和进攻的重任后,他才转会,脱下了红黑条相间的米兰队服。后来,里韦拉成了AC米兰俱乐部历史上进球最多的球星,与荷兰的范·巴斯腾不分伯仲。</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由于年龄的原因,希亚芬诺在罗马队改踢防守位置。他在两个赛季里参加了39场比赛,打入3个球。两个赛季过后,他宣布挂靴。退役后,他和妻子生活在乌拉圭首都蒙特维的亚,在这里过起了悠哉游哉的生活。</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他对足球的热情没有减弱。应乌拉圭足协的邀请,他担任了国家队的主教练,培养了一大批球员。</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希亚芬诺还代表意大利参加过4场国际比赛,他对在意大利踢球的8年时光非常留恋。几十年来,有无数的外国球星参加意大利甲级联赛。在意大利评选的世纪最佳外援当中,马拉多纳排名第一,希亚芬诺紧随其后,名列第二。虽然把两个时代的球星分个高低有些滑稽,但也反映了希亚芬诺在意大利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毕竟马拉多纳是第二个"球王"。</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今天人们提起希亚芬诺,很少再称他"皮皮"了,经过了几十年的历史沉淀,更多的人称他是"魔术大师"、中场大师</FONT></P>
浪迹...归去..归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帖子
727
精华
1
CNB
109
注册时间
2003-11-8
25#
发表于 2004-9-10 17:14:00 |只看该作者
<b>No.24 〖意大利〗 乔塞佩·梅阿查
</b><P align=center><b><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book/longbook/1087529517_100footballathlete/U3P112T3D77601F48DT20040618113516.jpg"></b></P><P align=left>
  在贝利和斯蒂法诺之前,叱咤世界足坛的是意大利名将乔塞佩·梅阿查。他是挑射破门技术的首创者。</P><P align=left>  梅阿查一生夺得无数荣誉,是意大利足球史上夺得奖杯最多的球星,包括两届欧洲国际杯冠军、两届世界杯冠军。

  梅阿查1910年8月23日生于意大利北方的工业城市米兰。他从小喜爱足球,每天放学后他都先帮助父母干活,然后约小朋友一起踢足球。有一天,正当他们在踢球自娱自乐的时候,两位国际米兰队的主力队员贝尔纳弟兄弟俩路过,他们被梅阿查的漂亮运球和个人技术迷住了,当即决定把他带到国际米兰队。梅阿查就这样告别了艰苦的做工生活,进了国际米兰俱乐部少年队,开始了崭新的足球生涯。</P><P align=left>  在训练场上,梅阿查做得最认真,他一丝不苟地按教练的要求做好每一个技术动作。课余教练经常发现他一个人在加班苦练,职业队员们都很佩服这位少年球员的毅力。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教练的严格训练,梅阿查进步奇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球员。</P><P align=left>  1927年11月27日,梅阿查首次参加意大利甲级联赛就一人攻入两球,一举成名,从此他成了国际米兰前锋线上的主力,以其飞快的速度和漂亮的过人技术突破防守射门得分。1929年4月21日,国际米兰队与尤文图斯交锋。在这场比赛中,梅阿查第一次使用了自己练就的"秘密武器"挑射破门,为本队取胜奠定了基础。今天的球迷可能对挑射打门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了,但在20世纪30年代能用挑射破门的只有梅阿查一人。他开风气之先。</P><P align=left>  梅阿查的高超技术引起了意大利国家队教练波佐的注意,他仔细观察了梅阿查的比赛,高兴地将他召入国家队,担任主力中锋,在最要害的位置负责破门得分。梅阿查参加国家队后,进一步提高了挑射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1934年的世界杯赛上,梅阿查用挑射技术多次为意大利得分。