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米兰

 找回密码
 注册通行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4|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与您分享我的家乡——塞外小江南 [复制链接]

Rank: 2Rank: 2

帖子
272
精华
0
CNB
755
注册时间
2005-10-2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1 18:09: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享到:
前几天在高中群里看到他们在说要宣传自己的家乡,我也想为家乡做点贡献,所以我决定做个家乡的专帖,帖在我常去的论坛里,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家乡。在搜集资料的时候发现已经有网友去过那里,还照了不少漂亮的pp,真的很高兴,欢迎更多的人到我的家乡去!
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隶属于通化市,与朝鲜隔鸭绿江相望,幅员面积3217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13.1平方千米。总人口23.2万,有汉、朝鲜、满、回等18个民族。
全市年平均气温6.5℃,年降水量 800-1000毫米,无霜期140-150天,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素有“吉林小江南”之美誉。集安林地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二,特产人参、梅花鹿等多种动植物。
1998年集安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2004年7月1日,在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集安成为全国第30处世界遗产地。
集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从公元3年到427年, 集安曾作为高句丽的王都长达424年之久,历经19代王,留下了大量的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贵文物古迹。全市现存古墓1万余座,共有国家、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其中有“东方金字塔”将军坟,“东方第一碑”好太王碑,世界上最大的古墓博物馆--洞沟古墓群。古墓壁画,题材广泛,绚丽多彩,堪称东亚艺术之瑰宝。以及五盔坟壁画墓、丸都山城等独具特色,是研究我国历史乃至世界发展史的重要史料。
集安地图

洞沟古墓群

将军坟


好太王碑

东北三宝





由于帖子很长,所以这里我只是简单介绍一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从二楼开始看。欢迎到我的家乡做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我们都是一朵花 有自己的形状
看起来 虽然都 不太一样
但是都 一样的 需要温暖

Rank: 2Rank: 2

帖子
272
精华
0
CNB
755
注册时间
2005-10-29
沙发
发表于 2005-12-31 18:10:15 |只看该作者
  我的家乡在东北,这里是山区,一抬头就能看到远处巍峨的山脉。每次回家都在盘山路上转来转去,不停地欣赏路边的美景。 有次和高中同学出去玩,忽然公交车走到了一条两边是树木的小路上, 我们不禁笑了起来,好像回家的路啊!!在家并没什么奇特的感觉,但是在外面时间久了,再回去的时候,发现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的可爱,真可以称得上山清水秀。对于集安这个边陲小镇,我的感觉是安宁,祥和,至少我在那里的时候很喜欢那种生活态度,离开那里已经五年了,希望申遗成功并没有改变那里的气氛,一如既往地保持它淳朴的风格。</P><p></p> </P>集安的特色主要是朝鲜族的一些古墓,还有就是鸭绿江。我家并不在朝鲜族自治区里面,但是很多邻居都是朝鲜人,在民族学院读书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朝鲜族人会喝酒,会打架,跟汉族人不太合群。但是在家里的印象却觉得他们很和蔼,很亲切,很朴实,很多同学也都是朝鲜族的,并没觉得怎么样子。如果说有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们一旦有什么事情,就会有很多朝鲜人来帮忙,很多我们认为并没什么关系的人,都会到他们家里去,敲着锅碗瓢盆又唱又跳的。我最喜欢吃他们做的打糕了,每次二大娘做了都会送一点过来,我就高兴的不得了,呵呵。</P><p></p> </P>   集安的另一特点就是鸭绿江,隔着江就能看到朝鲜的景色。对于江边,我的记忆总是很美好,没事的时候就跑到江边随便逛逛,在高中三年,从我们学校到江边的路也修了好几次,渐渐地变得漂亮了。每到端午节的时候,江面白花花的都是纸船。有的时候早上跑步,也是从学校开始跑到集安港,再跑回来,想想那清晨的景色,要我一辈子住在那里我都愿意。<p></p></P>下面就正式开始介绍偶的家乡吧!!</P><p></p> </P>一 集安简介<p></p></P>      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隶属于通化市,与朝鲜隔鸭绿江相望,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满浦市和慈城 、楚山 、渭源三郡隔江相望,边境线长203.5公里,是我国对朝三大口岸之一。 北部与白山市、通化市、通化县相邻;西南与辽宁省宽甸县、桓仁县接壤。东西最大横距80千米,南北最大纵距75千米,幅员面积3217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13.1平方千米。总人口23.2万,有汉、朝鲜、满、回等18个民族。集安林地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二,特产人参、梅花鹿等多种动植物。中朝界河鸭绿江流经此处,其上建有云峰和水丰两座大型水电站,为中朝所共有。<p></p></P>集安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长白山系的老岭山脉由东北向西南横贯全境,形成了岭南岭北的两个气候区。岭北属大陆性气候,岭南属半大陆半海洋性气候,是吉林省高温多雨区域。全市年平均气温6.5℃,年降水量 800-1000毫米,无霜期140-150天,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素有“吉林小江南”之美誉。<p></p></P>1998年集安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004年6月29日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4年7月1日,在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集安成为全国第30处世界遗产地;2004年12月30日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p></p></P>汉武帝时,这里属于玄菟郡管辖。公元3年,高句丽将都城从五女山山城迁至此地的国内城。公元209年又迁至附近的丸都山城。在公元427年南迁往朝鲜平壤前,高句丽建都在集安境内的历史就达424年,并留下了诸多遗迹。唐薛仁贵灭高句丽后,在这里设置了哥勿州都督府。后来又相继成为渤海国、辽、金、元的领土。清代时,长白山被 满族统治者认定为“龙脉”而被封禁,集安亦位于其中。直到1902年方才设立了辑安县,1965年改名为集安县,1988年撤县设市。<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
我们都是一朵花 有自己的形状
看起来 虽然都 不太一样
但是都 一样的 需要温暖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Rank: 2

