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bioyu 发表于 2007-9-19 13:53:59

谭记唐场豆腐乳掌故
      满清末年,成都府有个制台大人害疾,长期不思茶饭,口头苦而无味。他手下有个师爷想巴结他,便亲自到大邑唐场他表兄谭锡匠家里,请求他表嫂把自家做的又香、又酥、又化渣的家常红豆腐,送一小竹篓给他,带上成都献给了制台大人。制台大人打开竹篓一闻,其香扑鼻,令人垂涎。尝了一点,异常爽口。此后,每顿饭他都得吃上一点。嘿,说来真怪,没几天,制台大人的口不苦了,饭也香了,菜也好吃了。打这时候起,他口味大开,不久病也松了。
    一天,制台大人问那个师爷,这种红豆腐为何这等好吃?师爷答道:
    “做这种豆腐不能发霉,只儒把压得很干的水豆腐,撒上盐巴晒干或风干,再炕上一炕,温和。陈年豆办海椒、花椒等佐料调和上等菜油,复上阴冷一个对年方可开坛取而食之。”
    制台大人听了点了点头,也就不再说什么了。不久,制台病愈之后,无论如何也要那个师爷请他表嫂。谭大娘到衙门头为他做红豆腐。谭大娘到了制台衙门后,说来也真古怪,不管怎么做,做出来的始终没有唐场带去的可口。有一天,制台大人询问谭大娘是何缘故?谭大娘说:
    “做法和佐料都一样,味道不同的缘故,多半和推豆腐的水有关系。我家的院坝里有一口井,不涨不蚀,水清亮甘甜,仔细品尝起来,好像有一点淡淡的菊花香味儿。用它磨出来的豆腐么,真是又楞又嫩又绵软。”制台大人听了之后,想了想说道:“这好办明天你就回家去。我给你一点银两,专门给我做;做好了就送来,好吗?”谭大娘满口答应。第二天,便领着银两回家去了。
    此后,据传,有几次,制台大人请客吃饭;总爱叫厨师,于每桌之上,添上几碟谭大娘做的红豆腐。客人们吃了总是赞不绝口。这么一来,一传十,十传百,时隔不久便遐迩闻名了。因此不少达官贵人,富户豪绅,便托人到谭大娘那儿购买。后来,买的人多了,谭大娘应接不暇,这才请了几个帮工,专门开了个制作红豆腐的小作坊,正式挂起了“谭记唐场豆腐乳”的招牌。产品色彩红褐,细嫩化渣,清香四溢,味鲜回甜,爽口宜人,块型整齐。倏然之间,便畅销成都、大邑和远近各州府县。百多年来,它一直就是大邑县的名特产品,如今不仅畅销全国各省,且远销香港、美国、泰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深受海外顾客一致好评。因此,他不仅荣获中商部优质产品称号;且于85年参展亚太地区博览会时,曾经获得国际商界人士好评;89年元月,又荣获首届中国博览会金质奖。真是名噪一时,誉满天下之佐餐佳品也!
麻辣烫的起源
      据说,麻辣烫起源于长江之滨,最初的时候,是船工和纤夫创造了麻辣烫的吃法。
      从四川宜宾到三峡内的巫山,这一带由于水流湍急,纤夫自然是少不了的风景,他们在拉纤之余,在江边拾上几块石头,支起瓦罐,舀几瓢江水,撸上把干柴生火,在罐里加入蔬菜,没有蔬菜就就地取材,拔些野菜,放入海椒、花椒等调料,涮烫食之,吃后滋味美不可言,既可果腹,又可驱寒、袪湿;制作方便的煮食习俗便在江边沿袭。这就是麻辣烫的起源。
      后来,码头上的小贩见这种涮烫方式有利可图,便将菜品和炉具加以改造,置于挑担两头,边走边吆喝,江边桥头卖劳力的朋友便围着担子享用起来。麻辣烫渐渐从江边上了岸。
      重庆城内的饭馆把这种饮食方式店堂化,麻辣烫就开始发展起来,到了当代,麻辣烫更是因为方便,自助,快捷的优点迅速名扬大河南北,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饮食。

fabioyu 发表于 2007-9-19 13:54:29

【菜名】 豆瓣鲫鱼
【所属菜系】 川菜
【特点】 颜色红亮,肉质细嫩,滋味鲜浓,微带甜酸。
【原料】
活鲫鱼2条或鳜鱼 1条(重约600克),蒜未30克,葱花50 克,姜未、酱油、糖、醋各10克,绍酒25克,湿淀粉15克,细盐2克,郫县豆瓣酱40克,肉汤300克,熟菜油500克(约耗 150克)
【制作过程】
1、将鱼治净,在鱼身两面各剞两刀(深度接近鱼骨),抹上绍酒、细盐稍腌。 2、炒锅上旺火,下油烧至七成热,下鱼稍炸捞起。锅内留油75克,放郸县豆瓣酱未、姜、蒜炒至油呈红色,放鱼、肉汤,移至小火上,再加酱油、糖、细盐,将鱼烧熟,盛入盘中。 3、原锅置旺火上,用湿淀粉勾荧,淋醋,撒 葱花,浇在鱼身上即成。 注意:必须用新鲜鲫鱼或鳜鱼为原料。烹制时卤汁要浓厚,使鱼粘匀卤汁而入味。