</P><P align=left>  1930年是梅阿查足球事业最红火的一年。这一年他连续夺得了3个第一,令人肃然起敬。在甲级联赛中,他为国际米兰队赢得本赛季冠军,一人独进31个球,荣获最佳射手称号。在欧洲国际杯赛中,意大利队客场5∶0大胜匈牙利队,梅阿查包揽了3粒入球。当时的米兰《体育报》评价梅阿查是"意大利队的灵魂,他头脑冷静,基本功扎实,动作简练实用,爆发力强,脚法细腻,射门准确。他在场上像一只狡猾的狐狸,有时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等待时机,一旦得球后他能突然起动,像一匹奔驰的骏马,带球冲入对方禁区射门"。他的起动速度之快令人难于置信,人们送了他"飞车"的雅号。</P><P align=left>  在梅阿查准备夺取第三个世界杯冠军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一切都变了,战争打破了他的梦想,无情地搅乱了世界的秩序。战争结束后,梅阿查1947年6月29日最后告别了绿茵场,结束了足球生涯。</P><P align=left>  在20年的足球生涯当中,梅阿查先后效力过国际米兰队、AC米兰队、尤文图斯队、瓦莱塞队和亚特兰大队;踢过中锋、前卫和后卫的位置;参加过363场甲级联赛,进球272个。他一共代表国家队出场53次,进球33个。除此之外,他本人3次荣获最佳射手的称号。</P><P align=left>  在视足球如生命的米兰市,梅阿查一直是人们的骄傲。米兰市政府把圣西罗体育场改为梅阿查体育场是对他的最好纪念。</P><P align=left>  1979年8月21日,乔塞佩·梅阿查病逝。
</P>
浪迹...归去..归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帖子
727
精华
1
CNB
109
注册时间
2003-11-8
26#
发表于 2004-9-10 17:15:00 |只看该作者
<b>No.25 〖英格兰〗 乔治·班克斯
</b><P align=center><b><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book/longbook/1087529517_100footballathlete/U3P112T3D77602F48DT20040618113516.jpg"></b></P><P align=left>
  在现代足球的鼻祖英格兰,乔治·班克斯是家喻户晓的足球明星,他司职守门员,与雅辛和佐夫齐名,所不同的是他的起步非常艰难。他在约克郡队出场两次就被对方进了15个球,被迫离开了球队。后来的成功当然是苦练的结果。</P><P align=left>  乔治·班克斯1937年12月30日生于英格兰的谢菲尔德。他从小喜欢踢球,尤其喜欢守门,站在门前用手接住小伙伴射过来的球使他很有成就感。</P><P align=left>  有一次他去米尔斯堡看业余球队踢球,由于球队的守门员在开赛时没到场,米尔斯堡队的领队请他客串一下帮忙守门。如果不是这次机会,1966年英国世界杯的结果可能会大不相同。那位守门员的缺席为班克斯的出山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P><P align=left>  1955年班克斯被切斯特菲尔德队的教练发现,请他加入了球队,但不是请他当职业球员,而是利用业余时间到球队训练和比赛。第二年,切斯特菲尔德青年队进入了足协青年杯决赛,迎战博比·查尔顿领衔的曼切斯特联队。在老特拉福德球场3.2万名球迷的助威声中,班克斯高击低挡,最后以4∶3战胜对手。</P><P align=left>  1963年4月班克斯第一次代表国家队出场,比赛地点是温布利大球场,对手是苏格兰队。苏格兰队一点也没给班克斯留情面,吉姆·巴克斯特一人包揽了两粒入球,战胜了英格兰队。刚刚执教国家队的拉姆齐没有怪罪班克斯,几周后迎战南美劲旅巴西队时再次让他上场。比赛中,班克斯发挥神勇,但还是被对方逼成了1∶1。他受到了教练与老板的严厉批评。班克斯觉得很冤,因为巴西队是在30米外罚任意球破门得分的,球开出后直奔班克斯的左边,他鱼跃救球,结果这个球又像被人遥控的一样转了个弯奔向他的右边,已经失去重心的班克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足球入网。