帖子
272
精华
0
CNB
755
注册时间
2005-10-29
地板
发表于 2005-12-31 18:11:47 |只看该作者
二 集安景色<p></p></P>集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从公元3年到427年, 集安曾作为高句丽的王都长达424年之久,历经19代王,留下了大量的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贵文物古迹。全市现存古墓1万余座,共有国家、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其中有“东方金字塔”将军坟,“东方第一碑”好太王碑,世界上最大的古墓博物馆--洞沟古墓群。古墓壁画,题材广泛,绚丽多彩,堪称东亚艺术之瑰宝。以及五盔坟壁画墓、丸都山城等独具特色,是研究我国历史乃至世界发展史的重要史料。</P>洞沟古墓群<p></p></P>在集安市洞沟河畔。高句丽古墓。排列有序,规模悬殊,有近万座之多。从外形可分为石坟、土坟、两类。石坟年代较早,初以碎石或砾石堆积,称为积石墓。稍晚的四周砌筑石条或筑成阶坛式,其中规模宏大的有太王陵、将军坟、千秋墓等。土坟年代较晚,内用石材砌筑墓室,封又黄土。有单室、双室、三室之分。墓室多近方形,顶部以石材错角垒砌,形成穹窿式右四角形、八角形的藻井。有的墓室有绚丽多彩的舞俑墓、角抵墓、三室墓、四神墓和五盔坟四号、五盔坟五号墓等,大体是4—6世纪的作品。前期古墓壁画,多画的墓室的白灰壁面上,主要描绘贵族生活,是高句丽社会风俗的生动写照;晚期壁画则直接画在平整的石面上,个别还安有鎏人铜片和绿松石,四壁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主题,藻井绘有仗羲、女娲、日月星辰和各种形象的飞天等。是研究高句丽历史的重要宝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P><p> </p></P><p></p></P><p> </p></P></P><p></p> </P>(1)洞沟第十二号墓<p></p></P>在洞沟古墓群中部,南距五盔坟五号墓0.5公里。又名马槽冢,因墓中绘有马匹仗枥的厩舍壁画而得名。为5世纪高句丽贵族墓。坟垄呈截尖方锥形,周长90多米,4.6米。分南北二室,墓门均向西南。南室规模稍大,甬道左右设两阼室,顶部平行叠涩13层,构成四阿式藻井;北室略小,顶部作四何式藻井,甬道北侧有一耳室。两室四壁、藻井、甬道和三个耳室的壁面上均绘壁画。画有房舍、家居、战斗、射猎、舞乐、作画、礼辇、厩舍、庖厨等画面,色彩丰富绚丽,线条遒劲有力,形象逼真,笔墨酣畅,是洞沟墓群中最精彩的人物风俗壁画之一。对研究高句丽社会生活和壁画艺术,都极有价值。<p></p></P></P><p></p> </P>(2)五盔坟五号墓<p></p></P>在集安市区东洞沟盆地中部。洞沟古墓群著名古墓之一。高句丽晚期王族墓。有封土石室墓两排,东西并列,规模宏大,状若头盔,偏北一排称四盔坟;另一排为五盔坟。1962年春,对五盔坟东端四号、五号墓进行了清理、著录。五号墓用巨型花岗岩石条筑于地下,东西长4.37米,南北宽3.56米,举高3.94米,南壁正中有甬道,外有巨大的挡门石。