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 [( z3 \" Z1 H; j [5 p) ^鸡公车又名叽咕车。交通运输工具。据说是诸葛亮所创的“木牛流马”。结构简单,形似鸡头,一般长4尺,前装木制单轮,轮缘裹以铁皮或硬质橡胶圈。轮上部装有凸形护轮板,可坐人载物,车身后部有支架,便于停放。有燕尾形手柄,车夫以两手持之前推。分宽架、窄架两种。宽架载重量可达500kg,窄架能载200kg左右。轻便灵活,制作简便。
) v+ t8 f5 X! q2 M$ [
1 a5 }% Q+ @6 J, q7 k" U7 d 广元市区内有150km的古栈道,是三国蜀相诸葛亮出师伐的必经主道。诸葛亮为解决在这“天梯石栈”道上人背畜驮的运输困难,研究制造了“木牛流马”以代运饷。[清代]《昭化县志》载:“木马山俗名大高山,在崐昭化八十里……孔明造木牛流马处”。这说明今广元市中区三堆境内大高山,是诸葛亮北伐制造木牛流马的场地之一。《三国志》亦有:“九年(231),亮复出伊山,以木牛运……。十二年(234),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说明木牛流马,确实是诸葛高伐魏时,为适应栈道所制造和使用的运输工具。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创造。因而广元人民传颂至今,也是理所当然。( T9 F: L" G: r/ N, g
! D) k/ @1 I: r2 t% t h( x 究竟木牛流马是什么样的运输工具?它和现在所使用的鸡公车有什么关系?这是乡人时有议论的话题,也是我国机械工程发明史上至今仍是一个有益的问题。
+ O' N- i5 T8 @+ { L3 h. h0 `1 G* S* F; z, B4 Z0 E3 u
《宋史》杨允恭传:“允恭因建议曰……莫若用诸葛木牛之制,以小车发卒,分铺运之,每一车四人挽之,旁设兵卫,另戈地其上,寇至,则聚四于中,合士卒之力御寇于外。”宋《事务纪原》小车一节说:“蜀相诸葛亮之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盖巴蜀道阻,便于登陟故耳。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是”。宋《陈后山集》载:“蜀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出”。稗清《河工器具图说》土车一则:“土四,独轮,料、土兼载。《稗编》蜀相诸葛亮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木牛,即今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是”。根据上述史学、学者的著作,可以断定:所谓木牛流马,就是今日的双轮架车和独轮小车,广元人民乃至四川农村都将独轮小车叫鸡公车。这种独轮小车,经过一千七百多年一直在广元山区沿用下来。据1959年广元县农具改革办公室统计,全县的鸡公车近两千部。车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同崐1958年文物出版社影印出版的[宋代]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上的独轮小车相似,都是一人在后面推,或加一人在前面拉,也有在前面用一头驴拉的。但现今鸡公车在结构上已改进成双轮,或三轮、四轮的,轮子有铁木结构的胶轮,或钢料结构的胶轮,由人力、畜力发展成机械动力推拉。要说由生活起着重要作用,是现代科学成果,还必须说,古代比人力背挑大过好几倍,而且灵便得多的木牛流马,更是一种了不起的发明创造。3 {+ w( D' P% T3 u2 U4 V( G
1 U# v! ?/ m! m& r
那么,木牛马究竟是否诸葛亮发明?《快史拾遗》蒲元传有:“蒲元造木牛流马,今人皆谓武侯所创。按蒲元别传,元牒杜佑《通典》说:“亮集督军廖立、杜睿、胡忠等,推意作木牛流马。据此,则蒲元诸人实创之,非亮自创也”。广元大高是其制造点之一,山脚下便是著名鲁班峡栈道(遗迹尚存)。这可以作木牛流马的试用场地。
. x5 q* O) Z& d, n) \8 f$ I! t3 l n8 W: W7 m! x+ k* @5 J' p8 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6 5:20:28编辑过] 7 Y" ^6 `; i W7 c; X1 w P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