【菜名】 爆炒腰花
【所属菜系】 川菜
【特点】 形似麦穗,色泽红润油亮,脆嫩爽口.
【原料】
猪腰400克,木耳10克,冬笋片25克,油75克,酱油10克,葱5克,姜汁5克,料酒8克,味精3克,蒜片5克,汤,淀粉各适量
【制作过程】
(1) 猪腰中间片开去腰臊,剞麦穗花刀,再切成块, (2) 木耳洗净,冬笋切成略小于腰花的片, (3) 碗中放入汤,酱油,料酒,姜汁,味精,蒜片,淀粉对成芡汁, (4) 先将腰花木耳分别用开水焯后控水 (5) 炒久上火放油烧至7-8成热,投入浆好的腰花,稍滑迅速控油,勺留底油,下入葱花,煸香,下腰花,木耳,冬笋,倒芡汁旺火急炒,淋明油出久即可,

fabioyu 发表于 2007-9-19 13:55:06

菜名】 红油耳片
【所属菜系】 川菜
【特点】 香辣微甜,质地脆嫩
【原料】
猪耳、红油辣椒、葱白、盐、味精、白糖、香油。
【制作过程】
1.取新鲜、体大的猪耳洗净,放入沸水锅中加热,煮至刚熟,取出,用一重物压平猪耳,自然晾凉。 2.凉透的猪耳切成薄片,碗中加入盐、白糖、味精、红油辣椒、香油调成味汁。 3.将耳片与调好的味汁、葱丝拌匀,装盘即成。
【菜名】 豆鼓鱼
【所属菜系】 川菜
【特点】 鲜香酥软,豆鼓味浓,风味别致,是佐酒佳肴。
【原料】
鲜鱼肉450克。 潼川豆鼓50克。素油500克、葱15克、蒜15克、料酒10克,盐5克、酱油10克、鲜汤50克、胡椒2克、香油10克、姜10克。
【制作过程】
鲜鱼肉洗净。切成长5厘米、宽1.2厘米的条形,用姜片、葱节、盐、料酒、胡椒粉拌匀腌渍码味。豆鼓剁细粒,葱切成长约3厘米的节,蒜切成圆片。锅置火上,下素油烧至约200℃,放入鱼条,炸至呈金黄色时捞起,倒去锅内油,另放少量干净素油烧热,下豆鼓炒干水分,下葱节、蒜片稍炒,倒入鱼条;加料酒、盐、酱油、鲜汤、胡椒粉炒匀略烧,改用小火收至汁浓将干时,加入香油,起锅装盘晾凉。食用时,将鱼条摆在盘内,去掉葱、蒜,原汁淋在鱼上即成。

fabioyu 发表于 2007-9-19 13:55:39

【菜名】 红烧蹄筋
【所属菜系】 川菜
【特点】 味鲜美,入口糯,色红亮。
【原料】
鲜猪蹄筋250克,冬茹6克,玉兰片、火腿各50克,酱油、料酒、葱、淀粉各13克,姜8克,盐、味精各3克,汤250克。
【制作过程】
(1) 将生蹄筋用水煮烂,而后捞出用凉水冲漂去胶汁,切成两段。葱剖成两半切断,姜切片。冬茹用水发透去腿,玉兰片用开水氽透后均洗净切成条形,火腿切成条片。 (2)用炒勺将油烧热后,先下葱、姜,再下冬茹、玉兰片煽炒,而后再下酱油、蹄筋、火腿、盐、料酒、汤,汤开后撇去浮沫用中火炖至入味时加味精,用湿淀粉勾芡,浇明油少许即成。

fabioyu 发表于 2007-9-19 13:56:05

【菜名】 醋溜黄瓜
【所属菜系】 川菜
【特点】 味甜、酸、绿色,四季皆宜。 (川菜)
【原料】
嫩黄瓜(300克)、白糖(6克)、香醋(7.5克)、葱姜(4克)、 精盐(4克)、干辣椒节(少许)、酱油(少许)、湿菱粉(少许)、整花椒(少许)
【制作过程】
一、将黄瓜挖去心,切成梳子薄片,放少许精盐调拌后,挤去汁水。二、起麻油锅,烧到滚热后,将花椒、干辣椒放入炒红,再放黄瓜,随即将葱姜、醋、酱油、湿菱粉调好倒入,炒几下即好。