四壁上方有略伸进墓室的染枋,上以两重顶石筑抹角叠涩藻井。室内置三石棺床。藻井、墓壁、棺床都绘有壁画。原来壁画上都点缀有鎏金花饰。龙虎鸟兽的眼珠均以绿松石镶嵌,绘画工艺极臻富丽。</P><p></p> </P><p></p></P><p> </p></P></P><p></p> </P>( 3)舞俑墓<p></p></P>在集安市区东4公里的洞沟盆地上,北靠角抵墓。洞沟古墓群著名古墓之一。为5世纪初高句丽贵族墓葬。墓道西南向,由前室经甬道直通墓室。墓室方形,顶部以抹角叠涩构成穹窿式藻井。墓室四壁绘墓主人宴饮、娱乐、出行、狩猎等活动;藻井绘日月、星辰、奇兽、怪鸟、仙人。因南壁绘大幅群舞图,故名。图中男女七人伴唱,男子著长袖花衣、肥筒花裤,女子著长袖对襟裙。一舞男率四舞女翩翩起舞,舞女或著花衣裤,或花裙,平列雁行,两臂后伸,长袖飘垂,蹑步向前。又有男子一人面对队列,以同一姿势起舞,似为领舞。歌舞者神态自若,如闻其声。于此可风古代高句丽群舞之一斑。<p></p></P></P><p></p> </P>( 4)将军坟<p></p></P>  在集安市区东7公里的龙山山麓。洞沟厂址墓群著名古墓之一。是一座雄伟的高句丽五陵,有“东主金字塔”之誉。边长31.58米,高12.4米,共7级,用经过细致琢磨的巨形花岗岩石条垒筑,呈截尖方锥体。每面有3块倚护的巨石。在第五级中部,有早年打开的甬道,可通墓室。墓室长宽各5米,高5.5米,内有长方形石棺座两组,顶部以整块的巨石覆盖。墓顶上堆积有灰色莲纹瓦当、灰色瓦砾和铁链,四周石条边缘凿有排列整齐的柱眼,可知当年有享殿一类的亭榭。后侧有陪葬墓,是建筑在石砌基坛上的石棚。旧县志把将军坟定为高句丽第一代王朱蒙的陵墓,但从墓葬形制和建筑技术考察,应建于5世纪初。因早年已被盗掘,遗物荡然无存。为保护文物,供人游览,坟周已筑围墙,有阶梯可直达墓顶。<p></p></P><p></p></P><p></p></P><p></p></P><p></p></P><p></p></P><p></p></P><p></p></P>( 5)太王陵<p></p></P>在集安市区东5公里。洞沟古墓群著名古墓之一。是高句丽第十九代永乐太王谈德的王陵。王薨于公元412年,陵墓当为4世纪末、5世纪初的建筑。使用大量石条、石块和砾石构筑,呈截尖方锥式阶坛形,各边均有5—6块倚护的巨石。共计16级阶坛,每边长65米,基坛用材硕大,积累颇高,琢工讲究,筑造坚固;自第二级往上,阶级低矮。墓室构筑在第16级阶坛宽阔平台的中央。墓室中构筑有一两坡水的精致石椁,石椁中有两铺棺床。是高句丽坟墓中营造工程最大的一座。谈德是高句丽历史上最强盛时期的统治者,陵墓宏大,与历史背景相符。墓顶曾出土灰色莲瓣纹瓦当和印有“愿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的文字砖,可知当年墓上尚有享殿一类的建筑。<p></p></P><p></p></P><p> </p></P><p></p></P><p></p> </P>
我们都是一朵花 有自己的形状
看起来 虽然都 不太一样
但是都 一样的 需要温暖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Rank: 2

