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足球先生提名名单揭晓,相信会让很多人,尤其是内拉祖里们一定会疑惑不解,然后大骂FIFA有眼无珠,可爱的保利洛先生和一向可爱的布兰卡先生代表球迷们发言:FIFA的先生们没看过球!
可是可怜的布兰卡们竟一语道破天机,一点都没错,伊布包括托蒂落选的原因就是FIFA的先生们就是不关注意甲!
前些天我在论坛上讨论的时候,说出意甲边缘化这个词,有朋友说好笑。可是我一点都笑不出来,看到事件背后的东西往往是可怕的。意甲在内德维德、舍甫琴科获得金球奖,米兰获得欧冠冠军,意大利加冕世界冠军的表面繁荣期的同时,也在耗尽最后的灯油,意甲,正在危机进行时。
早在80年代,引进外援还是一种时尚,守旧的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还固守着本土化,法国联赛尚不健全,西班牙球队也因为缺钱仅仅能够签下部分优秀球员的时代,意甲就因为资金充足,82年世界杯冠军的身份,本土的球星,开放的理念,吸引了大批外国大牌。一直到90年代后期,·普拉蒂尼、马拉多纳、德国三驾马车、荷兰三剑客、巴蒂斯图塔、齐达内、罗纳尔多前赴后继,一时间,盛况空前,米兰、尤文图斯前后称雄欧洲,桑普多利亚、国际米兰、佛罗伦萨也曾割据一方,意甲绝对是名副其实的小世界杯。马特乌斯、巴斯滕、巴乔、维阿、罗纳尔多,齐达内先后在意甲获得世界足球先生,在那个媒体网络尚不十分发达、欧洲足球先生影响跟今天比尚不是很大的时代,意甲几乎垄断了世界足球先生和世界足坛的风暴眼。
话要从七姐妹的解体开始说。进入千禧年,国际米兰在莫拉蒂的带领下,渐渐走上了复兴的正轨。现在想起,莫拉蒂对国际米兰真的是功勋卓著,想起如果没有莫拉蒂,佛罗伦萨、拉齐奥的今天也属于国际米兰,我就不禁胆寒。尚未进入老年的莫拉蒂以中年人还能燃烧的激情签下了一批又一批球星,虽然我屡次澄清过,这些球星大多只是二流球星,只是因为莫拉蒂的豪爽背上了一流球星的身价,但是,不断的投入,加上在这一批球星中罗纳尔多、巴乔、维耶里等的加入,国际米兰在欧洲的名望有了些许恢复,在赞助商眼里的人气飙升,开始重新找到了对抗米兰、尤文和欧陆豪强的资本。可以说,资本运作是意大利球会擅用的手段,在莫拉蒂和国际米兰的资本刺激下,意大利豪强纷纷开始烧钱,米兰以现在看来咋舌的2000万美元购入的伦蒂尼,4000万的鲁伊科斯塔,3000万的因扎吉,尤文图斯在一个夏天总价值达到1亿的布冯、图拉姆、内德维德,还有拉齐奥4000万的门迭塔,5000万的克雷斯波。2001年的夏天,是意甲疯狂的夏天,却也是危机的开始。
意大利的经济衰退,让持续了近十年的足球泡沫骤然退去。切奇高里被逮捕,佛罗伦萨同样经济问题降级,拉齐奥和罗马同样陷入了经济危机,森西靠着出卖祖产保住了罗马,烧钱获得冠军的拉齐奥却因为主席没有支付能力,球员纷纷离去,接近解体。帕尔玛在烧钱的浪潮中也失去了自己,青训体系破坏,大牌流失,青黄不接。“靠一群孩子,你什么也赢不了”。
七姐妹解体,标志着中生代的没落。而在历史上,任何一个中生代没落的王朝总是预示着大厦将倾。身为领袖的北方三强,在这个时候自然成为中产阶级 的避难所。小球会不入球星的法眼不说,他们自己也根本没有引入球星的经济实力。小本经营的他们只不过在经济危机中因为灵活轻便没有解体而已,根本谈不上壮大。所以三大豪门大批吃进解体的三姐妹的球员,在意大利实力得到膨胀,却也因此消化不良起来。臃肿的身材自然带来了问题,于是,开始有球星离开。齐达内、罗纳尔多领衔的出走潮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里本是自然规律,然而很少有人觉察到,大牌球星对意甲来说,确是一去不复返。
其实,足球经济泡沫昭示着另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传统的足球资本运作方式已经过时,重新恢复竞争的意甲需要找到新的经营方式。
个人或者企业赞助的模式曾经风靡意甲一时,相较于会员制和董事会制,个人控股的优势在于迅速的决策,在市场机遇面前的一蹴而就。弊端在于不稳定。意大利经济模式本就是家庭作坊企业经营,多为中小企业。在经济困境前,家族企业式的模式能够在市场中纵容自如,穿梭往复,发挥自己的灵活迅捷的特点。七姐妹的解体,实际是旧经济模式的衰落。是小本经营的旧经济对于新足球经济的溃败。