他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一个入球,世界上没有一个守门员能守住那个球。</P><P align=left>  事不过三。班克斯代表国家队第三次出场迎战势力不俗的捷克队,以4∶2取胜。从此,班克斯把守的大门不容易攻破了。他代表国家队出场73次,只失9球,包括前4场丢掉的5个球。</P><P align=left>  1966年的世界杯在英格兰本土举行。在查尔顿、贝斯特等人的强大攻势面前,对手疲于防守,偶尔有几次进球机会也被班克斯瓦解,英格兰队一球未失进入了半决赛。在对葡萄牙的半决赛中,班克斯失掉了一个球,这个球是尤西比奥罚点球攻入的。事后,班克斯非常懊悔。他在自传中写道:"如果要我从为英格兰踢的73场球中选择一场经典之作的话,我选这场与葡萄牙的比赛。在我的脑海中这场球赛永远挥之不去。"虽然英格兰队靠着查尔顿的两粒入球进入决赛,但班克斯对这个点球耿耿于怀:"在那个阶段,每粒入球都像插在我肋间的刀子。"</P><P align=left>  在对西德队的决赛中,班克斯表现沉稳,几次化险为夷,扑住了西德队必进之球,但他没有料到西德队会在90分钟的比赛快结束时将比分扳成2∶2平。在加时赛中,英格兰队的赫斯特靠着裁判的帮助赢得了"第三球",后来赫斯特再发神威,攻入第四球,英格兰捧走了雷米特杯。</P><P align=left>  1970年的墨西哥世界杯赛上英格兰队与巴西队交锋。赛前人们将这场比赛称为贝利与摩尔的较量,但赛后人们改称为贝利与班克斯的争斗。</P><P align=left>  开赛前,拉姆齐主教练把班克斯叫到一边,告诉他说白金汉宫想授予他英格兰帝国勋章,希望他在这场对巴西队的比赛中能出色发挥。班克斯不负众望,上演了足球史上最精彩的扑救。比赛当中,巴西队的一名边锋将球高高挑起,传到班克斯的远门柱。贝利飞身杀到,高高跃起猛甩狮子头,球路极刁,直奔网窝。贝利信心十足地大叫:"进了"。说时迟那时快,班克斯鱼跃扑向右边,就在足球要越过球门线的一刹那,他伸出双手,将球挡在了门外,球飞出横梁。</P><P align=left>  贝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后来,贝利承认这是他一生中见到的最漂亮的一个救球动作。从体育记者们拍的照片上看,班克斯当时的鱼跃动作十分漂亮,全身舒展与地面呈平行状态,双手像雄鹰的利爪伸向足球,稳稳地将其挡了出去。这张照片成了国际足联的无价之宝,在各种宣传册上都能见到。它代表了足球的智慧与勇敢、美丽与技巧。</P><P align=left>  比赛结束时,鲍比·摩尔与贝利互换球衣,相互拥抱,而班克斯悄悄地回到了更衣室,还在回味着那个救球。</P><P align=left>  英格兰队以1∶0战胜捷克队后进入1/4决赛,迎战西德队。由于赛前的头一天晚上班克斯呕吐恶心,教练拉姆齐只好让彼特·波内蒂出场。在2∶0领先后,教练换下了查尔顿,想让他休息保持体力,备战半决赛。没想到西德队顽强地组织起了进攻,将比分扳平,最后战胜英格兰队。人们开始指责班克斯,有人甚至说他受贿。班克斯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P><P align=left>  1972年班克斯帮助斯托克俱乐部赢得了历史上的第一个联赛冠军,同年他被选为英格兰最佳球员。但不幸的事情发生了。5个月后的一天,一场车祸结束了班克斯的足球生涯。</P><P align=left>  班克斯共参加过510场联赛,其中为斯托克俱乐部踢了194场。在斯托克俱乐部踢球期间,他代表国家队出场36次,比在莱切斯特队时少一场。</P><P align=left>  班克斯对现在的足球比赛颇有微辞。他踢球的时候,谁都不愿意丢球,但丢球之后全队会想方设法把比分追回来。现在的风气变了,上场之前先看出场费多少,赢球要看给多少奖金,足球围着金钱转。</P><P align=left>  班克斯知道他踢球的时代,足球是一项运动,而现在足球已经变成了一项商业气息很浓的体育项目。</P>
浪迹...归去..归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帖子
727
精华
1
CNB
109
注册时间
2003-11-8
27#
发表于 2004-9-10 17:16:00 |只看该作者
<b>No.26 〖法国〗 罗伯特·格林