帖子
272
精华
0
CNB
755
注册时间
2005-10-29
4#
发表于 2005-12-31 18:13:27 |只看该作者
好太王碑  <p></p></P><p></p></P>  好太王碑是高句丽第十九代王" 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 的墓碑。亦称广开土王碑 , 或广开土王陵碑。 <p></p></P>  好太王碑建立于东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 414 年 ) 。是用一整块角砾凝灰岩稍加修凿而成 , 略呈方柱形。好太王碑高 6.39 米 , 幅面宽1.34~2.0米不等。高句丽工匠们修凿成形以后 , 将它立起来 , 然后书写、镌刻。四面环刻汉字碑文 , 共付 44 行 , 每行 41 字 , 除去行文及碑石缺损空刻 , 共 1775 个字。碑文为汉字 , 大小在 9-10 厘米左右 , 为方严厚重的隶书 , 也保留部分篆书和楷书,形成一种方方正正的书法风格 , 是我国书法由隶入楷的重要例证之一。     <p></p></P>  好太王名谈德 , 是故国壤王的儿子。公元 391 年 , 只有 18 岁的高安继承王位。公元 ,412 年 , 昊天不吊 , 卅有九 , 宴驾弃国。 "公元 414 年 , 即"甲寅 年九月廿九日乙酉 , 迁就山陵。"谥号" 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 好太王" 。好太王在位 22 年 , 高句丽国家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 , 军事力量强大。碑文记载 ,"庶宁其业 , 国富民殷 , 五谷丰熟 " 。为了纪念好太王一生的功业 , 铭刻守墓烟户 , 立了这块碑。  <p></p></P>  清初康乾之世 , 长白山区被封禁二百多年。好太王碑被淡没在荒烟浸草之中。清光绪三年(1877 年), 桓仁设县 ,书启关月山发现了好太王碑。好太王碑是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高句丽考古史料。 好太王碑的发现 , 确认了自中世纪以来为世人遗忘的高句丽文明及中心之所在, 在东北亚考古遗迹中占有重要地位。 <p></p></P><p></p></P><p> </p></P><p></p></P><p> </p></P><p></p></P><p> </p></P><p></p></P><p> </p></P><p></p></P>国内城 <p></p></P>  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 37 年 )朱蒙在西汉玄菟郡辖地内建立了地方政权 , 号高句丽。 初期都城为纥升骨城,西汉元始三年(公元 3 年)高句丽迁都国内城, 同时筑尉那岩城 ( 后称丸都 ) 。至北魏始光四年 ( 公元 427 年 ) 移都平壤前的425年间 , 国内城一直是高句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p></p></P>  城略呈长方形,东墙长664.6米,南墙长751.5米,西墙长664.6米,北墙长715.2米。周长为2686米。内外两壁全部以长方形石条垒砌,是一座坚固的石城。   </P>  由于年代久远,几经修葺,城墙大部分已失去原貌。南城墙的西段保护完好,墙高3~4米,东段破坏较重,残高2~3米。东城墙大部分破坏,只存部分墙基。北城墙仅存墙基,残高1~2米。西城墙北段保护较好,残高2~3米,南段破坏严重,城墙已基本毁掉,现存残垣宽7~10米。国内城原有城门6座,南北各1座,东西各2座,均有瓮城。民国年间,曾重修3座门,东曰"辑文门",西曰"安武门",南曰"襟江门"。其余3座门被堵死。</P><p></p> </P>  城墙每隔一定的距离筑有突出城墙的方形架台"马面",北墙8个,西、南、东墙各2个,共14个。城西北角和西城墙东、北两面外侧原有护城河宽约10米,城南外侧有一天然水壕,城西外侧有通沟河流过,成为天然的护城河。现在古城只有北部留有部分旧基。<p></p></P><p></p></P><p> </p></P><p></p></P><p> </p></P><p></p></P><p> </p></P><p></p></P><p> </p></P><p></p></P><p> </p></P>
我们都是一朵花 有自己的形状
看起来 虽然都 不太一样
但是都 一样的 需要温暖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Rank: 2

