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腰,俗称“传球手”,专门负责给前锋做球,防守任务相对较轻,或者是几乎没有。
前腰的确“看上去很美”。球迷往往会惊叹于他们鬼斧神工般精确的传递,醉心于他们闲庭信步般华丽的控球。前腰实际就是整个球队的“大脑”,如优雅的艺术家般指挥着球队的进攻节奏。
齐达内,作为前腰的他技术独霸天下,几乎找不到任何的瑕疵。他精确的把足球教科书上经典动作栩栩如生的演绎出来:马赛回转、凌空抽射、头球绝杀、拉球过人……即使是退役前的谢幕收山之作06世界杯他的贡献也有两个:第一是“勺子”。很多人幼稚单纯的认为“勺子”的精髓和要诀仅仅是欺骗门将,但齐达内告诉我们,角度才是“勺子”的要领。罗马王子耍的只是“小勺子”,真正的“勺子”应该是“大勺子”:能把点球踢得那样“天外飞仙”,至少是前无古人了。另一个是“过人”。晃到“加泰罗尼亚之魂”、挑过“外星人”、反复强突“AV屠夫”和“06世界足球先生”……他过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他向我们反复证明和强调了所有的人都是可以过的。他更向我们展示了过人的最高境界:几种惯性的结合:球、对手和自己。当掌握了这三点,随便改变其中一个矢量,对手就会从你身边自动轻轻飘过。时下被无数热血青年追捧的C罗那插花般捣腾快,要么晃晕对手,要么眩晕自己,还属于次品。
鲁伊科斯塔,作为葡萄牙黄金一代中的核心前腰,他的特点无须我再多说:优雅的盘带,手术刀般精准的传球。我想实况足球系列的爱好者应该对WE5FE的片头CG印象深刻:画面上那标志性露出护腿板的双腿在荷兰“脚丛”中翩翩起舞,如凌波微步般绚丽灿烂……
但是足球毕竟是一部进攻与防守的交替史,当教练和球员从激情进攻中走出来,更多的在足球中注入理性的时候:足球需要实现的是攻守平衡。
我常常这样想,或许再过几十年“前腰”这个词会从足球战术词典中消失。这样的猜测是有根据的,现代足球在前锋能力更强、越来越注重整体的时候。那种只靠个人单打独斗的球员将越来越没有市场。程式化的比赛让球员们就像程序,主教练就像程序员一样,他们只要事先设计好战术,让球员们严格去执行就可以了。
所以,残酷的现实让“看上去很美”的前腰们要想生存就必须转型:要让自己变得更全面,除了会传球以外,还要懂得如何防守。
一句话,新型的前腰就是“万金油”,攻要冲上去,守要退回来,只有攻守兼备,才能在竞争更加激烈、功利泛滥的足坛获得生存的一席之地。
很多传统意义上的前腰,由于得不到主教练的信任,只有与冷板凳“对饮成三人”。的确,当一名教练想得更多的是赢球,而不是踢得漂亮的时候,前腰这种“看上去很美”的奢侈品一定会被束之高阁。
以盘带灵活、传球具有想象力著称的“小丑”当年在拉涅利“二进宫”后竟然失去了比赛的机会。尽管这其中有伤病的原因,但他的踢球方式与主教练的战术思想格格不入才是最重要的。试想,一名没有防守能力的前腰怎么能在“补锅匠”手下混饭吃呢?要知道,乔·科尔昔日就是这样“废”在拉涅利手下的。现在,这位当年呼声很高的“马拉多纳的第一接班人”竟然只能在西甲二流萨拉戈萨苟且偷生。
2004年的希腊神话、2006年的意大利整体奇迹、切尔西那令人窒息的严酷战术……当功利足球不断登上荣誉的顶峰时,东施效颦的防守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小丑”的遭遇只是传统前腰悲惨处境的一个缩影。
当然,也有另类狂人逆潮流而上。比如世界杯上的何塞和他的嫡系阿根廷。何塞那著名的言论:“罗米怎么打,阿根廷就怎么打”至今余音绕梁。
对于罗米共和国发行量最大的《体坛周报》上有段经典的评价:“一个注定上不了大台面的人,他没有任何豪门的经历,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也从侧面反映了他心胸狭窄。他是最后一个古典前腰了?——姑且让我们再看看。把一只球队的希望寄托在一个跑30米就要停下来喘35秒气的人身上,前途确实是个变数。”
里杰卡尔德一定笑了,他的巴萨在甩掉罗米后,连续2年到手西甲冠军,又在14年后举起了冠军杯。“罗米是潜水艇的灵魂,没有他,我们怎么可能进4强?”阿森纳也笑了,不是罗米在关键时刻射失点球,他们怎么能进决赛?