</b><P align=center><FONT color=#ff0000><b><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book/longbook/1087529517_100footballathlete/U3P112T3D77603F48DT20040618113516.jpg"></b></FONT></P><P align=left>
  罗伯特·格林是最早载入世界足球史册的人之一,因为是在他的倡议下成立了国际足联,并担任了第一任主席。足球能在全球有序地发展和普及,与他创立的国际足联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没有他的开创性工作,国际足联就不会发展到现在这种地步。</P><P align=left>  格林是一个饱学之士,他受过良好的教育,学过经济学,通过了律师考试,当过执业律师,还当过工程师。他兴趣广泛,能歌善舞。这为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妥善处理各种矛盾打下了基础,为创建国际足联提供了条件。</P><P align=left>  格林有丰富的媒体工作经验,作过《马丁》报的编辑,是《仪器》报的记者和通讯员。当过《法国航空》的主编。他深谙媒体的推广和宣传作用。他酷爱足球,是法国足协前身机构法国足球联盟的秘书长。</P><P align=left>  在媒体工作的经验使他对足球产生了兴趣,他梦想着把足球推广成为一种全球人都喜欢的体育事业。1903年,格林决心创立一个国际性的足球联合会。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几位要好的朋友,也告诉了一些欧洲国家的同行。他得到了一些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其中最热心支持他这一想法的是法国同胞安德雷·埃斯皮尔,比利时人路易斯·穆林豪斯和荷兰人卡尔·安顿·威廉·赫希曼。赫希曼后来在国际足联里担任了秘书长。在通信并不发达的时代,格林勤奋工作,经常一人处理大量的来往信件,为国际足联的成立呕心沥血。</P><P align=left>  由于英格兰是现代足球的鼻祖,在国际足联成立之前已经形成了英格兰特色的足球联赛,并早就组建了英格兰足协,格林虚心地向英格兰人请教有关组织与管理方面的事宜。他非常敬佩英格兰人在足球方面的管理与协调能力,认为只有英格兰人才配担任国际足联的主席,领导国际足联的发展。为此他积极与英格兰足协联系,甚至漂洋过海登门拜访英格兰足协秘书长华尔先生。但事与愿违,他意外地发现这位英格兰足协秘书长对欧洲大陆足球发展一无所知,对足球在许多国家引起的重视并不了解。英格兰人高高在上,根本不把其他国家的足球事业放在眼里。</P><P align=left>  1904年5月21日,国际足联在巴黎成立,当时只有8个成员国。法国、比利时、丹麦、荷兰要求参加,西班牙的一个俱乐部要求参加,瑞典、瑞士和德国打电报要求加入。会上,会议议程很简单。罗伯特·格林当选为第一任主席。今天国际足联的成员国已近200个,格林是这个世界性足球管理机构历史上最年轻的主席,当时才28岁。</P><P align=left>  在成立大会上,格林与他的同行们定下了国际足联的章程,确定了国际足联的目标与义务。规定成员国之间相互承认,不许与非成员国的国家球队举行比赛,严禁球员在一年内代表不同的国家参加比赛等等。最重要的是它规定只有国际足联才有资格举办世界性的锦标赛。这样它就与国际奥林匹克委会有了明确的分工,有了清楚的定位。</P><P align=left>  初创时,国际足联还只是一个停留在文字上的组织,所有的具体事宜均未落实,既没有办公地点,没有经费,也没有自己的场所,甚至连一个名字都没有。格林不理解的是英格兰人为什么要错过这样一个创造历史的千载良机。他们本可以发挥领导作用将这个国际性的组织运转起来,真正地发挥现代足球鼻祖的应有作用。</P><P align=left>  格林喜欢耳听八方,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之后再拿主意。他是一个泛民族主义者,胸怀宽广,能与各民族各种族的人友好相处,这使得他在国际足联初创时期能够顺利地开展工作。成立之初,国际足联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有很好的质地和基础,但需要技艺高超的匠人打造。