帖子
272
精华
0
CNB
755
注册时间
2005-10-29
5#
发表于 2005-12-31 18:18:09 |只看该作者
丸都山城
<p>丸山城始名 "尉那岩城"。文献记载 , 西汉元始三年(公元3年)高句丽迁都于国内 , 筑 “尉那岩城”。建安二年高句丽与同臣属于曹魏的公孙氏政权发生过一次大规模战争 , 高句丽溃败 ,国内城被毁。建安三年( 公元 198年) 高句丽第十代王山上王加固扩建尉那岩城 , 修筑大型宫殿 , 尉那岩城更名为丸都城。公元 209 年 ,山上王移都于丸都 , 至此 , 丸都山城的整体布局基本完备 , 成为高句丽时期唯一一处以大型宫殿址为核心规划整体布局的山城王都。
  
   丸都山城是凭借自然山势的走向构筑城垣 , 城墙高低起伏。城垣呈不规则的长方形 , 周长 6395米。

  目前,山城东墙,北墙西段,西墙北段保存较好 , 高处可达 4-5 米 , 由 20 余层修琢工整的长方形和方形石条构筑。石材一般长 40-90 厘米 , 宽 20-50 厘米 , 厚 10-30 厘米。自下而上 , 逐层内收 , 上部筑有 1 米左右的女墙 , 女墙内壁下部有一排筑洞 , 相距 2 米左右。全城有门址 6 处 , 南侧谷口处有一处瓮门 , 东北面城墙上各发现两处门址 , 南墙西部见有一处城门址 , 西城墙上未发现门址。
  
   丸都城内有泉水两处 , 一在城西北角 , 一在城东山脚下。在南城门汇于一处 , 注入通沟河。
城内有地面遗迹 3 处 , 蓄水池一处 , 墓葬 37 座。宫殿遗址在东侧山坡下 , 南北长 96.5 米,东西宽 80 米 , 进深作三层阶地 , 到处是瓦砾和成排的础石 。了望台亦称点将台,在南门以北 200 米的高岗上 , 用石块垒筑 , 高 11.75 米,登台可望见通沟平原及国内城。了望台北 15 米 , 发现一处戍卒居住址。东南有一蓄水池亦称“ 饮马湾”、“莲花池”北部尚有石砌池壁。城内的墓葬 , 石坟居多 , 大约是山城废弃后埋葬的。 <p><p><p><p> <p><p><p><p> <p><p><p><p> <p><p><p><p> <p><p><p><p>
我们都是一朵花 有自己的形状
看起来 虽然都 不太一样
但是都 一样的 需要温暖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Rank: 2

帖子
272
精华
0
CNB
755
注册时间
2005-10-29
6#
发表于 2005-12-31 18:18:45 |只看该作者
五女峰
<p><P></P><p>长白山余脉老岭山区腹地的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集中展现当地独特的动值物资源和瑰丽的自然景观。园内有5座峻峭挺拨的山峰——玉女峰、少女峰、参女峰、春女峰和秀女峰;还有幽谷银瀑、高句丽采石场、天工神韵、望峰台、仙人台、藏心洞、怀古亭、洞天皓月、空中悬佛、抗联遗址等38处人文自然景观,既美艳多姿,又雄奇壮观。</P><p><p>幽谷银瀑是一条数百米长的大峡谷,谷底流泉淙淙,有人工,天然瀑布两处,巨树和古藤形成的华盖守护着古老的秘密,峡谷两侧陡峭的山岩怪石嶙峋,苔藓遍布,身临此境仿佛回到了盘古开天的洪荒年代。</P><p><p>洞天皓月景观更为神奇,两座20多米高的石岩,中间是一条刀劈斧削般的等宽缝隙,是谓“一线天”。站在“一线天”中间上仰望,“空中悬佛”正好夹在石壁上面横空也世:一大一小两块椭圆型花岗岩石形成悬佛的头、身,悬佛五官分明,鼻子上的皱纹清晰可辨,神态十分逼真传神,其表情恰似在用力挤开石壁,附视着芸芸众生从下面通过。造物主的神工鬼斧又制造了一个千古之谜。</P><p><p>来到藏心洞,虽是一处横穿山岩的石洞,但奇在洞中卧有一块心型巨石,石体比两边洞口都大,不可能从外面移进。 <p><p><p><p><P> <p><p><P><P></P><p><P> <p><p><P><P></P><p><P> <p><p><P><P></P><p><P> <p><p><P><P></P><p><P> <p><p><P><P></P><p><P></P><P><p><p>
我们都是一朵花 有自己的形状
看起来 虽然都 不太一样
但是都 一样的 需要温暖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Rank: 2