这种“前腰绝对核心”的打法无疑有点“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味道,因为全队都必须围绕着前腰来运转。在比赛中,阿根廷一得球,球员的唯一目标就是把球交到罗米的脚下。虽然他是德国世界杯的助攻王,但他4次助攻仅仅只有一次是在运动中完成的,其余三次都是定位球杀招。因此只能说明他在静态下脚法不错,动态助攻本领并不突出。在屠杀塞黑的那场比赛,他没有任何助攻,球队却“切瓜砍菜”般的进了6球,全部是运动战的杰作。虽然罗米脚法出众,但缓慢的节奏却是他的“死穴”。比赛中,他拖慢全队比赛节奏的场面比比皆是,其他球员即使有反击的灵感,也会被他慢吞吞的带球扼杀。所以德国世界杯上阿根廷的进攻节奏很难让对手感到窒息,与“疯子”贝尔萨时代的在高强度进攻中对对方一路穷追猛打的风格相去甚远。而且一旦前腰状态低迷或是被对方看死,整个球队就会陷入瘫痪。阿根廷被德国淘汰那场比赛,没有后备方案的何塞只有“自食其果”。
相比之下,多梅内克显然更加的现实。无论使用齐达内的角度,还是防守的角度,他都必须撤一名前锋来稳固中场,451是最理性的选择。虽然亨利抱怨齐达内拖慢了全队的节奏,有点“既生瑜,何生亮”的味道,但是进入淘汰赛后齐达内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将法国带进决赛,当然,我们更不能忽视“双保险”马克莱莱和维埃拉的屏障作用。
前腰进入疲软期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不表示前腰已经彻底退出了足球舞台,前腰们通过各种转型的方式“借尸还魂”般悲壮的捍卫着自己的尊严。
综观英超所有的球队阵容我们不难发现,英超不喜欢前腰。在中场喜欢平行站位的英超赛场上,根本就没有前腰的生存空间,只有奥科查在勉强维持着前腰在英超的尊严。相反,英超赛场上出来的攻守兼备的中前卫倒是赫赫有名:如维埃拉、兰帕德、杰拉德、罗伊·基恩之辈。
兰帕德出色的个人能力和多面手经历让他在中前卫位置上得心应手,再加上身边有专心扫荡的马克莱莱,兰帕德还是能够专心于进攻。在阿布活生生硬投进“黑蛋头”和“德国战车”后,绞尽脑汁的穆尼里奥只得把欧洲顶尖的四大防守中场一股脑儿的派上去,称为“四大捕快”。创造了另一个“无翼奇迹”,但是切尔西的成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德国战车”巴拉克,世界杯上我们更多的看到他拼命回追,保护德国那稚嫩孱弱的防线,作为德国最高产的中场,世界杯上竟然没一个进球,很显然他是服从了克林斯曼的整体足球的思想。
红军的杰拉德,死死的被贝尼特斯钉在右路。现在西索科受伤,红军队长才勉强回到了自己最中意的中路,相信他鲜明的特点大家都印象深刻:精准的长传、勇猛的铲断、迅猛的远射。何时和优雅的传统前腰沾过边?