格林就是那种独具匠心的人。</P><P align=left>  1905年在第二届国际足联大会上,英格兰和威尔士、苏格兰以及北爱尔兰一同加入了国际足联,同时加入的还有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和匈牙利。本次大会决定1906年举行联赛,有人还捐助了一个奖杯,但由于种种原因,比赛被无限期推迟。</P><P align=left>  英格兰在国际足联的历史上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国家。它1920年退出了国际足联,1924~1928年英格兰再次成为国际足联的成员国,但只是在1948年以后英格兰才正式成为国际足联的永久性成员国。它的出尔反尔在国际足联历史上是一个笑话。</P><P align=left>  1906年国际足联与法国足协发生了矛盾,格林只好辞职,将国际足联的发展大权暂时交给了副主席、瑞士人施奈德。</P><P align=left>  1906年国际足联在德国的波恩举行大会,格林没有出席。会上英格兰足协的主席伍尔夫尔当选为国际足联的主席,他在1918年去世前一直没有离开这个位置。</P><P align=left>  1894年顾拜旦创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时才31岁。10年后他的同胞格林创建了国际足联。这到底是由于法国人的浪漫还是法国人的远见,谁也说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说的是法国人喜欢体育,热爱生活。</P>
浪迹...归去..归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帖子
727
精华
1
CNB
109
注册时间
2003-11-8
28#
发表于 2004-9-10 17:17:00 |只看该作者
<b>No.27 〖西班牙〗 路易斯·苏亚雷斯
</b><P align=center><b><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book/longbook/1087529517_100footballathlete/U3P112T3D77604F48DT20040618113516.jpg"></b></P><P align=left>
  1935年路易斯·苏亚雷斯出生于西班牙西北部加里西亚地区的拉科鲁尼亚市。他从小就受父亲的影响,喜欢踢足球。10岁时加入圣·托马斯队,13岁加盟赫库尔斯队,14岁加盟佩斯沃朗西亚FC队。他在家乡的这3支球队打牢了自己的足球基础,18岁正式进入西甲拉科鲁尼亚队,开始职业球员的生涯。一次在与巴塞罗那队的比赛中,他的球技被对方看好,1954年签约了西班牙劲旅巴塞罗那队。  </P><P align=left>  苏亚雷斯身材清瘦,中等个子,但身体移动速度奇快。只要球到了他的脚下,他立即会变成一个活力四射的选手。他在巴塞罗那的训练异常艰苦,不仅球技进步明显,心理素质也逐渐提高。他的控球出神入化,如入无人之境,几位防守队员围追堵截都奈何他不得。他年纪轻轻就担任了巴塞罗那队的队长,在巴塞罗那踢球7年,出场216次,入球112个。</P><P align=left>  1960年苏亚雷斯率队参加欧洲冠军杯赛,在1/4决赛中与令人惊畏的英格兰沃尔夫汉普顿队对阵。开赛后不久,巴塞罗那队一名队员负伤下场,由于当时规定不准换人,巴塞罗那队以10人与对方的11人周旋。苏亚雷斯一方面利用自己的速度和盘带吸引对方防守队员,屡屡给对手制造麻烦;另一方面又穿针引线,调动全队参与攻防。他们敢打敢拼,最后以4∶0战胜对手,开创了以小胜多的战例。这场比赛被载入足球史册。同年苏亚雷斯超过普斯卡什、斯蒂法诺和雅辛等名家当选为欧洲足球先生。</P><P align=left>  苏亚雷斯为中场队员赢得了承认和尊敬。他说:"从战术上讲,10号球员的作用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欧洲,以前是10号球员组织整场比赛,可以说,他是全队的灵魂。而现在呢,这一重任通常由几名队员共同承担。"</P><P align=left>  1960年是苏亚雷斯在巴塞罗那作用最突出的一年。各大牌俱乐部纷纷向他伸出橄榄枝,邀他加入。