帖子
272
精华
0
CNB
755
注册时间
2005-10-29
7#
发表于 2005-12-31 18:19:35 |只看该作者
<P>三 集安特产<p></p></P><P>人参<p></p></P>一向被称为“中药之王”的人参,主要产于吉林省长白山区一带,是中国“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之一,名闻世界。</P><p></p> </P>人参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约40—50厘米,轮生掌状复叶。初夏开黄绿色小花,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果实呈扁圆形,大小如豆粒,秋天成为鲜红色的浆果,内有两颗种子。</P><p></p> </P>地下有纺锤形的肉质主根及分枝,形似胖娃,被当地人称为“人参娃娃”。野生的山参,多生长在气温低、光照长、土壤肥沃的山坡上。它生长缓慢,采取困难,疗效很高,所以非常珍贵。1981年8月,吉林省长白山区抚松县有四位农民,在深山老林中采到一支百年野参,重达287克,主体长9.5厘米,称为参中之王,现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吉林厅中。</P><p></p> </P>人工栽培的人参叫园参,一般6 年以上就可采收,药效不如野山参。人参在中药学上有大补元气、治疗久病虚脱、大出血、大吐泻等危重病症以及健脾益肺、安神增智的奇功。</P><p></p> </P>人参含有多种皂苷、人参醇、人参酸,多种氨基酸、糖类、维生素类、植物甾醇和挥发油等。具有增强人体防御系统、抗衰老、抗肿瘤,加强大脑、心脏、脉管的活力和造血功能;刺激内分泌机能,兴奋代谢以及显著的抗疲劳等作用。中医还用“独参汤”挽救垂危病人,民间传为“救命汤”。</P><p></p> </P>我国传统习惯用人参的根入药,常见的有加工成深棕色的红参、黄白色的生晒参和白参,以及用白糖灌制的糖参。据中外专家研究证实,人参中起治疗作用的主要成分是人参皂苷。人参花的皂苷含量比根高五倍,人参叶中皂苷含量比根高两倍。经药理试验表明,人参的根、茎、叶、花都有明显抗缺氧、抗疲劳的作用。人参花的滋补强身作用超过人参根。<p></p></P><p> </p></P><p></p></P><p> </p></P></P><p></p> </P></P><p></p> </P> </P><p></p> </P>
我们都是一朵花 有自己的形状
看起来 虽然都 不太一样
但是都 一样的 需要温暖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Rank: 2