垄断式的经营必然会在繁华背后酝酿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危机。
让我们把视野放开,看看欧洲其他联赛的情况。说清楚一点,就是在冠军联赛里和意甲战绩伯仲之间的英超和西甲。他们在历史上各有自己的风花雪月的年代,又在沦落后重启。
经济危机和新经济让新的足球经营方式开始崛起。英超统一出售转播权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寡头利益的一定减少,四大豪门也只能获得有限地比其他球队多一些的转播费。但是,却带来了供求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比赛转播权的统一出售,增加了这一资源的稀缺性,电视转播商为了争取稀缺资源,不得不掏出更多的费用,于是英国人拿出看家的商战法宝,让英超成为世界上商业开发最好的足球联赛,商业领域的开发带来了资本市场的扩大,国际金融寡头进入英超进行资本运作,一下子将足球反映足球经济最活跃因素的转会市场搅得天翻地覆。切尔斯基毫无疑问充当了鲶鱼的角色,“鲶鱼效应”完全激活了英超。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英超球会花大笔转会费购买连我们都垂涎的球员时,当这些曾经令意大利各大豪门羞与为伍的球会在转会市场上与我们交战的时候,不知道在国内垄断一时的北方三强作何感谢。
西班牙的问题要传统许多,但是传统得可爱。俱乐部会员制会带来皇马式的闹剧,会影响决策效率,但是,却在商业开发上带来了便利。从内生因素对外部因素的影响上看,会员制让球迷具有更大的统一性,赞助商的投入可以在更稳定的球迷群体中得到反映和检测,这增强了他们的投资信心。政府出于各种政治上的需要,使得传统运动足球成为联系选民的纽带,于是皇马、巴萨式的政府资助,大发横财就不难理解了。的确,皇马和巴萨如同北方三强一样在西班牙垄断着,但是他们与意大利式的垄断区别在于,西班牙是通过足球的垄断本身通过会员达到资本的垄断,加剧了足球市场的竞争;而在意大利,是资本的率先投入加剧足球垄断,对竞争的消灭性更强。两种垄断的不同结果,使得联赛导向不同,西班牙球队在欧洲赛场上的成绩明显越发好于本身在打法上更适应淘汰赛的意甲球会,曾经震撼欧冠的拉齐奥,桑普多利亚等队,失去了资金扶助,在联盟杯中也举步维艰。
冠军杯改制成为冠军联赛,核心就在于商业开发。英超和西甲的经营体制和大开大合的足球风格,更是让他们在欧冠上成为焦点。
对于垄断之后的意甲,北方三强加上罗马虽然一度利用垄断资本和打法上的优势,在欧冠上屡有惊人之作,但在适应新足球经济商业开发上则逊色不少。欧冠需要NBA式的偶像,需要在那个夜晚让球迷山呼海啸的巨星,需要精彩的比赛,于是,除了那张已经衰竭老化的米兰以外,罗马、国际米兰、尤文图斯并不是改制以后的冠军联赛,尤其是淘汰赛后期的常客,于是,自然在欧洲足球的改革中滞后甚至被排斥,被边缘化。
从齐达内加入西甲开始,西班牙球会便垄断了世界足球先生,意甲凭借丰厚的底蕴在欧洲足球先生的竞争中坚持了两届,也全部让位于西甲。在这一届的候选名单中,更是远远落后于西班牙和英格兰球队,恐怕不是偶然,而是在足球商战中的失败。
我不是完全赞同足球商业化的理念,但是商业化带来的足球大场面确实是很多球迷陶醉的。很多时候,除了喜爱的球会,我们看的就是比赛的气氛。
伊布落选世界足球先生,很大程度上就是自身在欧冠赛场的不佳表现和国际米兰在欧冠的提早出局,意甲的衰落就是因为经济萧条带来的大牌流失、球星减少和欧冠的战绩不佳。动了伊布奶酪的除了他自己以外,还有整个衰落的意甲。
每个国家的历史和现状不同,不能完全模仿。但是,当今年夏天我们签下一个苏亚佐而不亦乐乎,要与亨利、特维斯、纳尼们争夺欧冠冠军,恐怕难度太大。要想重回那个风花雪月的时代,要想找回意甲在欧洲的位置,恐怕经营方式的转变和竞争机制的扩大是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在小球会发出统一出售转播权的声音的时候,有没有听得见他们声嘶力竭的呼喊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7 9:47:5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