苏亚雷斯在巴塞罗那的主教练埃雷拉应邀到国际米兰执教后计划按自己的理论重新打造国际米兰队,但他缺少一位能担当重任的中场大将,便多次与苏亚雷斯和俱乐部联系,邀他到亚平宁踢球。1961年6月1日,他转会到意大利的国际米兰队,转会费高达2.5亿里拉。</P><P align=left>  在国际米兰,苏亚雷斯有了用武之地。他在这支打法凶狠的球队里担纲中场指挥的角色,协调和组织全队的攻防。为了便于沟通,他还苦学意大利语。在场上他要不断地提示队友传球或进攻,他很少和队友发脾气,即使队友犯了错误,他也会宽容地拍一拍队友,然后一起投入到比赛当中。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足坛是一个球星辈出的时代,但苏亚雷斯以他的球技和为人独树一帜。有人称他是第二位斯蒂法诺。</P><P align=left>  苏亚雷斯在为国家队披挂上阵时也创造了不凡的成绩。1962年和1966年他和队友两次杀入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比赛。1964年6月苏亚雷斯随国家队出战欧洲锦标赛,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以2∶1战胜苏联队夺得欧洲锦标赛冠军。这是他为祖国赢得的最好成绩之一。</P><P align=left>  1970年4月苏亚雷斯转会到桑普多利亚俱乐部,在这里踢了3年球。但终其一生,苏亚雷斯最风光的年代是在国际米兰队,他共代表国际米兰在意甲出场257次,进球42个;在欧洲冠军杯赛出场50场,入球9个;意大利杯赛出场22场,入球4个。他被称为国际米兰俱乐部历史上最优秀的外籍球员之一。</P><P align=left>  苏亚雷斯1973年挂靴,先后担任过热那亚青年队、国际米兰队、卡利亚里队、西班牙拉科鲁尼亚队、西班牙国奥队和国家队教练,一直活跃在足坛上。</P>
浪迹...归去..归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帖子
727
精华
1
CNB
109
注册时间
2003-11-8
29#
发表于 2004-9-10 17:18:00 |只看该作者
<b>No.28 〖奥地利〗 马特西亚斯·辛德勒</b>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book/longbook/1087529517_100footballathlete/U3P112T3D77605F48DT20040618113516.jpg"></P><P align=left></P><P align=left>  奥地利历史上最伟大的足球运动员,马特西亚斯·辛德勒1903年生于奥地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是一个砌砖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丧生。他的童年极其艰苦,父亲死后,他和母亲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常常食不果腹。因为没有别的娱乐,只要一有空闲他就踢球,小小年纪就练了盘带过人的绝技,能在乱军丛中轻松地取敌方上将首级。

  辛德勒的全部足球生涯几乎都献给了奥地利的足球俱乐部。他1923年签约一个业余球队,该队后来更名为FK奥地利队。1926年他第一次代表国家队迎战捷克斯洛伐克队,比赛中他打入一球,并以令人眼花缭乱的运球技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P><P align=left>  辛德勒并不是一个进球机器型的球员,他有时能在一场比赛中进几个球,但有的时候他却一心为球队,全心全意地为队友作球。他通过自己的盘带吸引对方的后卫,然后突然将球传给跑位有利的队友,助其攻门得分。他从不在场上表现自我,不管哪个队友处于有利位置他都会无私地将球传过去。有时候对方的后卫实在不愿防守他,因为他脚下的活儿太细,没法抢断,再加上他特别狡猾,根本没法预先判断他的下一个动作是传球还是突破攻门。</P><P align=left>  在1934年的世界杯赛上,辛德勒和队友们在最后的决赛中败在了意大利的脚下,没能夺冠,爆出了大冷门。在此之前的3年中,奥地利国家队在胡戈·迈斯尔和吉米·霍根的指导下,于1931年创建于音乐之城维也纳,成立当年就以5∶0大胜苏格兰队,一鸣惊人。