再说说阿森纳的罗西基和赫莱布。原本独树一帜的盘带是罗斯基笑傲德甲的本钱,但是后来这一绝活却成了阻碍多特蒙德队进攻的命门,虽然捷克人的盘带为球队赢得了很多任意球机会,可同时也限制了另外一位以盘带发家的好手埃韦顿的发挥。此外,拙劣的射门脚法也让罗斯基一直受到诟病。与罗斯基相比,赫莱布有着更加娴熟的脚下技术和更加执着的盘带信念,以及比捷克人强壮得多的身体素质,这使得他能经常上演精彩的长途奔袭。但是这两人却被教授死死的放在边路,利用速度冲击对方。
达历桑德罗,在狼堡他的状态就是球队的状态的晴雨表,至于后来狼堡草草把他打到了英超。即使在国家队风光的那段日子,也是被疯子“贝尔萨”改造成了左边锋才能谋求一个先发位置。
巴萨,罗纳尔迪尼奥掌控着全队的进攻,尽管很多时候哈维和德科也做得很好,但事实上只有皮球到了他的脚下,才能形成最大的威胁。哈维和德科要时时照顾两个边后卫压上助攻的空挡。巴西天才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过,罗纳尔迪尼奥更多地是在球队的左路活动,难怪有媒体建议将其称为“前场自由人”最为合适。
贝莱隆曾被称作是“西班牙的齐达内”,他在中场的调度和传球能力,一度令拉科鲁尼亚队在西甲和欧洲赛场上纵横驰骋。要怪只能怪贝莱隆生错了时间呆错了地方,在拉科鲁尼亚这种不思进取的球队里,在特里斯坦这种滥竽充数的前锋身后,再好的前腰都会被折磨至精神错乱。
AV在卡卡来了后,鲁伊科斯塔黯然伤神。卡卡的优势是他的正面冲击能力非常强,在进攻中能大开大阖。事实上,尽管有时候两人会一起出场担任双前腰,可卡卡在那个时候的位置就会后撤成为一名防守型中场。而且卡卡大力浪射也远远没有他疲于奔命回防的次数多。
说到前腰在防守中堕落,皮尔洛无疑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技术型后腰”、“前腰后置”无论怎么称呼,这种以控、传见长的球员坐镇后腰位置对进攻节奏的控制更甚于保护后防线全新型后腰开始于他。
转型后皮尔洛被人捧的很高,对抗差,没速度,怎么防守?他的实际价值在哪里? AV们认为的皮尔洛这个技术性后腰控制中场的说法。我认为是靠不住的。技术性后腰是控制不住中场的,真正为AC米兰控制住中场的是技术性,但是防守能力更强西多夫和加图索。皮尔洛的作用在于给“黑蛋头”传过顶球制造杀机。这是个经典的进攻的套路,在很多比赛里,这样的进攻虽然不多,但是成功率很高,因为AV一般围着别人打,在控制住比赛节奏却无法进球的时候,对方一般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进攻套路,这个时候突然收缩,把对方拉出来,打乱对方的防守阵型和节奏。然后上屋抽梯,由皮尔洛传过顶直接给在前面的“黑蛋头”突袭,实战效果相当的好。除了远射,这是AV最多的进球套路。这个赛季由于“黑蛋头”转会,皮尔洛在AV的状态一落千丈,那是由于和大因、吉拉的跑位有很大的关系。AV不得不在圣诞节来临之前,又恶心的使用4321的圣诞树阵型。
由于罗马王子的原因,世界杯上意大利没有打出演练了两年的攻势足球,里皮之前的战术是以托蒂为核心。虽然他复出了,但更多是在场上起的是一种心理优势上的摆设,那是“看上去很美”。真正踢球的是其他的球员。里皮无奈的将战术改为集体攻防,意大利上场后谁都能打,这是最没有绝对核心的一届意大利国家队。而且现在罗马王子在斯帕莱蒂的战术中竟然充当中锋的角色,在射手榜上一骑绝尘。
对国际米兰来说,前腰确实是“奢侈品”。对于前腰,国米历来是“不屑一顾”、甚至“毁人不倦”的。从我96年看球至今,历任的教练都没有专门设置前腰的习惯。
霍奇森上任,豪情万丈的签下了他的老乡在拜仁“昙花一现”的瑞士人斯福扎,可是后来,斯福扎郁郁不得志。无论是霍奇森还是西蒙尼,中场都用温特加因斯、温特加西蒙尼或西蒙尼加科埃的双保险配置。至于德约卡夫,他在巴黎圣日尔曼成名的位置就是前锋,得分能力超强。带领着冈茨一帮二流前锋打得虎虎声威。只不过在“外星人”来了后更多的后撤组织,扮演ST(SECOND TOP——影子前锋,俗称9号半)的角色。并不能算传统意义的前腰。以至于当年萨基感叹:希望意大利联赛上多出几个科斯塔的艺术大师,而不是科埃这样横行霸道的“屠夫。
里皮执教买来了他的嫡系索萨和“干儿子”尤戈维齐,也是攻防兼备的双后腰的配置。媒体称有“前腰”天赋的雷科巴更多的是出现在锋线上,和32、哈坎苏克轮流搭档。至于“忧郁王子”如果我没记错的话,“9号半”这个词就是根据他的特点衍生出来的。
