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回到了那晚......
那是去年夏季的一天,窗外风很大,下着雨,天空雷鸣电闪。XX酒店五楼的一间房间里清凉而温馨,树树 小晔 康包还有我,将好几盒果蔬片哄抢一光后,懒散地坐到床头,边吃边看奥运会的电视直播。偶尔来段关于中国能拿多少金牌的预测加讨论,曾被震耳欲聋的雷鸣吓得魂飞魄散,也有被空调吹出的冷气冻得直打哆嗦的狼狈,更不会缺少最后独自熬夜看比赛的困乏......
是南京大学西南的一旅社,五楼就寝,二楼上课,楼下餐厅吃饭。
经常跑出大院,在南大周围溜溜。手里抓着刚买的体坛,眼里是南大南门走出的男男女女,笑啊,跑着......还有那次在门口被老崔逮个正着,很不请愿地跟他握手。(手上湿漉漉的,当然不好意思的,还好他不介意。)更不会忘记子敬的那部“ 波导女人心”,那块口香糖,尚尚 小康 小诠 小枢......那么开心的谈笑......
是在南京啊, 哈哈......
那天,提着沉重的行李,迈出破旧的天津西站,我和父亲都很失望。没有一丝心理准备,反差很大!灰暗的天空下,到处是低矮破旧的楼房,又脏又乱的街道,全然没大都市的风貌。这就是天津么?
也记得暑假在家捧出一大堆资料向父母证明天津相对南京的优势和选择南开的正确性的情形。那天真正到了天津,切身体会到了 现实的残酷,看到父亲的眼神,我再也没说话......
南京呦南京......
南京,又名金陵 建安 石头城 ,四大火炉之一,著名的六朝古都,位于长江中下游,是我们江苏的省会。十运会几天前在南京谢幕,《同一首歌》也刚从奥体中心走过,地铁早已开通......感觉一切都比天津好。
不是南京人,但对南京一直有着特殊的感情。
关于南京的记忆是从久远的童年时代开始的,还没上学呢。
到处是小山,山间有河 ,河里有鱼有虾.....南京市区南的一个小镇,也记不清名字了。住的是一间平房,南面是开山取石的工地,每天会准时响起爆炸声;北面是密集的丘陵,传说那里有很多狼......房子东面是一条主干道,并不宽敞,也不是很平坦。每天都在路边玩 ,最清晰的是一车车的西瓜啊蔬菜什么的由南向北运往南京市区的场景,还有“大馍啊大馍”的叫卖声......
上学了,回家乡了,也就跟南京分别了。
还是有不少联系的,奶奶有个姐妹在南京,每年都会亲自带回或是差人捎来一些吃的,很喜欢的酒心糖 盐水鸭,至今不腻。还有关于远方妹妹的描述——很美,天天练琴......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十二年了啊 长大了哟 ,东刘 南沈灶 东台 盐城 见识也越来越广,对南京的思念之情与日剧增。
终于,在去年的初夏,那个欧洲杯硝烟刚刚散去的清晨,踏上了去南京的路。车上的那段时间,简直是煎熬啊 ,等了那么久呀。四个多小时,就像四天 四个月,甚至四年......
突然,眼前一亮!
到了啊到了,终于到了!南京啊南京,久违了!
长江还是那般宽广,浑浊了些,长江大桥还是那般雄伟,残破了点......
过江了,驶进了市区。变了,真的变了,变化很大,面目全非啊。根本无法将她同记忆里的那个南京联系起来。
不是来观光旅游的,车在城区转了几个圈后驶进了城市边缘的南师大仙林校区,我们住进了刚放假 的大学生的宿舍。安顿下来,不顾旅途的疲惫,拉着王栋 虎皮爬上了公交车,向南京市中心奔去。在鸡鸣寺转了一路车后,很快就到了新街口。那天很热,一路上我们三人消灭了十五瓶脉动,呵呵......在新街口玩到很晚才匆匆赶了回去。
就这样,开始了在南师大仙林校区十天的学习生活。期间,除了那次集体参观紫金山天文台就没出远门了。十天里,走遍了了校区的每一块土地,还有校外的亚东新城区公交车站,苏果超市社区店,仙林大学城的其他几所大学也进去踩了几脚,但印象不是太深,只记得南邮的体育场颇为壮观。
在南师大的生活还历历在目:成功将西瓜偷偷带回宿舍后的集体欢呼;用半截西瓜皮泡面的创意;耀棍一人独打五瓶水的惊天之举;夜里狂风骤起带来的恐慌;最后跟管理宿舍的阿姨分享瓜果的甜蜜......最开心的还是遇到了东中的同学,真挚的微笑,没一丝见外,畅谈两年经历,毫无保留......
十天时光匆匆而过,考完试后又不得不离开南京了。幸好考试顺利通过,就有了再去南京的机会,也就是文章开头的那些日子。后来也去过几次南京,都因心情方面的原因没留下什么比前几次更好的印象。
..................
...............
.........................
谁说过去了事不能叫梦?一切我们已触摸不道的记忆都应属于她的怀抱,谁又能说那些经历的拥有的情节已经远去?心静时,她又被想起,那么贴心,那么真切......
此刻,浏览着南京各高校的BBS,突然间冒出一句:
南京啊南京,你可知我一直未曾离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2 12:34:0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