在接下来的26场国际比赛中只输过两场,可谓所向无敌,在欧洲足坛上一枝独秀。当时拉美赛场上乌拉圭傲视群雄,而在欧洲足球赛场上辛德勒领衔的奥地利队东征西战,几乎战无不胜。</P><P align=left>  1934年的世界杯是奥地利国家队的转折点。打入半决赛后,他们没能继续前进,而是意外地以0∶1败给意大利队。赛前意大利队认真分析了奥地利队的情况,他们认为辛德勒是奥地利队的核心,是盘活全队的根本,只有集中精力防守辛德勒,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结果意大利人成功了,辛德勒率领的奥地利队以一球之差被挡在决赛之外。在争夺第三名的比赛中,奥地利队士气低落,没有进取欲望,最终没能进入前三名。辉煌一时的奥地利队开始走下坡路。</P><P align=left>  辛德勒参加的最后一次正式国际比赛是1937年奥地利与瑞士的比赛,他攻入了一球,是他代表国家队出场43次中进的第27个球。从此他再也没出现在国际赛场上。</P><P align=left>  1938年,希特勒的纳粹政权强行与奥地利"合并",辛德勒因为自己的犹太人身份再也没有开心过。更可气的是,为了庆祝1938年的德奥"重新合并",希特勒的追随者组织了在"德意志奥地利"和第三帝国之间的一场足球比赛。</P><P align=left>  4月3日这场政治气息很浓的足球比赛如期开赛,但出乎组织者的预料,到场观看的6万名球迷把这场比赛变成了一个反普鲁士反日尔曼的示威。辛德勒被指定参加比赛,并奉命不许让德国人输掉。拥有迷人绝技的辛德勒上场后,在观众的助威声中上演了自己的盘球艺术。最后奥地利队以3∶0完胜德意志队,令在场的观众群情激昂。在战场上奥地利不敌德意志,在足球场上奥地利不怵德意志。</P><P align=left>  1938年,辛德勒走过了自己足球事业的顶峰时期,他没参加国家队出战世界杯。一方面是他个人的技术在退步,另一方面他的犹太人身份是公开的秘密,他的反纳粹倾向人所共知,谁也不想在国破家亡的时候再添新的麻烦。</P><P align=left>  辛德勒是一个热血男儿。当奥地利足协的犹太主席被革职而把位置让给一个"雅利安"血统的合适人选时,辛德勒公开地表示反对,惹怒了当局。</P><P align=left>  辛德勒对合并后的新秩序无法容忍。1939年1月,辛德勒在自己的公寓里打开了煤气,和他40岁的天主教情妇静静地离开了人间。辛德勒在传奇的短暂一生中与这个比他大几岁的女人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并一起走向了冥冥世界。关于他的死,还有许多说法。有的说他是自杀的,有的说是他杀,还有的人说他已经逃离奥地利。但不管怎么说,他已经从足坛消失了,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同一时期失踪的奥地利犹太人不计其数。</P><P align=left>  奥地利人深爱着这位足球天才,在他的葬礼当天,自愿参加的人有两万之多,超过了著名政治家的葬礼。
</P>
浪迹...归去..归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帖子
727
精华
1
CNB
109
注册时间
2003-11-8
30#
发表于 2004-9-10 17:19:00 |只看该作者
<b>No.29 〖德国〗 格特·穆勒
</b><P align=center><b><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book/longbook/1087529517_100footballathlete/U3P112T3D77606F48DT20040618113516.jpg"></b></P><P align=left><b></b></P><P align=left>  德国足球史上至少出产过两架"轰炸机",第一个是格特·穆勒,第二个是尤尔根克林斯曼。</P><P align=left>  格特·穆勒1945年11月3日出生于慕尼黑北部诺西根的一个穷人家庭里。他小时候的乐趣是和小伙伴们在街道上踢足球。