至于库珀,这个固执的老人一直坚持着他“从不设前腰”的信仰。无论是扎内蒂、迪比亚乔,还是阿尔梅达,都是防守能力首屈一指的好手。至于达尔马、埃姆雷,要么被打发到左路充当边前卫,即使放在中路,他们也必须承担繁重的防守任务而顾此失彼。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莫菲奥,这个被称为意大利最后一个“最纯粹”的前腰,宁可不上场也不愿委身于左前卫,为了踢自己喜欢的前腰位置,当年放狠话:宁可在帕尔马终老乙级也不愿意回来。
进攻狂人扎克?狂热的痴迷边路进攻和三前锋,也是不专门设前腰的。至于当时园丁经常回撤拿球组织一下,那也是不得已而为止,没想到效果还真的很好,那也是园丁在国米达到的第一个颠峰。
曼头的第一年是贝隆+坎比亚索+CZ+斯坦科维奇的配置。虽然是442阵型,其实边路都是虚的,贝隆和斯坦科维奇都是假翼,实战中猛攻中路。随着第二年葡萄牙人入主梅阿查,右路终于有了传统意义的边锋。
贝隆是稳定性差,容易失误没体力,防守懒散。但他在场上起的更多是串联的精神领袖作用,用行动指导队员们用脑筋思考,培养国米整体的控制意识和阅读比赛的能力,比如用传球调动场上球员的跑位。他在场上,队员觉得踏实。如果他缺阵,当时的确没有人能胜任这一角色。
忽如一夜春风来,现在曼头实验的4312竟然得心应手。不过5本来就是猛将而不是元帅。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前腰”。在他如鱼得水的位置他和兰帕德的特点是一样的:通过大范围的穿插,勇猛顽强的拼抢,快速的出球,犀利的远射来搅乱对方带动队友。虽然失误多,但却很有效果。他的范围几乎覆盖整个中后场,充沛的体力保证了他防守不遗余力,他起的作用显然和传统的前腰是大相径庭的。而且国米的这个1也不是固定的,典型的例子就是对巴勒莫那战,21和5在这个位置交替出现,飘忽不定的跑位给对方制造了很大的麻烦。
至于很多人看好的马斯切拉诺,他在世界杯上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是26次成功的抢断,他的分球意识确实不错,但在罗米低迷的情况下他在进攻上没有突出的贡献。如果要把组织进攻的责任完全交给他,那肯定是不令人放心的。
巴里坏小子卡萨诺在罗马春风得意的时候更多的是左边锋和9号半,刀锋战士里贝里更是靠着自己的速度和带球在边路杀开一条血路,我认为他在中路的效果显然没有边路的好。
还是那句话,阵型不过是战术的外壳。只有处于动态严谨中的阵型才是真正强大有力的阵型,只有这样,它才不会在高速的对抗之中,以及频繁的攻防转换之中,不用对手冲击自己就跑变型。那种静态严谨的阵型不过是个花架子,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足球发展到今天越来越理性,进攻并不是足球唯一和绝对正确的,如何控制比赛,如何在攻守中找到平衡?球星的个人作用必须依靠球队的整体战术的发挥。球员也必须为了适应教练的战术要求变得更加全面。
也许只有被巴萨“流放”在比利亚雷尔队的里克尔梅才有一方净土,在这里他可以尽情在前腰位置上表演自己的神奇。可惜本赛季“黄色潜水艇”的状态也随着他的萎靡而一蹶不振。
狂放不羁的探戈赋予了阿根廷人无穷的灵感,拉普拉塔河畔的高乔民族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对艺术和唯美的追求,正是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决定了阿根廷的足球文化和足球性格,盛产前腰,无疑就是阿根廷足球文化和足球性格的标志。在阿根廷,你永远不会担心他们没有中场艺术家,更多时候,你只会对他们的中场拥有如此多的艺术家而感叹。
那天看国米的比赛,张路不经意间说了句话:“费戈来了意大利后变得更全面了,攻守兼备。”看着一脸沧桑的费戈满头大汗的频频倒地铲球,我一声叹息。因为我确实不知道这句话是夸他还是在损他。
PS;关于前腰要写的实在太多了,写完发现自己的思路很混乱,欢迎大家共同探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1 12:47:46编辑过]
|