【菜名】 麻婆豆腐
【所属菜系】 川菜
【特点】 味麻辣,四季皆宜。(川菜)
【原料】
牛肉末(或猪肉末)(65克)、葱末(4克)、辣油(4克)、豆豉(10克)、花椒粉、大蒜末、酱油、嫩豆腐(200克)、辣椒粉、精盐、鸡汤(130克)、菱粉、黄酒
【制作过程】
一、先将嫩豆腐切成3分斜方块,用滚水煮二分钟,以去除石膏味,沥干水分。二、另起旺猪油锅,将牛肉末和豆瓣酱一起炒,再放辣椒粉、酱油、豆豉、辣油、黄酒、盐
、蒜末,炒到入味,再放豆腐和鸡汤100克,用小火焖成浓汁,再加菱粉收一下,放葱末、花椒粉、味精即好。

fabioyu 发表于 2007-9-19 13:56:38

【菜名】 辣子鸡丁
【所属菜系】 川菜
【特点】 微甜,味鲜香,为四川传统菜之一。
【原料】
笋鸡200克,青笋100克。泡辣椒25克。调料 大油60克,酱油、料酒各20克,味精3克,盐3克,白糖15克,湿淀粉20克,醋5克,葱、姜、蒜共50克,汤少许。
【制作过程】
(1) 笋鸡肉切成1厘米见方的丁,用少许盐、酱油,料酒拌匀,用湿淀粉浆好,再拌上点油。(2) 青笋切成丁。姜和蒜均切成片。把泡辣椒剁碎待用。再用汤、葱、姜、蒜、料酒、酱油、糖、湿淀粉、味精对面带甜味的汁。(3) 用旺火把炒勺热放入大油,油热后投入...

【菜名】 东坡肘子
【所属菜系】 川菜
【特点】 汤汁乳白,雪豆粉白,猪肘烂软适口,原汁原味,香气四溢
【原料】
猪肘子,雪山大豆,葱节,绍酒,姜,川盐
【制作过程】
猪肘刮洗干净,顺骨缝划一切,放入汤锅煮透,捞出剔去肘骨,放入垫有猪骨的砂锅内,下入煮肉原汤,一次加足,放葱节,姜,绍酒在旺火上烧开;雪豆洗净,下入开沸的砂锅中盖严,移微火上煨炖约 3小时,直至用筷轻轻一戳肉皮即烂为止,吃时放川盐连汤带豆舀入碗中上席,蘸以酱油味汁食之。

fabioyu 发表于 2007-9-19 13:57:04

【菜名】 口袋豆腐
【所属菜系】 川菜
【特点】 汤白菜绿,味咸鲜而醇香。
【原料】
豆腐750克。 冬笋50克、菜心50克。食用碱10克、熟菜油500克、肉汤500克、奶汤500克、胡椒粉2克、料酒10克、川盐3克、味精1克。
【制作过程】
将豆腐去皮,切成6厘米长、2厘米见方的条,共30条。冬笋切成骨牌片。菜心洗净。用炒锅两口,分置于两个火炉上,其中上锅放入沸水500克、加食用碱保持微沸。另一锅放熟菜油烧至七成热(约175℃),将豆腐条分次放入,炸呈金黄色捞出,放入碱水锅内泡约4分钟,捞起放入清水中退碱,然后再第二次放入碱水锅中泡约5分钟后,用清水再漂。将炸泡好的豆腐再在沸水中过一次,并用肉汤汆2次。将奶汤入锅中烧沸,加冬笋、胡椒粉、料酒、川盐烧沸后,下豆腐条、菜心、味精,起锅盛入汤碗即成卜

【菜名】 酸菜鱼
【所属菜系】 川菜
【特点】 四川家常菜。以鲜草鱼为主料,配以四川泡菜煮制而成。此菜虽为四川民间家常菜,但流传甚广。成菜肉质细嫩,
【原料】
草鱼600克,泡酸菜100克 泡红辣椒25克,泡仔姜、葱花各15克,花椒3克,蒜5克,精盐4克,料酒10克 肉汤500克,熟菜油500克
【制作过程】
将鱼两面各切3分,酸菜搌干水分,切成细丝,泡红辣椒剁碎,泡姜切成粒; 炒锅置中火上,下熟菜油烧至六成热,放入鱼炸呈黄色时捞出; 锅内留油,
放入泡红辣椒、姜、葱花,再掺入肉汤,将鱼放入汤内。汤沸后移至小火上,放入泡酸菜,烧约10分钟,盛入盘。锅内加入醋、?

