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社区,说是什么虚拟社区,好象弄的很公正,但实际上里面的人经常会乱说一些假的事情,陈易的事情我不说了,后来又传什么"四川电视台竞节目主持人黑幕",现在又来了一个"外遇案"把一个燕山大学的学生弄的很是悲惨,大家有知道另外的一些天涯网站博客乱发的暴光都说出来吧,让我们INTER粉丝们都了解下那个网站!
美《国际先驱论坛报》刊文
暴民统治中国互联网:键盘作武器
一位丈夫在网上发表了一封五千字的长信,谴责一名涉嫌与其妻有染的大学生,随即数百网友加入谴责行列,其中一人更建议“以键盘为武器砍下奸夫的头,献给那位丈夫做祭品”,在短短几天内,声援的网友发展到数万人,这些陌生人组队追查那名学生的真实身份和资料并公之于众,呼吁社会予以谴责和封杀。
这是中国正在兴起的一种称为网络追缉的现象中最近期的一个例子,是一些匿名网络用户聚集起来对一些真实或想象的道德罪行进行调查并执行处罚。主要针对婚外情、网上拍卖欺诈、名人秘密生活和各种怀疑罪行等。
互联网上的战争可以随处突然爆发,网民群体以道德优越感而非法律依据作依托,实施集体对个人的道德讨伐甚至现实攻击,这些案例在中国已经引起警觉。
那个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学生为了平息事端,用视频来否认桃色事件。与此同时,那位丈夫也两次要求人们取消打击行为,甚至加入否认其妻子有外遇,但是都不得要领。在事件的全盛时期,这一事件在中国互联网BBS上造成网络大堵塞。在今天的中国,色彩丰富的BBS已经处于中国网络文化的中心地带。(文章有删节/南方报业网)
海外媒体关注铜须事件 抨击中国网民网络暴力
“铜须事件”引发海外媒体的严重关切。《纽约时报》、《国际先驱论坛报》和《南德意志报》等欧美报纸,相继刊发报道,质疑中国网民的做法是对个人权利(隐私权、情感和生活方式选择权等)的严重侵犯。《国际先驱论坛报》以《以键盘为武器的中国暴民》为题,激烈抨击中国网民的“暴民现象”。在西方人看来,这场虚拟事件正在演变成大规模群体性暴力,并已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不和谐音。
中国拥有悠久的道德民兵传统。只要查一下历史就不难发现,将所谓通奸男女游街示众,甚至动用私刑加以杀害,乃是中国道德审判的基本样式,它散发出“多数人暴政”的狂热气息。20世纪80年代,经历十年浩劫的知识分子,在人道主义思潮和“新启蒙运动”的推动下,向民众提供了大量反思“封建伦理”的文艺作品。王安忆小说《荒山之恋》,沉痛叙写了两个已婚男女的情爱悲剧;根据沈从文小说改编的电影《湘女潇潇》,以族人把“淫妇”装入竹笼沉潭而死的情节,控诉宗法制度对所谓“通奸者”的残酷迫害;根据陆文夫小说改编的电影《井》、根据郑义小说改编的《老井》,以及张艺谋导演的《菊豆》,都试图对“通奸现象”中所蕴含的微妙人性,予以有力辩解。《红高粱》更以一曲“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的“轿夫之歌”,对“通奸美学”作出了最高礼赞,显示八十年代道德反思的巨大勇气。
所有这些作品都试图告诫国人,“第三者现象”不是简单的道德沦丧,而是“黑暗的政治(封建)制度”下的复杂情变;对此不能以宗教裁判所的方式加以严惩,而应根据具体情形仔细辨析,并对其中所蕴含的“真善美的人性”,予以理解、同情与呵护。但这种“反封建”的文化启蒙,无力改变乡村暴力的坚硬传统,恰恰相反,它还要在捍卫传统道德的旗号下卷土重来。这无疑是新启蒙运动的最大失败。究其原因,是由于它所发动的“封建道德”批判,仅限于对人性的美学讴歌,却没有完成现代伦理学(情感主体的自由选择权力及其限度)的法理建构。
2005年6月,一群在温州打工的贵州民工,为“惩罚”族内通奸者,居然动用“家法”和私刑,以“正义”的名义,将“男犯”乱刀砍死。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和“新启蒙运动”的反复清洗,旧伦理竟然继续保持着鲁迅所描述的“吃人”本性,重写了21世纪中国伦理史的黑暗一页。
然而,本次“铜须事件”的主角并非愚昧的旧式乡农,而是大批受过现代化教育的城市哄客,他们以“无名氏”的方式,躲藏在黑暗的数码丛林里,高举话语暴力的武器,狙击那些被设定为“有罪”的道德猎物。耐人寻味的是,事件参与者大多是某个游戏联盟的成员,这意味着猎杀不仅出于某种道德渴望,而且也是集体娱乐的需要。
互联网的“善恶双重品格”,是这项数码技术带给我们的最大困惑。在2001至2004年间,“互联网之善”一度表现出某种令人激动的特性。面对孙志刚案及其一系列侵犯百姓权益的案件,正是互联网民意促成“暂住证”的取消,改善了底层民众的生存状况,显示出互联网的强大能量。但此后,“互联网之恶”却逐步上升为主导因素。哄客社会没有发育出健康的公民团体,为捍卫民权和推进宪政提供理性支持,反而滋养了蒙面的网络民兵,在针对“小人物”的话语围猎中,不倦地探求道德和游戏的双重狂欢。这是互联网民主的歧路,也是中国哄客自我反省的沉重起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5 21:48:1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