  稍大一点后,穆勒决定到足球俱乐部谋职,靠踢球赚钱赡养母亲。他到了当地的诺丁根俱乐部去毛遂自荐,结果他脚下的功夫和抢点攻门的意识让俱乐部教练们喜出望外。他留在了俱乐部。</P><P align=left>  在诺丁根俱乐部的第二年,穆勒独进48个球,立即名震四方。蒙门戈教练认为他是个射门天才,不应该埋没在诺丁根这种普通球队里,就推荐他到纽伦堡俱乐部去踢球,谁知这家俱乐部竞把他拒之门外。这对穆勒产生了不少的负面影响。</P><P align=left>  是金子总要发光。拜仁慕尼黑俱乐部的球探沙里淘金,发现了穆勒,热情地邀请他加入。18岁的穆勒面对拜仁慕尼黑队的热情,有点受宠若惊。穆勒是个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人,在这里他受到了俱乐部的尊敬与信任,他也加倍地回报俱乐部。在场上不惜一切地攻门得分,屡创佳绩,获得了"轰炸机"的美誉。</P><P align=left>  1966年他代表拜仁慕尼黑队出场33次,打入15球,初露锋芒。第二年,穆勒参加联赛32场,进球28个,几乎场场都有建树,创造了俱乐部的进球记录。这一年拜仁慕尼黑队夺得欧洲优胜者杯。从此穆勒年年有进步,年年获大奖。从1968~1969赛季和1973~1974赛季拜仁慕尼黑队4次夺得西德甲级联赛的冠军,称霸足坛。穆勒不信邪,他身穿"13"号球衣在国家队创造了不亚于贝肯鲍尔的成绩。在西方人眼里,"13"是叛徒犹大的代名词,人们避之犹恐不及,但穆勒不在乎。他的射门功夫第一,但他从不争"10"号球衣。在1970年征战世界杯时,穆勒在1/4决赛中打进了致胜的一球。当时他接队友传球,抡圆右腿大力射门,英格兰队的门将彼得·伯尼蒂望球兴叹,无力扑救。</P><P align=left>  1974年第十届世界杯赛在西德本土举办,全队在主教练舍恩的指导下夺得了雷米特杯,创造了西德足球的黄金时期。比赛中穆勒再次大放光彩。当时在神奇教头厄斯·米歇尔斯的指导下克鲁伊夫和他的队友们已经演练了一种"全攻全守"的新式打法,刮起了"橙色旋风"。他们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决赛,与具有钢铁一般意志和纪律的西德队争夺冠军。7月7日决赛在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英国裁判泰勒鸣哨开场不到一分钟,克鲁伊夫领衔的荷兰队先声夺人,以1∶0领先,给了西德队一个下马威。失球后的西德队大举反攻,第27分钟,贝肯鲍尔得球分给同伴,三传两递到了禁区,被对方后卫绊倒,判罚点球,将比分扳平。此后双方争夺更加激烈。第43分钟西德队得球后经过几脚短传配合,把球分给了穆勒,他转身打门,将比分超出。这个球价值连城,一球定乾坤。此后荷兰队大举进攻,但只开花不结果,终于败在了西德队脚下,屈居亚军。</P><P align=left>  穆勒在拜仁慕尼黑队效力15年,参加过425场比赛,创造了德国历史上的最高进球记录。他在国家队效力11年,出战62场,进球68个,平均每场进球一个以上,至今无人问津这一记录,连球王贝利和马拉多纳也自叹弗如。</P><P align=left>  穆勒很有个性,他深知自己的责任就是进球,所以在场上会抓住一切机会破门得分。他曾说:"我的任务就是把球踢进对方的大门。"穆勒的特点是速度快,头球厉害,左右脚都能大力打门。他能在不同的位置以各种不同的姿势射门,尤其背对球门突然转身施射的技术最值得称道。他的射门力量大,角度刁,守门员防不胜防。球迷们嬉称他"身上装了雷达"。</P><P align=left>  穆勒很爱他的夫人,在夺得第十届世界杯赛冠军3小时后,慕尼黑城举行了庆功宴,由于没有邀请这些功臣们的夫人和女友参加,他们大为光火。穆勒非常失望,一气之下当场宣布:"我已经完成梦寐已求的业绩,现决定退出国家队。"一些队员也纷纷宣布退出国家队。此事不仅对西德队,而且对其他国家的球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align=left>  血气方刚的"轰炸机"穆勒就这样离开了给他带来快乐带来荣誉带来财富的绿茵场,从此消失在公众的视野里。</P>
浪迹...归去..归去...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通行证

手机版|Archiver|国际米兰 ( 粤ICP备05005441号 )

GMT+8, 2024-11-16 15:32 , Processed in 0.035369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Eaccelerator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