正规川菜做法应先将鱼片成鱼片,加盐、豆粉、蛋清、葱等码味,将炒锅加油将酸菜、姜、蒜、野山椒等炒香后加高汤、鱼头、鱼骨熬出味道后盛入盆中,再大火将剩余的汤烧开,加入鱼片略煮后即可加味精、胡椒起锅。最后在面上加入少许香油。

fabioyu 发表于 2007-9-19 13:57:31

【菜名】 夫妻肺片
【所属菜系】 川菜
【特点】 色泽美观,质嫩鲜美,麻辣浓香
【原料】
牛肉,牛杂(肚梁,心舌,干层肚,头皮),盐炒花生仁,卤水,酱油,芝麻粉,花椒粉,味精,八角,花椒,肉桂,川盐,白酒辣椒油。
【制作过程】
将鲜牛肉、牛杂洗净,牛肉切成 500克重的块;将牛肉、牛杂放入沸水锅内煮净血水捞起,置另一锅内,加入老卤水和香料(内装花椒、肉桂、八角)、川盐、白酒,再加清水,用旺火烧沸约30分钟后,改用小火煮90分钟,煮到牛杂熟而不烂,先熟的先捞出,晾凉待用;将卤水用旺火烧沸约10分钟后,将味精、辣椒油、酱油、花椒粉、卤水放入碗中调成汁;将熟花生米拍碎待用,再将晾凉的牛肉、牛杂等切成片约6厘米长、3厘米宽的薄片混合在一起,淋上味汁拌匀,分盛若干盘,分别撒上芝麻粉和花生仁末即成
【菜名】 蚂蚁上树
【所属菜系】 川菜
【特点】 色泽红亮,肉末贴在粉丝上(形似蚂蚁爬在树枝上),食之别有风味。
【原料】
主料:粉丝100克,猪肉末75克。调料:植物油750,(实耗鸡50克),葱5克,姜、蒜瓣各3克,豆瓣酱13克,辣椒粉1克,酱油20克,料酒13克,味精 3克,汤150克。
【制作过程】
(1) 用旺火把炒勺内的油烧到6~7成热,下入粉条,炸至发泡时捞出。 (2)葱、姜、蒜均切末。 (3) 炒后,再把葱、姜、蒜、辣椒粉炒几下,随即把料酒、汤和酱油倒入,再下入粉条,待收干汁,加味精便成。

fabioyu 发表于 2007-9-19 13:58:00

【菜名】 叫化鸡
【所属菜系】 川菜
【特点】 肉质细嫩,馅味鲜香,别具风味。
【原料】
开膛嫩仔鸡一只(约500克)。 猪肉50克、芽菜25克、泡辣椒10克、生菜15克、鲜荷叶6张。酱油20克、料酒20克、花椒2克、姜、葱各10克。
【制作过程】
开膛仔鸡洗净沥干水,去头、翅、爪,剔去腿骨,用酱油、料酒、花椒、姜、葱和匀后涂抹鸡身内外,腌渍入味。猪肉。芽菜、泡辣椒(去蒂、籽)分别剁细。炒锅置旺火上,下猪肉火南去血水,烹入酱油、料酒,加入芽菜、泡辣椒炒匀成馅。将馅填入鸡腹,然后用荷叶将鸡包裹紧,共裹六层,并用麻绳缠紧,再糊上稀泥,置炭火上烤至大干,剥去泥倒出馅,鸡肉砍一字条,横装条盘中,将馅和生菜分镶于盘的两端即成。

fabioyu 发表于 2007-9-19 13:58:34

成都市
杜甫草堂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被人们称为“诗圣”。杜甫草堂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
。杜甫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脍炙人口的《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当年杜甫
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而现在的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建的包括“大廨”、“诗史堂
”和“工部祠”等建筑在内的一所优美的园林。其中存放着杜甫草堂全景的国画、杜甫行吟的雕像、
杜甫像的拓片、木刻板和纪念诗人的对联、近代书画家的“杜甫诗意画”和书法、杜甫彩塑像、明清
石刻像和“少陵草堂图”碑刻,“草堂书屋”和“恰受航轩”则陈列着宋代以来各个时期的杜甫作品
和各种外文译本。杜甫草堂内溪流环绕,亭台池阁掩映在花木丛中,是一处极具文化气息的园林。
    交通:乘坐35路公交车,从城东客运汽车站开往杜甫草堂;17路公交车也到达景点;市内短途三
轮车约5元可到达。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