帖子
272
精华
0
CNB
755
注册时间
2005-10-29
8#
发表于 2005-12-31 18:21:04 |只看该作者
<P>下面教大家怎么区别园参和野参</P><B>根茎(芦)</B> </P><p></p> </P>山参芦头细长,常弯曲,下部滑(芦碗消失)习称“圆芦”。中部芦碗较密。上部芦碗较稀,不定根(艼)一般粗短,两端细尖,形如枣核或蒜瓣。 </P><p></p> </P>园参芦头粗短,多不弯曲。芦碗稀疏于整个芦头上。下部无园芦,不定根(艼)细长不呈枣核状。 </P><p></p> </P><B>主根(体)</B> </P><p></p> </P>山参粗短,多足人字形、纺锤形、菱形,表面环纹细而深,螺旋状,集中于主根上部,皮老黄褐色。 </P><p></p> </P>园参主根长且直,呈圆柱形,环纹粗而浅,断续稀疏,集中于上部皮嫩、白色。 </P><p></p> </P><B>侧根(须)</B> </P><p></p> </P>山参2—3根较长,互相叉开,角度大。</P><p></p> </P>园参3—5根或更多,较短的互分叉,角度小。 </P><p></p> </P><B>须根(须)</B> </P><p></p> </P>山参稀疏而细长有韧性,上有明显的疣状突起(珍珠疙瘩)。 </P><p></p> </P>园参较密,呈扫帚状,短而脆,其上疣状突起多不明显。<p></p></P>大家不要上当哦~~~~~
我们都是一朵花 有自己的形状
看起来 虽然都 不太一样
但是都 一样的 需要温暖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Rank: 2

帖子
272
精华
0
CNB
755
注册时间
2005-10-29
9#
发表于 2005-12-31 18:21:58 |只看该作者
人参虽为滋补峻药,但若服食不当,反生他变,现介绍几种服食方法,供选用。


<p>
<p>  1泡茶:将人参切为薄片,放入杯中,每次1~2克,冲入沸水,而后盖上杯盖泡5分钟左右,作茶饮用,直至药味消失,而后将人参渣嚼食。
<p>
<p>
<p>  2冲粉:将人参烘干研末,每次1~2克,如上法服食,或吞服,以温开水送下。此二法适用于气虚诸证。
<p>  
<p>    3含化:将人参切为极细薄片,每日分数次放入口中,缓缓噙化咽下。此方法适用于久病体虚、肺虚喘促、脾虚倦怠和口燥咽干者。
<p>
<p>
<p>  4炖服:取人参5~10克,切薄片后与晶糖30克加适量水炖开,待晶糖溶化后,饮汤食参,适用于元气亏虚,产后血晕者。若元气大亏,气血暴脱,需急救者,可取人参30~60克,浓煎,一次饮服。
<p>
<p>
<p>  5煮粥:将人参3克切片后加水炖开,去渣取汁,加大米、清水适量,煮为稀粥,待热时调入适量蜂蜜或白糖服食,嚼食人参。亦可将人参粉冲入粥中取食,每日1剂,可益气养血,健脾开胃,适用于消化功能较差的慢性胃肠病患者和年老体虚者。
<p>
<p>
<p>  6蒸蛋:取鸡蛋一个,去壳后盛碗中,加入人参粉1~2克及清水适量,调味、调匀,或将鸡蛋顶端钻一小孔,纳入人参粉,拌匀,外用湿纸粘住,蒸熟服食,每日1剂。可补虚扶正,强身健体,适用于各种慢性虚弱性疾病的调养。
<p>
<p>
<p>  7炖鸡:取母鸡(乌骨鸡为佳)1只,去毛杂后将人参5~10克切片放入鸡腹中,缝合肚口放砂锅中,加水及调味品,文火炖至肉熟汤浓,食鸡、饮汤、吃参,每周1~2次,适用于久病体虚、气血不足及产后虚弱者,对各种贫血亦有良好的辅助疗效。
<p>
<p> 8泡酒:选根须完整的人参1只,浸入500克白酒中,然后密封置阴凉处,每日摇动数次,半月后饮用,每次30~50毫升,每日1~2次,适用于阳气虚弱及体质亏虚及慢性病者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31 18:24:16编辑过]


我们都是一朵花 有自己的形状
看起来 虽然都 不太一样
但是都 一样的 需要温暖

使用道具 举报

(U10)Pulcini

L- LOVE - L

Rank: 1

帖子
266
精华
0
CNB
0
注册时间
2005-10-11
10#
发表于 2005-12-31 18:21:59 |只看该作者
好地方啊  广告做到CN上来了
我爱国米!我爱萨队!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通行证

手机版|Archiver|国际米兰 ( 粤ICP备05005441号 )

GMT+8, 2024-6-7 03:06 , Processed in 0.05419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Eaccelerator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